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医学
基团生殖器官的发育、性功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功能等,同样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出生之后,由于肾精及肾气的不断充盈,天癸随之产生。
编辑于2022-06-27 23:47:51参考最新版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伤寒论》整理而成,然后把课堂要求的必背条文也整合进去了,还参考了全国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大纲,涵盖1-3级条文,可以用于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复习及平时期末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SCI文献解读系列1-卵巢癌-IF15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卵巢癌患者中FBN1表达水平与顺铂耐药相关临床相关性)、FBN1敲除可以促进糖酵解和血管新生、敲除FBN1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糖酵解和血管生成,且抑制糖酵解可以增加卵巢癌细胞的顺铂敏感度等。
二十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语录1 2合集,包括上篇法治相关5个主题以及下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工作,党的纪律建设,干部人事,党的作风及总体要求等10余个主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参考最新版中医药院校十四五规划教材-《伤寒论》整理而成,然后把课堂要求的必背条文也整合进去了,还参考了全国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大纲,涵盖1-3级条文,可以用于中医经典等级考试复习及平时期末复习。
这是一篇关于SCI文献解读系列1-卵巢癌-IF15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卵巢癌患者中FBN1表达水平与顺铂耐药相关临床相关性)、FBN1敲除可以促进糖酵解和血管新生、敲除FBN1可以抑制卵巢癌细胞的糖酵解和血管生成,且抑制糖酵解可以增加卵巢癌细胞的顺铂敏感度等。
二十大-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语录1 2合集,包括上篇法治相关5个主题以及下篇党员干部学习,宣传工作,党的纪律建设,干部人事,党的作风及总体要求等10余个主题
藏象
五脏
特点:“藏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五部:
胁
虚 里
腹
胸 膺
腰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心(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
生理特性
心主神明
心脉以通畅为本,心神以清明为要
心火宜降
火
少火:生理,温煦,推动。
壮火:病理,亢盛。
分类
君火
君火以明
心
相火
相火以位
雷火
肝
龙火
肾
“君火欲降,水运承之”
君火暖炽,下行以温肾阳,使人体上部不热,下部不寒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
心主血
心气推动和调控血液运行,输送阴阳物质于全身各脏腑形体官窍的作用
心生血
奉心化赤,指水谷经脾胃云华而生成的水谷精微,其化为血液,须经心火的化赤作用
心主脉
指心气推动和调控心脏的搏动,维持脉道通利的作用
对应的象:面色、舌色、脉象、胸部感觉
心主神明
指心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等生命活动和意识、思维等精神活动的功能
分类
广义之神
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及其外在表现
狭义之神
指人的意识、思维、情志等精神活动
系统联系
心藏神
精神活动于五脏有关,但都发于心神,以心为主宰
心在志为喜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
心在窍为舌
心在液为汗
