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教学心理
此篇导图与教学心理有关,其内容朱要详细讲述教学设计与课堂管理这两方面的知识,其知识点详细全面,中理解与识记
编辑于2022-06-24 12:01:27教学心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概述
教学设计的概念
也叫教学系统设计,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运用系统方法,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机组合,对教学过程进行系统规划、选择、安排、确定的构想过程
系统
这个过程包括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以及教学评价等活动过程的策划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
简单来说,教学设计的过程实质上就是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
怎么来上课
教学设计的依据
理论依据
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论、传播论
上课会传播信息
现实依据
教学的实际需要(教材内容)、学生的特点、教师的教学经验
教学设计的特点
指导性、系统性、操作性(切实可行)、预演性(预言)、凸显性(突出重点)、易控性、创造性(不要照搬)
教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例如,处理好学习需要与学习特征,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学目标与教学评价、教学环境与教学媒体等要素和要素的相关性、制约性,使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系统中个要素的功能之和
从整体出发
动态性原则
教学设计的对象是教学系统,这是一个有序的动态系统
教学方法要适当改变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引入评价和反馈机制,对过程实施有效的调控,这是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保证
最优化原则
指系统功能的最优化,他是教学系统设计的基本目标
基本原则
集邮
在教学设计时,应从整体最优化的目标出发
教学设计具体步骤
学习内容分析
学什么、怎么学
学习者分析
学生的水平、发展规律
确定学习目标
三维目标
设计教学策略
选择教学媒体和资源
学习效果评价
既要看结果更关注学习过程。
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中,最先要考虑的问题
教学目标设计
布鲁姆教育目标
认知目标
知识(知道)
能知道、记住、叙述、背诵、回忆某个知识
知识的最低水平
领会(理解)
最低水平的理解。1转换:用自己的话把原来的知识转变一下。①说出一个词的近义词②对抽象概念举例③古文/外文翻译。2解析: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括。①对数学公式的含义说明②对文章大意概括。3推断:预测发展趋势。①让学生判断放在光滑水平面的小滑块受到推力如何运动
应用(解决问题)
较高水平的理解。①学了加减法之后可以到模拟商店自由购物②用运算法则解题③用所学电知识安装电灯
分析(整体→部分)
①区分新闻报导的事实与观点②外语复合句的构成成分③分析记叙文的构成要素
综合(部分→整体)
①写作文②发表演说③通过实验归纳自由落体运动的公式
中间有自己思考
评价
知识的最高水平。①评定两篇报道哪一篇真实可靠②判断自己所写的作文是否切题③判断自己所证明的几何题的正确性
最高层次
情感目标
接受(愿意)
反应(做)
评价/价值(形成价值观念)
组织(形成完整价值体系)
个性化(价值体系融入自己个性)
如想让大家树立爱学习的情感目的,以上就是步骤
动作技能目标
知觉
先看动作
模仿
看着做
操作
练习
准确
反复练习,错误减少到最低
连贯
连续动作
习惯化
熟练
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修订的二维框架
知识:指学习时涉及的相关内容
事实性知识
概念性知识(抽象、本质特征)
程序性知识
元认知知识
认知过程:学习时要掌握的学业行为表现
记忆
理解
应用
分析
评价
创造(最高层次)
教学目标的表述
行为目标陈述法
①表述行为(如学生能背诵全文)
②表述条件(如独立)
③表述标准(一些具体要求)
心理与行为相结合的目标陈述法
内部过程与外显行为相结合
如学完本节课后,学生能写一篇赞美祖国的文章并当众朗读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策略是对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的程序、方法、形式和媒体等因素的总体考虑,也就是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达到不同的教学结果所采用的不同的方式、方法、媒体等,它包括对知识技能教学内容的序列安排;对认识活动过程中的系统问题和期望的学生反应的安排;对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媒体呈现信息方式的安排
百度
分类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直接教学(以成绩为中心)
接受学习(让学生理解知识)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
发现教学
合作学习
情景教学
学习共同体:老师和学生共同组成,有合作学习、情境教学
个别化教学策略(也以学生中心)
程序教学
掌握学习
计算机辅助教学
类型
按构成因素区分
内容型
结构化策略(学知识)和问题化策略(为什么)
形式型
以教学组织形式为中心的策略
方法型
教学方法和技术为中心的策略。包含各种方法、技术、程序和模式的领域
综合型
直接从教学目标、任务出发,综合开展的教学策略
良好的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
结构功能的整体综合性。
策略制定的可操作性
运用,具体行动
应用实施的灵活性
同一策略能解决几个问题
