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的帝王将相
中国帝王将相,常考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常考的中国古代史书。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古代的重要改革。宋元明清,秦汉知识点总结。
编辑于2022-05-04 22:22:38中国的帝王将相(上)
先秦
1.舜——孝感天地
孝感动了上天,在他耕地的时候,有神象和神鸟来帮助他,称之为“孝感天地”。最后,尧把最高领导的位置禅让给了舜,孝感天地是舜的典故,也是“二十四孝”的第一孝。
2.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建夏
大禹治水,禹为了治水,曾经有过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壮举。
3.汤——建商
鸣条之战中,商汤灭夏建商,手下有一个名臣伊尹,伊尹是厨师出身
4.周文王——西伯拘而演《周易》
周文王:夏商周的周朝,周文王名为姬昌,西伯拘而演《周易》,周文王 是西伯侯,在他被囚禁期间推演了《周易》。
八卦最早并不是文王开创的,而是伏羲,一般来说公认的是伏羲创八 卦。如图所示,八卦是乾、坤、震、艮gen、坎、离、巽xun、兑,有各自的符号,对应天、地、雷、山、水、火、风、泽八个意象。掌握伏羲开创八卦,以及八卦对应 哪八个内容(乾、坤、震、艮、坎、离、巽、兑),曾经考查过。在中国的传统 文化当中,八卦有很大的影响,如清宫剧中有乾清宫、坤宁宫等,乾清宫取“乾” 字,“乾清”是天清气朗之意,“乾”对应天;坤宁宫,“坤”对应地,“坤宁”就 是大地安宁、安泰,二者取名与八卦是紧密联系的。
文王发展了八卦,将八卦推演成六十四卦,以八卦中的“乾”卦为例, 是三条长线,文王将其改为六条长线,六十四卦中长线和短线的数量不同。
文王有百子:据说文王有一百个儿子,有一个习俗生孩子送一个文王 百子锁,取“多子多福”之意。
5.周武王——武王伐纣
商朝末年,武王汇集八百诸侯会孟津,牧野之战去伐纣,最终打败了纣王的军队,纣王跑到鹿台自焚而死,武王建立西周(周朝)。
6.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周幽王的美人褒姒是一位冷美人,不爱笑,后来真的有外敌犬戎族入侵,幽王命令赶紧点起烽火,诸侯们认为这一次也是为了博美人一笑戏耍他们,都没人赶去支援,西周的都城镐京很快失守,犬戎族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掳走了褒姒。其子周平王东迁,建立东周。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涉及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
7.姜尚——百家宗师、六韬
他辅佐武王立下汗马功劳,最终姜子牙被封为齐国君主,分封之地在齐。
姜子牙被称为“百家宗师”:儒、道、法、兵、纵横这些诸子百家都追 认姜子牙为本家人物,因为他特别有名,而且贡献很大,都想把他拉入自己的派 别。
六韬:《太公兵法》,有争议,一说是姜子牙所作,一说是后人的伪作, 假托姜子牙之名。在民间,姜子牙有很高的地位,如很多地方盖房子上梁都要贴 一张红纸,上写“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因为在《封神榜》中,姜子牙斩将封 神,就是说他有很大的威慑力,可以保平安。
8.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和越王勾践
(1)齐桓公:姜小白,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标志他 称霸的事件是葵丘之盟,与他手下的名臣管仲有关。管仲给齐桓公提了很多建议, 在管仲的辅佐下,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位霸主。
(2)晋文公:城濮之战,典故退避三舍。
(3)楚庄王:问鼎中原和一鸣惊人。
(4)吴王阖闾he lv:知道他是春秋五霸之一即可。
(5)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他的对手是吴王夫差,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 败后,甘愿去服侍吴王夫差,卧薪尝胆指睡在柴火上面,屋里挂一只苦胆每天舔 一舔,最终越王勾践成功复国。
9.管仲——尊王攘夷、老马识途、管鲍之交
