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新闻史
本图对中国新闻史教材进行了梳理,内容共分七章,介绍了新闻的产生与发展的过程
编辑于2022-05-13 10:42:01中国新闻史
第一章 古代新闻传播的产生与演进
邸报
中国古代官方报纸的统称
邸:地方政府机关在京城设置的办事处
唐代设进奏院
开元杂报:唐代开元年间朝廷消息的汇集
定本制度:加强邸报管理,中国第一次建立审报体制
宋代小报
非法民报,民间私自发行
特点
以新闻与实事性政治材料为主
时效性比较强
有官方尚未公布或禁止公布的消息
发行人
兼职者
专职者
意义:打破了官报的垄断地位
明代:邸报出现活字印刷
《急选报》:最早印刷报纸
清代:《官报》
邸报作用意义
封建王朝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
政治与学术上具有一定价值
明清:京报
官门抄:晚报,晚间发行
京报
晚报
日报,次晨发行
社会作用
是中国古代报纸发展的最高形式
以商品形式出现的传播媒介,作用超过朝廷官报和非法民报
传播方式
语言
文字
实物
第二章 近代报刊之始
外国传教士来华办报
《察世俗每月统计传》
马礼逊
1815年马六甲创刊
第一份中国近代报纸
外国人办的第一份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近代刊物,揭开中国期刊史的序幕。
宗旨
阐发基督教义
内容
宣传基督教的文章(80%)
宣传伦理道德
介绍科学知识,主要天文。后期曾辟专栏,了解各国情况。
特点
关注读者心理,大量引用四书五经
文章短小通俗易懂
文体丰富多样
装订采用线装
梁发
中国近代正式服务报界第一人
第一个华人传教士
第一位华人记者
《东西洋考每月统记录传》
1833.8.1广州创刊
西方传教士在内陆出版的第一份中国近代报刊
郭士立
英国间谍,鸦片商贩
形式:木板雕印,线装
内容:
宗教内容比重下降,增加科学文化知识
重视新闻言论,有议论文和评论文章
刊登了最早的社会新闻
每期登录物价行情等信息
刊登的《新闻纸略论》,是中国第一篇论述西方报纸情况和新闻自由观念的专文
《万国公报》
鸦片战争后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大:发行最久的报刊
林乐知
前身:中国教会新报,1847.9.5改名
内容
中外时局变化,世界大事
普及西学,新学
倡导新政,鼓吹变法
影响
对中国知识分子新思想有启迪作用
推动中国维新运动
西学东传的作用
《察》和《东西》相同点不同点
相同点
都是外国传教士
栏目固定
线装
内容多样有趣
不同点
办报宗旨不同,前者阐发宗教,后者注重在华外国人利益
时代背景不同
历史地位不同
察宣传基督教,东西宣传时政为主
在华外商报刊
外文
香港公报
香港记录报
德臣报
孖剌报
上海《北华捷报》
上海文汇报
京津泰晤士报
中文
上海新报
第一家中文商业报纸
使用白板纸印刷
申报
上海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大的中文日报
中国近代历史的百科全书
史量才
开拓广告业务
囤积纸张
关注社会热点
宗旨
以盈利为目的
重视新闻采集,扩大发行
主要特点
经营管理方面
降低成本
搞好发行,上门送报,代销点
大力刊登广告,对华人优惠
经营其他文化事业
编采业务方面
报纸样式和人员中国化
重视言论
重视新闻趣味性
重视刊登文艺作品
《新闻报》
中外商人创办,上海
1899年开始企业化经营
优势
实行报纸企业化
进口双层印刷机印制报纸
无线电台收录通讯稿
全国各地设有分馆
近代报刊创办中心的变化
鸦片战争前
东南亚
战争后
香港
19世纪60年代
上海
近代报刊的历史条件
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
社会对新闻信息的需求
邮政事业的产生与
始于外国人在华创办报刊,以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为界
第三章 资产阶级改良派办报高潮
三、维新派在港澳和海外的办报活动
《知新报》
澳门创刊
维新派在华南舆论阵地
《清议报》
创刊于日本横滨
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第一次出现记者字样
《 新民丛报》
日本发行的半月刊
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海外最重要的机关报
梁启超主持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刊物
新民丛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早期抨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揭露帝国主义侵华罪行,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新思想新学说,客观上启发广大青年知识分子走上了革命道路
