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赫尔巴特
教育思想,赫尔巴特人物介绍,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教育目的与起点评价。教育学的理论体系。赫巴特被誉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教学形式的阶段发明者。
晏阳初教学思想,定县实验选址,社会调查,后期实验。教育内容论,评价,教育方式论,教育路径。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赫尔巴特
人物简介
19世纪德国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教育学讲授纲要》 被称为“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
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伦理学基础
五种道德观念
内心自由
完善
仁慈
正义
公平或报偿
伦理学思想的教育目的
赫尔巴特所企图培养的就是要以“五道念”为基础,具有所谓完美意志,完美道德品格的人
道德的目的或必要的目的
教育者的任务是在儿童身上看到其成年后所可能面临的种种选择职业的问题,要有意的为他们做好将来就业的一般的和必要的准备
选择的目的或可能的目的
心理学基础
西方第一位把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并努力把它建成一门科学的思想家
主知主义观念论
观念
指事物呈现与感官后在人的意识中留下的印象
统觉
任何新观念要想进入人的意识中,就必须与已有的观念发生碰撞,被吸收,融合或同化到已有的统觉团中,这个过程就称为统觉
兴趣
甚至观念的积极活跃的状态
兴趣的四个阶段
注意
期望
行动
要求
这种状态下产生了专心和审思的两种心理活动
分类
认识的兴趣
经验的兴趣:自然、科学、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
思辨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等学科
审美的兴趣:图画、唱歌、文学等兴趣
同情的兴趣
同情的兴趣:本国语,外国语等学科
社会的兴趣:政治、公民、历史、法律等
宗教的兴趣:神学
伦理学指明目的心理学指出教育途径手段和障碍
教育目的与起点
道德教育目的:成人
教育的可能目的:成才
教育的起点:儿童的个性
儿童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身体发展和形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从而教学和道德教育创造必要的条件,而教学事实上又是为道德教育做准备的,因此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中,道德教育才是最重要的目的和内容
评价
优点
赫尔巴特接受并发展了裴斯泰洛齐提出的“教育心理学化”的思想,旗帜鲜明地把心理学作 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并通过采用观察、实验和数学的而不是形而上学的方法,从观念及其运动 变化入手,对人的心理活动过程进行了全面深入地考察,开创了主知主义观念心理学流派。
“教育性教学”概念的提出,是赫尔巴特对近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突出贡献。赫尔巴特运用其心理学研究的成果,非常有说服力地向世人表明 了教育和教学之间存在的本质联系,使道德教育获得了坚实的心理学基础。
赫尔巴特在教育史上之所以如此重要,不仅仅是因为他对教育心理学所作出的卓越贡献,更 是因为他建立了一套包括管理论、教学论和训育论在内的系统而丰富的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为后 来的教育学研究奠定了基本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
不足
教育性教学在为道德教育提供了一条重要的实施途径的同时,也有把道德教育窄化为习得道德知识和规则的危险;他在教育者的立场上走得太 远,以至于忽视了儿童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他所提岀的教育理论,是为了 让儿童更好地接受和掌握现成的知识体系,而没有赋予儿童发展知识和智力的动力和意愿;他关 于观念和兴趣的心理学理论,本身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运用这套理论去思考教育问题 时,也存在着一定的机械化和教条化。
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近代教育心理学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强调课堂书本教师三中心的教学理论 其教育体系充满了思辨和神秘的色彩也有一定程度的机械性和片面性
教育学的理论体系
儿童管理理论
儿童管理的必要
意志”不是与生俱来的东西,在儿童的意志力尚未真正形成之前,对儿童进行科学的管理是必要和必须的。因为,“起初儿童并没有形成一种能下决断的真正意志,有的只是一种处处都会表现出来的不服从的烈性。这种烈性就是不守秩序的根源”。
管理的措施
活动
管理的基础,在于让儿童主动多样的活动。即通过组织儿童游戏,或给儿童讲故事等活动,不让儿童空闲下来
监督
即对儿童加以严密监视、督促。
命令
这是教育者对儿童的行为规范直接提出要求
威胁
约束他们随心所欲和烈性
惩罚
这是在上述方法未奏效后采取的严厉措施
权威和爱
这是管理的一种辅助手段
课程与教学理论
论教育性教学
教育性教学是赫尔巴特教学体系中的核心,把道德教育与学科知识教学统一在同一个教学过程中
知识和道德具有直接和内在的联系
课程理论
课程体系
课程设计的原则
相关原则
集中原则
教学理论
教学阶段
明了
联合
系统
方法
教学类型及教学方法
教学类型
提示教学
分析教学
综合教学
应用教学
训育理论
训育的地位
训育的措施
陶冶
尊重和信任
权威与爱并重
正是这种状态赋予了统觉活动与主动性和选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