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
现代文学史重点笔记,导图汇总的内容有五四新文学、30年代文学、40年代文学、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新时期文学等。
编辑于2022-06-03 17:13:47现代文学史重点
一、五四新文学(17-27) (主题:反帝反封建)
五四文学革命
中国现代文学开端(五四文学革命)
“五四”文学革命的直接背景和动力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五四文学革命继承了梁启超、黄遵宪提倡的“新民”“救国”等文学改良精神,有“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新文体运动的基础
创造社1921年7月成立于日本东京,主要成员(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寿昌)
吾娼妇若平
与文学研究会相近的社团有(语丝社、未名社);与创造社相近的社团(南国社、弥洒社、浅草-沉钟社)
(莽原社、未名社)是20年代中期成立于北京,得到鲁迅扶持的青年作家社团
文学研究会:1921、1月在北京成立,发起人:周作人、朱希祖、蒋百里、郑振铎、耿济之、瞿世英、郭绍虞、孙伏园、沈雁冰、叶绍均、许地山、王统照。创作主旨”人生派“”为人生“,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沈雁冰接编《小说月报》基本成为会刊。
百里作人朱济英,虞园冰山叶郑王
文学研究会主要小说家:冰心、许地山、庐隐、王统照
冰山隐照
沉钟社:成立于1924年,由原浅草社成员冯至、陈鹤翔加上杨晦、蔡仪组成。刊物季刊《浅草》,周刊《沉钟》,致力于介绍外国文学,创作风格朴实悲凉,有浪漫主义色彩
冯鹤“烩菜“
小诗:小诗受到周作人译介日本短歌俳句,和郑振铎译介的泰戈尔《飞鸟集》影响。小诗在当时指“一至四行的新诗”,诗人朱自清、刘半农,对文坛形成影响的是冰心《繁星》《春水》。小诗讲求凝练,侧重表现内部世界。在新诗探索中具有桥梁意义。
象征诗派:以1925年出版的李金发诗集《微雨》为起点,活跃在20世纪中后期,代表人物李金发,后期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王独清乃至姚蓬子、胡也频都是有影响的象征派诗人,象征主义诗歌是对新诗流弊的反拨,也是现代诗歌的发展趋势
木乃“青叶”子
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由创造社、太阳社倡导
无产阶级创造太阳
(南国社)是(田汉)创立领导的综合性艺术社团,(戏剧)成就影响最大
《新潮》作家群汪敬熙、杨振声、叶绍均、俞平伯
汪洋业余
鲁迅
鲁迅在1922-26年创作作品《补天》《奔月》《铸剑》
(1918、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故事新编》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
《朝花夕拾》共10篇,写于1926年,带有回忆性质的叙事散文,最初刊登于《莽原》,总题《旧事重提》,1927改现名。
鲁迅前期杂文收入《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而已集》这五本杂文集
两个华盖在坟上挡热风而已
叶绍均
1928年出版长篇小说《倪焕之》,是中国现代文学长篇小说发展史上阶段意义的作品
叶圣陶描写知识分子灰色人生小说《潘先生在难中》《校长》《前途》《饭》
潘校长的前途是吃饭
诗
新月诗派代表诗人:徐志摩、闻一多
闻一多诗论核心“三美”:建筑美、音乐美、绘画美
闻一多诗集《红烛》《死水》
《女神》是郭沫若第一部诗集,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重大影响的新诗集