1.管仲: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的第一个霸主。 (1)尊王攘夷:“尊王”即尊崇周天子,虽然周天子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名 义上还是天子,“攘夷”是对抗游牧民族。 (2)老马识途:有一次齐桓公打仗迷路了,管仲出主意说放一匹老马,最 终老马可以找到路,在老马的带领下他们成功找到道路。 (3)管鲍之交:管是管仲,鲍是鲍叔牙,管仲一开始辅佐不是齐桓公姜小 白,而是公子纠,鲍叔牙辅佐的是姜小白,两位王子的权力争夺,最终姜小白笑 到最后。按理说管仲站错队,前途堪忧,但是在鲍叔牙的极力举荐之下,管仲辅 佐了齐桓公,立下了汗马功劳。齐桓公尊称管仲为“仲父”,管仲说“生我者父 母,知我者鲍子也”,可见管仲与鲍叔牙友谊非常深厚,即管鲍之交。 (4)管仲变法:管仲被称为法家先驱。
10.范蠡li——兔死狗烹、商圣、西施
(1)辅佐越王勾践,在他的辅佐之下,越王勾践成功复国。范蠡非常了解 勾践,勾践这个人可以共患难,不能共富贵,当年落魄时可以辅佐,现在已经成 功复国,就会兔死狗烹(狡兔死,走狗烹),于是范蠡功成身退,携西施泛舟湖 上,后来自己经商成为一代商贾巨富,人称“商圣”,号陶朱公,后人把他视为成为商圣 (商贾巨富),被后人奉为财神,留下千古美名,他的一生一点遗憾都没有。 (3)四大美人:考查典故,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对应谁。 ①沉鱼:对应西施,西施浣纱,意思是一位美人抱着盆到河边洗衣服,河里 有鱼,鱼看到美人就沉下去了。 ②落雁:对应王昭君,昭君出塞,走在荒凉的戈壁滩上,天上的大雁看见美 人忘记飞翔,即落雁。 ③闭月:对应貂蝉,貂蝉拜月,有一次貂蝉在后院看月亮,她的义父司徒王 允路过,此时正好有一片云彩过来挡住了月亮,王允认为貂蝉有闭月之貌。 ④羞花:对应杨贵妃(杨玉环),贵妃不光醉酒,贵妃也赏花。
11.伍子胥——一夜白发、倒行逆施、年糕
(1)一夜白发:他曾经被楚国追杀,楚王派人追杀他,他跑到昭关,伍子 胥过昭关,看到城门上贴着画影图形,发愁了一夜,头发都变白了,一夜白发, 第二天因为头发变白,以此蒙混过关,守城的士兵看到他一头白发,认为年龄不 对,就放他通过。 (2)倒行逆施:指违反常理,不择手段。伍子胥与楚平王有很大的仇怨, 他得势后,楚平王已经死了,于是掘开了楚平王的坟墓,然后鞭尸三百下,人们 就说他很过分,违背天理,不择手段,倒行逆施,他解释说自己年纪大了,没有 时间找别人报仇,只能这么做。 (3)年糕:传说源自伍子胥,他后来被夫差刺死,他死不瞑目,就跟手下 说把自己的眼睛挂在城门上,要看到以后夫差是怎样被灭国的,还说以后如果没 有粮食,在城墙下挖地三尺有吃的,后来真的没有粮食,于是士兵们挖地三尺, 发现底下的城砖是用糯米做的,后人就以吃年糕来纪念此事。
12.秦孝公——商鞅变法
(1)支持商鞅变法,秦孝公名为嬴渠梁,考试考查谁在位期间支持商鞅变 法,是秦孝公,出现其他秦王,如秦穆公、秦惠文王均错误。后来商鞅被车裂,但是他的变法得以保留。 (2)立木为信:商鞅变法的典故,商鞅变法为了获得百姓信任,就找了块 木头,说谁能把这块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就赏他很多金,但是没有人相信,后 来商鞅把赏金提高,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真的有人把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然后 商鞅履行承诺,真的给他很多金子,以此获得百姓信任,百姓看到商君言而有信, 可以信任他的话,使得变法得以推行。
13.孙膑、庞涓——孙庞斗智
1.孙膑、庞涓:“孙庞斗智”,涉及两个战争,桂陵之战(典故“围魏救赵”) 和马陵之战(典故“减灶诱敌”)。 (1)注意:孙膑著有《孙膑兵法》,《孙子兵法》不是由他所写,而是由孙 武所写。 (2)田忌赛马:孙膑的典故,孙膑曾经给田忌出主意帮助赛马,改变马的 出场顺序,最终 2:1 取得胜利。
14.苏秦、张仪——合纵连横
1)“合纵”: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山东六国赵、燕、魏、齐、韩、楚相 对来说比较弱,“合纵”就是“合众弱以攻一强”,山东六国联合起来对抗强秦, 苏秦是“合纵”的代表人物,他身佩六国相印。 (2)“连横”:“事一强以攻众弱”,以楚国为例,跟秦国结盟,去攻打其他 弱小国家,是横向结盟,称为“连横”,代表人物是张仪,他曾经在秦国为相。 (3)与苏秦相关的典故:前倨后恭、悬梁刺股。 ①前倨后恭:苏秦年轻时很落魄,没有饭吃,他的嫂子都嫌弃他,不给他饭 吃,后来他发达了,身佩六国相印,他的嫂子要拍马屁,就蛇行匍伏(像蛇一样, 爬着)过来见他,他说“前倨后恭也”。 ②悬梁刺股:“刺股”指苏秦,“悬梁”指东汉的孙敬,孙敬把头发绑在房梁 上,苏秦拿锥子扎大腿,用这些方式让自己刻苦读书。
