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我们应与时俱进,并且关注此时代背景下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此篇导图带您走进时事
在市场经济中我们也需政府的调控,现先依据宏观调控的模式、目标与手段以及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这两方面的内容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政府职能和宏观调控
这是一篇关于马政经第十三章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矛盾、资本积累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经济危机与经济周期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考研英语一写作
考研复习知识点之史纲思维导图。
教育学考研:教育学原理第八章教学内容整理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国家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和基本形式
对外经济关系是指一个国家同其他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的总称。
又联系又竞争
必要性:(1)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2)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总结得出的科学结论 (3)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4)适应国际形势变化和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趋势的需要
基本形式:(1)对外贸易 (2) 利用外资 (3)引进技术 (4)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 (5) 国际旅游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贸易与国际金融
国际贸易
分类
按交换对象的形态来分:有形贸易,无形贸易和技术贸易
按贸易的流向来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国际分工
形式:(1)垂直型分工 (2)水平型分工 (3)混合型分工
作用
积极作用:(1)扩大生产规模 (2) 加速产品更新换代 (3)有利于发挥各国生产优势 (4)提高各国劳动生产率 (5) 极大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消极作用:(1)加深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盘剥 (2) 造成了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单一化和对外经济的依附 (3)参与国际分工的国家,容易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4)造成了发展中国家生态环境的破坏
国际贸易新特点:(1)国际贸易发展迅速 (2) 国家贸易中国别地位发展不均衡 (3)国际贸易中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4)贸易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外贸体制的局部改革(1979~1987年)调整对外贸易管理机构,下方外贸经营自主权......
外贸体制的全面改革(1988~1990年)建立自负盈亏,放开经营,工贸结合,推行代理制的外贸体制
外贸体制的深化改革(1991~1993年)
1994年~现在,实行外贸代理制
国际收支与国家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与关税
国际收支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与其他国家之间进行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是综合分析一国经济状况和对外金融关系的重要依据和工具
关税是进口或出口的商品和物品通过一关境时,由政府设置的海关向本国进口商或出口商课征的一种关税
外汇与汇率
外汇储备体现一国的经济实力和进出口贸易的调节能力
国际货币体系
国际金本位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均已崩溃,牙买加体系,目前实行:管理浮动汇率制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
拓展对外贸易,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推进贸易强国建设
实行高水平的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
优化区域开放格局,加大西部开发力度
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放宽投资准入
加快自由贸易区建设
创新开放模式,完善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创新与发达国家队合作模式,深化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务实合作
保障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国家经济安全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危害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因素:(1)国家支付危机 (2) 金融风险 (3)产业安全和贸易被控 (4)资源被侵害,信息和技术损失
要做好的工作
在对外开放的同时强化自主创新,发展民族工业
加强金融市场监管和市场调控
建立国家经济安全预警机制
维护国家经济资源和信息技术免遭侵害
积极与国际社会合作构建国际经济安全体系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二十章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主义经济的对外经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