郭沫若在泰戈尔无韵诗的启迪下,写下《死的诱惑》《新月与白云》《别离》等爱情诗,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
新月死别离
湖畔诗人: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
汪应攀峰
散文
五四时期最早出现的散文作品,是(议论时政)为主的杂感短文,既杂文
五四时期散文的文学史意义
1、打破了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是对传统文学的示威“旧文学自以为特长者,白话文学也并非做不到“
2.五四时期散文的革故鼎新彻底,完成了从古典形态到现代形态的转变,成为新文学的独立门类,结束了文章与散文长期面目不分的历史
3.五四散文张扬的“个性解放”、民主与科学、反封建等理念,构成了20世纪文学精神资源和主题
冰心散文的艺术特色
1、善于捕捉表现刹那间涌现的感触思绪,细腻的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使散文具有抒情性。于此相对,她的散文没有严谨的结构布局,行云流水、自然卷舒、空灵飘逸
2、在文体文字上得力于古典文学的滋养,旧文学的语言经过她的处理脱去陈腐性,有清丽典雅的意味。
戏剧
中国现代戏剧开始于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社),1907年在东京演出《茶花女》《黑奴吁天录》
郭沫若早期历史剧作《三个叛逆的女性》卓文君、王昭君、聂莹
二、30年代文学(28-37) (十年内战-主题:革命文学)
28-37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二个十年,统称为30年代文学
30年代文学创作特点
1、从文学内容上看,用科学的社会理论剖析中国社会(矛盾等左翼作家),由文化层面批判社会、探究人生(老舍和京派作家),题材内容广泛,涉及中国各阶层。表现农村破产、农民苦难和斗争精神尤为突出;新型都市文学令人瞩目
2、从文学形式上看,长篇小说形式日渐成熟、抒情写意小说发展,戏剧、诗歌、散文都有发展
3、从创作方法考察:浪漫主义在变异中发展,现代主义崭露头角;现实主义成为主流,并吸收了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的手法技巧
4、文学理论批评多元化发展
茅盾
处女作《蚀》,由《幻灭》《动摇》《追求》三个中篇组成
《子夜》是茅盾长篇代表作,标志着现代长篇小说发展的成熟
《子夜》屠维岳形象
矛盾塑造的屠维岳是一个资本家走狗。但作者没有将其简单化,而是赋予其丰富复杂的人物性格,使其具有立体性和艺术性。起先他也有一定的反抗精神,具有自尊需求,但被吴荪甫选定做奴才后,就完全死心塌地的投靠卖命。在分化镇压工人罢工时,他的阴险狡诈得到充分揭示。屠维岳表现出丰富复杂的性格内涵,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同类形象中较为突出的一个
巴金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寒夜》主题思想和艺术特点
1、《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40年代创作水平的长篇力作,通过一个小公务员在生活重压下家庭破裂的悲剧,揭示旧中国正直善良的知识分子命运,暴露抗战后期“国统区”黑暗现实
2、细致入微的挖掘人物内心世界是《寒夜》鲜明的艺术特色,人物心理描写不是静态孤立的,作者透彻的揭示了隐蔽的心理过程,揭示人物心理活动在对立情势下的运动。
谈谈《激流三部曲》在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1、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集中描写封建大家庭的兴衰史,集中抨击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重要作品之一。揭露封建专制主义的特征和弊端,和其必然灭亡的命运,是现代文学史上抨击这一罪恶制度的丰碑。