但策略不是万能的,不存在一个能适应任何情况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的调控性
应变
策略制定的层次性
课程——科目——单元——要案不同水平层次
对教学行为的指向性
不同学科有不同教学方法
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讲授策略
对话策略
问答策略
发问策略
基本点:清晰明了,一个问题
候答策略
等候3-5秒
叫答策略
机会多、均等
理答策略
夸奖、反馈
讨论策略
指导策略
完成作业、阅读
教学环境设计
教学媒体(了解)
按感官
听觉媒体(音乐)、视觉媒体(书)、视听型媒体(视频)、交互型媒体(做游戏)
按媒体的表达手段
口语媒体(听广播)、印刷媒体(书)、电子媒体
课堂教学环境设计/课堂空间
基本的课堂空间设计
基本的课堂座次排列是传统的纵横排练模式(即秧田式)。适于独立的课堂作业、提问、演示和回答
特殊的课堂空间设计(≤25人)
矩形
学生面对面坐
容许学生谈话,相互帮助,但是,对全班讲解可能差一些
环形
比较适合讨论
马蹄形
教师处在“U”字缺口的对面,可以让全班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课堂活动
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概述
概念
课堂管理指教师为有效利用时间、创造愉快的和富有建设性的学习环境以及减少问题行为而采取的组织教学、设计学习环境、处理课堂行为的一系列活动与措施
功能
维持功能(维持学生学习)
促进功能
发展功能(让学生能够自我管理)
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①教师的领导风格(民主、权威等)
②班级规模(班级人数25-40)
③班级的性质(好/差)
④对教师的期望(学生对老师的)
课堂气氛
含义
指在课堂上占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
类型
积极的课堂气氛
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格的有机统一
在这种气氛下,师生关系融洽、配合默契、是最理想的状态
消极的课堂气氛
学生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
对抗的课堂气氛
是一种失控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教师的因素
教师的情绪状态
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族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
对教师的期望(学生对教师)
学生的因素
学生对集体目标的认同
学生自觉遵守课堂纪律
课堂中的集体舆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竞争关系
课堂物理环境因素
教学的时间安排、班级规模、教室内的设备、教具、声响、光线、空气、气温、座位编排
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策略。
准确地鉴定、分析课堂气氛
时刻保持积极的情绪状态感染学生
树立典型,利用榜样示范积极引导学生
妥善处理矛盾冲突,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课堂纪律管理
课堂纪律的类型
教师促成的纪律
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
集体促成的纪律
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
任务促成的纪律
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
自我促成的纪律
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
自律
自我促成的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
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①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②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③做好课堂监控
④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课堂结构
课堂情境结构
班级规模的控制
中小学班级最好以25-40人为宜
课堂常规的建立
班规
学生座位的分配
分配学生座位时最值得教师关注的应该是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不和的人不要坐一起
课堂教学结构
①教学时间的合理利用
②课程表的编制
③教学过程的规划(先后顺序和内容)
课堂问题行为及其应对
含义
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指学生不能遵守公认的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不能正常与人交往和参与学习的行为,是消极、负面的,而且具有普遍性
类型(奎伊)
人格型问题
行为带有神经质特征,常常表现为退缩行为
行为型问题
行为主要具有对抗性、攻击性或破坏性等特征
情绪型问题
行为学生过度焦虑、紧张和情绪多变
类型(我国学者)
行为不足
主要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和从不发生,如沉默寡言等
行为过度
主要是某一类行为发生太多,如经常侵犯他人
行为不适
指人们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下发生,但在适宜的情境下却不发生,如上课时放声大笑等
课堂问题行为的应对策略
运用积极的言语和非言语手段调控
合理运用惩罚
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不留给学生违纪的时间
进行心理辅导
实用行为分析程序
以家庭为背景的强化
家校合作。老师告诉家长,家长奖励
个人日志卡
各个老师打分记录,家长看了奖励
整班信物强化
班级评比,如小红花
集体连坐程序(集体绩效系统)
如小组个人犯错,小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