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思维导图:包含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等等
编辑于2022-05-25 18:33:51语言艺术
语言艺术的主要体裁
子主题 2
语言艺术
指人们常说的文学,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各种体裁
由于文学总是以语言为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语言作为艺术媒介和基本材料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们一般将文学称之为语言艺术
主要体裁
诗 歌
定义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是用语言塑造形象以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发展历史
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下至春秋中期,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这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一篇抒情长诗《离骚》
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分类
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
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
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袒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也是诗人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以高度精练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在水乡秋夜所见、所闻、所感的各种景物,而诗人浓郁的羁旅之情也融入夜泊之景,诗人的情绪情感仿佛随着这静夜的悠扬钟声回荡不已,正是这种独特的感受与体验使这首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
叙事诗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溶化在写人叙事之中
北朝民歌《木兰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装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入了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
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格律诗
又称旧诗,是指按照一定的字句格式和音韵规律写出的诗歌作品,无论中国还是外国,格律诗都是古代形成的诗体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五绝、七绝、五律、七律等,都是格律诗,每首诗的对仗、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的规定,甚至每句诗的字数也有严格的限制
欧洲古典诗歌中的十四行诗,也是格律诗
自由诗
又称新诗,因与格律诗相对而言,一般是指那些只求节奏和谐、押韵合辙的诗歌作品,而在句式、行数、字数、音韵上没有严格固定的限制和要求
美国19世纪诗人惠特曼是自由诗的创始者,他的代表作是诗集《草叶集》
五四前后,自由诗开始在我国流行,郭沫若、胡适、刘半农等在此期间均有新诗问世
诗歌的特征
通过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集中而概括地反映客观现实生活
郭沫若的抒情长诗《凤凰涅槃》
熔中外神话于一炉,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为素材,借凤凰“集香木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故事,抒发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以凤凰的形象来象征古老中华民族的觉醒
这首长诗具有完整的结构、奇特的构思和大胆的想象,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激情,充分体现出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诗歌的语言
为了表现诗人强烈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诗歌特别注意运用优美的语言来创造情景交融的意境
通过最精粹的语言使诗歌具有如同音乐一样的节奏和韵律
例子
王维的“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刺鸣”
诗歌运用美的语言,目的还是为了创造出美的意境
例子
杜牧的《山行》
仅用了28个字就描绘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诗人以精粹的笔墨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有机地组织起来,在层林尽染的枫林秋色中寄寓了一种对于大自然的无限深情,使全诗具有含蓄深远的意境
散 文
定义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不受拘束的文学样式,能够迅速地表现作者的生活感受,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
它选材范围广泛,表现手法多样,结构自由多样,以形散而神不散的艺术特长来集中而凝练地体现主题思想
散文的种类
抒情散文
子主题 1
注重在叙事写人时表现作者主观的感受与情绪,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抒发作者微妙复杂的独特情感,将浓郁的思想感情融会在动人的生活画面之中
