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学前教育史
学前教育史知识整理,包括: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古代学前教育思想、清末的学前教育、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编辑于2022-07-05 19:46:33学前教育史
古代儿童教育的实施
古代胎教
胎教
在孕妇怀孕期间,除重视身体保健外,还要重视精神情操以及外界环境条件对孕妇的影响
胎教内容
注意精神因素的影响
注意饮食卫生的影响
注意环境的影响
胎教作用
被看做能否培养出合格圣明君主的必要条件
被认为是培养理想后代的重要前提
被认为是儿童健康发育的必要条件
古代家庭学前教育(儿童教育目的正本慎始)
道德教育
立志教育(孟子提出立志)
俭朴,正直廉洁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伦理纲常教育(以孝为本,以礼让为核心)
家庭学前教育原则
以身示教
因材施教
重视环境陶治
爱与教相结合
重视趣味性
知子与均爱
古代蒙养教育
蒙养教育任务
培养和完善其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一生打下良好基础)
保养性真
打好文字基础,掌握基本知识和生存基本技能
幼儿游戏启蒙活动
最早记载幼儿游戏文献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游戏种类
智力游戏
生活游戏
戏弄游戏
古代学前教育思想
王充儿童教育思想《论衡》
论身心合一
王冲根据万物皆生于气的唯物主义思想,认为人和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元气构成的
论小儿禀性(教化成性)
王充是有善有恶论者,认为小儿生而有善恶之分,但却不认为这种先天的善恶是一成不变的,强调教化和防范在形成儿童善性中的作用,是王充论小儿禀性思想主流
论优生
论在活动中学习
王充认为认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王充提出活动的范围越广,认识就越全面,越深入的观点
颜之推儿童教育思想《颜氏家训》
注重家庭教育
把良好的家风看作是一个家族的传家之道,对儿童成长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重要因素
提倡及早施教
对幼儿教育越早越好,最好从胎儿开始
主张严而有慈
教育孩子是重要而又严肃的问题,主张父母威严而有慈,反对无教而有爱。主张对子女一视同仁,反对偏爱
注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慎交游,交益友,是学做人,会处事的重要方法
颜之推注重家庭教育,幼儿教育,主张及早施教,提倡胎教,要求学以力行
朱熹儿童教育思想《小学》《童蒙须知》
注重胎教
从理气二元论出发,认为母亲受胎后,一言一行都对胎儿有直接影响, 强调孕妇要注意一寝益坐,益立一食,一视一听
重视乳母之教
善从师,慎择友
提倡由浅入深的启发教育原则
朱熹幼儿教育主要目的是明人伦,从根本上巩固封建统治
王守仁儿童教育思想(主观唯心论者)
致良知
心即理说
知行合一论
万物一体论
明人伦的儿童教育目的
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的目的就是明人伦,所谓人伦就是传统的儒家道德伦理
循序渐进的教育主张
因材施教的教育主张
注重启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王守仁严厉斥责一些蒙师“汝做道学的模样”,把儿童当做囚犯一样来体罚
主张陶冶教育
提倡广泛的教育内容
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儿童学习的知识面不能太过狭隘,流于片面
清末的学前教育
1904年《奏定蒙养院章程及家庭教育法章程》正式颁行,学前教育制度建立的标志
发展学前教育的社会动因
在一系列政治经济思想动因的推动下产生的必然结果
学前教育法令的颁布和蒙养院制度的建立
清末学前教育的实施
1904年,湖北幼稚园改名为武昌蒙养院,中国最早的公立学前教育机构
官办的蒙养院影响较大的还有京师第一蒙养院,湖南蒙养院,杭州女子学堂
私立蒙养院影响较大的有天津严氏蒙养院
清末蒙养院制度的构成特点
初步体现了学龄前教育有家庭向社会化的转变,尽管实现这一转变的步伐迈得不大,体制也不够完善,但也反映了中国教育制度向近代化演进的必然性
仍然以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为宗旨,其维护封建礼教的意图贯彻始终,严重制约了学制改革的成就
清朝统治阶层对于妇女的歧视以及剥夺妇女教育权力的种种措施,导致了清末蒙养院制度从一开始就残缺不全。最直接的后果就是蒙养院师资的严重缺乏以及优质蒙养院的极度缺少
脱离中国实际,照搬日本学制和严重依赖外国教习
外国教会在华的学前教育活动
教会在华办学目的(论述题)
从小开始培养优秀的基督教人才,使他们将来可以在中国占据领袖的地位,从而更好的支配中国
通过开办幼稚园吸引更多的民众信仰基督教,以扩大基督教在中国发展的社会基础
使得基督教能够更好地融入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和阶层,减少双方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使西方的势力更方便地进入并支配中国社会
教会在华办学影响(论述题)
教会学校的动机确实是培养代理人以方便西方宗教渗透并支配中国在客观上配合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入侵,二者之间存在着相得益彰的关系
