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6-管理知识
这是一篇关于6-管理知识的思维导图,包括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管理职能三部分内容。喜欢的小伙伴可以点个赞哦!
编辑于2022-05-07 12:18:476-1 管理概述1
主要管理理论及代表人物
泰勒 科学管理理论
泰勒:科学管理之父、使管理由经验发展为一门科学
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为每项工作选择“第一流的工人”
实施标准化管理
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
强调雇主与工人合作的“精神革命”
主张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相分离
实行职能工长制
法约尔 一般管理理论
法约尔:经营管理之父
管理的五大职能和14项管理原则
计划
组织
指挥
协调
控制
韦伯 行政集权制理论
韦伯:组织理论之父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是所谓官僚制,也叫作“科举制”
梅奥 人际关系学说
霍桑试验
基于“社会人”的假设前提的管理理论
马斯洛 需求层次理论
人的基本需要可以归纳为由低到高的五个层次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赫兹伯格 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
使人满意
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保健因素
消除大家的不满
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
赫伯特·西蒙 决策理论学派
赫伯特·西蒙: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决策理论的要点
决策贯彻于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
决策的标准并非是最优
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
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人的经验及智能
哈罗德·孔茨 管理过程学派
在法约尔管理思想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彼德·德鲁克 经验学派
彼德·德鲁克:现代管理学之父、首次提出“管理学”概念、现代管理学的奠基人、西方学界尊为“大师中的大师”
管理职能
计划职能
首要职能
组织职能
分工与合作
领导职能
指挥、影响、激励
控制职能
纠偏与监督
6-1 管理概述2
管理中的原理、定律
人本原理
梅奥
霍桑试验
以人为本
牢骚效应
牢骚是改变不合理现状的催化剂
牢骚并不总是正确的,但认真对待牢骚却总是正确的
权变原理/管理情境理论
依具体情况而定
彼得原理
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
海恩法则
事故的发生是量的积累的结果
再好的技术、再完美的规章,在实际操作层面,也无法取代人自身的素质和责任心
帕金森定律
阐述了机构人员膨胀的原因及后果
墨菲定律
如果事情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
手表定律
对同一个人或同一个组织,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方法,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甚至每一个人不能由两个人来同时指挥,否则将使这个企业或者个人无所适从
破窗理论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修补,那么隔不久,其他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
鳄鱼法则
及时止损
羊群效应
从众心理
鸟笼逻辑
惯性思维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对一个人进行评价时,往往会因对他的某一品质特征的强烈、清晰的感知,而掩盖了其他方面的品质
皮格马利翁效应/期待效应
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你就不行
蘑菇效应
初学者要经过磨砺
踢猫效应
坏情绪的传染
合成谬误
对个体而言是正确的事情,但对整体而言未必正确
棘轮效应
人的消费习惯形成之后具有不可逆性,易于向上调整但难于向下调整
帕累托定律
二八法则
鲶鱼效应
竞争机制
马太效应
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鸵鸟心态
逃避心理
搭便车
不劳而获地享受收益
6-2 行政管理概述
含义
行政管理即公共行政,是指国家行政机关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公共事务和自身内部事务的组织活动
五大要素
基础:公共行政权力
主体: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各类行政机构
客体:社会公共事务
方式:依法行政
实质:行政管理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和管理活动
政府职能
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
政治职能
政府为维护国家统治阶级的利益,对外保护国家,对内维持社会秩序
军事保卫职能、外交职能
治安职能、民主政治建设职能
经济职能
政府为了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管理的职能
宏观调控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职能、市场监管的职能
文化职能
政府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依法对文化事业所实施的管理
发展科学技术的职能、发展教育的职能、发展文化事业的职能、发展卫生体育的职能
科教文卫体
社会职能
除政治、经济、文化职能以外政府必须承担的其他职能
调节社会分配和组织社会保障的职能、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职能、促进社会服务体系建设的职能、提高人口质量、实行计划生育的职能
6-3 行政组织
含义
从广义上说,行政组织是指为执行一定事务而将从事共同工作的人们通过权责和任务分配结成系统协调的组织机构
从狭义上说,则指为执行国家的政务所结成的有系统的组织机构
分类
