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艺术概论(彭吉象)第八章-综合艺术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五版中篇综合艺术,知识点有主要种类(戏剧艺术、戏曲艺术、电影艺术、电视艺术)、审美特征(综合性与独特性、情节性与主人公、文学性与表演性)。
编辑于2022-05-09 23:12:44综合艺术
主要种类
戏剧艺术
概念
从广义上讲,戏剧包括话剧、戏曲、歌剧、戏曲、音乐剧、舞剧等。
从狭义上讲,戏剧主要指话剧。
分类
(1)按照作品容量大小,可以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2)按照作品题材不同,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儿童剧等;
(3)按照作品的样式类型划分,又可以分为悲剧、喜剧和正剧三大类
世界悲剧的四大高峰期
(1)古希腊的命运悲剧----------索福克勒斯《狄俄浦斯王》
(2)中世纪末期的性格悲剧----------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3)近现代的社会悲剧-------------易卜生《玩偶之家》,小仲马《茶花女》
称为”挣扎的悲剧“
(4)现当代的现代悲喜剧------------迪伦马特《老妇还乡》
独特性
(1)戏剧性:戏剧艺术通过演员扮演的角色之间的冲突来开展剧情,刻画人物,借以吸引观众,实现艺术效果和审美作用的特性,构成戏剧性的中心环节是戏剧动作和戏剧冲突,或者说是行动中的人物的冲突。
(2)剧场性:在综合艺术中,戏剧和戏曲需要演员在舞台上进行现场表演,可以多次进行。剧场性对戏剧演员的表演艺术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人们常常把剧本、演员、观众称为戏剧艺术的三要素,其中最本质的要素是演员。
(1)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被称为“体验派表演艺术”)
由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创立的戏剧表演体系,他强调演员应当在剧本的规定情境中设身处地地体验角色的生活、情感和思想,并且在演出时再体现于表演之中。该体系主张“我就是角色”,并且根据戏剧情境来做出一连串的行动,被称为“贯串行为”。
(2)布莱希特戏剧体系(被称为“表现派表演艺术”)
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倡导一种“间离效果”的表演方法,废除传统的“三一律”框框,主张场景变化的自由化。在表演艺术上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高,始终清醒地意识到“我是在演戏”,用理性效果代替感情效果,主张演员始终要用理智来控制自己的表演,始终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是在演戏,以便让观众冷静地去分析和判断。
戏曲艺术
种类
(1)昆曲,也称昆剧,是我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
汤显祖的《牡丹亭》、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2)京剧,是流行全国的大剧种,京剧流派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有“谭派”以及“四大名旦”、“四大须生”等。
(3)豫剧,又称河南梆子,成为梆子声腔系统中影响最大的剧种。
《花木兰》、《穆桂英挂帅》、《秦香莲》、《朝阳沟》
(4)越剧,兴起于浙江、上海,形成了以女演员扮演各行当角色的特点。
《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祥林嫂》
(5)评剧,主要流行于华北、东北等地区,其中,有新凤霞主演的《刘巧儿》等。
(6)黄梅戏,起源于湖北黄梅,壮大于安徽安庆,与京剧、越剧、评剧、豫剧并称“中国五大戏曲剧种”
(7)此外,还有广东的粤剧,中南地区的汉剧,西南地区的川剧等。
表现方式
(1)寄希望于清官。如“包公戏”《秦香莲》。
(2)寄希望于老天。如《窦娥冤》
(3)如果人间没有清官,老天爷也顾不上,怎么办?中国戏曲悲剧还可以在想象中完成愿望,最终实现大团圆结局。如《梁山伯与祝英台》。
(4)寄希望于神话。如《牡丹亭》、电影《画皮》。
审美特征
综合性
它是一门歌、舞、剧高度结合的艺术,这种高度的综合性,是戏曲艺术最基本的审美特征,这种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在舞台上创造出富有诗情画意的戏剧氛围。
程式化
是指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表演动作、音乐唱腔都有一些特殊的固定规则
①戏曲演员的角色行当就具有程式化的特点,一般划分为生、旦、净、丑等四种基本类型。