教会学校在华的活动,也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人才,教会学校先进的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也为清末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示范作用,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清末教育改革的进程,特别是教会学校率先在华开办女学,禁缠足,开设蒙养学堂,也为近代中国的女子教育,学龄前教育起到了开风化之先的引领作用
外国教会在华创办学前教育的活动
最早以中国女子为对象的女学,创办于1825年,英国女传教士格兰托在新加坡开办
亚尔德西女士赴宁波开设中国最早的女子学校—宁波女塾
民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西方学前教育思想引入与传播
福禄贝尔教育思想
清朝末年,在引入日本幼稚园模式时,中国已经知道福禄贝尔,但那已经是经过日本人消化吸收后的熟料。中国直接从西方系统的介绍福禄贝尔的学前教育思想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以后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思想
1913年传入中国
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五四时期,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在中国得到传播
杜威学说内容包括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从做中学(儿童是教育中的太阳即儿童中心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论的影响
学前教育思潮的勃兴
对传统儿童观的批判
蔡元培在儿童教育上提出发展儿童个性,崇尚儿童自然生长的主张
儿童公育思潮
以蔡元培挥代英为主要代表,批判旧家庭制度,提出儿童公育主张
儿童公育的重要意义
从教育特殊职能上看,儿童需要公育
为实现教育普及于全人生,要实现儿童公育
从家庭教育的弊端角度,分析儿童公育的必要性
平民学前教育和乡村学前教育
黄炎培,陶行知,梁漱溟,晏阳初他们提倡普及农村教育,要解决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愚昧
蒙养园制度的建立
1912年1月9日,蔡元培任教育总长
教育部于1912年9月公布新教育宗旨,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 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道德教育是指以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灌输于新一代
实利教育就是要量儿童之力,给其有实用价值的知识教育
军国民教育即体育
壬子癸丑学制分三段四级(1912年)
壬子癸丑学制将学前教育机构定名为蒙养园
1922年9月,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公布新学制,壬戌学制(采用美国的六三三制),规定,学前教育机构成幼稚园,在小学下设幼稚园
学前教育机构
按举办者划分,可分为公立与私立
按半圆模式划分可分为,日本式幼稚园,宗教式幼稚园,普通式幼稚园
幼稚师范教育的发展
集美幼稚师范学校
爱国华侨陈嘉庚创办于1927年,是集美九校之一
建校原因有三
完善集美学校
解决幼稚教师的缺乏
立足于中国,立足于闽南,研究中国的幼稚教育,尤其要研究闽南的幼稚教育
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与国立幼稚师范学校(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公立幼稚师范学校)
1940年10月,陈鹤琴创立于江西泰和县。文江村富有,小学,幼稚园,婴儿园,1943年2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
办学宗旨有三
培养幼稚园的师资于造就幼稚教育人才
开展幼稚教育的理论和教材方面的研究
开展乘客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的实验
1945年幼师交给江西省接办,1948年幼师并入南昌,女师改为幼稚师范科
学前教育的实验与探索
学前教育弊端
对引进的福禄培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法的思考
幼稚园害了三种大病,不适合中国国情。陶行之将之概括为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
幼稚园办成了幼稚监狱,不适合儿童身心发展
1919年,北京香山慈幼院成立(前身慈幼局),熊希龄任校长
香山慈幼院对学前教育的探索
建立了相互衔接的分级学前教育机构
多种途径培养保教人员
北方影响最大的一所学前教育机构,北京香山慈幼院
南京鼓楼幼稚园
1923年,陈鹤琴在自己家中办起了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活动包括课程试验,行为习惯的培养,技能训练,幼稚生生活历的安排)
课程试验是南京鼓楼幼稚园试验活动的重要内容
幼儿园课程的编制方法
中心制—这种编制课程的方法联系实际,利用某时期的节期或利用自然界可应时的东西,还可利用社会性事件,以这些为中心制定课程。每星期或两星期选择几项为中心,围绕这些中心进行多种作业。
科目试验
重点试验的科目主要有故事,图画,读法,数法