子主题 1
冰心的散文《往事》
通过作者在三个晚上观赏月光的不同感受,抒发了自己身处异邦的思乡之情
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在结构上采用了移步换景、情随景生的方法,从小路到荷塘,到伫立环顾,再到凝神遐思,逐步展开作者内心的体验和感,抒发了作者摆脱束缚追求美好理想的情怀
叙事散文
定义
包括报告文学、特写、速写、传记文学、游记等,侧重于叙述人物、景物或事件,尤其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并且将作者的主观情感蕴藏在对于人物和事件的叙述之中
例子
夏衍的《包身工》
夏衍的这篇作品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报告文学创作成熟的标志
作品通过包身工一日的几个场面的描写,真实地反映了当时上海日本纱厂里一群失去人身自由的女工的非人生活,在饱含血泪的文字中凝聚着作者对女工们的无限同情
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通过绘形绘神、绘声绘色的笔法,将潭水、游鱼、岩石、树木等逼真地再现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同时又寓情于景,含蓄地反映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寂寞失意之情
议论散文
定义
主要是指杂文,它将政论性和文学性结合在一起,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以及比喻、反语等手法,乃至以幽默、讽刺等为锐利的武器,进行精辟深刻的说理和妙趣横生的议论,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文学样式,具有以理服人的理论说服力和以情感人的艺术感染力
在现代文学中,鲁迅的杂文更具有鲜明的政论性和强烈的战斗性,以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成为现代杂文的典范
散文的特征
自由灵活
表现为题材的广泛性、手法的多样性和风格的多样化
还表现在它的文字可长可短,结构上不拘一格,无需像诗歌那样遵守韵律和节奏的和谐,也不必像小说那样需要典型的人物和完整的情节,是一种最无拘无束的文学样式
形散而神不散
散文由于其自由灵活的特点,在结构形式上显得比较“散”
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散文都要借生活中的事件与人物,抒发作者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这种蕴藏在作品之中的深刻的思想意蕴,就是散文的“神”
散文的特点就在于以自由灵活的形式,达到形散而神不散的审美特色
小 说
定义
小说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塑造人物形象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在生活素材的基础上用虚构的方式来再现生活
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不可缺少的三个基本要素
分类
根据容量大小和篇幅长短
长篇小说
子主题 2
长篇小说容量大、篇幅长,包含着复杂曲折的情节和数量众多的人物形象,可以反映广阔复杂的生活画面
中篇小说
短篇小说
子主题 1
短篇小说容量小、人物少,情节和环境相对集中,往往通过人物的一段经历或生活的一个片断,从某个特定的角度或侧面来再现生活的局部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
人物在小说中是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之一
通过多个侧面和多种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也是小说最重要的特征。虽然戏剧、影视等艺术种类也要刻画人物,但这些艺术种类往往只能通过人物对话和人物行动来实现
细腻深刻的心理描绘,是小说独具的艺术特色
特别是小说还可以把人物放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来描写,从而塑造出具有较高审美价值的、复杂丰满的圆形人物或典型人物
创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历来是小说的首要任务
例子
《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是一个具有多面性与复杂性的人物,他精于谋略、工于心计,惯于欺世盗名、假仁假义,平时他常用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逃亡时却凶狠残暴地杀害了吕伯奢全家人,在他身上集中了历代封建统治者的伪善本质,很有典型性
《红与黑》中的于连也是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他出身低微、聪明能干,从小深受启蒙思想教育,立志依靠个人奋斗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但王政复辟的现实粉碎了他的幻想,他变成了一个不择手段的个人野心家,以悲剧的结局而告终
情节是小说另一个基本的构成要素
一般地讲,情节对于所有叙事文艺作品都是必不可少的,但在不同种类和体裁的艺术作品中,情节的地位和作用是有所不同的
叙事诗虽有情节,但更注重抒情,因此情节比较单纯
叙事散文也有情节,但往往夹叙夹议,所以情节不需要完整
戏剧与电影都离不开情节,但由于篇幅与时间的限制,情节的设置必须相对集中,不能够在错综复杂的情节中来刻画人物性格
长篇小说的情节具有完整性、复杂性和多样性。波澜起伏的情节不仅可以引人入胜,对读者产生强烈的感染力,还是展现人物性格、拓深作品主题的重要手段
例子
《三国演义》之所以扣人心弦,就在于作者善于设置情节,使故事情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
子主题 3
小说的情节也要求真实感人
真实是小说情节赖以成立的根基,只有入情入理的情节才会深深地吸引读者,使读者在赞叹之余心悦诚服地接受小说家的思想意旨
例子
中篇小说《人到中年》,堪称新时期文学作品中一部真实表现知识分子的艰辛生活与他们的美好心灵的佳作
