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教史第三天
中教史第三天内容总结,包括秦代的教育政策与措施、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董仲舒的教育思想等等。
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所谓全人生的指导,就是对青年进行全面关心、教育和引导,即不仅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对他们生活中各种实际问题给以正确的指点和疏导,使之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以健康成长,成为一个“完成的人”,以适应社会改进之所用。
毛泽东强调:“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就是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新文化。”这是文化的方针,也是教育的方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考研三步翻译技巧
东方文明古国的教育
第三天
秦代的教育政策与措施
统一文字
禁止私学
实行吏师制度
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兴太学以养士
实行察举,任贤使能
总结:独尊儒术对汉代教育的影响
确定了教育为治国之本的地位,国家政策和文化教育都以儒术为本,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根据这个指导思想培养人才,选拔人才,对人民加强思想教化
儒家经学成为教育的主体内容
形成了群士归宗,攻读儒经的社会风尚
汉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太学(中央官学)
汉武帝下令为五经博士设弟子,标志着太学正式设立和以经学教育为基本内容的中国封建教育制度的正式确立
教师与学生: 太学的正式教师是博士,学生称为博士弟子、诸生、太学生
培养目标:太学为国家培养“经明行修”的官吏
教学内容:太学实际上是一所儒家专门学校,所教授的知识是单一的儒家经典
教学形式:太学中有个别或小组教学,后期也有“大都授”的集体上课形式
考试制度:太学没有严格的授课和年级制度,太学考试采用“设科射策”的形式
汉代太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所具有完备规制的学校,利用学校教育来强化官方的意识始于汉代的太学
鸿都门学(中央官学)
内容:鸿都门学创办于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因校址在洛阳的鸿都门而得名,鸿都门学在性质上属于一种研究文学艺术的专门学校,是宦官抵抗官僚势力而办
意义:首先,他打破了儒学独尊的教育传统,以社会生活所需要的诗、赋、书、画作为教育内容,这是教育的一大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其次,它是一种专门学校,作为一种办学的新形式,为后代专门学校的发展提供了经验,同时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专门学校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董仲舒是西汉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汉景帝时曾为博士,其著作《对贤良策》影响最大
对贤良策与三大文教政策
人性论与教育作用
人性论
教育的作用:董仲舒的人性论破坏了先秦原始平等的人性论,并为封建专制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
论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的作用:德教是立政之本
道德教育的内容
道德修养的原则与方法
确立重义轻利的人生理想
“以仁安人,以义正我”
提倡“必仁且智”
隋唐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备
文教政策的探索与稳定
崇儒兴学
兼用佛道
发展科举
任立私学
中央政府教育管理机构的确立
国子寺及国子祭酒的设置,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标志着我国封建教育已经发展到成为独立部门时代
学校教学和管理制度齐备(唐代官学教育管理制度)
私学的发展
隋唐时期私学蓬勃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学校教育制度的特点
学校体系的形成
教育行政体制分级管理的确立
学校内部教学管理制度及法规的完善
重视专业教育:从教育制度发展过程来考察,这是实科教育的首创
学校教育与行政机构及事务部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