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教育基础知识2
教资科目二之教育基础知识2的思维导图,讲述了教育与人的发展、教育制度、教育目的、教育研究方法等方面内容。
考研英语阅读做法总结(基于唐迟阅读方法论),如例证题: 1.审题 2.区分观点和例子 3.观点和例子可以在不同的段落 4.由定位选出的是干扰选项
基础高中物理应试教育总结物理知识树以及常考题型,汇总有力、电磁、光、热、原子物理的知识,方便高中生学习。
初等量子导论部分,把握初等量子力学整体脉络便于学习与思考,黑体辐射为探究“黑体”这样一个模型空腔内能量密度随频率变化的分布,实验测的以后需要通过理论解释其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教育基础知识2
教育与人的发展
人的发展概述
生理发展(身高体重),心理发展(记忆思维)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
人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顺序性
顺序不可变,方向不可逆
应该循序渐进
阶段性
年龄阶段不同任务不同,强调某个阶段的特征
根据年龄特点分阶段教学
不平衡性
同一方向不同速,同一方面不同步
抓关键期
互补性
身身互补,身心互补
扬长避短
个别差异性
群体和群体不同,个体和个体不同
应该因材施教
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内发论:来自人自身的内在需要
孟子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弗洛伊德
性本能
格塞尔
成熟势力说—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霍尔
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高尔登
优生学
孟子弗格霍逊高 (孟子复活迅高歌)
外铄论:依靠外在力量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洛克
白板说
华生
一打婴儿说
荀洛华生 (外婆寻找落花生)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
遗传:前提,可能性
环境:现实
学校教育:主导
个人主观能动性:决定性
学校起主导作用
原因
三有一训练,控制很全面
表现
延规范速个性(严规范塑个性)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概述
教育制度的概念
广义指国民教育制度
狭义指学校教育制度(核心和主体地位)
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自己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育制度确立的依据
社会依据
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传统
人口
人的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
学制本身的依据(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
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
前制度化教育
也是一种实体化教育,教育形态趋于稳定
制度化教育
正规教育
学校系统(学制)的出现,开启了近代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清朝末年“废科举兴学堂”)
非制度化教育
教育不应该再限制于学校的围墙之内
构建学习型社会,终身学习
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欧洲:双轨
学术轨和职业轨不相通,不相接
美国:单轨
前苏联和我国:分支型
我国学制沿革
1902:首次颁布壬寅学制
1904:首次实行癸卯学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1912-1913:壬子癸丑学制
规定男女同校,资本主义性质
1922:壬戌学制(六三三)
美国为蓝本,长期
壬(人)颁布,癸(鬼)实施,丑男女有资本,长期(嘘)戌美国
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义务教育年限延长
我国1986年4月颁布《义务教育法》标志中国义务教育制度确立(最早起源于德国)
特点:强制性,普及性,免费性(免学杂费)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综合化
高等教育大众化
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概念:人们在一生中都应当和需要受到各种教育培养
产生发展
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 耶克斯利《终身教育》
概念化和体系化: 保罗朗格朗《论终身教育》
体系最终形成: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
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生存
知识存活(芝士存活)
三本书四大支柱
义务要延长,职责要综合,高等要大众,终身要构建
教育目的
教育目的的概述
教育目的概念:广义指人们的期望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具体要求
地位: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活动的归宿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国家)教育目的,(学校)培养目标,(学科)课程目标,(教师)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的功能
导向,激励,评价
有关教育目的的理论
社会本位论
社会发展需要,公民
赫尔巴特,柏拉图,孔德,涂尔干,凯兴斯泰纳
个人本位论
个体需要出发,自然人
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菲斯泰洛齐
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活动无具体目的
杜威
我国教育目的
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性质
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进步培养各级各类人才
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特定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
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人们的教育思想
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全面发展教育
德:灵魂统帅
智:前提支持
体:物质基础(体育课特点:基础性和教育性)
美:动力
劳:综合
教育研究方法
基本方法
观察法
最基本最广泛
调查法
关键词:问卷,访谈
历史法
关键词:发生,发展,演变的历史事实
实验法
关键词:控制或创设条件
教育行为研究
关键词:一线教师,研究和活动一体化
教育叙事研究
关键词:叙事,讲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