首脑机关: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统辖全局的领导机关
国务院、政府
职能机关/运作机构:隶属于领导机关或行政首长,执掌一定专业行政事务,有本身或督率其所属机构实际实施的机关
公安厅、教育厅、农业农村厅
辅助机关/办公机关:协助行政首长处理日常事务的综合性办事机关
办公室、办公厅
咨询机关/智囊机关/参谋机关:一种现代政府的组织形态,汇集专家学者和有实际经验的政府官员的专门为政府出谋划策、提供论证和较佳政策方案的行政机关
派出机关:一级政府根据政务管理需要,按管辖地区授权委派的代表机关
街道办、行政公署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组织层次
组织纵向划分的管理层级的数目
管理幅度/管理跨度
一个人或组织直接管理的下属人员或机构的数目
组织规模=管理层次×管理幅度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管理层次
工作的内容和性质
反向关系
管理者的能力
被管理者的能力
管理技术和手段
计划的详尽程度
管理环境的稳定性
正向关系
组织结构的具体类型
直线型组织结构/单线式组织结构
最早使用、最为简单的一种组织结构类型
优点:权责明确、决策迅速、管理结构比较灵敏
缺点:高度集中、独断专行
职能型组织结构/双线式组织结构
当参谋部门有权向直线型经理直接下达指令时所形成的组织结构
优点:专业化分工
缺点:部门之间协调困难
矩阵型组织结构
既有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有按产品(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关系的机构
优点:加强了横向沟通
缺点:成员不固定,责任心不强;双重领导,责任不清
6-4 行政决策
概念
国家行政机关及公务员为履行国家的行政职能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出主意、做决定的活动。行政管理具有多种职能,其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主导性的一项职能。
行政决策是行政活动的先导,一切行政管理过程和行政行为都离不开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成败的保证,因为它在行政管理中占据核心地位。
分类
决策主体
国家决策
地方决策
决策涉及问题的规模和影响程度
战略决策
全局性、方向性,影响深远
战术决策
技术性
决策问题的重复程度
程序化决策/常规性决策/例行性决策
重复出现、有一定常规可循
非程序化决策/非常规性决策
偶然发生或首次出现、没有现成规范和原则可循
决策条件和结果
确定型决策
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能够确定,决策目标也非常明确,对决策实施的结果也能够确定
风险型决策
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比较清楚,也有比较明确的决策目标,但是实现决策目标结果必须冒一定风险
不确定型决策
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自然状态和客观条件都不清楚,决策目标也不够明确,对决策结果也不能控制和预测
决策目标要求
最优决策
满意决策
决策主体
个人决策
集体决策
使用的决策方法的先进程度
经验决策
科学决策
过程
发现问题、确定目标
起点
分析矛盾、拟定方案
基础
综合评价、优选方案
关键
决策实施、追踪反馈
重要组成部分
6-5 行政执行
含义
政府机关及公务人员实施法律、贯彻落实国家权力机关的决策(包括执行党的政策、方针和政策),执行国家政务和执行行政决策,以达到预期行政目标的过程。
行政执行是评价行政管理工作好坏的最主要依据
层级
中央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乡级
越上层,执行越宏观、越综合化 越下层,执行越微观、越专业化
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强制性
经济手段
最主要
阶段
准备阶段
具体实施阶段
关键环节、核心
评估阶段
行政沟通
含义
行政沟通即行政信息沟通,指的是行政体系与外界环境之间,行政体系内部各部门之间、层次之间、人员之间凭借一定的媒介和通道传递思想、观点、情感、交流情报信息,以期达到相互了解、支持与合作,谋求行政体系和谐有序运转的一种管理行为或过程
类型
沟通渠道
正式沟通
非正式沟通
沟通的路线
单向沟通
双向沟通
信息流向
下行沟通
上行沟通
平行沟通
信息沟通的结构模式
单联式
聚联式
互联式
6-6 行政监督
含义
行政监督是指各类监督主体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行政行为所实施的监察、督查、督导行为
这实际上是对行政的监督,而不是行政对“老百姓”的监督,更不是仅指行政监察
作用
预防作用
矫正作用
反馈作用
类型
行政监督的主体
政党监督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权力机关的监督
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司法机关的监督
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社会监督
社会团体、新闻媒介、人民群众对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
行政机关对自身的监督
行政监督的性质
一般监督
国家行政机关在上、下级行政隶属关系上产生的一种相互监督的关系和活动
包括上级对下级、下级对上级
日常监督
主管监督:隶属关系
职能监督:业务往来
专门监督
担负专门监督职能的行政机关对监督对象的监督
如各类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
实施监督的时间
事前监督
事中监督
事后监督
6-7 公共危机管理
含义
公共危机管理也称政府危机管理,是指政府针对公共危机事件的管理,是解决政府对外交往和对内管理中处于危险和困难境地的问题
政府在公共危机事件产生、发展过程中,为减少、消除危机的危害,根据危机管理计划和程序而对危机直接采取的对策及管理活动
处理原则
时间性原则
效率性原则
协同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分级
Ⅰ级(特别重大)
红色,需要国家、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Ⅱ级(重大)
橙色,需要省级、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Ⅲ级(较重)
黄色,需要市级、县级共同协调处理
Ⅳ级(一般)
蓝色,只由县级处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