导图社区 第十七章细胞信号传导
最细期末考试复习必备,第十七章细胞信号传导知识整理,包括:定义、信号转导的元件、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信号转导的特点。
编辑于2022-04-05 15:19:41细胞信号传导
【定义】
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对外界的刺激或信号作出反应,通过胞内多种分子相互作用引发一系列有序反应,将细胞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内,调节细胞代谢,增殖,分化,功能活动和凋亡的过程。
【信号转导的元件】
一,细胞外信使-第一信使(配体)
可溶性化学信号
作为游离分子在细胞间传递
水溶性化学信号
脂溶性化学信号

根据作用距离分类
①激素:作用距离最远,内分泌系统化学信号
②细胞因子:属于旁分泌、自分泌系统。
③神经递质:作用距离最短,神经元突触内作用
膜结合性化学信号
需要细胞间接触才能传递信号
相邻细胞可通过膜表面分子的特异性识别和相互作用而传递信号。

二,受体
【定义】——是细胞膜上或细胞内能识别外源化学信号并与之结合的蛋白质分子,个别糖脂也具有受体作用。
【受体的作用】
一,是识别外源信号分子并与之结合;
二,是转换配体信号,使之成为细胞内分子可识别的信号,并传递至其他分子引起细胞应答。
【种类】
细胞表面受体

1.离子通道型受体
【结构】
离子通道型受体通常是由多个亚基组成的多聚体,每个亚基具有2,4,或6个跨膜域,亚基在细胞膜上组装成环状的,中间可以通过离子的孔道。
【分类】
I型受体超家族(eg: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AChR)
乙酰胆碱的结合位点位于α亚基的N末端区域,因此nAchR有两个结合位点
II型及III型受体超家族(eg:光受体,嗅神经受体属于II型受体,肌浆网上的Ga+通道属于III型受体)
【特点】
a.具有受体和离子通道偶联的特点
b.主要在神经系统的突触反应(快速反应)中其控制作用
2.G-蛋白偶联受体(GPCR)
【结构】
G蛋白偶联受体成员均为一条多肽链构成的糖蛋白,由400-5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分为胞外,胞膜及胞内三个区。通过间接调节G蛋白的活性进行信号传导
【功能】
【胞外】——N末端,带有多个糖基化位点;
【胞膜】
1.由七个穿膜的疏水的α-螺旋结构组成
2.穿膜螺旋结构之间有环状结构形成,共有6个(胞内,外各3个)
3.穿膜区的α的螺旋结构片段是受体和配体结合的部位,位于胞质内的,跨膜第五及第六区间的细胞内环则是能被G蛋白识别的区域。
【胞内】——C末端,的丝氨酸,苏氨酸为磷酸化部位,在蛋白激酶的作用下,可结合磷酸基团
【特点】
G蛋白偶联受体是膜受体中最大的家族,分布广泛,类型多样,几乎遍布所有细胞。
3.酶联型受体
【特点】
这类受体为单次跨膜受体,胞外有配体结合位点,胞内部分具有酶的活性或者与酶结合的位点。
a.酪氨酸蛋白激酶型受体
b.鸟苷酸环化酶受体
c.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受体
胞内受体

核受体
【受体与配体结合的特点】
1.高度专一性 2.高度亲和力 3.可饱和性 4.可逆性 5.特定的作用模式-引起特定的生理效应
三,细胞内信使-第二信使
第二信使是指受体被激活后在细胞内产生的,能介导信号转导的活性物质
(一)环核苷酸是重要的第二信使
1. cAMP和cGMP的上游信号转导分子——核苷酸环化酶(AC)

2. 磷酸二酯酶(PDE)催化环核苷酸水解
调节cAMP浓度
3.环核苷酸在细胞内调节蛋白激酶活性
cAMP——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A)

cGMP——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

(二)部分脂类衍生物也具有第二信使功能
1.上游信号转导分子——磷脂酰肌醇特异性磷脂酶C( PLC)
2.磷脂酰肌醇-4,5-二磷酸(PIP2)
经过PLC水解生成第二信使
三磷酸肌醇(IP3)

二脂酰甘油(DAG)
靶分子是蛋白激酶C(PKC)
DAG是脂溶性分子,生成后仍留在质膜上。
(三)钙离子/钙调蛋白信使体系参与细胞收缩,运动,分泌和分裂等生命重要活动
1.钙离子在细胞中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胞外游离钙浓度高(1.12~1.23mmol/L);胞液中游离Ca2+的含量极少(0.01~0.1mmol/L),且90%以上储存于胞内钙库(内质网和线粒体内)
2.钙离子的下游信号转导分子——钙调蛋白(CAM)
当细胞中钙离子浓度超过10-6mol/l时,无活性的CAM即可与钙离子结合,使其构象发生改变而被活化,由此激活靶蛋白活靶酶
3.钙离子还有其他的靶分子
Ca2+还结合PKC、AC和cAMP-PDE等多种信号转导分子,通过别构效应激活这些分子。
(四)NO等小分子也具有信使功能
四,转导过程中的分子开关
(一)蛋白激酶催化蛋白质发生磷酸化
蛋白激酶为一类磷酸转移酶,其作用是将ATP的磷酸基转移到底物特定的氨基酸残基上
根据其作用底物蛋白质的氨基酸残基特异性分为
·酪氨酸蛋白激酶(TPK)
膜上-受体型TPK
这些受体被称为受体型PTK。它们均为单次跨膜蛋白,其胞外为配体结合区,中间有跨膜区,细胞内部分含有PTK的催化结构域
胞质中-非受体型TPK
·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内重要的蛋白丝/苏氨酸激酶包括PKA、PKG、PKC、Ca2+/CaM-PK、PKB(受PIP3调控)、受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 MAPK)
(二)蛋白磷酸酶催化蛋白质发生去磷酸化
蛋白质磷酸酶与蛋白激酶共同构成了蛋白质活性的开关系统。蛋白磷酸酶对蛋白激酶所引起的变化产生衰减或终止效应
·酪氨酸磷酸酶
·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
(三)GTP结合蛋白【G蛋白】通过自身构象的变化激活效应蛋白
【分类】
三聚体G蛋白
α亚基
1.与G蛋白偶联受体结合并受其活化调节的部位
2.βγ亚基结合部位
3.GDP/GTP结合部位
4.与下游效应分子相互作用部位
5.具有GTP酶活性
βγ亚基
与α亚基形成复合体
低分子量G蛋白(小G蛋白)
Ras蛋白
Ras蛋白类似于G蛋白的Gα亚基,因其分子量小而被称为小G蛋白,具有GTP酶活性
【意义】——G蛋白通过不同的α亚基的类型可分别与离子通道、腺苷酸环化酶、PLC等各种下游效应分子联系,调节细胞功能。

【G蛋白作用机制】
霍乱毒素使G蛋白的GTP水解酶失活,使G蛋白维持活化状态

【重要的信号传导通路】
一,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几种重要的通路】
(一 )cAMP-PKA通路

(二) IP3/DAG-PKC通路

(三) Ca2+/钙调蛋白依赖的蛋白激酶通路
二,具有酶活性受体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三,细胞内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
【信号转导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