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炎症
病理学之炎症的知识导图,介绍了炎症的定义、原因、基本病理变化、全身反应、局部反应、意义、危害、分类、急性炎症、慢性炎症等。
编辑于2022-04-12 12:00:06炎症
定义
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各种损伤因子的刺激所发生的防御反应为主的病理过程
原因
物理性因子高温:
烫伤低温:冻伤放射线:紫外线:游泳、晒太阳机械性因素:切割、撞击、车祸
化学性因子
外源性的
强酸,强碱,强氧化剂,芥子气
内源性的
坏死组织的分解产物
病例条件下堆积于体内的代谢产物
尿酸
生物性因子
细 菌: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
病 毒:肝炎病毒→肝炎
螺 旋 体:梅毒螺旋体:梅毒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恙虫病、Q热、战壕热
支 原 体:肺炎、尿道炎
寄 生 虫:血吸虫病
真 菌:脚气
组织坏死
变态反应
过敏性鼻炎,肾小球肾炎
异物
手术缝线,
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早期,损伤)
局部炎症组织发生变性和坏死统称变质
实质细胞
细胞水肿,脂肪变性,凝固性坏死,液化性坏死等
间质细胞
黏液样变性,纤维素样坏死
变质性炎
特点:病变组织、细胞以变性、坏死为主
部位:常见于心、肝、肾、脑
原因:重症感染、中毒
病程:多呈急性、亚急性经过
病理:变性、坏死为主
影响:功能障碍
例子
白喉杆菌外毒素→中毒性心肌炎
肝炎病毒→病毒性肝炎
乙型脑炎病毒→乙型脑炎,筛状软化灶
重金属中毒
渗出(早期,抗损伤)
炎症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成分,纤维素等蛋白质和各种炎症细胞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间隙,体腔,体表,和黏膜表面的过程叫做渗出
原因
血管壁通透性增加
白细胞主动游出(阿米巴运动)
位置
间质
炎性水肿
浆膜腔
积液
意义
有利
稀释中和毒素
给白细胞带来营养物质
抗体和补体
纤维素网
限制菌扩散
有利于白细胞吞噬病原体
修复的支架
白细胞
刺激免疫
不利
压迫
阻塞
机化
增生(后期,修复)
致炎因子和炎性物质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增殖,细胞数目增多
限制炎症扩散,修复损伤组织
实质细胞
肝细胞、粘膜上皮和腺体→修复
间质细胞
巨噬细胞→清除坏死、病原体
血管内皮细胞→修复
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纤维化
慢性炎症
原因
病原微生物持续存在
长期暴漏于外源性或内源性毒性因子
对自身组织产生免疫反应
病理变化特点
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
组织破坏,炎症细胞产物造成
修复反应
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伴有瘢痕,导致管道性脏器狭窄
黏膜。炎性息肉
鼻息肉
肺或其他脏器。炎症假瘤
肉芽组织,炎细胞,增生的实质细胞,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 边界清楚
分类
一般慢性炎症
间叶组织增生,上皮细胞增生
肉芽肿性炎(特异性慢性炎)
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 形成结节
主要的慢性炎症细胞
单核巨噬细胞
淋巴细胞
肥大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肉芽肿性炎
以炎症局部巨噬细胞及其衍生细胞增生形成边界清楚的结节状病灶(肉芽肿)为特征的一种特殊类型的慢性炎症
类型
感染性肉芽肿
细菌感染
结核杆菌、麻风杆菌
螺旋体感染
梅毒
真菌和寄生虫感染
组织胞浆菌病
新型隐球菌病
血吸虫病
异物性肉芽肿
原因不明