15.蔺相如——负荆请罪、完璧归赵、渑池之会
1)负荆请罪:廉颇与蔺相如一开始有误会,后来廉颇觉得自己风格太低, 主动上门请罪。 (2)完璧归赵:秦昭襄王即《芈月传》中的嬴稷,他想要十五座城池来换 赵国的和氏璧,其实是假的,经过蔺相如的斗智斗勇,最终和氏璧完璧归赵,又 送回了赵国,注意细节,秦昭襄王与完璧归赵有关。 (3)渑mian池之会:与秦国斗智斗勇,秦王与赵王在渑池相会,进行外交谈判, 秦王一方多加刁难,让赵王鼓瑟,蔺相如便说,请秦王击缶,然后秦王一方又说, 请赵国献十五座城池为秦王贺寿(献城贺寿),蔺相如还击说请秦国让出咸阳给 赵王贺寿,咸阳是秦国的都城,经过一番“嘴炮”,赵国没有受到任何损失,称 之为“渑池之会”。
16.白起——战神、长平之战
(1)人称“战神”,代表性战役是长平之战,长平之战坑兵四十万,白起也 被称为“人屠”,他一生经历大小七十余战,无一败绩,干掉敌军超过一百万。 (2)战国四将:白起、王翦、廉颇和李牧。
17.范睢sui——睚眦必报、远交近攻、固干削枝
(1)睚眦必报:给他恩惠的,他一定会报答;对他不好,跟他有仇怨,哪 怕是很小的仇怨,他都会报复。 (2)远交近攻:他给秦王提出的外交政策,先攻取近的敌人,远的先进行 结盟,即远的先交好,近的先攻下来。 (3)固干削枝:加强王权,当时秦王的权力并不集中,魏冉(冉侯)居相 位,有很大的权力,还有太后,当时的王权并不是很大,他认为应当固干削枝, 加强王权,最终魏冉被罢相位,太后被置于深宫。
18.吕不韦——一字千金
他组织门客写成《吕氏春秋》,就在城门上发告示,把书摆上,说谁能改一个字,就赏他千金。没有人敢改,因为他官居相位,相国写的书,无人敢改。
19.荆轲——图穷匕见
荆轲刺秦王,图穷匕首见,刺的秦王是秦始皇嬴政,荆轲把匕首藏在督亢的地图里,图穷匕首见,一刺不中,最终被秦始皇砍翻在地,荆轲刺秦失败。
中国古代的重要改革
(1)管仲改革(春秋):管仲被称为“法家先驱”,尊王攘夷,相地而衰(cui) 征(根据土地的好坏来征收不同的税收)、山泽各致其时(最早的《环境保护法》, 伐木、捕猎这些行为要在适当的季节,如现在我国的禁渔期,在禁渔期内不允许 捕鱼,就是让鱼虾得以休养生息,要让这些鱼虾有繁衍、成长的时期,不能一下 子捕绝了)。
(2)李悝变法(战国):尽地力、平籴法(官府在丰年平价购粮储存;荒年平价出售,这个政策很先进,类似现在的战略储备粮制度),著《法经》(是中国 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成文法典)。
(3)商鞅变法(战国-秦孝公): ①实行军功爵制,按照军功授爵、授予官位,打击世卿世禄制。 ②编制户籍,实行什伍连坐法,五家为一“伍”,十家为一“十”,一家犯罪, 如果“伍”跟“十”不去告发的话,就会被连坐。 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商鞅认为商人是囤积居奇,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商人作用并不大,更看重农业的作用。 ④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⑤推行县制,加强秦国的中央集权。 ⑥统一度量衡。
(4)赵武灵王改革(战国):胡服骑射,过去汉人的服装都是长袍大袖,很 不方便,射箭都是站在地上射箭,赵武灵王就学习胡人穿衣的短衣窄袖,更方便, “骑射”是骑着马射箭,经过胡服骑射改革,提升了赵国的战斗力。
(5)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是鲜卑族,举措是迁都洛阳,一开始 北魏的都城在平城(现大同),实行汉化,改革鲜卑旧俗为汉文化的习俗,如改 汉姓,与汉人通婚等。实行均田制,把无主土地按照人口分给小农耕作,提升土 地的利用效率。
(6)范仲淹庆历新政(北宋):宋仁宗时期,没有什么大的成果,考查概率 不高,知道范仲淹对应庆历新政即可。
(7)王安石变法(北宋):比较重要,在宋神宗时期,当时年号熙宁,又称 “熙宁变法”,为了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考查以下措辞表述对应王安石变 法。 ①富国之法:均输法,青苗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市易法,募役法。 ②强兵之法:将兵法,置军器监,保甲法,保马法。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才用人。
