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招教教学模块
招教教学模块的思维导图,知识内容有教学概述、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教材教法、教学评价等。
编辑于2022-05-29 07:29:39教学
教学概述
教学概念
概念
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是教育活动的核心
词源
《书*商书*兑命》敩学半:最早连为一体,没有进行专门解释
(宋)蔡沈对“敩学半”进行解释,教育学实际上都是教师的行为
《学记》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教者与学者双边活动的意思,与“教育”一词几乎同意
欧阳修(宋);这里的教学相当于现代意义上所说的教学
内涵
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根本目的: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组成: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教学与教育、智育、课程的关系
教学与教育:部分与整体,教育包括教学,教学是学校进行教育的一个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与智育: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但不唯一。
教学与课程:课程是指学校的意图侧重于教什么;教学是指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侧重于怎么教;课程与教学实际上是内容与形式。
教学论形成的基本阶段
萌芽及启蒙时期:拉特克(第一个倡导教学论);夸美纽斯(理论化,系统化教学理论的创立者;第一次确定了教学论的概念);卢梭;裴斯泰洛奇
独立体系:赫尔巴特(第一次把教学论作为教育学相对独立的成分,确立西方近代教育史上教育学教学体系);第斯多惠;乌申斯基。
科学教学中的形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并运用到教学中中为标志;凯洛夫
教学任务
形式教育
17世纪 洛克;裴斯泰洛奇 重智力(能力) ,轻视学科内容 官能心理学(记忆,想象,思维) 学习希腊文,拉丁文等没有使用价值的古典学科。
实质教育
18世纪末19世纪初 赫尔巴特,斯宾塞 重实用知识,轻智力训练 联想主义心理学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争论的焦点:掌握知识还是发展能力
教学的作用和意义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 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中心工作。
教学过程
本质
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的主要矛盾:学生与所学知识之间的矛盾
认识过程的特殊性
间接性与概括性 引导性与指导性(中介因素——教师) 简洁性与高效性 交往性与实践性 教育性与发展性
教育过程本质的几种观点
认识发展说 认识实践说 交往说(新课改倡导) 多重本质说 学习说 统一说 传递说 层次类型说
基本规律
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间接性规律)
传授系统文化知识与丰富学生感性知识;理论与实践;知与行 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教师指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传受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知情意相统一规律)
智力活动与非智力活动相统一的规律
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创造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现
科学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规律
结构
引发学习动机:起始阶段(教师导入)
领会知识:中心环节;分为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是领会知识的中心环节。
巩固知识: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一定是一个独立的环节
利用知识
检查知识
教学原则
概念及确立依据
概念:教学原则既指导教师的教,又指导学生的学。
教学规律是客观的,教学原则是主观的。
确立依据:教学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教学规律的反映,教学目的的制约。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
依据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 内涵:双基+德育(体现了我国教学的根本方向和质量标准)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依据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 内涵:理解+运用 第三次学习
三次学习的含义 :上课听讲; 家庭作业; 知识的运用
直观性原则
被夸美纽斯视为教学的金科玉律。 依据规律: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规律 内涵:利用感官 直观手段: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要求: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启发性原则
依据规律: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 内涵: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 要求:发扬教学民主
循序渐进原则
依据规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 内涵: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要求: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
巩固性原则
依据规律: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要求:注意复习
量力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依据规律:阶段性 注意最近发展区
因材施教原则
依据规律:个别差异
教学方法
概述
概念:活动方式,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指导思想:注入式;启发式
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发展
愉快教学法
上海,倪谷音 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 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
情境教学法
江苏,李吉林 核心:激发学生情感
尝试教学法
江苏,邱学华 先学后教 五步骤:出示尝试题-自学课本-尝试练习-学习讨论-教师讲解
成功教学法
上海,刘京海 激发成功动机,感到成功喜悦
跨越式教学
何克抗 打破知识顺序,大跨步 适合基础水平较高的学生
六课型单 元教学法
黎世法 异步教学法,最优课堂教学方式 自学课,启发课,复习课,作业课,改错课,小结课
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 定向,自学,讨论,问答,自测,日结
学导式教学法
直接教学法