“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
血
津液
汗
心应夏
肺(相傅之官)
生理特性
肺为华盖
肺为娇脏
指肺清虚娇嫩,易受邪袭的生理特性
肺体清虚,不耐寒热,不容异物
肺气宣降
肺气宣发
呼出体内浊气
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气肃降
吸入自然界清气,下纳于肾,以资元气
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内向下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肃清肺和呼吸道内的异物,保持呼吸道的洁净。
肺喜润恶燥
生理功能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呼吸之气
指肺具有吸入清气,呼出体内浊气的生理功能
肺主一身之气
肺主一身之气的生成
肺司呼吸,吸入清气,而清气是人体之气的主要来源之一,尤其体现在宗气的生成
肺主一身之气的运行
一身之气皆受肺之统领。肺为气之主宰,对全身气机具有调节作用。
肺主通调水道
肺气宣发
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上输头面诸窍,外达皮毛肌腠
肺气肃降
将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和津液向内向下布散,下输于肾,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过程
饮食
胃
小肠
大肠
粪
胃、小肠、大肠
脾(精微)
肺(宗气)
皮毛
汗(开鬼门)
脏腑
肾
尿
肺朝百脉
朝,朝会、朝向。指全身血液,都需要经过经脉而会聚于肺,经肺的呼吸进行气体交换,而后输布于全身,即肺气助心行血的生理功能。
肺主治节
治理调节呼吸运动,使之保持呼吸节律有条不紊
治理调节全身气机,随着肺一吸一呼的运动,调节全身气机的升降出入
肺朝百脉,治理调节血液的运行
肺主通调水道,治理调节津液的代谢
系统联系
肺藏魄
魄胃与生俱来的、本能的感觉和动作
肺在志为忧(悲)
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
肺对皮毛的作用
肺气宣发卫气于皮毛肌腠,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并将津液化为汗液排出体外
肺气宣发将水谷精微和津液外输皮毛肌腠,以发挥其濡养、滋润的作用
皮毛对肺的作用
皮毛宣散肺气,以调节呼吸
皮毛受邪,克内舍于肺
皮毛的作用
排汗泄浊
调节阴阳
防御外邪
宣散肺气,助肺呼吸
肺在窍为鼻,喉为肺之门户
肺在液为涕
肺应秋
脾(谏议之官,知周出焉/仓禀之官,五味出焉)
包括胰脏
生理特性
脾气宜升
脾主升清
清指水谷精微物质。组培主升清,将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面,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
升举内脏
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是防止内脏下垂的重要保证
脾气不升
上不得精微滋养,则头目眩晕
中有浊气停滞,则腹张满闷
下有精微下流,则便溏腹泻
脾喜燥恶湿
生理功能
脾主运化
运化:转化,吸收,转输。指脾具有将水谷化成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
运化谷食
指脾能将食物化成精微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
消化:谷食
入
胃
初步消化成食糜,脾气推动、激发
小肠
进一步消化
小肠
泌别清浊
吸收-清(精微)
大肠-浊(糟粕)
排出
粪便
吸收:精微
精气血津液
四肢百骸,筋肉皮毛
转输:上输心肺,化生血液,营养全身
运化水饮
指将脾能够将水饮化胃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
途径
“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低输布全身
“以灌四傍”,向四周布散,发挥滋养濡润脏腑、四肢百骸的作用
脏腑气化后多余的水液,在脾的运化作用下,经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
通过脾胃气机升降枢纽作用,使全身津液随气之升降而上腾下达
脾主统血
指脾气有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不使其逃逸于脉外的作用
系统联系
脾藏意
指脾具有思维、记忆、意念的功能