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儿园—南京燕子矶幼稚园
1927年,陶行知创办中国第一个乡村幼稚园
创办劳工幼儿团
大场农村托儿所
在陈鹤琴的主持帮助下,于1947年开办
北平平民幼稚园
张雪门主持的北平香山慈幼院幼稚师范学校的学生创办
学前教育法规颁行
1932年《幼稚园课程标准》有教育部正式公布(我国第一个自己制作的统一的学前教育法规)
内容包括—幼稚教育总目标,课程范围,教学方法
1929年公布《幼稚园规程》,1943年,教育部将《幼稚园规程》改为《幼稚园设置办法》,作为设置幼稚园的标准
1932年颁布《师范教育法》,1933年颁布《师范学校规程》
老解放区的学前教育
中心任务
把妇女从家庭中解放出来
基本方针
实行儿童保育
保育工作的基本方针
建立公寓制度房,抗战战士及一切机关工作人员子弟一概都由政府抚养,以便家长们能专心致力于抗战建国的事业,更加提高他们的工作热,整合效率
全面推行保育工作,使这个工作真正的广泛地深入到民间去,为边区的儿童谋福利
托幼机构主要形式
寄宿制的保育院,托儿所
单位所属托儿所
变工托儿所,哺乳室
游击式的托幼机构
小学附设的幼稚班
保教儿童目标
使幼儿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照顾,在集体生活中养成共产儿童的生活习惯
婴幼儿保健(保育为主,教育为辅)
保证必要的营养
严格生活管理制度
疾病的防治
身体锻炼
保教队伍的建设
培训保教人员提高素质
思想教育,文化教育,专业技术教育
明确责任,健全制度
待遇保证,先进表扬
著名教育家的学前教育思想与实践
蔡元培的学前教育思想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蔡元培被任命为教育总长
1916年12月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校长
论教育方针
军国民主义,实利主义,德育主义,世界观,美育主义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蔡元培在儿童教育上提出发展儿童个性,崇尚儿童自然成长的主张,他对于封建旧教育束缚儿童个性,违背儿童自然发展的教育理念进行批判,认为就教育部把儿童当作教育的主体,而是将成人或教师自己的成见强加在儿童的身上。必须改变这种主客体颠倒的状况,教育应该以儿童的个性为出发点,要站在儿童的立场上,了解儿童,尊重儿童,让儿童自由发展,因此他极力主张研究儿童心理科学,了解儿童发展规律
论学前美育
美感教育的倡导者和实行家,还有鲁迅等进步教育家的提倡和参与
(一)论美育与德智体各育并重
(二)论学前美育的实施
引起他美的兴趣,不能违背儿童的天真天籁
美育实施途径分为三类
家庭美育
学校美育
社会美育
陶行知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生活教育理论(批判传统教育,吸收改造美国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探索普及大众教育的实践中产生。)
主要内容
生活即教育(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生活就是教育,是供给人生需要的教育)
社会即学校(应把社会生活组织到学校中来,使学生在学校中受到大社会所需要的训练)
教学做合一(以生活为中心,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对我国幼儿教育的启示是,做中学,学中做)
培养儿童创造力的六大解放(简答题)
解放儿童的头脑
解放儿童的双手
解放儿童的眼睛
解放儿童的嘴巴
解放儿童的空间
解放儿童的时间
现实意义(新儿童观的体现,是对中国传统儿童观的否定,至今也不失其现实意义)
幼稚教育普及(三方面)
改变我们的态度
改变漠视小孩教育的态度,认识幼儿教育的意义
改变幼稚园的方法
开辟幼稚园之新大陆—工厂与农村
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
改变训练教师的制度,采用艺友制开展师范教育
张雪门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幼儿教育目的
以改革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
幼稚园的行为课程
幼稚园课程
幼稚园行为课程
反对以教材为中心,反对成人子宫教材,向儿童灌输现成的熟料
行为课程的教材与教法
设计教学法
幼稚师范教育
意义和目的
幼稚教育的优劣,取决于幼稚师范教育的水平
有系统组织的实习
师范生想要克服实践中的种种困难,要有系统组织的实习
陈鹤琴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
陈鹤琴为建立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奋斗一生。
儿童观及儿童教育观
要教育儿童,不仅要有正确的儿童观,还要充分的认识儿童教育,特别是学龄前教育的意义。陈鹤琴认为,幼稚时期是一生教育的关键时期,是人生可塑性最大的时期。
儿童心理特点与教育
科学施教是基础,研究和认识儿童心理的发展及特点是前提
儿童年龄分期与教育
陈鹤琴家学龄前又细分为四段
新生婴儿期
乳儿时期
步儿时期
幼儿时期
家庭教育的意义
不仅决定着孩子的终身,而且影响着国家的命运
家庭教育的科学基础
懂得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
明白儿童学习理论
培养幼儿体德智美劳和谐发展健全人格
更新观念,民主施教
论幼稚园教育
论幼稚园教育要适应国情
论幼稚园保教内容
德智体美劳(五指活动)
保教原则方法
陈鹤琴创立了整个教学法,主张把各科功课打成一片,所学的功课是无规定时间学的,所用的教材是以故事或社会或自然为中心,或是做出发点的。
活教育理论(陈鹤琴教育思想核心)
什么是活教育理论?