1、封建家庭兴衰史,抨击封建专制
2、是现代文学史上反应“五四”精神的重要长篇小说。五四运动是20世纪初的伟大事件,但在现代文学史上未能有所反应。作品表达了五四时代精神,反应那一代年青人的奋起追求,表现五四催生的崭新价值观念
2、五四精神,青年追求,崭新价值观
3、对现代文学长篇小说体裁具有重大意义。巴金学习西方小说的艺术形式与技巧,形成偏重情感抒发为特点的艺术风格。《激流三部曲》为我国长篇小说走向成熟做出贡献
3、长篇小说体裁。西方小说技巧,情感抒发,长篇小说成熟
老舍
老舍是北京市民文化的表现者和批判者,北京市民社会的生活内容是老舍进行文化批判的重要领域,他的国民性批判借此表现
老舍伦敦时期创作的作品《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张赵马
沈从文《边城》是其代表作,是沈从文构建湘西世界的柱石
曹禺
《雷雨》标志现代话剧艺术的成熟
曹禺描写复仇的话剧是《原野》
《日出》描写交际花陈白露,她一方面联系着富孀、银行家、留洋博士、职员等一批人,展示上层社会的罪恶和腐烂;另一方面,联系着书生方达生、贫苦小姑娘“小东西”,展示下层社会的痛苦和不幸
《雷雨》的主要艺术特色
1、独特的结构艺术。包含前后30年的内容,为了使这些内容浓缩在一天表现,结构上采用“回溯法”,以“现代的戏”为开端,穿插”过去的戏“,正面展示现在的戏,回溯过去的事推动现在剧情发展
1、结构艺术、回溯法
2、丰富潜台词和个性化的戏剧语言。剧中不同人物有不同的语言特色,他们的生活经验、教养地位、心理,乃至氛围,决定了词汇语句语调节奏的不同。作者细致的写出不同特点的台词,注意语言的个性化,讲究语言的动作性,在人物语言中寄喻潜在的内心活动,有丰富的潜台词,观众通过台词能够感受到话外之话,弦外之音
2、戏剧言语个性化潜台词,表现潜在内心活动
3、追求戏剧的诗意。作家热情和雷雨这一自然界形象情景交融的形成诗意境界,诗意的语言和诗意的人物增强戏剧的诗意
3、戏剧诗意,诗意的语言和人物
小说
30年代小说家根据思想和艺术倾向分为左翼作家群、京派作家群、“新感觉派”
左翼作家群:代表作家:蒋光慈、华汉、胡也频、洪灵菲、丁玲、柔石等无产阶级倡导革命作家,及左联成立后的作家如张天翼、沙汀、艾芜、吴组缃、叶紫、萧军、萧红、葛琴、欧阳山、端木蕻良等。这些作家能自觉感应时代脉搏,怀着满腔革命热情,以文学为革命呐喊,对一代青年走上革命道路有积极作用
光汉零零十
天红山紫汀芜香
东北作家群:在左翼青年作家中有一批九一八东北沦陷后流落上海和关内的作者,他们以对侵略者的仇恨和对家乡的怀念,创作了反应东北人民生活与斗争的作品,在文坛上引起关注,被称作“东北作家群”。作者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舒群、白朗、罗烽,其中多数后来加入左联
红军端舒白罗骆
京派作家群:指20年代末至30年代,文学中心南移上海后滞留北京和其他北方城市的自由主义作家群,亦称“北方作家派”。京派包含作家、诗人、理论批评家,小说家有沈从文、废名、师陀、萧乾、老向
乾老师从名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反应农村土改的复杂性,体现为作家对农村阶级关系的把我和细致描写
张天翼小说短篇集《速写三篇》包括《华威先生》《谭九先生的工作》《新生》
华威先生通过工作得到新生
吴组缃《樊家铺》艺术特点
1、尖锐的性格冲突刻画人物思想性格。作者从线子娘的出场和线子的冲突,一直写到结局线子弑母的场面,揭示母女冲突的过程和原因,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效果
2、心理剖析刻画人物。通过描绘线子丰富曲折的心理活动表现她的善良和丈夫小狗子的恩爱,她与母亲不断的冲突表现出来的疯狂和怨恨及最后表现出的精神幻象,刻画了真实丰富的人物性格,使情节的发展真实可靠,具有可靠的性格心理基础
