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一例长期误诊蛲虫病
以下介绍了一例长期误诊蛲虫病,内容有历史就诊(主诉、病史、治疗)、当前就诊(入院后检查、诊断、治疗)、门诊随诊2个月无复发。
一例长期误诊蛲虫病,误诊原因在于医生对蛲虫病的流行特征和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雌蛲虫的产卵活动引起外阴瘙痒,未详细询问病史、未追问出患儿外阴瘙痒夜间加剧这一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一例长期误诊蛲虫病
历史就诊
主诉
尿道口出现少 许黄色分泌物,伴尿痛、外阴瘙痒。
病史
外阴反复瘙痒1年半,且尿道口出现少 许黄色分泌物,伴尿痛。
自发病以来无发热及尿 频、尿急症状
无旅游史
既往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治疗
先后在多家医院诊断为外阴炎、泌尿系感染给予多种抗生素及消毒剂等外用药治疗
门诊随诊2个月无复发。
当前就诊
入院后检查
查体
体温36°C,脉搏 90/min,呼吸 22/min 外阴发育正常,舟状窝轻微潮红,阴道口闭,未见异常分泌物及赘生物 夜间肛周有白色米粒大小蠕动小线虫
血常规
血白细胞 8.4×10°/,中性粒 细胞0.73,淋巴细胞 0.25
粪检
尿粪常规均正常;中段尿培养 阴性。
诊断
蛲虫病
可于夜问患儿入睡后1~3小时观察其肛周皮肤皱褶处有无白色小线虫;或用透明胶纸在清晨于肛周皮肤皱褶处粘取虫卵,然后置于滴有生理盐水的玻片上在显微镜下找虫卵。如找到成虫或虫卵即可确诊本病。
给予阿苯达唑(肠虫清)200mg 顿服,同时予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
误诊 原因
医生对蛲虫病的流行特征 和临床表现认识不足没有认识到雌蛲虫的产卵活动引 起外阴瘙痒
未详细询问病史未追问出患儿外阴瘙痒夜间加剧这一特点
患儿有外阴瘙痒夜间加剧的特点,故考虑是否为蛲虫感染所致,遂在患儿入睡后仔细观察其肛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