不是死的教育
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
目的论
课程论
方法论
张宗麟的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
中国幼儿教育史上男大学生当幼儿教师的第一人
1925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教育系,担任陈鹤琴助手
论幼儿教育的意义,目的
幼儿教育对孩子的人生,对国家,对社会都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幼儿教育之第一义,为谋求儿童之健康
养成几种儿童生活上必须之习惯
养成儿童欣赏之初基
养成儿童能自己表达之能力
揭示幼儿教育弊端
全盘西化的倾向
幼稚教育为富人服务
束缚儿童的条条绳索
论幼稚园课程
张宗麟指出,幼稚园里看不到课程表,但是有课程,教师自己对课程是心中有数的
幼儿园课程的内涵
幼稚生在幼稚园一切之活动
编制幼稚园课程的方法
陈鹤琴,张宗麟在南京鼓楼幼稚园实验总结出的中心制编制课程的方法,照顾了儿童个性发展的需要,又可使儿童不流于自由散漫而失掉教育的作用
幼稚园应设置的课程
谈话,音乐,故事,儿歌,游戏,社会,自然
1933年,张宗麟写成《幼稚园的社会》,专门阐述了幼稚生懂得社会,他们有自己的社会生活
培养幼稚生的习惯与技能
论幼稚师范教育
中国急需设立完美的富于研究精神的幼稚师范
幼稚师范生资格,性别,学习年限
对于性别,张宗麟主张男子也可以任幼稚园教师
幼稚师范课程
张宗麟提出课程体系,公民训练住普通科学组,语文组,艺术组,普通教育组,专门教育组
幼稚教师的社会责任—到农村去,到贫民区去办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至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1949年10月~1956年9月)
1949年10月19日,在初等教育司下设幼儿教育处,张逸园为第一任处长
明确新中国学前教育的任务性质和工作方针
1952年3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暂行规程》规定,幼儿园的任务是根据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教养幼儿,使他们身心在入学前获得健全发育,同时减轻母亲对幼儿的负担,以便母亲有时间参与政治生活,生产劳动,文化教育活动
确定学前教育在学之上的地位
1951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实施的第一个学制
接管外国在我国开办的学前教育机构,接办一批私立幼稚园
制定幼儿园的暂行规程和细要
1952年颁发《幼儿园暂行规程草案》和《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草案》,为我国幼儿教育正规化发展提供纲要性的依据
学习苏联的幼儿教育理论和经验
确立学前教育管理体系,积极培养幼儿教育干部,师资
确定学前教育发展方针,促进学前教育稳步发展
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学前教育(1956年9月~1966年5月)
加强管理,贯彻全面发展的幼儿教育方针
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提出
颁发对幼儿园进行视导工作的办法
颁发《关于幼儿园幼儿的作息制度和各项活动的规定》
学前教育在大跃进中大起大落
学前教育的大跃进
学前教育的调整巩固
1958年左倾错误导致了在学术领域和知识分子中的学术批判
学前教育管理机构和师资培训机构相继下马
优秀的幼儿园园长,教师被批判
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学前教育(1966年5月~1976年10月)
十年动乱对幼儿教育的破坏
全面歪曲教育方针
破坏幼儿园管理制度
大量的学前教育机构停办或撤销
学前教育战线对邪恶势力的抵制,抗争与幼儿教育的逐步恢复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学前教育
加强领导,确定发展方针,健全管理体系
1989年8月,国务院发布《幼儿园管理条例》,包括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审批程序,行政事务,保育和教育工作
2001年5月和2011年8月,国务院分别发布了2001~2010年和2011~2020年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颁布学前教育法规
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多种规格发展学前教育事业
发展中国学前教育事业必须采取的方针
多种渠道办园,保证学前教育稳步快速发展
学前教育多种收托形式,全日制幼儿园,寄宿制幼儿园,幼儿学前班混合吧
学前教育机构的不同规格
示范性幼儿园
中心幼儿园
一般性幼儿园
