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知识总结,包括教学的概念、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组织形式等等。
编辑于2022-04-27 16:34:45教学基本理论与实践
教学的概念
教学的定义
广义的教学:一切时间、地点、场合下的传授经验的活动
狭义的教学学校中传授经验的活动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教育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学习和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个性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
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区别与联系
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智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教学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途径之一
教学的基本任务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能和体能
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前提和重要保证)
集体备课、个人备课
教师备课要做好三项工作
钻研教材
了解学科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了解学科教材的体系和基本内容
明确学科在教学方面的基本要求
教科书式教师备课的基本依据,钻研教科书是备课的中心
了解学生
考虑教法、预选教具
教师备课要写好三个计划
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课题(或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
上课(中心环节,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最直接的体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上好一堂课的标准
目标明确
内容正确
方法得当
组织严密
积极性高(上好一节课的内在动力)
布置与批改作业
阅读作业
口头作业
书面作业
实践作业
双减文件
作业难度要符合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
合理控制作业的分量
要提高作业的设计质量
要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做好反馈,加强面批讲解
课外辅导
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
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不能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学生成绩评定(百分制计分法,等级制计分法)
客观公正
为学生指出学习上的优缺点和努力方向(主要目的)
教学原则与教学方法
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的正确和灵活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
主要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思想相结合的原则
保证教学的科学性,确保所讲知识、概念是正确的,不能错误的
发掘教材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直观性原则
恰当的运用直观手段
要直观与讲解相结合
防止直观的不当与滥用,用重视言语直观
启发性原则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逻辑能力
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发扬教学民主,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循序渐进原则
根据教材中知识的逻辑体系进行教学
要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教学应遵循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做到由浅入深 、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系统地指导学生复习、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巩固性原则
引导学生透彻理解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
组织学生复习和练习
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
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加强理论知识的教学,重视联系实际的讲授
培养学生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能力
采用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进行教学
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因材施教原则
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
正确对待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
针对学生的个别特点提出不同要求,要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教学方法
是实现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是连接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纽带,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有效手段
提倡启发式教学,反对注入式教学,根本区别
学生观的对立
教学观的对立
教学内容选择的不同
教学信息传输方式不同
师生心理相容度不同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历史最悠久,使用最为普遍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特别讲究语言艺术
语言要简练、准确,具有科学性
要生动、直观,具有形象性
要有逻辑性,具有启发性
要寓理于情,具有教育性
要生动风趣,具有幽默感
优点
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有利于掌握系统的知识
缺点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不利于因材施教
问答法(谈话法)
问答法的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具备相关知识、经验
教师应预拟好谈话的问题
提问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应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都能积极地思考,具有启发性
谈话结束后,教师应及时小结和评价
优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性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缺点;掌握不好,难以控制课堂教学时间
讨论法
基本要求
学生必须具备有关知识基础和一定的理解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表达能力
在讨论前,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搜集资料
在讨论中,教师应注意引导,防止偏离中心,
要让更多学生有发言的机会
在讨论后,教师应及时总结,指出优点、缺点和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优点: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相互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只使用于高年级的学生,讨论要引向深入比较困难
读书指导法
是教师教会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
演示法
要求
要有明确的目的
掌握好演示的时间
避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
