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基础生态学》第七章 种内与种间关系
参考书籍:《基础生态学》第3版 牛翠娟、娄安如、孙儒泳、李庆芬主编。章节:第七章种内与种间关系/梳理了内容框架,供大家参考学习。创作不易,烦请支持!
这是一篇关于23考研政治学习框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史纲、毛中特、当代时政、思修法基、马原。
教材:细胞工程第二版 安利国 内容:第二篇 动物细胞工程 干细胞 重点已标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
种间竞争
典型事例与高斯假说
在一个稳定的环境内,两个以上受资源限制的、但具有相同资源利用方式的种,不能长期共存在一起,即完全的竞争者不能共存。
竞争类型及其一般特征
利用性竞争、干扰性竞争
种间竞争的共同特征
竞争对各方影响的大小和后果不同,即竞争结果的不对称性。
对一种资源的竞争,能影响对另一种资源的竞争结果。如车轴草和粉苞苣的竞争
似然竞争
Lotka-Volterra模型
结局
种1胜而种2被排除
种2胜而种1被排除
两种共存
分析
种内竞争强度指标、种间竞争强度指标
如果某物种的种间竞争强度大,而种内竞争强度小,则该种将取胜,反之,将失败。
如果两种都是种内竞争强度小,种间竞争强度大,都有可能取胜,出现不稳定平衡。
如果两种都是种内竞争强度大,种间竞争强度小,都不能排挤对方,出现稳定的共存。
生态位理论
生态位(niche)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在自然生态系统中一个种群在时间、空间上的位置及其在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n-维生态位)
生态位与生境和分布区的区别
生境指生物生存的周围环境;
分布区指物种分布的地理范围;
生态位指一个种群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地位。
生态位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Grinnell(1917):空间生态位(spacial niche)
Elton(1927):营养生态位(trophic niche)。
Hutchinson(1957):n-维生态位(n-dimensional niche)。
Hutchinson:基础生态位、实际生态位
生态位分化
极限相似值
竞争释放和性状替换
竞争释放(competitive release): 缺乏竞争者时,物种实际生态位扩张的现象
性状替换(character displacement):竞争产生的生态位收缩会导致形态性状发生变化的现象
种间竞争与空间和时间异质性
捕食作用
广义的捕食作用指一种生物摄取其他种生物个体的全部或部分为食。包括动物捕食动物,动物吃植物,寄生等。
捕食者与猎物
协同进化
捕食者的捕食对策
觅食过程中捕食者将拒绝利润低的食物,不论该食物在环境中的丰富度有多大。
Lotka-Volterra捕食者-猎物模型
猎物种群增长:dN/dt = r1N -ε PN
种捕食者群增长:dP/dt = -r2P +θ PN
食草作用
食草对植物的危害及植物的补偿作用
植物的防卫反应
化学防卫(毒性与差的味道)
结构防卫(绒毛、钩刺等)
植物与食草动物种群相互动态
放牧活动能调节植物的种间关系,使牧场植被保持一定的稳定性。过度放牧也会破坏草原植被。
寄生作用
是一个种(寄生物)寄居于另一个种(寄主)的体内或体表,靠寄主的体液、组织或消化物质获取营养生存。
寄生物:微寄生物(microparasite)、大寄生物(macroparasite)。
社会性寄生:种内窝寄生、种间窝寄生。
共生作用
偏利共生:两个物种的个体间发生一种对一方有利的关系。如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之间的关系。
互利共生(mutualism)个种个体间生长在一起(有的不生活在一起而是临时在一起),彼此互利的关系。
专性共生: 地衣。
兼性共生:植物与根瘤菌;有花植物与传粉动物
防御性共生:蚂蚁与金合欢树
种内关系
密度效应
最后产量恒值法则
在一定范围内,当条件相同时,不管一个种群的密度如何,最后产量差不多总是一样的。
Y--单位面积产量 w--植物个体平均重量 d--为密度 Ki--是常数
-3/2自疏法则
同一种植物因密度引起的个体死亡
性别生态学
无性繁殖与有性繁殖
性比
Fisher氏性比理论:性比趋于1:1
稀少型有利:数量少的性别具有较高的适合度
两性相等投入:便宜的性别具有更多的个体数
局域资源竞争和局域交配竞争
性比偏离的原因:雌体通过产生数量不等的雌雄后代,使其生殖成效最大化。
性选择
种群个体对交配对象的选择性
由于配偶竞争中生殖成效区别所引起的
两性对于后代投入的差别越大,低投入性别间的竞争越激烈,高投入性别越挑剔。
产生的途径
性内选择:同性间的配偶竞争。如鹿角、獠牙、大犬牙的产生
性间选择:偏爱异性的某个独特特征。雄孔雀的尾、翠鸟的鸣啭
让步赛理论:拥有奢侈特征的个体有好的基础
Fisher氏私奔模型:两性同时对选择特征编码,遗传
植物的性别系统
两性花; 单性花,雌雄同株; 单性花,雌雄异株
动物的婚配制度
指种群内婚配的各种类型,包括配偶的数目、配偶持续时间以及对后代的抚育等。
类型:一雄多雌制、一雌多雄制、单配偶制。单配偶制有利于后代的抚育
领域和社会等级
领域性
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他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他成员侵入的空间
领域行为
领域面积与动物及环境的关系
领域性的适应意义
社会等级
社会等级现象:动物种群中个体的地位具有一定顺序的现象
社会等级的形成:支配行为或称支配-从属关系
适应意义
领域性、社会等级和种群调节
种群数量调节(种群行为调节学说)
物种进化
他感作用
植物体通过向体外分泌代谢过程中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现象
他感物质(克生物质)
生态意义
对农林业生产的影响:歇地形象
影响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植物群落演替的重要内在因素
集群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