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1_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小学教师资格证书的第一章的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教育基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
编辑于2022-05-28 16:40:26教育基础
第一节:教育与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的内涵
“教育”一词最早出自孟子的《孟子·尽心上》
教育的概念
广义上
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上
学校教育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
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
主体地位
教育影响
桥梁和纽带
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
永恒性(人在教育在)
历史性(古今不同)
继承性(古今相同)
相对独立性(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教育的功能
按作用对象划分
个体发展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又称本体功能
社会发展功能
指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是教育的派生功能
按作用的性质划分
正向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
负向功能
指教育对个体和社会产生了消极阻碍作用
教育的起源
生物起源说
主张
教育起源于动物生存本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续学说
代表
利托尔诺、沛西能
口诀:本能生利息
心理起源说
主张
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代表
孟禄
心理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
主张
社会生产劳动和人的发展需要
唯一一个正确的教育起源理论
代表
米丁斯基、凯洛夫
米凯爱劳动
教育的发展
原始社会
特点
无阶级,公平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内容简单,教育方法单一
古代社会
中国
奴隶社会
夏商
出现了中国最早的学校
春秋
私学的兴起,自由办学
教育内容:六艺
封建社会
战国
私学的繁荣
隋唐
隋朝(隋炀帝)出现了科举制,体现教育的等级性
科举制
隋朝确立,清末1905年废除
教学内容:四书五经
西方
奴隶社会
古埃及
教育特征: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古印度
教育特征:种姓制度
古希腊
斯巴达——尚武;雅典——崇文
封建社会
教会学校
教育内容:七艺
古代社会教育的基本特征
有学校
学校产生的条件:生产力、脑体分离、文字、国家
文字是学校产生的标志
教育与生产相脱离
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近现代社会
近代社会
义务教育实施
德国是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制度的国家
20世纪后(简答)
教育终身化
保罗·朗格朗(终身教育之父)发表《论终身教育》
《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标志着终身教育体系最终形成四个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知事存活
教育全民化
教育民主化
教育多元化
教育现代化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教育思想
中国
《学记》
是中国古代、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内容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之教,喻也”——启发式教学
“学不躏等”、“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不陵节而施之谓孙”——循序渐进
“教学相长”——“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长善救失”——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
《论语》
儒家
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论语》中
他把道德教育摆在首要位置,他的核心(最高道德标准)是“仁”
教育的功能
社会功能
庶、富、教
劳动力、生产力、教育
个体功能
性相近,习相远
教育的对象
有教无类
扩大教育对象,不分类别,教育平等
教育目的
学而优则仕——从平民中培养德才兼备的人从政君子
教育内容
《六经》
教学方法
学思结合
知行统一
启发诱导
因材施教
孟子
人性论
性善论
教育作用
扩充“善性”
教育目的
明人伦,实现“大丈夫”的理想人格
教育思想
盈科后进: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亦多术:因材施教的原则
口诀:孟子性善盈科后进
荀子
人性论
性恶论
教育作用
化性为伪
教育目的
培养大儒
学习过程
闻见知行
口诀:荀子性恶闻见知行
墨家
墨子
人性论
人性素丝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教育作用
兼爱、非攻
教育内容
科学技术和思维
教育方法
量力
西方(没考过)
苏格拉底
教育任务:培养道德
产婆术(问答法),即没有告诉答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是西方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
柏拉图
寓学习于游戏——即在游戏中进行学习
亚里士多德
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
昆体良
著作
《论演说家的教育》
地位
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教育学的创立阶段
培根
首次提出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
著作
《大教学论》,是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教育观点
教学原则
遵循人的自然发展规律
教学制度
班级授课制
教学思想
“泛智教育”——把广泛的自然知识传授给普通的人
教学内容
建立起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
康德
最早在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
卢梭
著作
《爱妮儿》 是小说体裁的
认为自然教育首先要培养的是自然人
自然后果法
最早发现了儿童
洛克
著作
《教育漫话》
观点
白板说
绅士交易
斐斯泰洛奇
被称为“慈善的儿童之父”
观点
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
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付诸实际的教育家
斯宾塞
著作
《教育论》
观点
教育预备说
科学知识最有价值
赫尔巴特
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之父”,“传统教育代表人”
著作
《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规范的学科正式诞生
也是现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原则
教育性教学原则
理论基础
伦理学(哲学)和心理学
三中心
教师中心,教材中学,课堂中心
四阶段
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
被称为“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进步教育代表人”,“现代教育代表人”
著作
《民主主义与教育》
新三中心
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教育本质
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学校校即社会
教育学的发展阶段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
马卡连柯
核心思想
集体主义教育
凯洛夫
著作
《教育学》
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杨贤江
著作
《新教育大纲》
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中国近代教育思想
蔡元培
提出五育——军国民教育(体育)、实利主义教育(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美育)
提出“以美育代宗教”
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黄炎培
被誉为“职业教育之父”
教育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陶行知
实践教育思想
创办晓庄学校——确立“生活即教育”
创办山海工学团——首创“小先生制”,即会的教不会的,大的教小的
生活教育思想
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
教学做合一
注意它与杜威的区别
被誉为“万世师表、伟大的人民教育家”
当代教育理论的发展
赞科夫
提出发展性教学理论
高速赞发展
布鲁纳
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倡导发现式学习
纳来发现结构
瓦·根舍因
创立范例教学法
瓦根找范例
苏霍姆林斯基
系统论述了他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著作被称为“活的教育学”
全面和谐好斯基
布卢姆
掌握学习理论
姆有掌握目标
巴班斯基
著作《教学过程最优化》,在著作中详细论述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
巴班过程最优化
重点
有目的
不是偶然的
培养人
不是动物
社会活动
不是先天会的
不属于教育
口诀:全民多现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