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和人才
实施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健全幼儿教师资格允入制度
多渠道,多层次的培养学前教育师资和专业人才
儿童教育观念更新,幼儿教育方式方法改革探索
树立以尊重儿童为核心的现代儿童馆
幼儿教育方式方法的实验探索
分科教学
活动区活动课程
综合教育课程(吸收和发展了陈鹤琴幼儿园课程论的思想)
蒙台梭利教育法
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改革与研究,幼儿园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
古代东方国家及古希腊古罗马学前教育
远古时期的学前教育
前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母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这一时期的会议制度称为普那路亚的族外婚的多妻多夫制
父系氏族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他家庭中成年妇女一起共同照管幼小男女儿童
军事民主制社会时期的学前教育
注重对全体部落成员的军事体育训练和操练作战行为,学习武器使用,锻炼强健体魄
古代东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古埃及的学前教育
开设有寺庙学校,文秘学校专门用来培养僧侣和文秘人员。普通百姓子弟无权问津
古希伯来的学前教育(酋长摩西)
父辈对子女的教育,主要是进行宗教神学的灌输,养成对上帝(耶和华)无比信仰和敬畏
古印度的学前教育内容和特点
(内容)古印度的学前教育是以维系种族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而实施的学前教育
把从事不同社会分工的人群分为四个等级
婆罗门(掌握宗教事务的僧侣,贵族)
刹帝利(执掌行政与军事大权的世袭贵族)
吠舍(具有人身自由,从事各种生产劳动的手工业者,农夫和平民)
首陀罗(被征服者或奴隶)
(特点)前两个种姓人群为统治阶级,后两个人群为被统治阶级。他们之间不得通婚,不得共识,世袭相传,不得更改。古印度的婆罗门教之形成与传播,正是为维系种姓制度,麻痹民众思想而服务的,古印度的学前教育也是以维系种姓压迫和培养宗教意识来开展的。
古代西方国家的学前教育
古希腊的学程教育
斯巴达学前教育
斯巴达实行军事化管理,开展严格的军事体育教育,这种教育也从婚姻和婴幼儿开始,着重对儿童进行养成教育
雅典学前教育
重视文化教育事业,视为培养城邦合格公民的有效工具
古罗马学前教育
带有古希腊学前教育色彩
共和时期学前教育
家长制农奴体制,每个家庭实施的是农夫加军人的教育
共和后期承袭希腊方式的教育体系,培养雄辩家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目的
帝国时期的学前教育
教育也已成为征服掠夺外帮,维护巩固内部政权的工具
古代西方的学前教育
柏拉图学前教育思想
柏拉图写有《理想国》一书,维护其理想国目标考虑,首先提出优生优育问题
亚里士多德学前教育思想
继承柏拉图的国家教育论,把教育视为国家的头等大事,明确规定一定年龄的儿童,必须接受国家给予的教育。这是西方教育史上“教育立法”思想的开端。
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胎教的第一人
昆体良学前教育思想
《雄辩术原理》一书中专门论述了学前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问题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中世纪学前教育
性恶论
教会地位独尊,鼓吹儿童是带着原罪来到人世的,故生来性恶,人人必须历经苦难生活的磨砺,不断赎罪,才能净化灵魂
预成论(卢梭与预成论及其引发的社会现象进行坚决斗争)
儿童与成人不应有重要区别,儿童的身体和个性已经成人化了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目的
使受教育者虔信上帝,熟读圣经,以求做一个合格的基督徒
内容和方法
主要是通过基督徒对子女进行宗教信仰,行为观念和意识有关的家庭教育,以及跟随家长参加众多的圣世礼仪和节日活动来实施的
封建贵族学前教育(按等级分为两类)
宫廷儿童早期教育
专为王室儿童实施的宫廷教育(教育方法多采用问答法)
骑士早期教育
即封建思想意识的熏陶与军事体育训练于一体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西欧统治者除了利用宗教对人民进行精神奴役外,还要依仗武力镇压来维护其政权)
文艺复兴时期学前教育
1450年,维吉乌斯写成了《儿童教育论》,详尽论述人道化和个性化的学前教育思想
1529年,伊拉斯谟斯写成《幼儿教育论》,伊拉斯谟斯认为应该通过游戏和故事来让儿童学习,他推行人文主义基督教化或基督教人文主义化的学前教育,把基督教和人文主义结合
夸美纽斯学前教育思想