(8)张居正改革(明朝):实行“一条鞭法”,把各种田赋、徭役、杂征总 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这样可以防止地方官作弊,增加中央的财政收入。
秦汉
1.嬴政——统一六国、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
书同文:官方的是李斯创立的小篆,当时还有一种文体隶书,两种文 体并行,书同文官方推行小篆,非官方的是隶书,也可以使用。
车同轨:把车的轮距统一改为六尺。
统一度量衡:“度”是长度,“量”是容积(做实验有量杯,量杯有容 积),“衡”是轻重(天平两边平衡可以测量轻重)。
2.赵高——指鹿为马
赵高辅佐的是秦二世胡亥
3.项羽——破釜沉舟、力能扛鼎、四面楚歌
破釜沉舟:在巨鹿之战。
四面楚歌:在垓下之战
4.刘邦——约法三章、建西汉
(1)约法三章:刘邦与项羽有一个约定,谁先打入咸阳,谁为王,刘邦走 “狗屎运”先入咸阳,并非因为他厉害,而是因为秦军主力都去攻打项羽,项羽 比较有名,刘邦“捡漏”。刘邦他明知道自己先入咸阳,但是这天下自己还暂时 占不稳,当时项羽太强大,于是收买人心,进行约法三章,“杀人者死,伤人及 盗抵罪”,以此收买人心。 (2)建西汉:最终刘邦获得最后的胜利,在垓下之战击溃项羽的部队,项 羽自杀,刘邦建立西汉。
5.萧何——萧规曹随
典故萧规曹随,涉及两个人物,即萧何、曹参。刘邦死后,他的儿 子汉惠帝刘盈继位,萧何死后,曹参继相位,刘盈发现曹参每天什么也不做,就 问他为什么这样,他回答说刘邦比刘盈强,萧何比自己强,二人都不如自己的前 任,凡事都直接沿用之前的政策即可,即萧规曹随。
6.张良——博浪沙刺秦、孺子可教
张良:汉初三杰(萧何、张良、韩信)之一。 (1)博浪沙刺秦:张良是韩国的贵族,他年轻时很热血,雇了一个大力士, 打造一个 120 斤的铁椎,在博浪沙这个地方刺杀秦始皇,秦始皇出行有好几辆车, 一个铁椎只能砸一个,结果砸错了,没砸到秦始皇,后来大力士被抓,张良得以 全身而退。 (2)孺子可教:张良给黄石公捡鞋,他捡了好几次,黄石公很满意,就说 他孺子可教,后来跟他相约时间,传给他《太公兵法》。
7.韩信——一饭千金、胯下之辱、背水一战、十面埋伏、多多益善、暗度陈仓
(1)一饭千金:韩信当年很落魄,就乞食漂母(洗衣服的老太太),后来韩信发达了,赏漂母千金。(2)拓展:一字千金(吕不韦)、一饭千金(韩信)、一顾千金(伯乐是相马大师,哪批马能被他看一眼,这匹马身价倍增)、一诺千金(季布以讲诚信而闻名,人们都说“得黄金百,不如得季步诺”,掌握以上词语对应的历史人物。 (3)胯下之辱:当年有一个流氓欺负韩信,让他从胯下钻过,韩信忍了胯 下之辱,后来韩信发达后,找到这个流氓,封他做了一个小官,可见韩信心胸之 宽广,以德报怨。 (4)背水一战:韩信背着河水列阵,置之死地而后生,最终取得胜利。 (5)十面埋伏:垓下之战,十面埋伏,最终击溃楚君,霸王自刎乌江边。 (6)多多益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有一次韩信与刘邦聊天,就问韩信 “你认为我能指挥多少兵马”,韩信回答 10 万,刘邦又问“你可以指挥多少兵马”, 韩信回答越多越好,多多益善。刘邦说“我只能指挥 10 万人,你是越多越好, 为什么你现在听我差遣”,韩信回答说“您天生是指挥将官的,我是指挥士兵的, 您指挥将官的才能是天生的,别人想学都学不到”。可见说话要斟酌,不能随便 乱说,但是韩信最后也不得善终。 (7)暗度陈仓:刘邦跟项羽争霸,一开始项羽一方占优势,项羽就让刘邦 去汉中,汉中当时并不是富饶之地。刘邦去了汉中之后,把要道(栈道)给烧了, 以此来表示不想与项羽争天下的决心,项羽很满意。刘邦想要夺天下,不能一直 在汉中待着,韩信提议说“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表面上把栈道重新修复,以 此来迷惑对手,因为想要修好栈道至少需要三年,从小道偷袭陈仓(暗度陈仓), 拿下了陈仓这个咽喉要道,后来顺利夺取关中地区,再后来夺得天下。
8.汉文帝、汉景帝——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让百姓休养生息。景帝时期有七国之乱。
9.刘彻——北击匈奴、独尊儒术、盐铁官营、巫蛊之祸、金屋藏娇
