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毛概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思维导图,知识点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总路线和基本纲领、道路和基本经验。
编辑于2022-05-09 21:56:2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近代中国国情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的入侵和封建统治的腐败,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不能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侵略,使中国半殖民地化。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呈现错综复杂。
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
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
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成为革命的领导力量,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决心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近代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世界形势的变化
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艰辛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实践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
须知政区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思想
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
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帝国主义
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侵略战争,是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灾难祸害的总根源
封建主义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
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 阻碍中国社会的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
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
无产阶级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段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贫雇农
最可靠
中农
可靠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
民族资产阶级
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
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性批评和斗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具有与先进的生产方式相联系
没有私人占有生产资料
富于组织纪律性
受到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的三种压迫
分布集中
有利于无产阶级队伍的组织和团结
有利于革命思想的而传播和强大革命力量的形成
成员中大部分出身于破产农民
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
坚持独立自主原则
建立和发展人民的革命武装力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性质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
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革命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
革命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革命前途是社会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社会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民主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城市中心论,工作中心放在城市,领导工人阶级,开展工人运动,有利于扩大党的阶级基础
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的理论
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午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近代中国是多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主要的主观条件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及意义
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开辟了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正确道路,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地方法论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统一战线
建立最广泛地统一战线,也是由中国革命地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反战不平衡性所决定
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
先后经历,第一次国共合作、工农民主、抗日民族、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地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总结
建立巩固地工农联盟
正确对待资产阶级,尤其是民族资产阶级
采取区别对待地方针
坚持独立自主地原则
武装斗争
坚持党对军队地绝对领导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地人民军队
坚持正确地战略战术原则
党的建设
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党地建设的首位
必须在任何时候都重视党的组织建设
必须重视党的作风建设
必须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加强党的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
揭示了近代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解决了许多问题。
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上被压迫弥足和被压迫人民反抗帝国、殖民主义的斗争,极大增强了人民的信息,增强了世界人民争取和平的力量
总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1948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完整表诉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不同历史阶段的革命对象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对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中国革命两步走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