提出“教育要适应自然”和“泛智论”思想,《母育学校》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本学前教育专著
儿童的本质
儿童生来是颗没有被玷污的纯洁种子,具有谦虚,善良,和睦可亲的美德
儿童也是国家的未来
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
夸美纽斯整个教育理论的一条指导性原则。
这一原则要求按照自然发展的规律或法则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这一原则要求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自然倾向来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
这一原则还要求教育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个性差异。
论学前教育
论学前儿童健康教育
夸美纽斯十分重视儿童体育
论儿童的智育和德育
在重视体育的同时,还要求发展幼儿智力,在对幼儿进行智育的同时还要进行德育
论学前儿童的教育方法
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感官去认识外部世界,他还具体建议,运用故事和寓言来发展幼儿智力
论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
父母必须认真做好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鼓励他入学,告诉他上学是一件十分愉快的事情
近现代西方各国学前教育实践
英国的学前教育(最早产生近代学前教育机构的国家)
1967年颁布了国内平民救济法,还提出设置纺织学校和贫困儿童劳动学校的计划
欧文的幼儿学校
罗伯特·欧文于1816年创办新兰纳克幼儿学校(是英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学前教育机构)
欧文重视幼儿智育和道德教育,游戏场是欧文幼儿学校的重要设施
欧文要求教师要以人道主义态度对待孩子
维尔德斯平“开发教育方法”
激发好奇心
通过感觉教学
从已知到未知
让孩子们独立思考
把教学和娱乐结合起来
福禄贝尔幼儿园对英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英国是最早推广福禄贝尔幼儿园的国家
1870年《初等教育法》颁布后,福禄贝尔幼儿园运动迅猛的开展
20世纪上半叶的学前教育
1918年的《费舍教育法》和1933年的《哈多报告》市政府颁布的与保育学校有关的两个重要文件
麦克米伦姐妹保育学校的教育目标及办学特点
(教育目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以增进其健康
(办学特点)注重幼儿的手工教育,言语教育,感觉训练,家政活动和自由游戏,注意采光,通风及环境的布置,总之,反对一切束缚儿童的形式主义,让儿童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地成长
《费舍教育法》
承认保育学校是国民学校制度的一部分,并把保育学校的设立和援助委托给地方教育行政部门
《哈多报告》
推动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发展的重要文献
20世纪英国学前教育发展步伐缓慢的原因
英国重视家庭教育的习俗根深蒂固,上层社会人士并不重视为参加工作的贫困家庭的母亲设置,专以劳动民众的子女为对象的学前教育。
政府认识不足,行动迟缓,在20世纪上半期,英国学前教育主要是由民间组织来承担和推动,政府只是给予有限的人力和物力协助。20世纪下半期,尤其60年代后国际竞争加剧,政府才真正开始重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
1919年免费幼儿园被改称为保育学校
法国的学前教育
奥柏林的编织学校(1776年创设,近代学前教育设施规范建设的萌芽)
柯夏的托儿所(1928年新建,同年柯夏自己也开办了一个模范托儿所)
法国政府的学前教育政策和措施
1833年在《初等教育法》中提到,应把托儿所看作是初等教育的基础
福禄贝尔幼儿园对法国学前教育的影响(玛伦霍尔兹·别劳男爵夫人引进)
巴黎公社的学前教育政策
提出以世俗教育代替宗教教育
19世纪末的母育学校
1840年教育部长卡尔诺提出来的母育学校,他要求把托儿所改称为母育学校,1881年和1882年,法国政府颁布了《费里教育法》
20世纪法国学前教育发展
1975年法国颁布《哈比教育法》,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学前教育发挥四重作用
教育补偿,诊断,治疗与小学衔接
《哈比教育法》的学前教育目标(简答题)
启发儿童个性
消除儿童由于出身和家庭条件差异而造成的成功机会的不均等
早期发现和诊治儿童智力上的缺陷及身体器官上的残疾
帮助儿童顺利完成学前教育向小学教育的过渡
德国学前教育
1840年福禄贝尔幼儿园产生,推动德意志地区学前教育发展
巴乌利美保育所(救助平民,帮助参与劳动的母亲哺育孩子)
由巴乌利美侯爵夫人于1802年创立