3、情节结构精巧。截取三个生活横截面在同一地点表现人物间的性格冲突。作品以线子母女的冲突做主线,以小狗子被迫铤而走险做辅线,相互补充、虚实结合,使作品集中凝练,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矛盾和社会生活
4、细致的景物描写,精警有力的人物对话和叙述语言也是作品的重要特点
鲁迅为叶紫的《丰收》作序,肯定其创作的战斗意义,认为他的创作是“尽了当前的任务,也是对压迫者的答复:文学是战斗的。”
叶紫小说创作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1、表现大革命失败后洞庭湖畔农民的生活和斗争,表现农村社会和农民命运注重对农村阶级关系的揭示,展示农村父子两代人的性格成长和冲突,注重农村妇女命运和妇女解放问题的探讨
1、大革命失败,洞庭湖畔农村阶级关系,妇女解放
2、作品洋溢着理想的光辉,充满昂扬的音调,矛盾冲突和斗争使小说有悲壮沉雄的美学风格,结构明晰、阵线分明,笔触阔大,蕴含激越的时代风雨。
2、洋溢理想光辉,悲壮沉雄美学风格,结构笔触
诗歌
蒲风是“中国诗歌会”代表诗人,诗集《茫茫夜》《摇篮曲》《生活》《钢铁的歌唱》
艾青1933年在狱中做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诗歌艺术上的独特建树
1、注重诗歌意象的选取和形象的塑造,用独特生动、具体可感、丰富底蕴的意象,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的表述
1、意象,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2、注重感觉印象与所宣泄主观感情的结合
2、感觉印象、主观情感
3、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使他的诗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散文式的诗句、意象纷呈,容纳现实生活细节,排比和反复手法组成和谐的节奏和韵律,有音乐美
3、散文化语言、自由体形式。音乐美
戴望舒的《雨巷》将对音乐美的追求推到极致,叶绍均称赞这首诗“替新诗的音节开了新纪元”
戴望舒诗歌特点
1、注重表现诗人敏锐感受到的或朦胧或明朗感受到的“诗情”。1929年《我底记忆》之后,作者诗歌”情绪性”加强,而且为不同情绪的表达找到了相应的技巧和形式
1、表现“诗情”,诗歌的“情绪性”
2、长于情绪的细腻体味,淡于激情的直接抒发
2、长于情绪,淡于激情
3、摆脱外在形式的束缚,散文化的自由表达方式,1929年以后诗歌的自觉追求
3、外在形式的束缚,散文化
4、侧重借鉴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通感、移情、奇特的观念联络等表现手法,他的诗情通过意象和象征来暗示表达
4、借鉴象征主义手法
臧克家30年代的诗歌内容主要是农村生活面貌和农民苦难命运,被称作“农民诗人”“乡土诗人”
散文
朱自清散文艺术特点:1.描写景物细腻;2、语言华美、修辞繁复
话剧
洪深30-32年创作了《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是现代话剧史上首次全面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抗争
青龙潭上五奎桥,五奎桥上香稻米
三、40年代文学(37-49) (八年抗日至建国-主题:抗日救亡)
解放区
解放区最早出现的中长篇小说(章回体抗日题材小说)
1943、5月赵树理发表成名作《小二黑结婚》,被彭德怀称赞“像这种从群众调查研究中写出来的通俗故事还不多见”
赵树理在《李有才板话》中塑造了哪三类农民形象
1、成长中的青年农民形象。他们容易接触新思想,勇敢的站在和地主斗争的前列。小顺、小保、小元、小明都是与闫恒元斗争的中坚力量。然而他们的思想认识有局限,对解放自己的认识不足,有部分人经不起敌人糖衣炮弹的轰击。