刘彻:汉武帝。 (1)北击匈奴。 (2)独尊儒术:采用一代大儒董仲舒的建议,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的思想。 (3)盐铁官营:刘彻手下人才济济,桑弘羊是专门搞经济的,提出盐铁官 营,盐和铁只能由官方来经营,这样就可以垄断相关的财政收入,垄断盐和铁的 收入,有钱了才能打匈奴。 (4)巫蛊之祸:刘彻晚年有一个奸臣江充,巫蛊就是在古代扎一个小人, 写上生辰八字,每天焚香作法,拿针扎小人。江充利用有人搞巫蛊,就以此诬陷 太子要谋反,即巫蛊之祸,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都自杀了,死了很多人。后来 刘彻醒悟,发现自己上当,“夷江充三族”,建了“思子宫”,思念太子刘据。 (5)金屋藏娇:刘彻四岁的时候,馆陶长公主问刘彻想不想娶自己的女儿 阿娇当媳妇,刘彻回答“我想,我以后要建一个金屋子给阿娇姐姐住”,即金屋 藏娇。
10.司马迁——《史记》
是第一本纪传体通史。
11.张骞——开辟西域
西汉名臣,开辟西域,张骞出使西域也被称为“凿空之旅”,打通 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并非由张骞提出,而是由外国人李希霍芬提出 的。
12.主父偃——推恩令
辅佐汉武帝,提出推恩令的政策被采纳。推恩令就是“推私恩分封子弟”,过去各诸侯的封地由嫡长子继承,推恩令要求有几个儿子,就几个儿子平分封地。诸侯有 4 个儿子,就像分月饼一样,每人分得一块。这样只需要分一次,每一块封地就无法跟中央抗衡,不费一刀一枪就解决了诸侯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13.刘秀——昆阳之战、建东汉、光武中兴
昆阳之战,击败了王莽的军队。建东汉,汉光武帝刘秀,史称“光 武中兴”。
14.马援——马革裹尸、老当益壮
(1)马革裹尸:马援是东汉名将,即伏波将军马援,意为大丈夫应当战死 疆场,用马皮包裹尸体下葬。 (2)老当益壮:老了志气也不能衰减,最终马援病死在征战的途中,实现 了马革裹尸的人生理想。
15.班超——投笔从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1)投笔从戎:一开始耍笔杆子,后来当兵去了。注意:投笔从戎的是班 超,班固是他哥哥,著有《汉书》。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曾经出使西域,他一生主要经营西域。有一 次在西域的一个国家,遇到了匈奴的使者,“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当天晚上领着 人杀入匈奴使者的住处,将人杀死,第二天拎着人头见西域国王,让其决定是与 大汉一边,还是与匈奴一边,最终这个西域国家归附于大汉,扬我大汉国威。
清
1.努尔哈赤——建后金
2.皇太极——改大清
3.康熙、雍正、乾隆——康乾盛世
4.纪昀——《四库全书》
5.林则徐——虎门销烟
6.曾国藩——剿灭太平天国
7.左宗棠——收复新疆
8.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9.李鸿章——大清王朝的“裱糊匠”
10.康有为、梁启超——公车上书、戊戌变法
明
1.朱元璋——建明
2.朱棣——靖难之役
3.朱祁镇——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
4.解缙——永乐大典
5.郑和——七下西洋
6.于谦——北京保卫战
7.张居正——改革、一条鞭法
8.戚继光——抗倭
9.郑成功——收复台湾
10.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
宋元
1.赵匡胤——建北宋、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
黄袍加身:这是他自编自导的一场戏。赵匡胤“陈桥兵变”,属下将 黄袍披在他的身上,他推辞了几下接受后,就当了皇帝。
2.赵光义——烛影斧声、开卷有益
赵光义:赵匡胤的弟弟,是“兄终弟及”。 (1)烛影斧声:赵光义找哥哥赵匡胤聊天,屏退下人后,烛影下有人影闪 过,并听到斧子敲地的声音,赵光义匆匆离去,而后发现赵匡胤死了。人们相传 很可能是赵光义杀死哥哥后获得皇位。 (2)开卷有益:赵光义说多读书有好处,指开卷有益。
3.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
小吏出生,传说赵普的书匣里有《论语》,宋太宗赵光义对他说: “我听说你只有一本《论语》?”赵普说:“确实只有《论语》,过去用半部《论 语》辅佐太祖,现在用半部《论语》辅佐太宗您。”
4.包拯——笑比河清
包拯:包青天,不苟言笑留下典故笑比河清,指看包拯笑比看黄河水变清还难。
5.范仲淹——庆历新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庆历新政:实施于宋仁宗时期,没有大的成果,了解即可。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中的千古名句。