脾在志为思脾在体合肉,主四肢
脾在窍为口,其华在唇
脾在液为涎
口津
涎(清稀)
唾(黏稠)
脾应长夏与脾主四时
肝(五脏之贼)
生理特性
肝主升发
指肝气向上升动,向外发散,生机不息之性
病理
升发太过
肝气上逆(气逆)
升发不及
肝气郁结(气郁、气滞)
肝喜调达而恶抑郁
肝属木,肝气以疏通、畅达为顺,不宜抑郁郁结
肝为刚脏
刚,刚强暴急之谓。肝具有刚强、燥急的特性。
肝体阴用阳
即肝主藏血,以血为体,血属阴;肝主疏泄,以气为用,气属阳
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
指肝具有维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生理功能
调畅情志
情志
心
产生
肝
调节
促进消化
协调脾升胃降
肝气疏泄,畅达气机,促进合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运动,使脾气升、胃气降。
促进胆汁分泌
促进精、气、血、津液的运行
维持血液循行
维持津液输布
调节排精行经
肝主藏血
指肝具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和防止出血的功能
贮藏血液
肝藏血,有“血海”之称
作用
濡养肝及其形体官窍
为经血生成之源
化生和濡养肝气
调节血量
肝为“罢极之本”
“肝藏血,心行之”
防止出血
肝为藏血之脏,具有收摄血液,防止出血的功能
凝血之本
机理
肝气能收摄血液
肝气疏泄,畅达气机,维持血液运行通畅而不出血
肝主凝血
系统联系
肝藏魂
指肝主意识、思维活动以及梦幻活动
肝在志为怒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
肝在窍为目
目内眦和外眦的血络心,称“血轮”
黑睛属肝,称“风轮”
白睛属肺,称“气轮”
瞳孔属肾,称“水轮”
上下眼睑属脾,称“肉轮”
肝在液为泪
肝应春
肾(封藏之本)
生理特性
肾主蛰藏
肾主蛰,以越冬虫类伏藏喻滋肾有潜藏、封藏、闭藏精气生理特性
肾主水
肾位于人体之下部,其气当升
肾恶燥
肾主水,其性润,肾燥则精涸,故恶燥
生理功能
肾主藏精
指肾贮存、封藏精气以主司人体的生长发育、生殖的生理功能
主生长发育与生殖
基团生殖器官的发育、性功能的成熟与维持以及生殖功能等,同样取决于肾中精气的盛衰。出生之后,由于肾精及肾气的不断充盈,天癸随之产生。
为脏腑之本
肾中精气对先天脏腑的生成和后天脏腑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肾气由肾精所化,又分肾阴、肾阳二部分
肾阴,又称元阴、真阴,具有宁静、滋润和濡养作用
肾阳,又称元阳、真阳,具有推动、温煦、振奋作用
主生髓化血
肾藏精,精能生髓,髓充骨中,精髓化生血液。
主抵御外敌
肾精具有保卫机体、抵御外敌,而使人免于疾病的作用。
肾主水
调节津液代谢相关脏腑功能
津液的生成、输布与排泄,是在肺、脾、肾、肝、胃、小肠、大肠、三焦、膀胱等脏腑的共同参与下完成的
肾为脏腑之本,肾气的蒸腾气化、肾阴的滋润宁静、肾阳的温煦推动,对各脏腑产于津液代谢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调节尿液的生成和排泄
输布与全身的津液,通过三焦水道下输与膀胱,在肾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下,津液之清着,上输于肺,重新参与津液代谢;津液之浊者,生成尿液
尿液排泄们主要是膀胱的生理功能,但依赖于肾中阴阳的平衡,肾气蒸化与固摄作用的协调
肾主纳气
肾具有摄纳肺吸入的清气而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保持呼吸深度,防止呼吸表浅)
系统联系
肾藏志
指肾主意志和记忆的功能
肾在志为恐肾在体合骨,荣齿,其华在发
肾精具有生髓而充养骨骼的功能
肾
藏
精
化生
脑髓
骨髓
脊髓
肾在窍为耳及二阴
肾在液为唾
肾应冬
六腑
特点:“泻而不藏”,“实而不满”
六腑具有通降下行的特性
“六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
七冲门:唇为飞(扉)门,齿为户门,会厌为吸门,胃为贲门,太仓下口为幽门,大肠小肠会为阑门,下极为魄门。
胆(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胆从贮藏和排泄胆汁
胆具有贮藏和排泄胆汁的生理功能。
胆汁由肝之精气汇聚而成,贮存于胆囊,排泄进入小肠,参与饮食物的消化、吸收。
胆主决断
指胆具有对事物进行判断,做出决定的功能
胆汁是精纯、清净的精微物质,称为“精汁”
故胆有“中精之府”,“清净之府”或“中清之府”之称
胃
生理特性
胃主通降
胃气具有向下运动以维持胃肠道通畅的生理特性