弗利托娜幼儿学校运动
1835年,弗利托娜在自己教区内建立了一所奥柏林式“编织学校”
奥柏林编织学校设置的目的(简答题)
为儿童创造一种有秩序的生活,把儿童置于学校教师的监督之下,使他们生活有规律,从而形成一定的纪律性
通过教授标准法语和宗教赞美歌等,使儿童理解宗教教义和提高语言能力
通过手工技巧的传授,培养儿童勤劳的品质,并使他们掌握劳动技术
联邦德国学前教育指导思想和内容(简答题)
指导思想
幼儿园是协助家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机构
为培养优良的个性和为幼儿的全面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内容
语言教学,包括说,听,绘画,看图说话,唱歌游戏活动的
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包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色彩,形态,数量,时间等概念的辨别能力的训练,并开展游戏音乐等活动。
俄国与苏联的学前教育
别茨考伊与儿童慈善教育机构
福禄培尔幼儿园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860年,俄国建立第一所幼儿园
1866年在彼得堡发行,俄国最早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彼得堡还出版了宣传福禄培尔学前教育思想的教育杂志《家庭和学校》
苏联时期学前教育的发展
1932年,颁布第一部国家统一的《幼儿园教育大纲草案》
1959年5月21日公布了《关于改革学前教育制度的决定》,改革重点是宣布在全苏建立将托儿所和幼儿园合并的统一学前教育机构
学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938年,克鲁普斯卡娅制定了苏联第一部《幼儿园规程》和《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规程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的在于以共产主义精神教育儿童,使其获得全面发展
1962年苏联的《托儿所—幼儿园统一教学大纲》(世界上第一部综合性质的儿童学前教育大纲)
苏联《学前教育构想》倡导的改革思路
批判了20世纪30年代教育整顿后人为地制造出许多忽视儿童的做法,反对将儿童仅仅看成是未来生活的预备,而忽视童年期自身价值的观点
要求根据当代世界尤其是苏联心理学及教育科学研究的新成就来改革学前教育体系,教师因努力掌握现代有个
改善儿童的生活条件和幼儿园教师条件,保证儿童教育各个领域的协调性
彻底改变培训教育工作干部的性质及学前教育单位和管理机构的财政条件
确立多种形式和类型的学前教育机构并存的原则,以发展学前教育
实现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与公共教育的协调一致
美国的学前教育
私立幼儿园的建立
1855年德国移民玛格丽特·舒尔茨创办德语幼儿园
1860年,伊丽莎白·皮博迪在波士顿开办美国第一所英语幼儿园
皮博迪在《幼儿园指南》中着重阐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区别
慈善幼儿园的出现
19世纪后期(1870年以后),大部分是教会和社会慈善团体开办
1873年在密苏里州的圣路易市建立美国第一所公立幼儿园
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
杜威的理论为进步主义幼儿园运动提供理论基础
主要领导人安娜·布莱恩,帕蒂·希尔
蒙台梭利对美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1910年蒙台梭利教育法传入美国
1916年后,美国的蒙台梭利热迅速冷却
为20世纪后半期蒙台梭利重新兴起埋下伏笔
保育学校运动
1915年,芝加哥大学教授夫人团体受到英国麦克米伦姐妹创办保育学校的启示,自发开设美国第一所保育学校
美国于1958年颁布《国防教育法》,以智力开发为重要目的的教育改革
开端计划是政府行为,为实现学前教育机会均等的目标而实行的重要计划
幼儿智力开发运动,蒙台梭利运动的再度兴起和皮亚杰理论的学前教育实验是其中典型案例
日本的学前教育
《学制令》1872年由文部省颁布(标志着明治维新后教育改革的开始)
1890年,民间人士赤泽钟美夫妇创立日本学前教育史上第一所托儿所
日本政府指定的第一个幼儿园教育法令—《幼儿园保育及设备规程》
20世纪上半叶学前教育的发展
自由主义保育思想的发展及其影响
1908年,谷本富还与中村五六合著了《幼儿教育法》,立足于自然主义教育原则,阐明了以游戏为中心的学前教育体系
日本第一所托儿所于1893年私人建立
近现代欧美学前教育思想
卢梭的学前教育理论
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家,现代儿童心理学理论创始人
卢梭发表了教育哲理小说《爱弥儿》,表现出他的新颖社会政治观和自然主义教育论
论自然教育(人的禀赋具有三种特征)
生而具有自由
生而具有理性
