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刑事诉讼法(老师版)第一章:刑事诉讼法导论
刑事诉讼法第一章,有需要自取,觉得能接受的付费解锁后续版本,感谢支持。主要内容有:学科地位、学科结构、刑事诉讼、刑事诉公法。
法学本科民事诉讼法知识点合集,适用于法考与本科期末考试,点击个人主义关注更多学科以及更多方面的复习资料
法学本科刑事诉讼法,法考与期末考试通用,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点开我个人主页了解其他学科
法学本科经济知识点全覆盖,涵盖法学本科需要了解的所有基本知识点,同样适用于法考与期末考试复习,点击个人主页可以获取更多信息~
考研法制史最后一部分,有需要可以看看,包含了工农主政权法律制度、抗日民主政权法律制度、人民民主政权法律制度等。
考研法制史篇:中华民国时期的法律制度,包含了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等。
法律硕士考试中国法制史,近代法律史清末部分(清末至民国前夕),有预备立宪、修律活动、司法制度的变化,后续继续更新。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法理
刑法总则
民法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原理
考研数学重点考点知识总结归纳!
数据结构
法理学读书笔记
思维导图带你认识马克思主义原理
建筑光学基本知识
刑事诉讼法导论
学科地位
牵涉公民权利之重大关切
学科结构
刑诉总论
“七大制度”
刑诉分论
“五大程序”
刑事诉讼
诉讼
定义:原告对被告提出告诉,由中立的裁判官解决双方争议活动
成立条件
原告告诉
适格的被告
对适格的理解:一定要考虑刑事责任年龄等法定约束要素
中立的裁判方
避免与当事人具有密切联系的人员(亲属等)参与审判
种类
民事诉讼
行政诉讼
三大诉讼的区分
刑事诉讼:官告民
民事诉讼:民告民
行政诉讼:民告官
主体
专门机关
公安机关
检察机关
审判机关
诉讼参与人
当事人
其他诉讼参与人
概念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被追诉人刑事责任问题的活动
目的
理论分类
犯罪控制模式
正当程序模式
家庭模式
争斗模式
实体真实主义
正当程序主义
中国刑事诉讼的目的
根本目的:维护社会秩序
直接目的:惩罚犯罪,保障人权
特征
有国家专门机关主持的司法活动
公安、司法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公安机关:是行政部门,是政府的职能部门;强调行政权,不考虑程序公正,“上命下从” 司法机关(我国):法院+检察院,强调司法权,强调程序公正
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的活动
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活动
基本理念
保障人权与惩罚犯罪
人权:所有公民的人权
对立统一,二者并重
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
程序>实体
诉讼公正与诉讼效率
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基本范畴
诉讼价值
公正
刑事诉讼的核心价值
包括
实体公正
程序公正
秩序
社会秩序
诉讼秩序
效益
诉讼效率
社会效益
职能
控诉职能
公诉案件
检察机关
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
自诉案件
自诉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辩护职能
犯罪嫌疑人
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
辩护人
审判职能
行使主体:法院
刑事诉讼阶段
立案
侦查
审查起诉
审判
执行
法院受理
刑事诉讼法
国家制定的规范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诉讼,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参加刑事诉讼的法律
范围
狭义:刑事诉讼法典
广义:一切有关刑事诉讼法律规范的总称
渊源
“两高”颁布的指导性案例不属于刑诉法渊源
宪法
刑事诉讼法典
有关法律规定
例如:律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
有关法律解释和规定
地方性法规
地方性法规:地方人大或者人大常委会制定
国际公约和条约
《反腐败公约》与《反酷刑公约》
性质
程序法
公法
基本法
基本法的主要属性: 1、制定主体:全国人大 2、主要效力:受到根本法(宪法)约束,效力优先于一般法
法律联系
与宪法之间的联系
宪法是静态的刑事诉讼法
刑事诉讼法的程序性条款,构成了宪法人权保障的条款核心
刑事诉讼法是动态的宪法
刑事诉讼法的实施
与刑法之间的联系
工具价值(外在价值)
凡是和效率有关的均为外在价值与刑事诉讼的效益价值
设置专门机关,为实体法的使用提供组织保障
明确主体权责,为实体法的适用搭建基本架构
规定诉讼程序,为实体法的适用提供有序规范
确立证据规则,为实体问题的查明提供证据指引
通过程序设计,避免实体法适用上的误差
针对不同案件进行繁简有别的程序设计,提升办案效率
独立价值(内在价值)
程序本身即体现文明、民主与法治
弥补实体法的不足并创制实体法
影响甚至阻却实体法功能的实现
实体法的功能:刑事主体的刑事责任的分配问题,即定罪与量刑 审题步骤: 1、看其是否影响量刑与阻却定罪 2、考察影响是否为刑诉法造成 3、题目分析: 案件审理期间,法院发现犯罪嫌疑人的有罪供述是刑讯逼供得来,因此排除该份口供 *分析:该行为排除了对犯罪嫌疑人的定罪,并且阻却理由为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系刑诉法所规定,因此体现了刑事诉讼法的独立价值
构造
当事人主义
主要目的:保障人权
诉讼主动权:当事人
代表性国家:英美法系国家
职权主义
主要目的:控制犯罪
诉讼主动权:国家机关
代表性国家:大陆法系国家
混合式
主要目的:控制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
诉讼主动权:当事人为主,国家机关为辅
代表性国家:日本、意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