中期,立宪保皇宣传,逐渐暴露其敌视革命的顽固立场,影响削弱
后期,随着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蓬勃兴起,梁启超等人的思想逐渐趋于保守
二、政论报刊与维新变法
时代背景:甲午战争
康有为
设报达聪
《中外纪闻》
康有为出资创办,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第一份报纸
京师强学会成立后,成为其机关报
《强学报》
集中反映维新派政治要求
是康有为托古改制思想具体体现
两份报纸的历史意义
强学会的成立标志变法维新宣传已经变为有组织的政治运动
维新派报纸的出版,冲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开创了民议朝政的局面,拉开了中国人办报高潮的序幕
培养和锻炼了维新派骨干,打下基础
梁启超和《时务报》
1896在上海创办
梁启超
著名的维新派政治思想家、政论家
中国近代新闻史丰碑
深刻的新闻思想家
《变法通议》
第一次全面系统的阐明维新变法主张
是维新派政治纲领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提出该报作为耳目喉舌,要大呼变法
梁启超政论文体
时务文体或新文体
特点
内容切中时弊
文体自由
以浅近文言文为主
情感充沛
前期梁启超办报思想
报馆有益于国事
去塞求通——耳目喉舌论,通上下中外
湖南维新派第一个刊物
湘学新报
本阶段(后期)梁启超办报思想
监督政府,向导国民
关于办好报刊的条件
宗旨定而高
不能以牟利、媚权贵为宗旨,以公益为目的
思想新而正
新气象贡于同胞
材料富而当
使读者具备全世界知识
报事速而确
新闻的真实性和时效性
主张
提倡政治家办报
报刊宣传方法
浸润,煽动
提出健全舆论的主张
提出党报、机关报的概念
谭嗣同报刊思想
主张办报求日新
报纸是民史,民口
严复与《国闻报》《国闻汇编》
国闻报
天津创办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家日报
是北方维新派最重要的舆论阵地
办报思想
求通
通上下之情,中外之故
满足读者需要,创办不同类型报纸
内因
资产阶级萌芽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
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严禁中国人办报,刺激了国人对办报功能的思考
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寻求变法之路
外因
西学东渐
一、国人对近代报刊功能的思考
林则徐与《澳门新闻纸》
林则徐
清王朝睁眼看世界第一人
第一位利用外报为中国服务的有识之士
澳门新闻纸
我国新闻历史上翻译外国报纸的开端,不是公开的,正式的,定期出版物
洪仁玕
第一个提出新闻构想的中国人
资政新篇
资政新篇
设新闻馆
收民心
准卖新闻篇
兴新闻官
收集舆论,以资圣鉴
伪造新闻者,轻罚重罪
评析洪文玕
重视舆论监督是核心
立足点是巩固太平天国的中央集权统治
王韬与《循环日报》
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
创设中华印务总局,近代中国最早的印刷实业家
弢园文录外编
我国最早的一部报刊政论文集
《循环日报》
香港创办
中国变法上第一个宣传变法自强,以政论为主的铅印报纸
早期资产阶级改良宣传政治主张的重要阵地
中外新闻专栏首登评论,王韬主笔
《循环日报》是中国近代史上国人自办报纸中出版时间最长的一份报纸
王韬的办报思想
主张日报立言
博采舆评,报刊言论自由
重视报刊职能与作用
重视办报人的素质
影响
倡导国人办报
重视报刊政论
致力于革新文风
二、国人创办的近代报刊
昭文新报
汉口创办,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
香港中外新报
香港华字日报
第四章 辛亥革命前后的新闻事业
三、革命派与改良派的大论战
民报与新民丛报的论战
意义
促使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三民主义深入人心,为辛亥革命奠定了理论基础
促进了革命报刊的发展
促进政论文的进一步发展,驳论文广泛使用
反映出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二、方兴未艾的改良派报刊活动
英敛之与《大公报》
英敛之
中国近代报刊出版家
《大公报》
无私之为大,忘己之为公
1962.6.17在天津创办
政治倾向:保皇立宪
办报宗旨:开风气,民智,学术
产生影响原因
敢言
严肃性
为穷苦人说话
《时报》
在国内首创时评
发表创作哥翻译的新小说
版面和板式上的革新
一、革命派报刊活动
孙中山
中国革命提倡者元祖
成立资产阶级革命小团体兴中会
策划广州起义
《中国日报》
香港创办,陈少白主编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也
是兴中会创办的第一份机关报
是中国最早宣传资产阶级革命的报纸
