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2.中学生发展心理1
教资科目二之中学生发展心理,知识点有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中学生情绪与意志发展、中学生的异性交往等方面。
考研英语阅读做法总结(基于唐迟阅读方法论),如例证题: 1.审题 2.区分观点和例子 3.观点和例子可以在不同的段落 4.由定位选出的是干扰选项
基础高中物理应试教育总结物理知识树以及常考题型,汇总有力、电磁、光、热、原子物理的知识,方便高中生学习。
初等量子导论部分,把握初等量子力学整体脉络便于学习与思考,黑体辐射为探究“黑体”这样一个模型空腔内能量密度随频率变化的分布,实验测的以后需要通过理论解释其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生发展心理1
中学生的认知发展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发现的实质: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发现的结构
图式:自己独特的认知结构
同化:不改变原有图式
顺应:改变原有图式
平衡: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
发展理论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仅靠感觉和动作适应外部环境,客观永恒
前运算阶段:2-7岁
万物有灵论。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刻板性
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守恒观念的形成(该阶段的标志)。能进行简单抽象思维,但必须有具体的事物支持
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发展假设性思维(钟摆实验)。思维具有灵活性补偿性和可逆性(天平实验)
维果斯基的理论与教育
文化历史理论
低级心理机能:人和动物共有
高级心理机能:人类特有
心理发展观
1.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2.抽象—概括机能提高
3.各种心理机能变化形成间接以符号为中介的心理结构
4.心理活动个性化(重要标志)
内化学说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
1.最近发展区
2.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
3.学习的最佳期限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场独立(内部参照)与场依存(外部参照)
反思型(速度慢精度高细节)与冲动型(速度快精度低整体)
辐合型(唯一答案)与发散型(多个答案)
中学生情绪与意志发展
情绪
概念:个体在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情景中直接产生的心理体验和相应的反应
特点:主体性。社会性。两极性
分类
心境:弥散性 长期性
激情:爆发性 冲动性
应激:高度紧张
情绪理论
詹姆斯蓝格理论:刺激→生理反应→情绪
坎农巴德学说:刺激→大脑→情绪
阿诺德评定兴奋说:刺激→评定→情绪
沙赫特辛格情绪理论:生理唤醒+认知性唤醒+环境因素
中学生情绪发展与培养
中学生情绪特点
体验迅速,强烈
不稳定性和两极性
外露性和内隐性(掩饰性)
时间延长,出现心境化
良好的情绪的标准
准确表达
适当强度
转移能力
符合年龄
情绪调节的方法
敏锐的观察情绪
平和的接纳情绪
正确的调整情绪
有效的表达情绪
保持和创造快乐的情绪
情感
概念:指个体意识到自己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后而产生的稳定的深刻的心理体验
道德感:用道德标准评价
理智感:智力活动中 维护真理
美感:用审美标准评价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和联系
意志
定义:有意识的确立目的,调节和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基本阶段
1.采取决定阶段(准备阶段)
双趋冲突(两个喜爱目标择其一)
双避冲突(两个厌恶目标避其一)
趋避冲突(同一目标兼具好恶)
多重趋避(多个兼具好恶的目标择其一)
2.执行决定阶段(达到目的的关键步骤)
中学生的异性交往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交往方式的隐蔽性。动机的多样性。欲望趋向强烈
中学生性心理特点
性意识的出现
性情感的发展变化
正确处理与异性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