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这本书是在向你介绍一种思考、表达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即金字塔原理。它会让你不断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掌握表达的规范行为,实现高效沟通。
培训需求调研思维导图,包括:培训的定义、目的、培训需求分析、步骤、培训需求分析注意事项。
本图对劳动合同法大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合同的履行和变更、劳动合同的解除和终止、监督检查等等。
本图对劳动法内容进行了梳理,包括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社会保险和福利等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金字塔原理
基本原则
位于金字塔结构每一个层次的思想,都必须是对其下一层次思想的提炼、概括
列入同一组中的所有思想必须具有某种逻辑顺序
表达的逻辑
为什么要采用金字塔结构
归类分组,构建金字塔式思维结构
自上而下,结论先行(表达方式)
自下而上思考,总结概括(思维方式)
金字塔内部的结构
纵向关系(疑问-回答式对话结构)
横向关系(是否采用符合逻辑的方式表达了信息)
序言的结构(确定初始问题)
如何构建金字塔
自上而下法
操作步骤: 画出主题方框>>设想主要疑问(确定文章读者及读者的主要疑问)>>提出对该问题的回答>>说明背景>>指出冲突(疑问-回答式对话)>>检查“主要疑问”和“答案”
自下而上法
无法确定主题>>下移一层,从关键句着手>>无法确定,自下而上思考
操作步骤: 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找出个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序言的具体写法
序言的故事结构(背景-冲突-疑问-解决方案SCQA)
序言的常见模式
发出指示式:回答“应该做什么”或“应该怎么做”
请求支持式:回答“是否应该这样做”
解释做法式:回答“我们应该怎么做”
比较选择式:回答“我们应该做什么”
演绎推理与归纳推理
演绎推理
阐述世界上已存在的某种情况/出现的问题或存在的现象
阐述世界上同时存在的相关情况,第二则表述是针对第一则的主语或谓语/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
说明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时隐含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案
归纳推理
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能概括该组所有思想的单一名词
每一组思想中,每一个思想都符合该名词的定义(诠释、描述)
通过自下而上提问的方法检查你的推理
推理得出的结论不可超过本组思想
思考的逻辑
应用逻辑顺序
时间(步骤)顺序
结构(空间)顺序
MECE原则
程度(重要性)顺序
概括各组思想
总结句避免使用“缺乏思想”的句子
说明采取行动的结果/目标
总结句要用明确的语言概括
区分行动、步骤的层次
直接概括行动的结果
找出个结论之间的共性
找出结构上的共性
寻找更密切的联系
进行归纳跃进
演示的逻辑
在书面上呈现金字塔
突出显示文章的结构
多级标题法
下划线法
数字编号法
首行缩进法
项目符号法
上下文之间要有过渡
在PPT中呈现金字塔
PPT设计的基本原则
文字幻灯片应只包含最重要的、经过恰当分组和总结的思想,叙述应尽量简洁
整个PPT应图文并茂
PPT应呈现经过深思熟虑的故事梗概和脚本
文字和图表理想占比:9:1
设计文字幻灯片
文字PPT最好只用于强调金字塔结构的主要论点
原则
每次只演示和说明一个论点
论点应使用完整的陈述句而不是类似标题的语言
文字尽量简短,不要超过6行
使用简单的词语和数字
字号要足够大
注意幻灯片的趣味性
设计图表幻灯片
故事梗概
在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
画脑图
把图像转化成文字
解决问题的逻辑
理想的流程:界定问题>>构建分析框架>>分析/找的解决方案>>构建金字塔与他人交流
界定问题
连续分析法: 是否有/是否可能有问题(或机会)?>>问题出在哪里?(界定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问题(产生问题的根源、原因)?(结构化分析) >>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寻找解决方案)
界定问题的框架
展开说明框架中的各要素
发生了什么事?
我们不愿看到什么?
我们想要什么?
把“界定的问题”写成序言
展开问题的各要素
切入点/序幕
困扰/困惑
现状,非期望结果(可能不止一个)
目标,期望结果
发掘读者的疑问
最常见的状况
最常见状况的变形
可能但不常见的状况
开始写序言
结构化分析问题
分析问题的标准流程:收集信息>>描述发现>>得出结论>>提出方案
从信息资料入手
设计诊断框架
使用诊断框架
建立逻辑树
寻找解决方案
寻找各组思想的缺陷
是非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