早起宣传爱国救亡,后期大力宣传三民主义
特点
革命党人重要的舆论阵地
革命派活动的重要场所
既是舆论机关又是联络机关的组织形式
《苏报》和“苏报案”
章士钊主笔
国内影响最大的革命派报刊
中国近代影响最大的报案——苏报案
1933.6 苏报案发生
主要人物:邹荣 章太炎
分别发表《革命军》和《驳康有为论革命书》被清政府封杀
结果:被抓,报刊停刊
意义:促进报刊在国内的发展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中国同盟会的第一个大型机关报
日本东京创刊
宗旨
为革命运动建立理论基础
内容
三民主义为主要内容
民族 民权 民生
《中国女报》
1907 上海创刊
宗旨
大团结
于右任与竖三民
神州日报
竖三民 重点
《民呼日报》
《民吁日报》
《民立报》
詹大悲与《大江报》
特色
主要读者为新军士兵和下级军官
旗帜鲜明,敢发惊人之语
大江报案 1911.7.17
第五章 民国初期的新闻事业
民国初期新闻界的著名专业新闻记者
黄远生
报界之奇才
创办《少年中国》周刊
擅长写新闻通讯著称于世
新闻思想
在中国实现有法律保障的平民言论自由,报纸能达标不受任何政党操纵的不党之言
对记者的四能要求:脑筋能想,腿脚能奔走,耳能听,手能写。
远生通讯
特点
报道就近发生的事实
重大人物事件
抓住具体的场景细节
语言通俗生动
邵飘萍
新闻界之全才
《申报》地方通讯员
出版了《实际应用新闻学》,是我国第一部新闻采访的专著
采访与写作艺术
通讯以重大社会问题为主,强烈的倾向性和时代感
精于采访
采访时注重把握对方的心里
广交友,重承诺
他的新闻思想
报道新闻是报纸的第一要务
报刊评论应从新闻事实出发
重视社会新闻的采访
新闻记者应注重业务素质的培养
强调新闻立法
其他新闻记者
刘少少
徐彬彬
与黄远生、刘少少被誉为民初三大记者
林白水
胡政之
张季孪
民初新闻业务的变化 重点
消息(电讯)有了大量的增加
通讯称为吸引读者的重要新闻文体
副刊在报纸中的地位得到确立
袁世凯及北洋军阀统治前期的新闻事业
葵丑报灾
反袁世凯无一幸存
民初新闻事业的短暂繁荣
武昌起义给新闻界注入活力
这个时期新闻界两个特点
报纸数量急剧增加
国人自办的通讯社大量涌现
中国人自办的最早通讯社
中兴通讯社
报界的黄金时代
繁荣的原因
政治环境的宽松
各党派以报刊为利器
办报所需费用很少
读者对新闻的需求
以反袁为主的横三民 重点
《民权报》
副刊中国鸳鸯派小说为特点
《中华民报》
《民国新闻》
1912.1.1 民国元年
第六章 五四时期的新闻事业
新闻学术研究和新闻教育
蔡元培
北大校长
北大开设《新闻学》选修课,介绍欧美新闻概况和新闻学理论
宗旨:研究新闻学理,增长新闻经验,以谋新闻事业之发展,灌输新闻知识,培养新闻人才,突出新闻学理论研究与实践的结合
研究内容:新闻的范围,新闻采访,新闻编辑,新闻标题的制作,新闻通信法,报社与通讯社的组织
1919.4.20,北大新闻学研究会出版了中国第一份新闻学刊物《新闻周刊》
徐宝璜和《新闻学》
新闻学一书,是中国最早的新闻学专著
邵飘萍和《实际应用新闻学》
主要论述新闻采访方法
五四时期新闻业务的发展
政论在报刊中再现辉煌
《每周评论》《湘江评论》
文言变白话,文学革命大获成功
白话文副刊
提倡使用新式标点符号
通讯社有了较大的发展
新闻编译舍(邵飘萍)
国文通讯社
申时通讯社
华俄通讯社
商业性大报呈现向企业化发展的趋势
大报企业化是我国近代报纸向现代化报纸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申报和新闻报最具代表性
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副刊
报纸副刊发生了突破性的革新,介绍新思想新知识新文艺
四大副刊
《时事新报》的《学灯》
《国民日报》的《觉悟》
《晨报》的《晨报副镌》
《京报》的《京报副刊》
无产阶级新闻传播事业的特点
具有鲜明的无产阶级机场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联系群众,联系工人运动
工人报刊
《劳动界》
《劳动者》
《劳动音》
《共产党》月刊
中共上海创办的半公开理论刊物
内容
宣传有关共产党建设的知识,设置世界消息专栏,介绍各国共产党的消息
论述中国革命的道路和党的纲领策略
向工农兵宣传马克思主义,报道国内工人运动的发展动态
五四时期革命刊物的特点
组织上非党非派,主要力量放在思想文化的解放上
内容上批判封建思想,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风格上实现百花齐放,反对政治势力和权威势力对学术争论的禁压
五四时间界限
1917——1921
1915年9月15日,《新青年》杂志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
《新青年》
主编陈独秀
以民主和科学为旗帜
发展的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陈独秀主编时期
创刊背景
内忧外患的中国
宗旨