②戏剧演员的表演动作具有程式化的特点。
③戏曲音乐、唱腔和器乐伴奏也都有一些基本固定的曲牌和板式。
虚拟性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是指戏曲充分吸收了我国古典美学注重写意的特点,通过“虚实相生”,“以形写神”等使演员能够更加充分地利用戏曲舞台的有限时空,更加广阔地反映现实生活与表现思想感情。
①戏曲演员表演时多用虚拟动作,依靠某些特定的表演动作来暗示出舞台上并不存在的实物或情境。
②戏曲舞台上的道具布景具有虚拟性。
③戏曲舞台的时空具有极大的虚拟性。
电影艺术
概念
电影艺术被称为“第七艺术",指通过画面、声音和蒙太奇等电影语言,在银慕上创造出感性直观的形象,再现和表现生活的一门艺术。
发展史
诞生
①1895 年12 月28 日,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制的《火车进站》《水浇园丁》等短片,这一天被定为电影正式诞生的日子,是无声电影时代的开端。
②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 年,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了第一部国产片《定军山》(舞台纪录片),由著名京剧演员谭蠡培主演。我国第一部故事片是《难夫难妻》(1913 )。
各阶段
20世纪20年代,电影向诗歌学习,蒙太奇诗电影成为主流
30-40年代,电影向戏剧学习,戏剧式电影盛极一时
50-60年代,电影向散文和小说学习,纪实性电影达到高峰
20世纪后半叶,电影样式多元化发展
21世纪,数字技术创造银幕奇观
三次变革
从无声到有声
1927 年美国的《爵士歌王》是有声电影诞生的标志,电影由纯视觉艺术[默片]成为视听综合艺术。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是1931 年的《歌女红牡丹》。
从黑白到彩色
1935 年世界上第一部彩色电影《浮华世界》诞生。中国第—部彩色故事片《生死恨》诞生于1948 年,由梅兰芳主演。
进入高科技时代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至今,计算机三维动画、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等高科技手段应用于电影领域,以极富想象力的
影视艺术的语言
画面
主要通过摄像机的镜头拍摄记录下来的,景别、焦距、镜头运动、角度以及光线、色彩和画面构图等,共同组成了画面造型。
声音
人声、音乐、音响共同组成了影视的声音造型,并与画面相互配合,大大増强了影视艺术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蒙太奇
原为建筑学用语,意为装配、组合、构成等,在影视艺术中,这一术语被用来指画面、镜头和声音的结构方式。蒙太奇的完整概念包括三层含义:
从技术层面上讲,蒙太奇就是剪辑。
从艺术层面上讲,蒙太奇是电影的基本结构手段和叙事方式。镜头与镜头、段落与段落、画面与声音均可构成蒙太奇组合关系。
从美学层面上讲,蒙太奇是影视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和一种创作方法
电影艺术的特征
1||| 作为大众文化与大众传播媒介,电影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巨大的影响力,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地区和民族,曾被称为“盛在铁盒子里的大使”。
2||| 影视艺术具有鲜明的社会性与时代性。
3||| 优秀的影视作品既是国际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又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因此,影视艺术又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国际性。
4||| 此外,中外优秀影视作品,无不具有深刻的思想意蕴和独特的艺术追求,从而体现出较高的文化品格和独特的艺术创新,具有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
电视艺术
概念
(1)电视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产物,也是20 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2)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电视具有多重功能,其中新闻信息功能和文艺娱乐功能尤为重要。
发展史
①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BBC)在亚历山大宫播出了一场规模盛大的歌舞,标志着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正式开播。这被视为电视事业的开端。
