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春秋战国历史散文还有《国语》《穆天子传》等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杜甫曾写过这句诗赞颂宋玉,那他的辞赋又如何,从其《九辞》《神女赋》《风赋》等·中可看出他的创作特色
楚辞,也称作“楚词”,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的抒情长诗《离骚》,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是楚辞的代表作,楚辞因此又称为“骚体”
诸子散文指的是战国时期各个学派的著作,反映着不同学派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和哲学的观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1.4《左传》与春秋战国历史散文
第一节 《左传》
一、《春秋》与《左传》
《春秋》本是周代编年体记事古史的通称
与《左传》相关的《春秋》,是鲁国编年史
以鲁国国君在位年次为叙事线索的编年体著作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传文学的先河
二、《左传》的内容及认识价值
周王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政治局面
列国内部权位之争及新旧较量
卜筮占梦之事和时人天人观念的复杂情况
《左传》作者在记事中往往寓有褒贬和批判
三、《左传》的叙事艺术
对史料的有机熔铸
叙事结构完整
运用全视、倒叙、插叙、补叙、预叙、伏笔、照应等打破时空的叙事手段
描写间涉虚构,几近原创
四、《左传》的语言艺术
行人辞令之美
叙事描写语言精简,便情态毕现
《左传》文学表现
第二节 《国语》及《琐语》《穆天子传》《晏子春秋》
一、《国语》中的历史故事
《国语》分国记事,杂记西周中期至战国初年八国人物、事迹言论
凡二十一卷
是传世文献中第一部国别史料著作
有些篇以复述、印证人物言论为重心
有些篇描摹逼真;情节跌宕
为《史记》“世家”撰写体例的先声
对《战国策》《史记》等历史散文和史传文学中的人物描写笔法多有启发和影响
《国语》文学表现
二、汲冢书与《琐语》《穆天子传》
两者的共同性和差异性
《琐语》《穆天子传》同属于出土文献“汲冢书”
均是叙述史事和人物活动的历史散文著作
《琐语》出土时得十一篇,皆为叙事体
以记叙历史人物轶事为主要内容的国别体杂史著作
《穆天子传》原称《周王游行》
专记周穆王巡游之事,带有仙化色彩
体式似史官随身作记
三、《晏子春秋》中的晏子故事
文体性质,晏子故事的艺术特点
《晏子》是一部专记晏子言论行事的故事汇编,今见传世共八篇
成书在战国时代,皆为叙事体
重在拟言、书面语色彩较浓、较多刻画描写
彰显晏子风趣巧妙之对;描写晏子聪明睿智之举
第三节 《战国策》
一、《战国策》其书及编纂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著作
记事各自成篇,实为历史故事汇编
最后编次成书及命名始于 西汉 刘向
凡三十二卷,所涉史事上起三家分晋,下至秦统一中国
二、《战国策》的内容及倾向
内容:记叙战国时策士说客活动及其辞说
呈现战国几百年的政治风云、矛盾较量和形势变迁
涉及朝廷内外宫帷上下各色人物
倾向:对固有观念进行冲击
三、《战国策》中的人物形象
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的散文篇章
聚焦某一事端人物表现,人物特点被凸显放大
能言善说、富于才干的谋士
不畏强权、胆气凛然的壮士
四、《战国策》人物说辞的语言艺术
艺术特点:人物说辞的妙绝
说话艺术特点:善言巧譬,话锋机敏睿智
其一,工于进言
其二,微言相感
其三,巧说妙解
其四,善用譬喻
辞采恣肆,铺陈张扬,排比对仗,开两汉文赋先河
五、《战国策》的叙事描写
《齐策四·齐人有冯yuan者》以叙事时出奇绝,引人入胜见长
《秦策一·苏秦始將连横》以对比夸张之笔刻画人物命运
《战国策》直接影响汉代史传著作的行文体势和描写叙事
策谋辞说,启发汉代政论文,唐宋散文仍可见战国之风
《战国策》文学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