演示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过程
必须有讲授法或谈话法的配合
主要特点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参观法
要求
明确目的,充分准备,做好参观过程中的指导和参观后的总结工作
优点
形象、直观,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缺点
受参观场所、条件的限制,组织参观比较费时费力
练习法
突出特点
实践性和操作性
要求
明确目的
练习题的选择应具有典型性
切忌简单重复和使用题海战术
要科学地分配练习的时间和练习的次数
练习的答案及时告诉学生
实验法
要求
教师要做好充分准备
包括制定实验计划
确定实验目的
检查、试用实验仪器
在实验进行中指导学生严格按程序操作
注意观察实验对象的变化并及时做好记录
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在认真分析有关数据、资料的基础上
写出实验报告
优点
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
培养独立操作的实验能力和进行科学实验的探索精神
情境教学法
核心: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体验
直接情境、间接情境
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的特点
应遵循“教学有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的原则
主要依据
教学目标与任务
课程性质和教材内容的特点
学生的实际情况
教师的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和个性特点
教学设备、时间和条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的定义:教学活动的展开形式
教学过程的本质
教学过程具有双边性、间接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教学过程是学生的一种特殊认识过程
学生认识对象具有间接性
学生的认识条件具有引导性
学生的认识当时具有简缩性和高效性
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和手段)
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结合的规律
具体要求:
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应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结合,防止不良倾向
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处理好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的关系,是正确有效进行教学的关键
反映教学中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以直接经验为辅,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
掌握知识和提高能力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掌握知识和提高思想觉悟相结合的规律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心理准备阶段
领会阶段(感知教材,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关键,是教学的中心环节
巩固阶段
运用阶段
检查效果阶段
课的类型
按不同教学任务
单一课:高年级用的多
综合课:小学和中学低年级的教学采用
教学组织形式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影响教学组织形式选择的主要因素
教学内容
课程的性质和结构
物质资源状况和教学技术的进步
师生比
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
班级授课制(最常用,最普遍的)
基本特征:“大班额”、“小班化”
优点
教学效率高
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有利于开阔学生知识视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启发、帮助,发挥集体教育作用
缺点
不利于因材施教
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容易忽视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容易导致理论脱离实际的情况
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
个别教学(古代采用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历史最早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
优点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于调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
有助于训练学生的独立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灵活性大
缺点
不利于合作精神的培养,不利竞争意识的形成
易削弱对学习的热情,易疲劳
缺乏学习自觉性的学生,可能会拖延学业
代价昂贵
不利于学生交往能力的发展
复式教学(一种特殊形式)
农村地区,民族地区或落后山区采用
有利于教育普及
现场教学(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课堂教学的继续和发展)
根据学习某学科知识需要
学生为了从事某种实践活动
分组教学(实质:集体教学)
优点
较好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重视学生个性
有利于因材施教
有利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利拔尖人才的培养
缺点
难以对学生能力和水平做出鉴别,施教困难大
易导致学生心理不平衡
学生,家长,学校意见难达成一致
学生处于不断发展中,教育管理比较麻烦
走班制
形式
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
实行大小班上课的多种教学形式
以兴趣为主导的走班形式
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的概念
由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内容、评价标准、评价方法
教学评价的功能
导向功能
管理功能
诊断功能
反馈功能
教学评价的类型
按照评价的作用:
形成性评价(教学计划过程中)
诊断性评价(教学计划实施前期阶段【摸底考试】、
总结性评价(教学和学习后进行的评价【期中考试,期末考试】)
评价活动参照的标准分类
相对评价:常模参照评价,适用选拔人才
绝对评价;常模目标参照评价,升级考试、会考、合格考试
个体内差异评价
评价主体分类
自我评价(内部评价)
他人评价(外部评价)
评价是否采用数学的方法
定性评价
定量评价
当代世界中小学教学改革的趋势
教学理念的变革
教学内容关注公民教育,注重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
教学组织形式的小班化和分层教学
教学环境民主化、开放化
教学评估重视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改革
国外新涌现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
最终目的:学生对教学主题的理解和高层次的培养
包括问答、讨论、角色扮演或辩论
项目教学法
教师只起咨询、指导与答疑的作用
行动导向教学法
以生活或职业情境为教学的参考系
模拟教学法
交际教学法
以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语言教学,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语言文化现象进行交流和讨论
教学方法改革趋势的主要特征
启发性
情感性
智能性
主体性
综合性
信息技术引起的教学改革
翻转课堂(颠倒课堂、反转课堂)
教学流程的颠覆:翻转课堂的模式的主结构精炼为“学、测、研”
师生角色的转变
翻转课堂是通过对教学结构的颠覆安排,实现教学的个性化
特点
翻转课堂使课堂知识传授与课外知识内化发生颠倒
教学微视频成为教师与学生连接的新媒介
翻转课堂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
慕课(大规模【注册人数没有限制】、开放【免费的】、在线(网上)课程)
大规模参与
真正精品化的微课程资源(5-15分钟的短小视频)
开放式在线访问(开放是首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