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1.中学生学习心理5
教资科目二之中学生学习心理的知识导图,讲述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学习策略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考研英语阅读做法总结(基于唐迟阅读方法论),如例证题: 1.审题 2.区分观点和例子 3.观点和例子可以在不同的段落 4.由定位选出的是干扰选项
基础高中物理应试教育总结物理知识树以及常考题型,汇总有力、电磁、光、热、原子物理的知识,方便高中生学习。
初等量子导论部分,把握初等量子力学整体脉络便于学习与思考,黑体辐射为探究“黑体”这样一个模型空腔内能量密度随频率变化的分布,实验测的以后需要通过理论解释其分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生学习心理5
学习心理
学习动机
含义:指激发和维持个体的学习活动,并将学习活动指向一定学习目标的动力机制(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
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功能
分类
一般分类
动力来源:外部奖励→外部动机。内在需要→内部动机
社会意义:利他→高尚的动机。利己→低级的动机
动机作用与活动的关系:远景性间接动机→远景性动机。近景间接性动机,近景直接性动机→近景性动机
奥苏贝尔成就动机分类
认知内驱动力(学生渴望了解掌握知识)→自我提高内驱力(赢得相应地位)→附属内驱力(保持赞许认可))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相互作用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呈倒U曲线关系,即中等强度的动机最有利于任务完成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在复杂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在简单的任务中,较高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学派(受到强化的行为更易出现)
人的学习行为倾向完全取决于某种行为与刺激因强化而建立的稳固关系
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
人的行为动机都是在需要的基础上被激发出来的
成就动机理论
麦克利兰,阿特金森(趋向成功+避免失败)
成败归因理论
韦纳(努力归因+现实归因)
归因指导
习得行无助:当个体感到无论作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表现:1.学习动机降低 2.认知出现障碍 3.情绪失调)
努力归因
自我效能感理论
班杜拉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的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因素:1.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劝说。4.情绪状态
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学习动机的培养
1.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要,促使学习动机的产生 2.重视立志教育,对学生进行成就动机训练 3.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概念,获得自我效能感 4.培养学生努力导致成功的归因观
需要努力成就自我
学习动机的激发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控制奖惩启发归因
学习迁移
概念: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他活动的影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分类
根据迁移性质与结果
正迁移:积极的促进作用
负迁移:消极的阻碍作用
迁移内容的抽象概括水平
水平迁移(横向迁移):同一抽象概括水平
垂直迁移(纵向迁移):不同抽象概括水平
迁移发生的方向
顺向迁移:前对后的影响
逆向迁移:后对前的影响
迁移的内容
一般迁移:一般原理方法策略态度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具体迁移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
迁移过程中所需要的内在心理机制
同化性迁移:不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
顺应性迁移:调整原有的经验或对新旧经验加以概括
重组性迁移:重新组合原有认知系统中某些构成要素或成分
学习迁移理论
形式训练说(最早)
沃尔夫:注重对于能力的训练
共同要素说
桑代克:只有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经验类化说(概括说)
贾德(水下击靶实验):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
关系转化说
苛勒(小鸡啄米实验):情境中各种关系的理解或顿悟
影响迁移的因素: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心向与定势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1.精选教材 2.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3.合理安排教学程序 4.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内测教程
学习策略
概念: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为了达到有效的学习目的而采用的规则,方法,技巧以及调控方式的综合
认知策略
复述策略:利用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相互干扰。整体识记与分段识记 多种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和圈点标注
精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生成性学习。联系实际生活。利用背景知识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和表格。归类策略
元认知策略
计划策略:设置学习目标。浏览学习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分析完成任务的方法
监控策略: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速度和时间
调节策略: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
资源管理策略:时间管理。环境管理。努力管理。资源利用
学习策略训练原则
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监控原则。个人效能感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