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教资笔试)
心理健康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是保持性格完好、智力正常、认知正确、情感适当、意志合理、态度积极、行为恰当、适应良好的状态。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 班级管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这一活动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教育目标,使学生得到充分的、全面的发展。
(1)疏导原则。主要是指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 (2)严慈相济原则。主要指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结合起来。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3)知行统一原则。既要重视思想道德的理论教育,又要重视组织学生参加实践锻炼,把提高认识和行为养成结合起来,使学生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 (4)长善救失原则。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发扬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正面管教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资:教育目的
儿童文学的编创
学前课程
教育综合:认知发展教育中的感觉和知觉
儿童发展心理学思维导图
遵循教育规律下的教育创新
教育与教育学思维导图
中学生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
含义
无心理疾病
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对社会有良好的适应能力
标准(智力正常,情绪适中,人格完整,意志健全,自我评价正常,人际关系和谐,适应能力强,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心理问题(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恐惧症,网络成瘾)
实施心理健康的途径
开设心理健康有关课程
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个别辅导,小组辅导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辅导
心理发展的目标
学会调适(基本目标)
寻求发展(高级目标)
基本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
预防与发展相结合
尊重和理解学生
学生主体性原则
个别化对待原则
主要方法
行为疗法
强化法
代币奖励法
示范法
消退法
自我控制法
松弛训练法
系统脱敏法
肯定性训练(自信训练)
认知疗法
理性情绪法
压力与挫折
压力的来源
躯体性压力
心理性压力
社会性压力
文化性压力
挫折的应对
升华
补偿
退行
幽默
宣泄
认同
文饰
投射
认知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