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学概论-上篇-艺术总论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五版-上篇-艺术总论,导图知识点包含艺术概述、艺术的本质与特征、艺术的起源、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等。
编辑于2022-05-09 22:56:45上篇-艺术总论
一、艺术概述
什么是艺术
艺术的概念
黑格尔“艺术哲学”
艺术发展中的传承与创新
艺术学的发展
艺术学科的形成
19世纪末,费德勒“艺术学之父”
艺术学理论的内容
艺术理论
艺术批评
艺术史
二、艺术的本质与特征
艺术的本质
主要看法
客观精神说
内涵
艺术是“理念”或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人物观点
柏拉图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现实是对理念的模仿
黑格尔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美学思想的核心
刘勰、朱熹
“文以载道说”
主观精神说
内涵
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人物观点
康德
,艺术是作家、艺术家们无目的的天才创造物。这种“自由的艺术”不夹杂丝毫利害关系,不涉及任何目的。
尼采《悲惨的诞生》
认为艺术的两种根源是日神冲动[造型]和酒神冲动[音乐]对应“梦”和“醉”两种审美状态
中国古代严羽的“妙语说”和袁宏道的“性灵说”
文学艺术的本质特征是主观精神的表达。
模仿说/再现说
内涵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人物观点
亚里士多德
艺术是对现实的“模仿”
诗人和画家不应模仿事物本来的样子,而应模仿事物应有的样子,即体现出其本质特征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达芬奇
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师造化”
“艺术生产”理论的启示
1. 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2. 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3. 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鉴赏)
艺术的特征
形象性
概括: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
1.艺术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2.艺术形象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3.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主体性
1. 艺术创作具有主体性
2. 艺术作品具有主体性
3. 艺术欣赏具有主体性
审美性
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表现
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
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
三、艺术的起源
模仿说
德谟克利特
艺术是对自然的“模仿”
亚里士多德
模仿是人的本能,所有的文艺都是“模仿”,无论是何种样式和种 类的艺术。
中国古代-《管子》
游戏说
席勒
《美育书简》指出”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通过游戏冲动协调起来
斯宾塞
“游戏”是为了消耗过剩精力,不带有功利目的,不是维持生活的必备过程
谷鲁斯
“游戏”并非豪无功利目的,而是在这种愉悦的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准备或练习将来的实际生活。
表现说
我国汉代《毛诗序》
列夫托尔斯泰
艺术起源于传达感情的需要
克罗齐
“直觉即表现”,艺术是情感的表现
科林伍德
艺术是艺术家主观的想象和情感的表现
苏珊朗格
艺术的实质是创造和表现人类情感的符号形式
巫术说
爱德华.泰勒
《原始文化》最早提出
詹姆斯.弗雷泽
《金枝》交感巫术
劳动说
希尔恩
《艺术的起源》
普列汉诺夫
《没有地址的信》
多元决定论
阿尔都塞
提出
希尔恩
四、艺术的功能与艺术教育
艺术的社会功能
审美认知作用
内涵
人们通过艺术鉴赏活动,一方面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自然,另一方面,也可以认识社会、认识历史、认识人生。
表现
①艺术对于社会、历史、人生具有审美认识功能,往往能够更加深刻地揭示社会、历史、人生的真谛和内涵,反映社会的广度深度,常常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给人们带来难以忘却的社会生活知识。
②对于大至天体、小至细胞的自然现象,艺术同样具有审美认识作用,可以增加人的科学知识。
③对于艺术的认识功能也不能估价过高,在认识自然现象方面,比不上自然科学;在认识社会、历史方面,艺术也不可能像社会学、历史学那样完备翔实地占有资料。
审美教育作用
内涵
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主要是指人们通过艺术欣赏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思想上受到启迪,实践上找到榜样,认识上得到提高,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古今中外思想家、教育家、艺术家对其重视
为何说艺术具有审美教育作用
特点
以情感人
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方式最大的区别是以情感人。艺术作品渗透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感人的艺术描绘,使欣赏者自觉自愿地受到教育。
潜移默化
艺术作品对人的教育往往是在豪无强制的情况下,使欣赏者受到自愿自由、不知不觉的感染,净化心灵。
寓教于乐
强调思想教育与艺术审美娱乐的融合。
审美娱乐作用
含义
指通过艺术欣赏活动,使人们的审美需要得到满足,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通过阅读作品或观赏演出,使身心得到愉悦和休息
阐述
亚里士多德
贺拉斯
中国先秦时期《乐记》
具体表现
(1)艺术作品之所以受人欢迎,在于它能给人以精神上的享受。人们通过欣赏艺术作品,能使审美需要得到满足,精神上产生一种愉悦、美感。
(2)艺术审美娱乐功能的另一个作用,人们通过艺术欣赏得到积极的休息,从而以新的精力去投入新的工作。
(3)通过艺术欣赏,人们不仅可以满足精神上的审美需要,身心得到积极的休息,而且还可以从中受到教育和启迪。
艺术教育
美育与艺术教育
席勒《美育书简》
蔡元培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最早将美育与德育、智育相提并论来提倡的是王国维
美育与艺术教育的关系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在当代社会中,科学技术和生产力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获得了巨大的发展,广义上的艺术教育显得更加必要和紧迫。
(2)一方面,人们在物质生活方面变得更加舒适和富有,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和消遣需要。另一方面,高科技社会,又使社会分工更加专门化和职业化,人们的日常生活都被程序化和符号化,高效率的工作节奏加重了人的精神压力,人们在精神生活方面反而变得更加焦虑和不安。
(3)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格外受到当代人的青睐。人们需要在艺术中恢复自身的全面发展,防止感性与理性的分裂,在艺术天地里恢复心理平衡与精神和谐,通过对艺术与美的追求,提高人的价值,达到个性的发展,实现人格的完善。
任务和目标
