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内科学 呼吸系统疾病 2. 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
内科学 呼吸系统疾病 2. 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的病因、病理变化、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等方面知识
编辑于2022-06-25 08:35:32内科学 风湿性系统疾病1. 风湿性疾病总论:主要介绍了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疾病,各种辅助检查,以及各种风湿因子的含义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等,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注意记忆糖尿病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1. 甲状腺疾病:主要介绍了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等一些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科学 风湿性系统疾病1. 风湿性疾病总论:主要介绍了风湿性疾病所包含的疾病,各种辅助检查,以及各种风湿因子的含义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3.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糖尿病的诊断、临床表现等,最重要的是糖尿病的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高血糖综合征、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等,注意记忆糖尿病各种药物的治疗方法,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
内科学 内分泌和代谢系统疾病 1. 甲状腺疾病:主要介绍了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亢危象等一些列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发症、治疗方法等相关方面知识
2.支气管哮喘和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哮喘
概念
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气道高反应性、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
可逆性、发作性、可自我缓解
病因
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
变应原性因素
花粉、草药、油漆、鱼虾等
非变应原性因素
大气污染、吸烟、运动、肥胖
发病机制
气道免疫-炎症机制
气道炎症形成
参与物质
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组胺、白三烯
气道高反应性
哮喘的基本特征
气道慢性炎症是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气道重构
神经调节机制
临床表现
症状
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夜间、凌晨发作或加重是哮喘的重要特征
非发作期患者,可无明显症状
变异表现
运动性哮喘:青少年病人运动时出现
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发作时以咳嗽为唯一特征
胸闷变异性哮喘CTVA:发作时以胸闷为唯一特征
体征
听诊:双肺可闻及广泛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对比记忆:局限性哮鸣音—肺癌
呼吸动度减小(胸廓运动幅度减小),呈吸气位
严重患者哮鸣音反而减弱,出现“沉默肺”,是病情危重的表现
严重患者出现心率加快、奇脉、胸腹反常运动、发绀
辅助检查
支气管激发试验
没症状→诱发症状
一般不做,只适用于非发作期患者且FEV1pred%>70%
支气管舒张实验
吸入支气管舒张剂后,FEV1比用药前增加12%或绝对值增加≥200ml,为阳性,提示支气管阻塞可逆
PEF(最高呼气流速)及其变异率测定
2周变异率>20%或7日内平均变异率>10%提示气道可逆性改变
操作简单,可用来监测病情
动脉血气分析
一般对意识不清、病情危重患者使用,用于判断酸碱失衡及呼吸衰竭类型
发病初期
呼吸性碱中毒:缺氧刺激,导致过度通气
发病晚期
呼吸性酸中毒:重症哮喘,缺氧严重,呼吸肌疲劳,可有CO2潴留
若缺氧明显,可合并代酸
诊断及分级
诊断标准
双肺散在或弥漫哮鸣音,呼气相延长
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
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短、胸闷,可自行缓解
急性发作分级
轻度
仅有呼吸困难,散在哮鸣音,氧分压等均正常
中度
有轻微烦躁,双肺响亮且弥漫的哮鸣音,可有奇脉,氧分压60-80
重度
伴有焦虑、烦躁不安;呼吸频率加快>30次/分,有奇脉,氧分压<60,PaCO2>45
极重度
嗜睡、意识模糊,胸腹矛盾运动,沉默肺,脉率不规则,严重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
鉴别诊断
心源性哮喘
未鉴别前禁用肾上腺素、吗啡(扩血管、抑制中枢),首选静注氨茶碱
病因
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性困难
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风心病、瓣膜病等病人
临床表现
混合性呼吸困难
咳粉红色泡沫痰
双肺广泛湿罗音+哮鸣音
肺淤血、左心室扩大、心尖部奔马律
治疗
洋地黄有效
并发症
严重哮喘:气胸、纵隔气肿、肺不张
长期哮喘:COPD、支扩、间质性肺炎、肺源性心脏病