6.王安石——变法
前面讲过,变法为改变积贫积弱的情况。
7.司马光——《资治通鉴》
8.赵构——建南宋
北宋末年金兵南下,掳走宋徽宗和宋钦宗,史称“靖康之变”,赵构建南宋。
9.岳飞——抗金、精忠报国、直捣黄龙
(1)精忠报国:岳母在岳飞后背刺下四个大字“尽忠报国”,后传闻成“精 忠报国”。 (2)直捣黄龙:岳飞提出直捣黄龙,迎回徽钦二宗。黄龙位于今吉林一带, 若岳飞的军队打到吉林农安一带,可能会灭掉金国。
10.文天祥——抗击蒙古、过零丁洋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1.忽必烈——建元
建大元。元朝不是由成吉思汗建立的,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 其孙忽必烈建立大元。
隋唐
1.杨坚——建隋、开皇之治
【注意】 1.商朝:武丁盛世。商朝开始政局不稳,盘庚迁殷之后才稳定。后来政权传 到盘庚的侄子武丁(在位 59 年)手中,他统治时期殷商达到鼎盛时期,称为武 丁盛世。 2.西周:成康之治,在周公辅佐之下,周公东征扫平叛乱、治礼乐,开创成 康之治,是西周最强盛的阶段。 3.西汉: (1)文景之治:文帝刘恒,景帝刘启,这时期采取黄老之术治国,轻徭薄 赋、与民休息。 (2)汉武盛世:刘彻,有北击匈奴、盐铁官营、独尊儒术、采纳推恩令等。 (3)昭宣中兴:汉昭帝刘弗陵,宣帝刘洵(历史评价:在帝王中非常高)。 4.东汉: (1)光武中兴:汉光武帝刘秀,开国皇帝。 (2)明章之治:东汉韩明帝刘庄(求佛典:去西边求佛典,回来建立第一 个官办寺庙——白马寺,被称为中国第一古刹),汉章帝刘炟。 5.北魏:孝文中兴。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史称孝文中兴。 6.隋: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开创。 7.唐: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2)永徽之治:唐高宗李治。李治看起来怕武则天,但是很有作为,他统 治时期大唐版图达到最大化。 (3)武周之治:武则天。 (4)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8.北宋: (1)建隆之治:宋太祖赵匡胤统治时期。 (2)咸平之治:宋真宗赵恒。重要考点:澶渊之盟。 (3)仁宗盛世:宋仁宗赵祯,在位 42 年,北宋达到全盛阶段,他统治时期 名臣辈出,比如范仲淹、包拯、欧阳修等。小故事:他死后消息传到辽国,辽国 国君痛哭,说要建一座衣冠冢,以寄托哀思,说明仁宗的名声特别好。 9.明: (1)洪武之治:朱元璋。 (2)永乐盛世:永乐大帝即明成祖朱棣。 (3)仁宣之治: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 10.清:康乾盛世,即康熙、雍正、乾隆。 11.一般考查盛世与朝代的对应关系,也可能考查排序。
2.杨广——开科举、修运河
(唐)皮日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 禹论功不较多。写大运河,即“隋亡为此河”。
3.李渊——建唐
4.李世民——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
(1)玄武门之变:太子李建成看他不顺眼,与四弟李元吉合谋想害他,最 终李世民射杀李建成,名将尉迟恭射死李元吉。李渊看大势已定,立李世民为太 子,2 月后传位给太子李世民,即玄武门之变。 (2)贞观之治:李世民手下名臣猛将辈出,如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 魏征、尉迟恭、程咬金等,他统治时期称为贞观之治。
5.魏征——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1)“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将百姓比喻成水,皇帝比喻成舟。 (2)“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有一次李世民问魏征,皇上怎么样才能是 明君,怎样是昏君。魏征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即要听取众人的意见就是 明君,如果只听信某些人的意见,被蒙蔽了则不好。他还举例尧、舜能做到听取 众人意见,还举反例秦二世偏信胡亥、隋炀帝偏信某些奸臣,以此劝李世民要听 取众人意见。因为他敢于纳谏,所以去世时李世民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6.秦琼、尉迟恭——门神