1、青年农民,顺保元明,思想局限,糖衣炮弹
2、像李有才这样有智慧有一定生活经验的老贫农形象。李有才是中心人物,也是塑造最成功一个人物,他无家无业一贫如洗、开朗机智幽默,他对地主有很深的恨,有较强的革命需求,生活阅历丰富,较有城府,懂得保护自己,讲究策略应变。在和地主的斗争中,他一开始采用观望态度,等对党有了认识后,坚决投入革命斗争中。
2、智慧经验老贫农。李有才,观望、认识、斗争
3、老秦这样落后不知觉悟的农民形象。老秦一辈子受尽欺压、终日受穷,但却鄙视穷人,敬畏当官的。他胆小怕事,认为穷人造反是大逆不道,老杨领导闫家山人民斗倒闫恒元后,老秦感激的在老杨面前跪下了。
3、落后不觉悟农民。老秦鄙视穷人敬畏当官,跪老杨
阮章竞长篇叙事诗《漳河水》艺术特色
1、在艺术形式上与李季《王贵和李香香》都采用民歌形式,但有自己的特色。不重曲折情节,重三个女子的内心生活,不侧重故事侧重感情抒发。
1、民歌形式,侧重感情不重情节
2、描写最详细的是紫金英内心的悲苦孤寂和不平,她不敢改嫁,担心“带犊孩儿路边草,进门爬墙头”“改嫁难保不走荷荷路,改嫁难保不受苓苓苦”,这些内心活动刻画了紫金英悲苦孤寂、愤怒善良的内心世界,揭露了封建思想在中国传统妇女身上留下的巨大阴影
2、封建思想对妇女的影响,紫金英改嫁
3、诗歌根据女主人公的不同个性命运来安排场景、渲染气氛。写荷荷“东山月儿云遮住”,写苓苓”北岸石鸡半夜哭“,写紫金英”北边草儿打觳觫“,丰富诗歌的表现手法,增强艺术感染力。
3、个性不同场景不同,觳觫,艺术感染力
4、采用民歌的比兴手法,三七言、七七言、七七五言、七言四句这几种常见的民歌结构。在保持民歌特色同时,吸收古典诗词简练典雅的句法,如“梨树花开月明天”
4、民歌比兴手法,结构,吸收古典诗词句法
在孙犁众多塑造妇女形象的小说中,最传神的是代表作《荷花淀》
1945年李季创作叙事长诗《王贵与李香香》,用信天游民歌形式表现陕北人民悲惨生活和斗争经历的尝试,被茅盾誉为“是个卓绝的创造,就说是‘民族形式’的史诗也不为过”
信天游是陕北抒情兴味浓厚的民歌形式,特点是比兴手法的运用,两句一段,歌者叙事或抒情往往采用联唱方式,以一件事为中心,使叙事和抒情达到统一,显示了极强的表现力
国统区
40年代国统区两个重要诗歌流派“七月诗派”“九叶诗派”
七月诗派:是胡风主编《七月》《希望》等刊物为阵地的现实主义抒情诗派。阿垅、牛汉、曾卓、绿原、鲁藜。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发扬主观战斗精神,突进现实生活,在斗争中发现诗意创造诗美,表现主客观融合,内容形式的统一。七月诗派注重感情的直接宣泄和抒发,抒情的形象化、意象的新颖明确,想象丰富奇丽,象征确切深刻。诗形上有小诗、田间体、艾青体、长句诗行体。语言上:灵活自然充满生活气息的口语,简洁有力、色彩强烈。
阿牛曾绿藜
代表:胡风、《七月》《希望》
精神核心:主观战斗精神
创作特点:感情直接宣泄、生活气息口语
钱钟书《围城》人物:方鸿渐、苏文纨、唐晓芙、鲍小姐
张爱玲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红玫瑰与白玫瑰》《十八春》《连环套》
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的艺术成就
1、杰出的讽刺艺术。作者没有使用夸张漫画化的手法,而是客观写实的笔墨,描写可憎可恶可笑的人事。揭示假丑恶,使作品产生辛辣的讽刺力量。
1、讽刺艺术,客观写实,假丑恶
2、独特的场景安排。小说对人物的刻画通过对茶馆场面的描写中完成,茶馆格局和气氛,呈现有浓有淡,有主有次、层次分明的立体感,场面充满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2、场景安排。人物刻画,立体感,地方色彩。
3、精湛的结构艺术,重用双线结构,一虚一实两条线索:一条是以茶馆为舞台,明写方治国和邢幺吵吵之间的斗争;一条通过不同人物对话,侧面表现邢幺吵吵的大哥和新任县长的勾结。最后“蒋门神:上场,将两条平行的线索扭结到一起,造成具有巨大讽刺力量的结局。