小说中的女大夫陆文婷是一个平凡的知识分子,她技术精湛、医德高尚,然而生活对她却并不公平,作品从许多看似平淡的日常生活现象的描绘中,通过这些感人至深的情节和细节,刻意发掘生活的底蕴,刻画出一位血肉丰满、真实感人的知识分子艺术形象
小说的情节还要求含蓄深沉
小说家们往往通过概括、暗示等多种艺术手法,以小见大,以少胜多,以有限的情节表现广博深厚的内容,使读者品味出蕴藏在作品中的深邃隽永的思想和含蓄深刻的意蕴
例子
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讲述了老渔夫桑提亚哥与鲨鱼搏斗的故事,情节单线发展且平铺直叙。但是,由于作者在刻意简化的故事情节中蕴含着发人深思的象征性意蕴,尤其是刻画出一位与命运顽强抗争、在精神上永不气馁的人物形象,使这篇小说充满了悲壮雄浑的诗意,使读者受到深刻的启迪和有力的震撼,领悟到作者的寓意:只要有永不颓唐的意志,人就永远不会失败
情节作为小说中由人物的行动和人物之间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系列生活事件,具有十分重要的审美价值
环境同样是小说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
环境一般是指文艺作品中人物活动于其中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任何一部小说,它所描述的情节和刻画的人物,都只能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条件下存在,绝对不可能脱离环境而存在
环境对于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例子
《红楼梦》正是通过对大观园环境的细致描写,展现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而且通过对环境变迁的描绘,显示出贾府家庭与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生动地体现了这个封建大家庭由盛而衰的历史变迁
《简·爱》详细描述了罗切斯特庄园的环境,使简·爱性格中的矛盾性、复杂性和丰富性,以及她和罗切斯特的曲折爱情经历都在庄园中展现和发展,小说结尾处庄园的烧毁也就是他们爱情的新生,可以说简·爱在罗切斯特庄园生活的描写是全书的精华
小说中的背景和环境虽有密切联系,但又有区别
小说中的环境只能是一定背景下的具体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
而小说的背景则是指这一具体环境得以产生的那个特定的时代和历史条件
小说的背景往往能够更加真实深刻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揭示出人物之间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
子主题 1
《战争与和平》以1812年俄法战争为中心,通过别索霍夫、库拉根、包尔康斯基和罗斯托娃四个贵族家庭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命运和遭遇,展现了这个历史时期中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面貌,也表现了作家对于一些重大问题的思考
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在19世纪德国从自由竞争走向垄断资本主义的历史背景下,通过布登勃洛克家族祖孙四代由盛而衰的变化,描绘了一系列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展示了当时德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画面
环境和背景成为小说自由地表现现实人生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广阔性不可缺少的艺术要素,对塑造人物和展现情节,以及渲染氛围和深化主题,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语言艺术的审美特征
子主题 2
文学的审美特征主要取决于语言的特性,集中体现为间接性与广阔性、情感性与思想性、结构性与语言美等几个方面
子主题 2
间接性与广阔性
文学形象具有间接性
原因
文学运用语言来塑造艺术形象,传达审美情感,读者必须通过想象才能感受到艺术形象
这种间接性既是语言艺术的局限,也是语言艺术的特长和优势,因为它使得文学形象具有了其他艺术无法与之相比的广阔性
由于语言艺术的形象具有间接性的特点,文学作品常常通过暗示性的语言来激发读者的想象,有意识地给读者留下更多的艺术空白,催促读者发挥想象力来加以填充,这就是中国古典诗歌中常讲的“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味外之旨”等
文学形象是人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不能直接感受的,它需要读者凭借自身的生活经验和文学修养,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通过积极活跃的联想和想象,在自己的头脑中呈现出活生生的形象画面来,这就构成了语言艺术形象的间接性
因而人们把文学又称作“想象的艺术”
子主题 3
文学天地的广阔性,同样来自语言媒介的特性
子主题 3
语言具有广泛而深入的表现能力,用语言来表现现实生活,几乎很少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语言有着最大的自由和极大的容量,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生活
概要
子主题 2
马尔克斯的长篇小说《百年孤独》采用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在100多年间的兴衰历史
《战争与和平》这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更是将笔触从沙皇宫廷到庄园贵族,一直伸向俄法战争中几次浩大的战争场面,展示了整整一个时代的社会生活与人们的精神面貌
文学天地的时空广阔性,带来了作品巨大的容量和深刻的内涵
文学的广阔性更表现在它不仅能描绘外部世界,而且能够深入到人的内心世界,直接揭示各种人物复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