李世民梦见玄武门之变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 他们俩带着鬼神来算账,于是让两位猛将守门才睡好,但不能天天让他们守门, 所以让画师画下他们的像贴门上寓意门神。
7.程咬金——“莽汉”
其实历史上的他是一个猛将,绝不是“莽汉”,但小 说评书和电视剧都描写成这个形象。几个“莽汉”形象:三国张飞、唐朝程咬金、 北宋末年李逵、南宋牛皋gao,常考排序或者年代对应。
8.薛仁贵——灭高句丽、大破突厥、三箭定天山、脱帽退万敌、瞒天过海
灭高句丽(平壤)、大破突厥(斩首超过一万人)、三箭定天山 (外敌入侵天山,他放了三剑射死对方三名将领,对方一看太厉害,于是打乱, 最后撤退)、脱帽退万敌(突厥听说薛仁贵死了,于是又来入侵,薛仁贵戴帽子 去,对方问他是谁,他脱帽说是薛仁贵,于是吓退对方)、瞒天过海(典故:有一次李世民御驾亲征要过海,但他不敢过,薛仁贵假装成百姓,说我要给大唐军 队提供军粮,请皇上过去饮酒,李世民很高兴的去了,喝着喝着发现他家是用船 伪装的,已经在船上过海了,即瞒骗李世民过海)。
9.玄奘——西行印度、大唐西域记
(1)西行印度取经。历史上玄奘取经不是李世民送走的,而是偷渡走的, 取回的经书放在大雁塔。 (2)和尚:①玄奘是西行印度取经。②僧一行:编纂《大衍历》,测量子 午线长度。③鉴真:东渡日本,六次东渡,终得成功。④怀素:草书和尚,张旭 草书。⑤惠能:六祖惠能。⑥佛印:宋朝人,苏轼的小伙伴,常作为干扰项。
10.武则天——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举行殿试、开创武举、无字碑
中国唯一正统女皇帝、举行殿试、开创武举、无字碑(位于陕西 乾陵,“千秋功罪,后人评说”,最后以皇后身份与李治合葬)。
11.狄仁杰——桃李满天下
桃李满天下,形容门生众多。张柬之(得意门生):在他的兵谏 之下,武则天才将皇位传给李家后人。
12.李隆基——开元盛世、安史之乱
1.李隆基:前期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后期宠爱杨贵妃、任用奸吏,爆 发安史之乱(马嵬坡兵变),最终杨贵妃被勒死。 2.小插曲:李隆基当太上皇后,命人隆葬贵妃,手下勘察后对李隆基说“肌 肤已坏,香囊犹在”。
三国两晋南北朝
1.曹操——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奸雄”、望梅止渴
“奸雄”:原话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典型事迹:挟天子以令诸侯。
2.曹丕——建魏
曹丕称帝建魏,曹操没有称帝。著作《典论》:评价是“文艺理论批评专著”。
3.刘备——三顾茅庐、建蜀汉
4.刘禅——乐不思蜀
他被司马昭抓后,司马昭问他“安乐公呀,想不想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乐不思蜀”。
5.关羽——斩颜良、单刀赴会、水淹七军、败走麦城
单刀赴会:鲁肃请他谈谈荆州。
水淹七军:关云长放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
败走麦城:与东吴将领吕蒙相关。吕蒙偷袭荆州,关羽败走麦城,最 终被马忠所擒。
6.诸葛亮——鞠躬尽瘁、平孟获、北伐、八阵图
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连弩。木牛流马:据专家考证就是一种轻便的手推运输车。
7.孙权——建吴
8.周瑜——赤壁之战、羽扇纶巾
打赢了赤壁之战,历史上这是周瑜的功劳。注意:羽扇纶巾对应周瑜。
9.吕蒙——刮目相看
吕蒙一开始没有文化,孙权劝他多读书,他说没空。孙权说汉光武帝都成天手不释卷读书,吕蒙受触动于是开始看书。后来鲁肃与他聊天,觉得吕蒙学问大涨,非当年的吴下阿蒙!吕蒙说:“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后人将此话浓缩为刮目相看。
10.陆逊——火烧连营
刘备征讨东吴,东吴派陆逊迎敌,先坚守不出,后火烧连营。猇亭之战
11.司马炎——建西晋
12.司马睿——建东晋
五胡乱华,匈奴灭西晋,后司马睿建东晋。
13.谢安——淝水之战、东山再起
在后方坐镇,打赢淝水之战。谢安曾在东山隐居,官居相位,故称为东山再起。