3、结构艺术。双线结构,方治国邢幺吵吵蒋门神
四、“十七年文学”+“文革文学”(49-77)
1958年毛泽东提出“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方法,强调革命理想的表现,但基本而言,各种体裁的创作仍然以革命现实主义为主
“十七年”
台湾
林海音代表作《城南旧事》以少女英子的角度,描写二三十年代北平城南的旧人旧事
余光中散文特点
1、变化多样。诗的蕴意、小说的叙事、电影的手法是作者扩张“弹性”的有效手段
1、变化多样,诗、小说、电影,弹性
2、美感浓烈。不乏“杨柳岸晓风残月”式的纤婉,但“大江东去”的豪迈是主流,这种挟风裹月、气吞山河、势不可挡、充满阳刚气的美感,既震慑又美不胜收。
2、美感浓烈。豪迈,阳刚气美感,震慑
3、文字酣畅。余光中散文富有阳刚美,散文语言气势磅礴、刚劲有力,中国文字被他“压缩、捶扁、拉长,磨利,拆开又并拢、折来迭去”形成一种富于变化、浑成圆融的独特语言
3、文字酣畅。语言刚劲,变化圆融
“十七年”台湾小说创作的四种形态
1、浓厚的现代主义文学色彩,以白先勇、欧阳子、王文兴、七等生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1、现代主义,白鸥王七
2、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现实主义意味,以林海音、陈映真、黄春明、王祯等人的创作为代表
2、乡土和现实主义,海王真黄
3、表现海外中国人生活,以於梨华、聂华苓等人创作为代表
3、海外中国人,俩华
4、通俗文学,琼瑶为代表
4、通俗文学、琼瑶
香港
金庸武侠小说影响既深且广,被誉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
王蒙早期代表作《组织部新来的年轻人》,体现早期作者贴切生活、干预生活,显示了独特的青春小说气息。
杨朔中篇小说《红石山》《望南山》《北线》
北线南山红石
老舍《茶馆》作为第一个出国演出的话剧,在德法瑞新加引起轰动,在日本誉为“梅兰芳访问演出后的第二次轰动”
《茶馆》中的秦仲义带有新兴民族资本家色彩,年轻时在维新思想的影响下,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贺敬之1949年后的诗作分外两类:一类是构思精美、意境清新、带有民歌气息和古诗神髓的抒情短诗,另一类是表现政治生活中重大事件,诗风豪放的长篇政治抒情诗
柳青《创业史》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思想内容:描写农业合作化前后农村社会关系和矛盾斗争,反应农村社会主义改造过程。小说围绕四条线索,描写50年代农村广阔的生活和斗争画面
艺术特色:将宏大的结构、精细的描写、深刻的心理刻画、哲理性的议论相结合。在进行历史概括和精细描写时,作者善于将自己的情感、对事物的评价、对生活的认识、对人物的剖析,化为哲理的议论。或融化情节内,或直接站出来抒情议理,表明作家鲜明的倾向
《百合花》艺术特色
1、从小处落笔,侧面表现战争的角度,围绕路遇、借被塑造小通讯员和新媳妇两个平凡人物,通过前沿包扎所不大的空间,枪桶中的树枝、野菊花、馒头、洒满被子的百合花等细节,前后呼应的精巧布局,以小见大的构思全篇,以小不小,以细不细,同样获得描写正面战争的艺术效果
1、小处着笔,以小见大
2、细腻的刻画人物内心世界。描写的三个人物:小通讯员、新媳妇、“我”,内心都十分丰富,变化轨迹有层次。深入人物内心捕捉细微变化,由淡到浓、由远到近、由表及里,完成了憨厚质朴的小通讯员形象,和纯真善良深明大义的农村少妇形象。体现“清新俊逸”的艺术风格
2、细腻刻画内心世界,三个人物,清新俊逸
杨朔散文独特的艺术风格
1、寻求诗意的艺术构思,善于缘物生情、托物言志,从细微处落笔,用比兴、象征手法构建诗意形象,创造诗的意境,表达深远旨意
1、构思诗意,托物言志,比兴象征