在”立德树人“的目标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提高人的艺术修养
健全审美心理结构,充分发挥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陶冶人的情感,培养完美的人格
五、文化系统中的艺术
作为文化的艺术现象
文化与艺术
文化的定义
19世纪,泰勒,《原始文化》提出文化定义
20世纪,克鲁伯,克拉克洪,《文化:概念和定义的批判性回顾》提出
文化系统
物质文化--(基础)
制度文化--(中介)
精神文化--(核心)
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地位
1、艺术始终参与和推动着人类文化的历史发展进程,体现和反映出人类文化的各个历史发展阶段。
2、艺术作为文化的独特组成部分,必然受到文化大系统的制约和影响。
3、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决定和制约着精神文化,政治、经济对包括艺术在内的精神文化具有制约作用。
艺术与哲学
相互关系
美学是哲学影响艺术的中介
黑格尔将美学称为“艺术哲学”
哲学对艺术的影响
1. 首先表现在对艺术家的影响。艺术家受到特定哲学思想的影响,并通过自己的艺术作品表现出来。
2. 哲学思潮使一大批哲理性的艺术作品诞生
3. 促进艺术潮流的形成
艺术对哲学的影响
艺术可以启迪哲学家的思维,艺术作品也可以传播特定的哲学思想。尤其哲学家对艺术的思考,往住成为其哲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现代哲学
特点:西方现代哲学在本体论上,大多具有唯心主义色彩,在认识论上是非理主义,在人生哲学上大多持悲观 色彩。
西方现代哲学是现代派艺术的思想根源,现代派艺术又以艺术的形式宣传了现代派的诸多哲学思潮,西 方哲学流派和艺术流派相互呼应。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西方现代派艺术
产生
19世纪末叶
特点
在内容上,大多表现西方现代社会的深刻社会危机和精神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 怀疑和绝望,反映了危机社会中人的异化。
在形式上,大多标新立异,追求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的创新
有一定的西方现代哲学流派,就会有相应的西方现代艺术流派。
艺术与宗教
相互关系
共同之处:同属于幻想的领域,情感的领域,超脱日常生活的感情,追求精神愉悦而不是物质满足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
1. 宗教利用各门艺术来宣传宗教,为艺术提供了宗教题材和内容
2. 宗教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阻碍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对宗教的影响
1. 首先,艺术参与宗教活动。
2. 其次,艺术影响宣传宗教思想。
3. 再次,艺术影响宗教更表现在强化宗教氛围上。例如哥特式教堂。
区别
(1)宗教是人的自我意识的丧失,艺术是对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的特征
(2)宗教以天国给人们精神安慰,艺术热爱珍惜现实生活
(3)宗教是麻痹人的精神鸦片,艺术是培养全面发展和培养和谐个性的必要手段
(4)宗教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艺术的发展,但从本质上讲,宗教束缚了艺术的发展
艺术与宗教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宗教艺术
1. 相对于世俗艺术而言,宗教艺术是指在宗教影响或控制下,为宗教活动或宗教宣传服务的艺术。
2. 在宗教艺术中,建筑、绘画、雕塑、音乐、舞蹈、戏曲、文学等都占有相当重要的一部分。
3.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宗教对艺术的影响已经减弱,宗教艺术已作为历史文化遗产而存在。
艺术与道德
道德定义: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恶、是非、正义邪恶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对艺术的影响
1. 表现在一定社会时代的伦理道德思想总是要通过艺术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思想、内在意蕴等表现出来。
2. 表现在对艺术家、作家的世界观、道德观,对艺术创作产生重大的影响
艺术对道德的影响
1. 艺术作品对人民群众起到道德教育作用。艺术作品的艺术形象的独特艺术魅力造成对道德观念的评价和对 道德行为的选择都具有很大影响。
2. 艺术作品可以对社会道德意识,道德观念的改变起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区别
1. 从范围来看,艺术不仅能反映人们的道德关系,还能从更广泛的范围反映人们的社会生活。
2. 从方式来看,道德以概念、原则、规范来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艺术以具体的形象来表现这种关系。
3. 从评价标准来,道德评价以“善”为唯一标准,审美评价以“真、善、美”为评价标准。
4. 并非一切艺术作品都有道德内容。
艺术中的道德内容
(1)道德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各种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2)对于非再现艺术种类如建筑、音乐、书法、实用工艺等也有道德因素的渗入。
艺术与科学
联系
(1)古希腊时期----毕达哥拉斯提出“黄金分割”定律,体现了“美是和谐”的思想。
(2)文艺复兴时期----哥白尼的“日心说” 形成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对艺术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3)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创造出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如电影艺术、电视等。
区别
(1)从本质上讲,科学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知识总和;艺术是人类审美创造的最高形式。
(2)从目的上讲,科学求真,它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艺术求美,它的任务是满足人们精神文 化生活的审美需要、
(3)从思维方式上讲,科学运用抽象思维,强调理性因素;艺术运用形象思维,强调情感因素。
(4)从具体操作上,科学客观冷静的对待事物,准确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艺术是一种主观色彩很浓的创造 活动,它除了反映生活外还应当评价生活和表现情感。
(5)从成果上讲,科学理论具有普遍性,放之四海皆准;艺术作品必须有独创性,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渗透和影响
(1)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新的物质技术和表现手段,促使新的艺术种类和艺术形式的产生。
(2)现代科技为艺术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文化环镜和传播手段,为艺术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3)艺术与与科学的相互渗透,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又促进了科技与文艺自身的发展,
(4)科技领域的重大发现对艺术观念和美学观念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
(5)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既促进了艺术的发展,也对艺术产生了某些消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