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4.教育基础知识1
教资科目二之教育基础知识的思维导图,讲述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教育与社会的发展等。
编辑于2022-04-29 19:22:56教育基础知识1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含义
《孟子尽心上》
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一个根本特征,是教育质的规定性,这种培养人的活动,实际上是促进课题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广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的基本要素
最基本(教育者(主导),受教育者(主体))
教育影响(纽带中介):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社会属性
永恒(人类社会存在,教育存在)。历史(时代,阶级教育各有特点)。继承。长期。相对独立性(具有自身规律对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具有能动作用)
教育的功能
作用对象
个体发展(本体):个体个性化社会化,谋生享用。社会发展(派生):社会流动功能
性质
正向功能。负向功能
呈现形式
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教育的起源
神话说
宗教:教育是神创造的
生物起源说
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
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孟禄: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心理仿梦露
劳动起源说
米丁斯基,凯洛夫:教育起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和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凯爱劳动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
内容简单,教育与劳动结合,无阶级性
古代社会
奴隶社会
中国
夏商西周:庠,序,校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私学兴起
外国
古埃及
文士学校
文字,书写,执政能力
古希腊
斯巴达
军事体育
雅典
政治,哲学,文学,艺术等
封建社会
中国
战国:私学繁荣
儒墨
汉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隋唐
科举兴
宋朝
四书五经(科举制)
清末
1905废除科举制
外国
中世纪
教会学校,骑士学校
七艺四学,骑士七技
近现代社会
近代社会
德国:最早实行义务教育
20世纪以后
全民多现身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概念
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发展萌芽阶段
中国
《学记》
世界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建国君民,教育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启发式教学
“学不躐等”:循序渐进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
孔子
《论语》
办学方针:“有教无类”—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教学方法:启发诱导,(世界最早启发因材施教)—“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西方
苏格拉底(古希腊)
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产婆术(问答法)
柏拉图(古希腊)
《理想国》:寓学习于游戏
亚里士多德(古希腊)
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古罗马)
《论演说家的著作》: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步研究教学法
教育学发展创立阶段
独立派
培根(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首次提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
《大教学论》: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教学制度:班级授课制(最早系统阐述)
教学思想:泛智教育—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
教育内容:规定了百科全书式课程
教学方法:直观性—教育学的金科玉律
康德
最早在大学里教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科学教育 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
《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成为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
一原则:教育性教学原则
二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
三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
四阶段: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进步教育,现代教育代表 人。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
《民主主义与教育》
新三中心论:儿童(学生),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教育本质: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
学校即社会
从做中学
五步教学法
其他派
卢梭(最早“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
《爱弥儿》
洛克
《教育漫话》
提出“白板说”
倡导“绅士教育”
菲斯泰洛齐(慈爱的儿童之父)
教育遵循自然,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主张
西方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斯宾塞
教育预备生活说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重视实科教育,主张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强调教育为完满的生活做准备
教育学发展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柯连科
集体主义教育
凯洛夫
《教育学》:世界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
《新教学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现代教育理论
赞可夫
《教学与发展》
发展性教学理论
布鲁纳
《教育过程》
发现学习,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科结构,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教学法)
布鲁姆
《教学目标分类学》
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掌握学习理论
瓦根舍因
范例式教学
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100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活的教育学)
全面和谐教育思想
巴班斯基
教学过程最优化
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生产力与教育的关系
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决定教育发展水平
决定教育的速度和规模
制约着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教育结构
制约着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
规速构方手 (龟速构防守)
教育对生产力的作用:经济功能
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
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
进行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
两再一新促生产
政治经济制度与教育的关系
制约作用
决定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内容和教育管理体制
体内性质两权一目的
政治功能
教育培养政治经济制度所需要的人才(基本,主要途径)
教育促进政治民主化
创造一定的社会舆论为政治服务
完成年青一代的政治社会化
人舆主政治 (人鱼公主促政治)
文化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制约作用
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影响教育内容与水平,教学方法的使用,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文化功能
传递保存,传播交流,选择提升,更新创造文化
两传选新促文化
人口与教育的相互关系
制约作用
人口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影响教育的质量,人口结构影响着教育结构
人口功能
减少人口数量,控制人口增长
提高人口素质
改善人口结构,调整人才构成和流动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