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质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发表《敬告青年》等文章,歌颂西方资级自由,独立平等,人权等思想
第二阶段:1916.9复刊——1917
主要目的:反对封建文化,传统伦理道德
特征:以德赛二先生为武器,向封建主义的旧制度,旧道德,旧礼教发起猛烈攻击,拉开了五四时期反对封建文化和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第三阶段:北大教授轮值主编时期
主编:陈独秀 胡适 李大钊等
主要内容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鲁迅《狂人日记》
故适《文学改良邹议》
提倡白话文
第四阶段:陈独秀独立主编时期
发表宣传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文章
1920年9月,《新青年》改组成为中共上海发起领导的机关刊物。
改组后由民主主义刊物变为社会主义刊物
改组为中共上海机关刊物
《新青年》改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组织成员上的变化
无产阶级立场
内容上的变化
以建设劳动阶级国家为目标
更新了论说,通信,随感录等栏目
编排形式:开辟俄罗斯研究专栏
为读者了解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提供了丰富的材料,为建党的筹备工作提供了理论上的准备
《新青年》 在新文化运动中的贡献
批判封建旧道德,抨击尊孔复辟逆流,提倡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的新道德新思想
发起文学革命,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
传播科学知识,抨击封建迷信
《每周评论》
1918.12.22 北京创刊
政治时事评论报纸,周报
重在批评事实
特点
内容丰富,议论精辟,栏目新颖多样,把新闻分门别类整理好
有重大突发事件时,随报赠送《特别附录》
突出重点
毛泽东与《湘江评论》
创刊于长沙,毛泽东担任主编
湖南学生联合会的机关刊物
在创刊宣言中,毛泽东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力量最强。
李大钊称其为全国最有分量刊物
读者把《湘江评论》称之为湘江的怒吼
周恩来与《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是天津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
第七章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新闻事业
中国社会青年团的刊物
《先驱》
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第一个机关报
《中国青年》
团中央的机关报
是大革命时期最出色,影响很大的刊物之一
挥代英 萧楚女 李求实等先后担任主编
宣传内容
帮助青年正确对待工作学习生活,引导青年走上革命道路
评论时事政治,帮助青年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提高觉悟
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同各种反动思想作斗争
中共中央机关报
《向导》周报
中共中央第一份政治机关报
一份时事评论性的周报
《前锋》月刊
以宣传国民运动为主的机关刊物
缺点:错误主要是对中国民主革命中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强调不够
《新青年》季刊
中共早期报刊的特点
党的报刊是党的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党中央和各级党委领导下,开展新闻宣传工作
以宣传马列主义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指导革命斗争为基本任务
依靠群众办报刊
文风上坚持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文的正确方向
培养了干部
共产党领导创办的报刊
工人运动高潮中的工人报刊
1921.8,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在上海成立
《劳动周刊》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机关报,也是党领导下的第一张全国性的工人日报
《工人周刊》
1922年,工人周刊取代劳动周刊,成为机关报,被誉为“北方劳动界的一颗明星”
《真报》
《中国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