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 16章 RNA转录
生物化学 16章 RNA转录知识总结,包括原核生物RNA转录、真核生物RNA转录的RNA聚合酶、启动子、转录过程、转录后加工等。
猫粮狗粮,系统地概述了中国宠物粮市场上的多个品牌和产品线。有助于读者快速了解国产宠物粮市场的品牌格局和竞争格局。
生物化学第18章代谢调节,知识内容有代谢相互联系(共同中间产物、糖和脂可以相互转变)、代谢整合、代谢调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RNA转录
原核生物RNA转录
RNA聚合酶
5种亚基,σ亚基识别启动子,引发RNA转录起始,其他亚基构成核心酶,以DNA为模板,按5′→3′方向催化合成RNA。α亚基是“脚手架”,β亚基与底物结合,催化形成磷酸二酯键,β′亚基与模板结合,ω亚基促进酶组装
启动子
转录起始位点、—10区、—35区以及两区之间的序列。 起始位点标注为+1,其上为“上游”,标注为负;其下为“下游”,标注为正。
TATAAT位于—10区,富含A/T,又称Pribnow盒;TTGACA位于—35区。
转录过程
起始:RNA聚合酶与启动子识别,形成转录复合物
①RNA聚合酶与DNA非特异性结合,并沿DNA分子滑动搜寻启动子, 当σ识别到启动子后,引导RNA聚合酶与DNA非特异性结合;(闭合复合物) 启动子在—10区解链,形成开放复合物
②起始位点暴露,RNA聚合酶开始沿模板转录; 长度为10nt时候,σ从复合物脱落,核心酶前行,启动子清空
延伸
RNA聚合酶一面使DNA解旋,一面以NTP为底物合成RNA。新合成的RNA暂时与模板以杂交形式存在; 长度超过12nt时,结合力不足,RNA脱落。
完成任务的模板链与编码链互补,恢复双螺旋。
终止:依据是否需要其他蛋白协助分类
内部转录终止:RNA聚合酶依据自身结构终止转录,不需要其他蛋白协助。 终止子特征:富含G-C的序列;GC序列下游有一段polyA。 形成的RNA易形成茎环或者发卡结构。杂交链末端富含AU配对,很容易断裂
依赖rho因子的转录终止:
rho:六亚基的解旋酶。识别RNA上富含C而缺乏U的序列
结合后,利用水解ATP的能量沿着RNA移动,不断打开杂交链,追上RNA聚合酶,释放RNA链。 在NusA等蛋白参与下,RNA酶构象变化,脱落。
转录后加工
rRNA
前体:30S,其中包括一个4StRNA
首先在核酸内切酶III催化下切除部分片段,行成17S、25S、5SrRNA以及一个tRNA; 分别在M16、M23、M5等核酸内切酶作用下成熟(16S、23S、5S)
tRNA
前体为1个或者4~5个相同tRNA。 加工主要有:切除多余核苷酸序列、添加所需核苷酸序列和特定碱基的共价修饰等。
tRNA的共价修饰比较丰富
真核生物RNA转录
RNA聚合酶I:核仁,合成rRNA前体;RNA聚合酶II:核质,合成mRNA前体; RNA聚合酶III:核质,合成5SrRNA和tRNA前体。 真核生物聚合酶多,亚基大,结构复杂,质量大。
一般更长,含有更多6~8bp保守小片段(元件)
启动子分三类,其中RNA聚合酶II识别的启动子包括五种元件:TATA盒、起始子、上游元件、下游元件以及应答元件。
TATA盒:“TATAAA”位于—25区,序列中含少数C—G。 起始子位于—3和+5之间,是起始点 应答元件是一类随外界信号进行转录调控的序列
核心启动子:能够准确进行转录的最小序列 一般包括TATA盒与起始子。有的无TATA盒,由起始子和下游元件(AGAC组成) 有的均无,由上游元件发挥作用
转录过程(与原核相似,介绍区别)
转录前装配:RNA聚合酶必须借助其他因子装配才能选择性结合到启动子上 所以转录有四个阶段:装配、起始、延伸和终止
转录因子识别启动子 转录因子是一系列参与转录与调节的蛋白质。RNA聚合酶II所需有:TATA结合蛋白、TFIIB、TFIIH等。 TFIIH含9亚基,最大最复杂,具有ATP酶、解旋酶和激酶活性。
RNA聚合酶发生磷酸化修饰 如TFIIH可催化RNA聚合酶II发生磷酸化,使起始复合物构象改变,进入活性转路状态。 转录终止时,酶失去磷酸化,转录活性丧失。
转录后加工(出产物无活性,称为“初级转录本”)
mRNA加工 大小不一的中间物,称为核内不均一RNA(hnRNA) 周转率极高,迅速合成又降解
5′端加帽 加工转录可同时进行。
①磷酸酶将第一个核苷酸γ磷酸水解; ②β磷酸基团的氧亲核进攻GTP的α磷酸基团,释放焦磷酸,GMP转移到mRNA5'末端 ③甲基化酶催化GMP鸟嘌呤N7被甲基化,形成O帽子 ④如果原来第一个核苷酸核糖2'羟基继续甲基化,则形成I型帽子;如果原来第一、二个核糖核苷酸2'羟基都被甲基化,则形成II型帽子
多数生物中I型帽子占优势,单细胞真核生物中O型占优势
帽子可保护mRNA不被核酸酶水解,有助于mRNA在核糖体上正确定位
3′端加入polyA尾巴
polyA聚合酶在mRNA3′端连续加上大量腺苷酸,形成polyA尾巴。 AAUAAA为信号,专一性因子CPSF与之特异性结合,核酸内切酶从此处切开,polyA聚合酶开始加尾巴。
尾巴可以保护mRNA,避免被核酸酶降解,利于mRNA从核到质转移。
外显子剪切
初级转录本 需要去除内含子,使外显子称为连续序列。 剪接体:RNA蛋白质复合体,RNA部分为核内小RNA(snRNA),与多个蛋白质形成核内小核糖核蛋白(snRNP),由于RNA具酶活性,剪接体可以看作核酶复合物。
反应开始,分支位点腺苷酸2'-OH进攻内含子5'剪切位点,在外显子断处随机产生3'-OH,继续进攻内含子3'位点,3'断离,以套索状存在。两个间隔的外显子相连,形成成熟mRNA分子。
mRNA内部甲基化修饰
除了帽子结构中有甲基化核苷酸外,分子内还有1~2个甲基化A,是在mRNA前体剪接之前产生的
rRNA加工
在DNA分子上成簇排列,作为一个多顺反子由RNA聚合酶I催化转录 例如脊椎动物,rRNA最初转录本为45S,加工时,在特定位置大量甲基化,然后切除不需要的片段,产生三种成熟rRNA(18S、5.8S和28S)
另一种5SrRNA单独作为顺反子由RNA聚合酶催化转录,不需要加工。 还有一些,如四膜虫细胞中,有一种核酸前体能够自我剪接
tRNA加工
剪切5'端多余序列、在3'端添加CCA、碱基化学修饰以及内含子剪接。 内含子剪接为真核生物独有
剪接使不同基因模块重组,产生新基因和新的转录产物, 利于加快进化速度,也是基因表达调节的重要环节
α-鹅膏素对真核生物RNA酶抑制(II最敏感,III高浓度抑制,I不敏感) 放线菌素阻止所有种类RNA酶移动,对真核原核生物均有用 利福平是原核生物RNA酶抑制剂(麻风病、结核)
与原核生物比, 启动子还有CAAT盒“GGXCAATCT”,位于—75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