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动机、需要与意志
以下是一篇关于动机、需要与意志的学习笔记,内容包含了动机(概述、动机的理论)、需要(含义、种类、层次理论)、意志(含义、特征、行动过程、品质)。
心理学之人格,人格是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稳定性、统合性等特点。
这是一篇关于能力的思维导图,包含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过程,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评价,它们是由智力活动的对象和材料引起的。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动机、需要与意志
动机的概述
动机的含义、功能及过程
含义: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 、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功能
激活功能
指向功能
维持和调整功能
过程
动机的分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
生理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根据动机的来源
外在动机
内在动机
动机与行为效率的关系
动机和行为效率之间呈倒U形曲线关系,这就是耶克森-道德森定律
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动机的理论
动机的早期理论
本能理论
理论观点
詹姆斯
麦孤独
洛伦茨
弗洛伊德
理论评价
驱力理论
伍德沃斯
赫尔:驱力减少理论
诱因理论
斯彭斯
唤醒理论
赫布和柏林
人们偏好最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和偏好的关系呈倒U形曲线
简化原理:重复的刺激会降低唤醒水平
个体经验偏好原理
动机的认知理论
期待价值理论
托尔曼: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待
归因理论
罗特的控制点理论:把个体对于强化的偶然性程度所形成的普遍信念称为控制点
内控
外控
海德的归因理论
内部原因
外部归因
共变原则和排除原则
韦纳的归因理论
归因的维度
控制点(内外源)
稳定性
可控性
内外源维度影响个体成败的情绪体验;稳定性维度影响个体对未来成败的预期;可控性影响个体今后努力的行为
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的因素会产生习得性无助
自我决定理论
德西
自我决定行为
非自我决定行为
自我功效理论
班杜拉
主要观点
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行因素
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自我效能感的高低直接决定个体进行某种活动时的动机水平
获得自我效能感的四种途径
个体经验(直接经验):基本途径
替代经验
言语说服
情绪唤起
自我效能感的作用
决定人对活动的选择
决定人对活动的努力和坚持
影响人与环境互动时的思维
影响人对困难的态度
成就目标理论
德韦克和尼克尔斯
评价成就目标的标准和原则
任务标准
自我标准
他人标准
对能力两种不同的内隐观念
能力实体观
能力增长观
成就目标
掌握目标
成绩目标
艾略特
成绩趋近目标
成绩回避目标
平崔克
掌握趋近目标
掌握回避目标
逆转理论
阿普特尔
目的-超越目的
顺从-逆反
控制-同情
自我中心-他人取向
需要
含义
种类
按起源分
自然需要
社会需要
按指向对象
物质需要
精神需要
层次理论
马斯洛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爱与归属
尊重
认知
审美
自我实现
理论:6点
意志
特征
行动过程
行动中的动机冲突
双趋式冲突
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目标只能选择其一
双避式冲突
两个目标都想避开,只能避开一个
趋避式冲突
同一个物体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
双重趋避式冲突
多个目标,每个目标都有吸引和排斥两方面
品质
独立性
不屈服 与周围人的压力,不随波逐流,与独立性相反的是受暗示性和武断
果断性
及时采取有充分根据的决定,相反的是优柔寡断和草率
坚定性
也叫顽强性,长时间的相信自己决定的合理性,相反的是动摇性和执拗
自制性
善于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是意志的抑制功能,相反的是任性和懦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