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症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病名,是指以多饮、多尿、多食及消瘦、疲乏、尿甜为主要特征的综合症状。若做化验检查其主要特征为高血糖及尿糖。主要在肺、胃、肾,基本病机为阴津亏耗,燥热偏盛。消渴日久,病情失控,则阴损及阳,热灼津亏血瘀,而致气阴两伤,阴阳俱虚,络脉瘀阻,经脉失养,气血逆乱,脏腑器官受损而出现疖、痈、眩晕、胸痹、耳聋、目盲、肢体麻疼、下肢坏疽、肾衰水肿、中风昏迷等兼症。
十二经脉,任督二脉穴位定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足太阳膀胱经(67)水、足少阴肾经(27)水、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阳三焦经(23)、足少阳胆经(44)木等。
十二经脉穴位定位,包括:足太阳膀胱经(67)、水足少阴肾经(27)、水手厥阴心包经(9)、手少阳三焦经(23)、足少阳胆经(44)、木足厥阴肝经(14)、木手太阳小肠经(19)等。
《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第十三
消渴
病机+脉症
证治
肺胃热盛 气津两伤(上消)
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12)
白虎加人参汤
肾气亏虚(下消)
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3)
肾气丸
津亏内热渴饮
渴欲饮水不止者,文蛤散主之。(6)
文蛤散
治禁
厥阴之为病,消渴气上冲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下之不肯止。(1)
小便不利
膀胱气化不力
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宜利小便发汗,五苓散主之。(4)
表邪夹水
五苓散
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5)
水逆变证
上燥下寒水停
小便不利者,有水气,其人若渴,栝蒌瞿麦丸主之。(10)
栝蒌瞿麦丸
湿热夹痰 脾肾亏虚
小便不利,蒲灰散主之;滑石白鱼散、茯苓戎盐汤并主之。(11)
蒲灰散
滑石白鱼散
茯苓戎盐汤
水热互结伤阴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13)
猪苓汤
淋病
主症
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7)
淋家不可发汗,发汗则必便血。(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