2、缜密精巧的艺术结构,讲究布局,暗识艺术辩证法,行文云遮雾罩、峰回路转,“转弯”后升华,彰显其志。
2、结构精巧,布局,“转弯”升华
闻捷爱情诗的艺术特色
1、闻捷爱情诗从不对男女情爱做俗套的描写和空泛的吟咏,独创性的把爱情和新的时代气息、劳动生活、道德情操糅合一起表现,揭示人们爱情观念的变化
1、俗套描写空泛吟咏,新的时代,爱情观念变化
2、设置简单的人物和情节,在幽默情调的叙事中抒情
2、人物情节,叙事中抒情
3、民族风情、地域色彩的描摹,生活气息浓厚。描绘天山南北的风光和风情,为“新生活”激情的赞歌增色,展示立体的风俗画卷,给人审美的愉悦。
3、民族风情,地域色彩,天山“新生活”风俗画
4、语言优美、韵律和谐、构思新颖、格调清丽,叙事、绘景、抒情融为一体,充满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语言韵律、构思格调,事景情,进取精神
郭小川诗歌的艺术特色
1、时代激情和人生哲理的有机结合。他的政治抒情诗关注时代风云,以火热的激情表达重大社会主题。诗中活跃着一位将“自我”融入“大我”的主人公,无论是直抒胸臆和托物言志,都洋溢着对党和人民、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深情;这位主人公对现实生活、人生理想、革命前程的思考,染上鲜明的时代色彩,凝聚哲理发人心智,引发读者精神共鸣。 郭小川诗中的哲理并非居高临下的政治说教,是在时代感召下的激情表达,其思想及审美价值引人瞩目
1、时代激情和人生哲理,自我融入大我,政治说教,时代感召
2、对形式技巧的刻意求新、多方探索。50年代,他的《致青年农民》使用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这一外来形式经过他的改造具备中国特色:外观楼梯般整齐、有规律的押韵,分行长句没有失去内在节奏,全无生搬硬套的痕迹。诗人借鉴了古典诗词善于铺张、渲染、排比、重叠的手法,创造独树一帜的“新辞赋体”。这种诗体句式偏长,情理景物融为一体,节奏自由
2、形式技巧的求新,马雅可夫斯基“楼梯式”、借鉴古典诗词创造“新辞赋体”
“文革”
黑八论:文艺黑线专政论是《纪要》核心,把49年以来的文艺理论代表论点归纳为”黑八论”,即“写真实论”“现实主义广阔道路”论、现实主义深化论、反“题材决定”论、“中间人物论,火药味论,时代精神汇合论、离经叛道论。叫嚣有计划的对他们彻底批判,造成文艺理论领域的大混乱
人物精神离经叛道,3实题材火药味
三突出原则:“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这是从“根本任务论”出发制定的形式主义创作模式,违反文艺创作规律,导致文学创作公式化,使文艺丧失独创性
五、新时期文学(78-2000)
新时期文学
“反思小说”:79-80年对解放后几十年历史进行反思的小说,和伤痕小说互有交叉,对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反思小说审视挖掘伤痛背后的社会历史原因。 这类小说由伤痕小说对文革的否定和批判进一步延伸,扩大到审视反思整个社会主义时期的曲折历史、乃至民主革命时期就有的“左倾”错误,探讨造成“文革”的社会政治和心理原因,从审视历史中反思教训。
“先锋小说”:85年前后,文坛出现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小说流派,由于当时文坛对后现代主义很陌生,将其归入“现代派小说”中,也称为“先锋小说”“实验小说”。“先锋小说”特点:文化上对意识形态的反叛和回避;文学观念颠覆传统的真实观;文本特征上体现为叙述游戏。代表作家:马原、洪峰、格非、余华、苏童、潘军、叶兆言、北村、林白、海男
马蜂格余苏,潘叶林村海
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96年出现的对文坛产生冲击的小说潮流,代表作家刘醒龙、关仁山、谈歌、何申,作品《分享艰难》《九月还乡》《大厂》《穷县》。意义:将目光投向社会现实,如民工进城、工人下岗等现实问题都有所反映