治疗
脱离并且避免接触变应原物质,是防治哮喘最有效的方法
治疗药物
LAMA:噻托溴铵主要用于哮喘合并COPD患者的长期治疗
注意:控制症状≠控制类药物
治疗方式
急性发作期
轻度
吸入短效β受体激动剂
疗效不佳时,加用缓释茶碱片或加用抗胆碱药物雾化吸入
中度
雾化吸入SABA+SAMA+静脉注射氨茶碱+吸氧
疗效不佳时,加用ICS+吸氧
重度和极重度
持续雾化吸入SABA+SAMA+静脉注射氨茶碱+吸氧
尽早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病情改善后改为口服
当pH<7.20,且合并代H+,应该适当补碱
补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pH<7.1才补碱
当患者出现意识障碍、呼吸肌疲劳、PaCO2≥45时,进行机械通气
慢性缓解期
个体化、联合应用
重症哮喘的治疗
补液
每日补液量2500-3000ml,先快后慢,先盐后糖、见尿补钾
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最重要的治疗方式
当pH<7.20,且合并代H+,应该适当补碱
3.64%THAM等渗溶液(氨丁三醇又称缓血酸铵) 适用于代谢性酸血症、呼吸性酸血症
糖皮质激素
足量、短程、静脉给药(基础用药)
SAMA雾化吸入+氨茶碱0.6-0.8mg/kg·h静滴
持续吸氧和辅助通气
缺氧不伴有CO2潴留:可高浓度吸氧,氧浓度35%-45%
缺氧伴有CO2潴留:持续低浓度吸氧,氧浓度<35%
支气管扩张
概念
急、慢性呼吸道感染和支气管阻塞后,反复发生的支气管化脓性炎症,导致支气管壁结构破坏、管壁增厚,引起支气管持久性不可逆扩张的疾病
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可有百日咳感染病史
病因
先天性
囊性纤维化、纤毛运动障碍、严重的α-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继发性
肺炎、肺肿物、肺癌、肺叶切除术后
感染后性支扩:最常见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结合后性支扩(干性支扩):仅咳血、引流通畅
好发部位
感染后性支扩:左下叶和舌叶
一般好发部位都问的是这个
结合后性支扩(干性支扩):肺上叶尖段与后端,下叶背段
对比记忆:继发性肺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下叶背段、下叶后基底段
临床表现
症状
同一肺段反复发生肺炎
慢性反复咳嗽,可有大量脓痰(痰液分四层)
对比记忆:肺脓肿痰液分三层
咳鲜血,可伴有发热(高热)
对比记忆
肺癌:无感染、不发热,咳血不咳痰
肺结核:低热盗汗,痰中带血(陈旧血液)
小咳血:毛细血管破裂出血
大咳血:支气管动脉破裂
干性支扩:反复咳血为唯一症状
体征
最有意义:固定而持久的局限性湿罗音
出现杵状指
补充:出现杵状指疾病
肺部疾病(6个):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肺肿瘤、ARDS、特发性肺纤维化IPF,肺性肥大性骨关节病
循环系统疾病(2个):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感染性心肌炎
消化系统疾病(4个):肝硬化、克罗恩、溃疡性结肠炎、吸收不良综合征
辅助检查
X线
对判断有无支扩时缺乏特异性,症状较轻可恶异常
高分辨率CT(HRCT)
确诊首选检查
CT扫描平面与支气管平行(纵切面)
扩张支气管呈双轨征或串珠样改变
CT扫描平面与支气管垂直(横切面)
扩张支气管与伴行的肺动脉形成印戒征
多个囊状扩张彼此相邻
蜂窝状改变
对比记忆:可见蜂窝状改变疾病
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蜂窝状脓肿)
结节病
特发性肺纤维化
纤维支气管镜
仅可以用于扩张病灶位于段支气管以上,可发现弹坑样改变
可明确支气管出血、扩张、阻塞的部位
诊断和鉴别诊断
诊断
百日咳病史、反复咳脓痰、咳血病史
结合HRCT显示支气管扩张
鉴别诊断
慢性支气管炎
无反复咳血病史
肺脓肿
有大量浓臭痰,起病急、高热
肺结核
低热盗汗乏力、痰中带血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有慢性咳嗽咳痰、活动时呼吸困难,慢性鼻窦炎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有效
治疗
控制基础疾病
控制感染
应用抗生素是急性感染期的主要、首选治疗措施
无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
头孢菌素:二代;三代—头孢曲松、头孢噻污
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β-内酰胺类:阿莫西林、克拉维酸、氨苄西林
有铜绿假单胞菌感染高危因素
抗铜绿的β-内酰胺类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吡污
碳青霉烯类
亚胺培南、美罗培南
氨基糖苷类
链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庆大霉素
喹诺酮类:莫西沙星、左氧氟沙星
改善气流受限情况
支气管扩张剂
去除痰液、体位引流
健侧卧位,病肺位于高处,引流支气管的开口向下
痰液要逐渐排出,防止引发气道阻塞
干扰项:尽快排出痰液
咳血治疗
咳血时,患侧卧位,病肺位于低处
防止血液凝固阻塞气道
咳血量较少,可对症治疗或口服卡巴克洛(安络血)、云南白药
咳血量中等,应用垂体后叶素
应用垂体后叶素要注意低钠血症的产生
高血压引起的出血和孕妇禁用
咳血量较大,且内科治疗无效,考虑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
外科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出血量较大患者,考虑介入栓塞或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无效,疾病反复发作,可考虑切除病变肺组织
外科治疗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肺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