愉快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成功教学法是教育部发文倡导的教学方法 尝试教学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六步教学法,学导式教学法都属于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当代国外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传统教学论的三大里程碑:夸美纽斯,赫尔巴特,凯洛夫 现代教学论的三大流派: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基本结构理论,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
“纲要信号”图表教学法
苏联,沙塔洛夫 以纲要信号图表为核心 有效的贯彻的理论知识起主导的原则 步骤:讲解,消化纲要信号,复习,再现,回答。
暗示教学法
保加利亚,洛扎诺夫。 充分调动学生的无意识心理活动,调动学生情感 原则:愉快而不紧张,有意识与无意识统一,暗示相互作用 适用于语言学习领域
发现法
布鲁纳 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适合所有学生,不适合所有儿童,不经济 步骤: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引出结论
范例教学法
德国,瓦根舍因 典型事例,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 步骤:个,类,规律和范畴,经验
程序教学法
斯金纳 基本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及时反馈,自定步调,低错误率原则。
我国常用的教学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
讲授法
最古老,最普遍,使用最广泛 分类:讲述,讲解员讲读,讲解
谈话法
分为复习谈话和启发谈 问答分四步:发问,候答,叫答和理答
讨论法
主体是学生;高年级运用比较多,面向全体
读书指导法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以直观感知为主
演示法:教师展示
参观法
准备性参观(学前)并行性参观(学中)总结性参观(学后)
以实际训练为主
练习法
实验法:学生做
实习作业法
实践活动发
以情感陶冶为主
欣赏教学法
情景教学法
以引导探究为主
发现法
教学方法选用的依据
教学方法运用的一般要求
教学模式
掌握学习模式
对目标射第二次箭
布鲁姆
所有学生证能学好,以班级授课制为基础及时反馈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标准
学生学习的好坏,取决于他将要花的时间。(80%--90%)
理论基础:卡罗尔假说
发现学习模式
问题--探究教学模式
布鲁纳
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抛锚式教学模式
实例式教学/基于问题的教学/情境性教学
建构主义者
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范例教学模式
瓦根舍因
个--类--规律原理--方法论意义--训练
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赫尔巴特及其弟子
我国中小学教学实践中长期以来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
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知识--巩固运用--检查评价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者
提出要求--学生自学--讨论启发--练习运用--评价小结
情景-陶冶教学模式
洛扎诺夫的暗示教学思想
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学组织形式与教学工作基本环节
教学组织形式
个别教学制:最早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
班级授课制
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基本特点
班(单位单位集体授课,学生人数固定) 课(按课教学,课是教学活动的基本单元) 时(按时授课)
产生与发展
萌芽:昆体良 产生标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发展阶段: 优缺点: 辅助形式:个别辅导;现场教学 特殊形式:复式教学(同堂异科)
改革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小班教学。
分组教学
分层教学,能力分组 组间异质,组内同质
导生制(贝尔-兰卡斯特制):先教优秀学生再由其教其他学生(19世纪初英国)
特朗普制
灵活的课表 大班上课(40%),小班研究(20%),个别教学(40%)。
文纳特卡制
华虚朋 课程分为两部分:个别教学(学科进行)团体活动(培养社会意识)。
葛雷制
双校制,二部制,分团学制 沃特 学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在教室上课,另一部分在公共场所活动,上午下午对调。
昆西教学法
弗朗西斯为兰帕克(进步教育之父) 废除教科书代以报纸杂志 儿童成为教育过程的中心 知识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 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
设计教学法
单元教学法 克伯屈 学生自己决定,自己设计、自己负责的单元活动,打破教学科目界限,强调教师责任在于利用环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主张废除班级授课制和教科书。
道尔顿制
帕克赫斯特 教师为学生指定自学参考书目、布置作业
开发课堂:教学不拘于形式,无固定结构,不进行分科教学 教学以学生兴趣为中心
小队教学:对教师的组织结构进行改革
信息时代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
慕课 微课 翻转课堂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备课
地位:目前都准备工作,教好课的前提。
三备
钻研教程(核心工作)
钻研课程标准 钻研教科书 阅读教学参考资料
理解学生(关键工作)
设计教法
三计划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单元计划 课时计划(教案)——最深入,最具体,最详细
上课
工作的中心环节
上好课的要求
明确教学目的(前提) 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基本质量要求)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内在动力,最根本要求) 解决学生疑难,促进学生发展(关键) 组织好教学活动(保障) 布置课外作业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
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
课外辅导
上课的必要补充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
评价的方法
测验法(基本方法) 观察法 调查法 自我评价法
评价的方式
考查 考试 计分方法
教学测验的指标
信度:稳定性,可靠性;0.8以上
效度:有效性,正确性
难度:P=0.5最佳
区分度
效度是一个比信度更重要的指标
教材教法
含义
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技能
教学设计技能
教案
课堂教学技能
导入;提问;对话;板书;反馈强化;结课
教学语言表达技能
教学口语;教态语言;书面语言
说课技能
类型:研讨性说课,示范性授课,评比性说课,检查性说课。
教学评价
概念
功能:导向,诊断,激励,调节,教学,发展,管理。
基本内容
学生学业评价 课程教学 评价教师评价
评价种类
实施功能不同
诊断性评价(学前) 形成性评价(期中) 总结性评价(期末)
运用的不同标准
相对性评价(常模参照性评价):分上下,论高低,排名次,定位置(高考)
绝对性评价(目标/标准参加性评价):过线或不过线(驾照;四六级)
个体内差异
评价主体不同
外部评价
内部评价
评价方法不同
定性评价(关注过程)
定量评价(关注结果)
教学评价的严谨程度不同
正式评价
非正式评价
教学评价中使用测验的来源
标准化学业成就测验
教师自编测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