14.祖逖ti——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1)闻鸡起舞:祖逖是东晋名将,从小立志报国。舍友刘琨与祖逖一起睡, 清晨祖逖叫起刘琨,说鸡都叫了,不要睡觉,起来舞剑。 (2)中流击楫ji:祖逖一生想北伐收复失地,在河边用手敲桨,说北伐不成 功不回来了。他北伐开始成就很大,收复很多失地,但是一直在外,受到皇帝的 猜疑,最终在皇帝派人的干涉下,功败垂成,忧愤而死。
15.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迁都洛阳
鲜卑族,孝文帝拓跋宏进行汉化改革、迁都洛阳
16.郦道元——水经注
北魏官员,有一本书《水经注》,是地理学著作,靠著作流芳千古。
常考的中国的古代史书
(1)《春秋》:孔子修订,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左传》《资治通 鉴》都是编年体,《春秋》是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左丘明给《春秋》做了详解,《左氏春秋》简称《左传》;北宋司马光 所写《资治通鉴》是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通史就是跨越朝代,纵贯古今,《资治 通鉴》从韩、赵、魏三家分晋一直写到五代十国,跨越上千年。 (2)“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即《春秋左氏传》, 三者都是给春秋写详细的注解,是按照作者起的名字,《左传》作者是左丘明; 《公羊传》的作者是公羊高,他姓公羊,不需要记名字;《谷梁传》作者是穀梁 赤,因此他们的著作名称里包含他们的姓氏,知道“春秋三传”是哪三本书即可。 (3)《国语》:作者存在争议,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按照国家去写 的就是国别体。 (4)《史记》:西汉司马迁,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是按照人物去 写,通史是跨越朝代,《史记》从三皇五帝开始,一直写到西汉,是通史,被鲁 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5)《汉书》:东汉班固所著,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只写了汉这一 个朝代,即断代史。 (6)《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宋神宗:“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中国 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本纪”写的是帝王,“世家” 写的是诸侯,“列传”写的是重要人物,“表”是大事年表,“书”是典章制度。
常考的中国古代科技著作
1.《墨经》:战国时期,作者是墨子及其弟子,里面写了很多物理原理,比 如力学、光学等。最有名的是“光学八条”和小孔成像。 2.《甘石星经》:作者是甘德和石申,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天文著作之一。 3.《周髀bi算经》:西汉,中国最古老的天文学和数学著作,也称为《天文算 学》,记载了勾股定理。 4.《九章算术》:东汉,作者不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5.《齐民要术》:北魏贾思勰,“齐民”是平民之意,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完整农书。西汉《氾胜之书》是最早的农书,但是没有完整版本存在。 6.《水经注》:郦道元,给水经做注解,古代中国地理名著。 7.《梦溪笔谈》:沈括,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8.《营造法式》:北宋李诫,当时的首席建筑师,建筑学著作。 9.《农政全书》:徐光启,农书,体现农政的思想,即将农学上升到治国理 政的高度。 10.《天工开物》:宋应星,中国 17 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考查角度: (1)历史事件——如:黄袍加身是宋太祖赵匡胤。 (2)历史典故——如:约法三章是刘邦的典故。 (3)历史贡献——如:开辟西域的是西汉张骞,称为“凿空之旅”。 (4)主要著作——如:资治通鉴是司马光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