人物:龙山歌神
作品:大厂艰难穷县还乡
意义:社会现实,民工进城工人下岗
北京诗群:诗人:海子、西川、骆一禾、牛波、贝岭、严力、雪迪、阿吾、马高明、黑大春、大仙、戈麦、藏棣。他们并无统一的诗歌主张和刊物,坚持严肃认真的诗歌精神和人文传统,着力于人类精神家园的守护,创作特色:浪漫性、唯美性。
人物:吾在海川岭种禾戈麦,大仙在藏地严厉赶牛马
创作精神:严肃认真诗歌精神,人类家园的守护
创作特点:浪漫唯美
新时期文学呈现的态势
1、现实主义的回归和现实主义的深化与超越。现实主义文学是“五四”以来的传统,“文革”一过,饱受创伤的作家们用他们作品预示现实主义的回归。
1、现实主义回归,五四传统,文革
2、现代主义的登录与繁荣。十年动乱基本使中国与世隔绝,文革后,欧美现代派文学纳入中国作家视野。80年代初,现代派文学在中国得到翻译介绍,81年的朦胧诗中已经谈到借鉴现代派文艺的问题
2、现代主义登录,文革后进入文坛,80年代翻译,81年朦胧诗借鉴
论述陶然小说的“独特性”
1、批判性。作者在作品中对社会不公和制度黑暗不遗余力的批判,对香港资本主义残酷特性的揭示,形成陶然文学世界的基本主题。这种批判立场,源于作者关注下层民众和弱者的人道主义情怀。
1、批判性,香港资本主义,下层民众弱者,人道主义
2、历史性。陶然的爱情小说贯穿着对历史错位和人生遗憾的表现,有一种强烈的历史感。陶然在大陆成长和学习的经历使他的作品闪回大陆的历史面影。创作早期他把历史作为静态背景或因素带入到作品中,到了后期,历史更多的和男女感情、感情背后的人生无奈及莫测的命运相缠绕,成为陶然在创作中带入历史的方式。
2、历史性,闪回大陆,早期静态背景,后期人生无奈
3、探索性。指陶然在长期小说创作中寻找小说艺术的突破,不断进行艺术探索。从其小说创作历程来看,从现实主义带入现代主义,糅杂各种艺术手法,丰富了他的小说艺术世界,使他的小说在现实主义基底上带有“先锋”色彩。
3、探索性,寻找突破,现实主义带入现代主义,“先锋”色彩
现实主义
汪曾祺认为“散文诗和小说的分界处只有一道篱笆,并无墙壁”。我一直以为短篇小说应该有一些散文诗的成分“
韩少功《爸爸爸》存在对哥伦比亚魔幻现实主义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百年孤独》的模仿痕迹,存在内容与形式背离的倾向
贾平凹《废都》以庄之蝶的命运为主线,反应了文化、经济、政治、新闻、宗教及石井民间为廓大的社会生活,反映了西京文人的生存风貌。
“新写实小说”代表作《一地鸡毛》《单位》《官场》《风景》《桃花灿烂》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官场桃花风景,单位一地鸡毛,池莉烦恼三部曲
现代主义
莫言中篇处女作《透明的胡萝卜》
余华小说的先锋性在于“冷漠叙述“,余华近乎偏执的迷恋于对暴力、灾难、死亡的叙述
现代派小说代表作家:刘索拉、徐星、残雪、王蒙、洪峰
王蒙拉星峰残雪
女性小说
王安忆“雯雯系列”《一个少女的烦恼》《命运》《幻影》《雨沙沙沙》《广阔的天地一角》《当长笛SOLO的时候》
少女的命运像幻影,雨在天地中solo
陈染“女性意识”
诗
朦胧诗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诗歌如象征派、意象派、超现实主义诗歌流派的表现技巧,注重象征、意向、联想、变形、暗示等手法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人的本质的思考、人的自我价值、心灵自由的追求,对现实的批判、怀疑,和对美好境界的朦胧向往。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顾城的《一代人》
“非非主义”以周伦佑、蓝马、杨黎、尚仲敏、何小竹为代表
尚有蓝杨竹
散文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山居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