胃气下降于脾气上升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胃喜润恶燥
与脾喜燥而恶湿相对而言,胃有喜润而恶燥的生理特性。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赖以阴液滋润宜维持其正常的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胃主受纳水谷
受纳,是接受和容纳之意,胃主受纳水谷,指胃具有接受和容纳饮食水谷的功能
故胃有“太仓”,“水谷之海”之称,还有“水谷气血之海”
胃腐熟水谷
腐熟,是饮食物经过胃的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的过程
小肠(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小肠主受盛化物
指小肠具有接受容纳胃腐熟之食糜,并作进一步消化的功能
受盛作用:小肠接受由胃腑下移而来的食糜而容纳之
化物作用:食糜在小肠内必须停留一定的时间,由脾气与小肠的共同作用对其进一步消化,化为精微和糟粕两部分
小肠主泌别清浊
指小肠对食糜作进一步消化,并将其分为清浊两部分的生理功能
清者即精微部分,包括谷精和津液,由小肠吸收,经脾气转输至全身,灌溉四傍
浊者即食物残渣和水液,食物残渣经阑门传送到大肠而形成粪便,水液经三焦下膀胱而形成尿液
小肠主液
小肠主液,指小肠在吸收谷精的同时,吸收大量津液的生理功能
大肠(传道之官,变化出焉)
大肠主传导糟粕
大肠主传导,又称“传导之官”,指大肠接受由小肠下移的食物残渣,吸收水分,形成糟粕,经肛门排泄粪便的功能
大肠主津
指大肠接受食物残渣,吸收水分的功能
津液
津:水
液:水+物质(营养)
膀胱(州都之官,津液藏焉)
膀胱主贮藏尿液
人体的津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作用
三焦
六腑之三焦
六腑之三焦是分布于胸腹腔的一个大腑,脏腑之中惟三焦最大,无与匹配,故有“孤府”
运行津液
三焦是全身津液上下输布运行的通道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通行元气
三焦是一身之气上下运行的通道
“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有原气之别焉,主持诸气”
部位之三焦
上焦
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归属上焦
上焦如雾
中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包括脾胃、小肠、肝胆等脏腑,归属中焦
中焦如沤
又有“肝属下焦”的说法
温病血以三焦辨证作为纲领,将外感热病后期出现的精血亏虚和动风病证,归于下焦范围
肝肾同源、精血互升,即以肝属下焦
下焦
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肾、大肠、膀胱、女子胞、精室等脏腑,归属下焦
下焦如渎
辨证之三焦
指三焦作为温病的辨证纲领
奇恒之腑
形态似腑,多为中空的管腔或囊状器官;功能似脏,主藏精气而不泻
脉、骨、胆(前已述及)
脑
藏于颅腔之中,为脑髓汇聚而成,位于头部之内,故又名“髓海”
形态-肾
功能-心
主宰生命活动
主宰精神活动
主感觉运动
髓
是骨腔中膏脂状的精微物质
脑髓
脊髓
骨髓
充养脑髓
脑为髓之海,髓由肾所化生
肾中精气,注入脊髓,上行于脑,不断补阳脑髓,以维持脑的正常生理功能。
滋养骨骼
骨为髓之府,髓为骨之充
化生血液
骨髓是化生血液的主要物质基础
女子胞
主持月经
月经又称月信、月事、月水,是女子天癸来至后周期性子宫出血的生理现象
孕育胎儿
胞宫是女性孕育胎儿的器官
脏腑之间的关系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
心与肺
心主一身之血,肺主一身之气,主要体现气与血的关系
血:心主血脉,而肺朝百脉,助心行血,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气:肺司呼吸功能的正常发挥也有赖于心主血脉,故有“呼出心与肺”
积于胸中的宗气是联系心搏动和肺呼吸的中心环节
心与脾
主要表现在血液生成与运行方面的相互为用、相互协同
血液生成
脾主运化而为气血生化之源,水谷精微经脾转输至心肺,贯注于心脉而化赤为血
心主血脉,心生血养脾以维持其运化功能
血液运行
血液在脉中正常运行,即有赖于心气的推动,有依靠脾气的统摄,心主行血与脾主统血相反相成、协调平衡,维持着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与肝
主要表现在血液运行和精神情志方面
血液运行
