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秦汉时期
初中历史之秦汉时期知识梳理,包括:秦统一多民族封建的国家的建立、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汉朝的经济发展、两汉的文化。
编辑于2022-04-30 13:32:57秦汉时期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的国家的建立
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定都咸阳,灭六国的顺序:韩、赵、魏、楚、燕、齐,建立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国家
秦的中央集权制度
政治方面:1、确立至高无上的皇权,确立“皇帝”制度(皇帝至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2,建立从中央到地方官制和行政机构(中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地方:推行郡县制,县以下设乡、里等基层行政组织)皇帝任命官员3、颁布通行全国的秦律
经济方面:1、实行土地私有制,按亩纳税,2、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3、统一车轨,修驰道4、兴修灵渠(沟通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文化方面:1、书同文,秦始皇秦始皇下令把小篆作为标准字体2、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3、以法为教、以吏为师,规定教育由官府举办,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
军事方面:1、修长城,(西起临洮,冬至辽东,冬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秦的灭亡
秦末农民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秦的暴政(1、徭役、兵役繁重2、刑法残酷3、赋税沉重4、焚书坑儒,加强文化思想统治,5、秦二世的暴政),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大泽乡)
秦的灭亡: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战,刘邦进逼咸阳
汉朝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
汉初的统治:汉承秦制
政治制度:中央: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国并行制(前154年,汉景帝在位:七国之乱)
军事制度:中央军:皇帝禁卫军,由南军、北军两支军队组成;地方军:郡尉或王国中尉主管
制定法律:刘邦命令萧何《秦律》制定《九章律》
编户制度:户籍:政府收取租税,征发徭役、兵役主要依据
文景之治:提倡黄老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推行轻摇薄赋,约法省禁
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政治方面:1、【三公九卿】建立中朝(内朝)对抗外朝,削弱丞相权力2、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控制,将全国分为十三州部,每州设刺史(监察)【以卑临尊:中国古代监察特点之一】3、改革选官制度:察举制度(自下而上)、征辟(自上而下)4、削弱郡国实力:推恩令(主父偃)
经济方面:1、统一币制,五铢钱成为法定货币2、盐铁官营:在中央大农令(大司农),下设盐铁丞
思想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2、中央设太学、设五经博士《诗》《书》《礼》《易》《春秋》,地方:学校
军事方面:建期门军和羽林骑,建八校尉(职业兵)中国古代募兵制的开始
外交关系方面:1、派卫青、霍去病北退匈奴,2、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3、征服西南夷4、加强对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管理
东汉:公元9年,王莽夺权,公元25年,刘秀称帝(光武中兴)定都洛阳
光武中兴
政治上:严防外戚干政
经济上:三十税一,实施度田,释奴为民
思想:柔道治天下
民族关系:允许少数民族内迁
两汉时期的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
汉与匈奴的关系
秦汉关系,冒顿单于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
西汉初期对匈奴实行“和亲”
汉武帝时期,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区域,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抗击匈奴
公元前1世纪中期,西汉汉元帝,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昭君出塞
东汉初年,匈奴分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被匈奴退居漠北,控制西域,窦固、窦宪率兵反击
汉对西域的经营
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骏马、植物(核桃、石榴、葡萄、苜蓿)音乐、舞蹈和魔术传入内地
公元前60年,建立西域都护府,总管西域事务,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
西汉末年,匈奴重新控制西域,公元前73年,东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
丝绸之路
路线:路上:长安-河西走廊-玉门关、阳关(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欧洲,海上:东南沿海港口出发,最远抵达印度半岛最南端和斯里兰卡
作用:是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桥梁,促进中国与中亚和欧洲地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汉与大秦的交往
公元前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古罗马帝国及近东地区的称呼)甘英到波斯湾
公元166年,大秦派使臣访问洛阳(安敦王向东汉皇帝赠送礼品【首次直接交往】
汉朝的经济发展
农业
西汉赵过耦犁(二牛抬杠式),西汉时期犁壁【一牛挽犁也开始出现】
耕作技术的进步:耕作方式:汉武帝搜栗都尉赵过发明播种的耧车,总结轮耕制耕作方法-代田法,两汉耕作一年一熟为主
水利灌溉:黄河流域以营建灌溉渠系为主,漕渠、六辅渠、白渠,江淮、江汉之间修治天然陂为主,西北修坎儿井
手工业
冶金业:两汉高炉冶铁和炒钢技术,东汉杜诗水力鼓风冶铁工具-水排
制瓷业:东汉烧出成熟青瓷
丝织业:西汉开设长安东西织室,西汉时期,丝绸之路
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
重农抑商政策
商业发展:长安是全国政治经济中心,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番禺
两汉的文化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汉初:无为而治,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
佛教传入与道教出现:佛教产生于印度,由中亚传入中国,《太平清领书》是我国最早的道教经典
科学技术
造纸术: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外传4-7世纪传到朝鲜、越南、日本,8世纪传到阿拉伯,约12世纪传到欧洲
数学成就:西汉,我国第一部算学著作《周髀算经》现存文献最早记载勾股定理的著作,2、成书于东汉时期《九章算术》采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
农书:西汉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农书《汜胜之书》,有关作物作物栽培的知识,东汉《四时月令》介绍关于农事活动安排和农业生产技术的内容,反映了当时的农业生产状况
医学成就:《皇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重要的医学著作,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总结前人的医疗实践经验,提出经络学说,是中医医学思维方式和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
东汉时期末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万世宝典”
东汉时期《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东汉末年,华佗发明“麻沸散”辅助外科手术,并编制“五禽戏”
天文学:西汉时期,对太阳黑子的观测时世界上公认的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东汉时期张衡浑天仪和地动仪
文学艺术
汉赋,直接源于骚体诗,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东汉张衡《二京赋》
乐府诗: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
绘画艺术:马王堆汉墓,河南洛阳东汉墓壁画《夫妇宴饮图》
音乐与舞蹈“相和砧杵歌”“清商三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