文学作品不仅可以通过描绘人物的音容笑貌、服饰风度、言行举止等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可以通过直接抒情或叙述的方法深入展示人物细腻复杂的感情
例子
司汤达在《红与黑》中,生动地描绘了于连这一个性格复杂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小说中于连第一次占有德瑞那夫人的那个夜晚,作品揭示了于连灵魂深处最隐秘的矛盾情感:他的内心深处有对德瑞那夫人的爱情,又有卑劣的占有欲和报复欲;既有火样的狂奔热血,又有难以遏止的怯懦和畏惧
茨威格的小说《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通过一位老妇人的自述,讲述了她中年时偶然的一夜风流,这位声誉清白的妇人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意外遭遇中,内心世界犹如经历了一场狂风暴雨,她的内心深处充满了激情与愤怒、渴望与沉沦、希望与失望
情感性与思想性
情感性
任何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作家的主观情感。文学的情感性越浓烈,越能感染读者,就越富有艺术魅力
《毛诗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思想性
语言艺术的思想性在深度和广度上也远远超过了其他艺术形式
只有语言才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在直接披露人的思想认识、评价判断方面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绝不是空洞、抽象的说教,它应当蕴藏在作品的艺术形象之中,成为作品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灵魂
古今中外一切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为不朽的艺术精品,都在于将高度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子主题 1
曹雪芹的《红楼梦》,巴金的《家》、《春》、《秋》,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系列社会小说等,都出色地展现了整整一个历史时期广阔而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提出或回答了那一时代人们普遍关心的重大社会问题
思想性与艺术性的关系
在文学作品中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的关系极为密切
文学作品的思想性总是被情感所包裹并通过艺术形象表现出来的,只有将情感渗透在思想里的作品才具有震撼心灵的艺术魅力,使读者在激动不已的同时去深入领会作品蕴藏的思想内涵
学作品的情感性也离不开思想性,因为这种情感往往是在理性的指导下才具有特定爱憎情感的倾向性
所谓倾向性,其实就是作家的爱憎褒贬体现在文学作品中的思想艺术属性
文学作品中的思想性和情感性二者相互渗透、相互融会,成为一切文学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结构性与语言美
子主题 3
文学作品的结构与语言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它们不仅是构成文学作品的重要艺术手段,而且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
子主题 2
子主题 1
子主题 2
所谓结构,是对文学作品中各个组成部分的整体安排,它是文学作品的内部联系和构成的方式
文学作品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就必须利用结构这个重要手段来完成
结构本身也具有审美价值,结构美成为文学作品艺术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小说为例
复线型小说结构,一般由两条线索构成,相互对比和映衬
如《安娜·卡列尼娜》等
蛛网型小说结构,常常通过几条线索相互穿插交错,形成一个蛛网状的结构形式,以表现多层次、多角度的复杂内容
柳青的《创业史》就是以四条线索形成了一个富于立体感的蛛网结构
辐射型小说结构,是在一部作品中有一个中心,由中心向外辐射出几条情节线索,将貌似零碎的幻觉、回忆、遐思等组成一个有机整体
库尔特·冯尼格的代表作品《第五号屠场》,将精神分裂的主人公的经历和思绪分为三条意识线,向过去、现在和未来三段时间交错辐射,正是这种独特的结构使这部“黑色幽默”作品颇为引人注目
子主题 2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自然成为这个艺术种类的第一要素
文学以语言为媒介和手段,从而使得文学具有了与其他艺术相区别的审美特性
文学的语言因为具有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形象性等特点,本身也具有审美的价值
文学语言的准确性,要求语言最恰当、最确切、最精练地表现对象
杨朔的散文《泰山极顶》中写道:“现时悬在我头顶上的正是南天门。”这一个“悬”字,准确精练地概括了南天门之险陡,真可谓一字之精,意境全出
文学语言的鲜明性,要求语言清晰明确、新鲜活泼,富有特色
文学语言的生动性,是指文学作品往往运用比喻、排比、夸张、拟人等多种修辞手法,灵活多变,错落有致,给读者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
李白的“噫吁,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就是采用了比喻、夸张等手法,语言鲜明生动、含蓄有味,富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文学语言的形象性,就是指文学作品中语言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往往结合在一起,达到情韵浓郁、形象传神的效果,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历其境、如经其事,从中获得丰富隽永的审美感受
诗歌的意境由情景交融而构成,但相对说来,情处于主导地位,情往往由景触发而起,同时又使诗中的景色带有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