心主血脉,推动血行,则肝有所藏,调节血量,防止出血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使心主血脉功能正常
精神情志
心藏神,主精神活动
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心与肾
主要表现为水火既济、精神互用、君相安位
水火既济
心火下降,以资肾阳,温煦肾水(肾阴),使肾水不寒
肾水上济,以滋心阴,制约心阳,使心火不亢
精神互用
心藏神,肾藏精
精能化气生神,为气、神之基
神能统精驭气,为精、气之主
君相安位
心为君火,肾为相火(命火)
君火在上,如日照当空,为一身之主宰
相火在下,为神明之臣辅
肺与脾
主要表现在气的生成与津液代谢两个方面
气的生成
肺主呼吸,吸入自然界清气
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水谷精气
清气与水谷精气合为宗气,宗气与元气合为一身之气
津液代谢
肺气宣降主行水,使津液正常输布与排泄
脾主运化水液,上输于肺,或脾气散精,使津液正常生成与输布
肺与肝
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升降方面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以升发为宜
肺主气,调节气机,肺气以肃降为顺
肝升肺降,一升一降,升降协调,对全身气机调畅、气血调和,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肺与肾
主要表现在呼吸运动、津液代谢、阴阳互资三个方面
呼吸运动
肺司呼吸,肾主纳气
肺气肃降,吸入清气,下纳与于肾
肾纳清气,以维持呼吸深度
津液代谢
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宣发津液外出腠理为汗,肃降水液下行至肾
肾为主水之脏,升清降浊,清者上达于肺,浊者下输膀胱
阴阳互资
肺与肾相生,阴液互资,称为“金水相生”
金能生水。肺金为肾水之母,肺阴充足,下输于肾,使肾阴充盛
水能润金,肾阴为一身阴液的根本,肺阴依赖肾阴滋养而充盛
肝于脾
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关系
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为用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协调脾胃升降
分泌胆汁,促进脾胃受纳运化功能
脾气健运,水谷精微充足,气血生化有源,肝得以濡养而使肝气冲和条达,有利于疏泄功能的发挥
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
肝主疏泄
调畅气机,促进血行
肝主藏血,调节血量,防止出血,有助于脾统血、
脾
脾气健运,为气血生化之源
脾统血,防止血液逸出脉外,则肝有所藏
肝与肾
包括精血同源、藏泄互用、阴阳互资等方面
精血同源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同源于水谷精微,且能相互转化资生
藏泄互用
肝主疏泄,肾主封藏
阴阳互资
肾阴为一身之阴的根本,肾阳滋养肝阴;肝阴充足能补充肾阴
肾阳资助肝阳,温煦肝脉,可防肝脉寒滞
脾与肾
主要表现在先天后天相互资生与津液代谢方面
先天后天相互资生
肾藏精,元气根于肾,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
脾化生后天之精,不断输送至肾,充养先天之精使之生化不息
津液代谢
肾主水,主持调节全身津液代谢,肾之气化促进脾气运化水液
脾主运化,输布津液,使肾升清降浊得以实现,防止水湿停聚
脏与腑的关系
心与小肠
心主血脉,心阳温煦,心血濡养,有助于小肠化物等功能
小肠化物,泌别清浊,清者经脾上输心肺,化赤为血,以养心脉
肺与大肠
肺气清肃下降,能促进大肠传导,有利于糟粕的排泄
大肠传导正常,糟粕下行,亦有利于肺气的肃降
脾与胃
水谷纳运协调
胃主受纳水谷,是脾运化的前提
脾运化精微,有利于胃的受纳
气机升降相因
脾胃居中焦,脾气主升而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脏腑气机升机上下升降的枢纽
脾气升则肾气、肝气皆升
胃气降则心气、肺气皆降
阴阳燥湿相济
脾为阴脏,主运化水饮,喜燥而恶湿
胃为阳腑,主通降下行,喜润而恶燥
肝与胆
同司疏泄
肝主疏泄,分泌胆汁
胆附于肝,藏泄胆汁
共主勇怯
“肝者,将军之官,谋略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
肾与膀胱
肾为主水之脏,生成尿液,开窍于二阴
膀胱主贮藏尿液,自前阴排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