结节病
成分和形态特点
细胞成分
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
急性炎症
目的
把白细胞和血浆蛋白(抗体补体纤维素)送到炎症病灶,杀伤和清除致炎因子
血管反应
血流动力学改变
细动脉短暂性收缩
血管扩张和血流加速
血流速的减慢,瘀滞
有利于白细胞渗出
时间长短受刺激程度和病灶部位影响
概要
血管通透性增加
炎症局部液体和蛋白质生出血管的重要原因
内皮细胞收缩
内皮细胞损伤
内皮细胞穿胞作用增强
新生毛细血管的高通透性
白细胞反应
白细胞渗出
白细胞边集和滚动
选择素
白细胞黏附
整合素
介导白细胞和内皮细胞粘附
介导白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粘附
白细胞游出
阿米巴运动
趋化作用
白细胞沿着化学物质浓度梯度向着化学刺激物做定向移动
白细胞激活
吞噬作用
识别和附着,
吞入
杀伤和降解
免疫作用
白细胞介导的组织损伤作用
病理学类型
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
常发生的部位
黏膜
渗出性结核性胸膜炎
胸腔积液
影响心肺功能
浆液性卡他性炎
浆膜
滑膜
风湿性关节炎
关节腔积液
皮肤
水泡
疏松结组织
炎性水肿
结局
轻,易消退,一般良好
少数急性传染病,如霍乱,可因脱水致死亡
浆膜腔内大量积液,可压迫器官,影响功能
纤维素性炎
常发生部位
黏膜
伪膜性炎
渗出的纤维素,中性粒细胞,坏死黏膜组织,及病原菌形成一层白色膜状物
白喉
固膜性炎
气管粘膜与其下组织
浮膜性炎
窒息
浆膜
纤维素黏连
绒毛心
肺组织
可见中性粒细胞溢出
后果
纤维素溶解液化,吸收,排出
纤维素机化
浆膜纤维素黏连
大叶性肺炎,肺肉质变
化脓性炎
特点
以中性粒细胞渗出,并伴有不同程度的组织坏死,和脓液的形成
原因
化脓菌感染
组织坏死继发感染
类型
表面化脓和积脓
浆膜,黏膜表面的化脓性炎
脓液在浆膜腔,胆囊,阑尾,输卵管腔内积存,称为积脓
表面炎细胞多,深部轻
蜂窝织炎
疏松结缔组织的弥漫性化脓性炎
常见部位
皮肤
阑尾
肌肉
溶血性链球菌感染
透明质酸酶
降解透明质酸
链激酶
溶解纤维素
特点
大量中性粒细胞弥漫性浸润,界限不清
后果
一般愈后不留痕迹
浓肿
器官或组织内的局限性化脓性炎症,
特点
组织发生溶解性坏死,形成充满脓液的腔,即脓腔
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疖是毛囊,皮脂腺及其周围组织的浓肿
痈是多个疖融合,皮下脂肪和筋膜组织中形成相通的浓肿,及时切开排脓
出血性炎
炎症病灶血管受损严重,渗出物有大量红细胞
流行性出血热,鼠疫,钩端螺旋体病
可单独发生,也可并存,发展过程中可转化
增生性炎
结局
痊愈
慢性炎症
蔓延扩散
局部扩散
糜烂
溃疡
瘘管
两端开口,肛瘘
窦道
一端开口
空洞
空腔脏器的坏死组织随自然管道排出后,留下的腔洞
淋巴道蔓延
血性蔓延
菌血症
有菌无毒
毒血症
无菌有毒
败血症
有菌有毒
脓毒败血症
化脓菌
分类
器官
肝炎,肺炎。。。
病变程度
轻,中,重
基本病变性质
变质性炎
渗出性炎
浆液性炎
纤维素性炎
化脓性炎
出血性炎
增生性炎
持续时间
慢性
急性
危害
意义
阻止病原微生物蔓延
液体和白细胞的渗出可稀释毒素,消灭致炎因子,清除坏死组织
增生修复损伤组织,恢复功能
全身反应
发热,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寒战,厌食
末梢白细胞数量改变
15000-20000
40000-100000
类白血病反应
IL-1 TNF
促进白细胞从骨髓释放,相对不成熟的杆状核中性粒细胞所占比例升高
核左移
局部反应
红肿热痛,功能性障碍
考点
1.概念:渗出、趋化作用、假膜性炎、化脓性炎、脓肿、蜂窝织炎、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败血症、肉芽肿性炎
2.填空:炎症基本病变、白细胞渗出、白细胞吞噬过程、炎症介质来源、急慢性炎症渗出细胞
3.简答:渗出液和漏出液区别、急性炎症类型并举例
4.理解并掌握:急慢性炎症渗出细胞、炎症类型、肉芽肿性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