②1954 年,美国彩色电视节目开始创办,成为世界上首个播出彩色电视节目的国家。
③1958 年,我国第一座电视台一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的前身)开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开端,同年6 月我国第一部电视剧《一口菜饼子》播出,中国电视艺术从此诞生。
类型
1||| 单本剧
2||| 连续剧
3||| 系列剧
4||| 电视小品,相当于“微电影”
功能
具有新间信息功能、文艺娱乐功能、服务功能和社教功能,其中前两者最主要
独特性
(1)电视的技术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特性。
(2)电视的介入性形成了这门艺术的观赏特点。
(3)电视传播的迅速性形成了这门艺术更加生活化的特点。
电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
新传播媒介——多媒体影像文化
美国传播学家威尔伯·施拉姆被称为“传播学鼻祖”
审美特征
一、 综合性与独特性
综合性
1||| 从艺术学的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吸取了各门艺术中的多种元素,将它们有机融汇在自己的表现手段中,大大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表现力
2||| 从美学层次上讲,综合艺术将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视觉艺术与听觉艺术、造型艺术与表演艺术综合在一起,实现了美学层次上的高度综合,极大地扩展和丰富观众的审美感受,成为最具有群众性的艺术门类。
独特性
以西方话剧和中国戏曲为例
(1)表现侧重点不同
①话剧注重再现生活,话剧的舞台美术大多是写实和具象的,它在舞台上形象地展现出社会生活环境。
②戏曲则注重表现生活,戏曲的舞台美术基本上是写意和抽象的,戏曲的布景和道具都很简单,全凭演员的虚拟性表演来表现。
(2)表演艺术不同
①话剧艺术是一种建立在体验基础上的舞台表现艺术,话剧演员都必须从客观现实生活中找到创造角色的依据,塑造出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②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表现性艺术,它是将生活中的动作加以变形和夸张,它有一整套各自不同的程式,程式化是戏曲艺术最明显的特点。
二、 情节性与主人公
情节性
(1)情节的核心是事件和人物。对于综合艺术来讲,情节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情节不但使综合艺术的作品成为一有机的整体,而且通过不同的情节结构方式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
(2)综合艺术的情节结构一般分为戏剧性情节和非戏剧性情节两种。
①戏剧性情节:按照戏剧冲突的法则来结构的情节,往往具有强烈的冲突和曲折的故事,大量运用巧合、悬念等艺术技巧,情节结构上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②非戏剧性情节:建立在纪实美学的基础上,不依靠人工编造的故事,致力于在现实生活中发掘情节,更多的采用心理结构、情绪结构,注重发掘人物的内心情感冲突,使故事情节更贴近生活事件本身。
主人公
(1)主人公,是指戏剧、戏曲、电影、电视剧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或叫中心人物。
(2)主人公应当是戏剧影视作品集中刻画的人物形象,是作品内容的中心,是矛盾冲突的主体,是情节展开的依据。
(3)塑造鲜明、生动、富有个性的主人公形象,是综合艺术最根本的任务。
(4)凡是优秀的戏剧影视作品多是成功地塑造了典型的人物形象
三、 文学性与表演性
文学性
文学性是综合艺术的基础,戏剧影视作品的创作,首先是从剧作者编写剧本开始的,只有在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导演、演员和其他艺术工作者才能进行二度创作,将其展现在舞台上、银幕上或荧屏上
表演性
1||| 表演性是综合艺术的中心环节,是综合艺术最突出的审美特征。
2||| 表演是指演员依据剧作家提供的剧本,按照剧本的规定情境和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导演的指导下进行二度创作,运用语言,动作创造人物形象。优秀的表演艺术应当达到演员与角色的统一,生活与艺术的统一,体验与表现的统一。
3||| 表演艺术的核心,是解决演员与角色间的矛盾,这就需要演员努力克服自我与角色的距离,认真分析和理解角色,塑造出性格化的人物形象,表演艺术的关键,是掌握好“体验角色”和“表现角色”这一对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