生而具有良心
教育要以培养自然人为目的
论教育年龄分期
婴儿期出生到两岁
儿童期2~12岁
理性睡眠时期
少年期12~15岁
青年期15~20岁
论自然教育法则(具体)
多给孩子真正的自由
合理的养护和锻炼
注意语言教育
注重感官教育
反对体罚
卢梭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反对体罚,提出了自然后果法
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
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幼儿园,被称为幼儿教育之父
代表作《人的教育》
论自由教育
相信儿童的自由发展,主张以儿童为中心的自由教育
把儿童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
婴儿期
幼儿期
少年期
创造性的活动
鼓励婴儿进行感官和四肢的活动,游戏活动为主。福禄培尔认为,游戏是由内心的需要和冲动而来的,内部表现是儿童的天性。
福禄培尔恩物
不用书本而能加速教育进程的游戏材料和设备称为恩物。恩物即恩赐之物的意思,表示是借上帝之恩典由父母赠予心爱的孩子,玩弄的实现自我活动的工具
福禄培尔建议幼儿园应划分为两个部分
全体儿童
个别儿童
集体原地保护个别儿童的小园地集体原地又分为田地与花园两个部分
福禄培尔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简答题)
1.福禄培尔为幼儿园儿童编制了多种游戏活动,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运用他所设计的玩具—恩物进行的游戏,以此发展儿童的认识能力和创造性,并训练手的活动技能
2.为幼儿园儿童安排多种作业活动,通过作业对幼儿进行初步的教学
3.重视幼儿的语言发展,通过唱歌,讲故事,朗诵游戏的方式,来培养儿童的语言能力
杜威的学前教育理论
实用主义教育理论代表人物,美国人
论实用主义哲学
任何一个观点的最基本要义就是引起人的有效行动即“存在就是有用”“有用就是真理”
论教育的本质
教育本质是一种个体社会生活的进程
教育即生活
教育即生长
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论儿童中心主义
提出了儿童中心主义的儿童观
论做中学(杜威教学理论核心内容)
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把游戏看作是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
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理论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创办教育机构—幼儿之家
教育观
儿童的发展要顺其自然,成人要为其提供一个适合身心特点的环境,不应对儿童过多的干涉和指责,教师的任务在于为儿童提供环境和给予适当的引导
儿童观
儿童的各种潜能和需要,都是先天的固有的
强调环境在儿童个性发展中的作用
关于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蒙台梭利主张自由教育
反对对儿童进行纪律约束
幼儿教育内容
感官训练
初步文化知识培养
日常生活练习
肌肉训练
克鲁普斯卡娅的学前教育理论
1938年拟定了《幼儿园教养员工作指南》
论幼儿教育的内容
对儿童进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
把幼儿的身体健康放在头等重要的位置,认为合理的组织幼儿的体育,使他们健康的发育成长,是幼儿园全部工作的基础
对幼儿道德品质的培养也十分重视
强调幼儿智力的发展
在幼儿个性全面发展中,还应包括美育,即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
把幼儿教育中的游戏和玩具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
皮亚杰的学前教育理论
瑞士教育家
儿童心理与生理发展四个阶段
感觉运动阶段出生至两岁
前运算阶段2~7岁
具体运算阶段7~12岁
形式运算阶段12~15
皮亚杰儿童教育基本原则
符合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皮亚杰心理学体系核心
分析儿童心理发展因素
生物有机体成长成熟因素
练习和习得经验因素
社会传递因素
平衡化因素,也叫自我调节因素
发展儿童的主动性
强调儿童的实际活动
十分重视动作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
重视儿童的社会交往
有助于儿童语言和思维以及情感和道德的发展
皮亚杰在幼儿阶段开展游戏活动的类型及内容(论述题)
练习型游戏。这是一种最初形式的游戏,如反复拍打栓在身上的气球,让幼儿重复着进行练习活动
象征性游戏。这是一种通过象征性语言,让儿童记忆后背诵诗词文章或数理公式,这是儿童游戏的高端
规则性游戏。这是一种按游戏规则判断优劣差别的多种竞技性游戏,如投篮,踢珠入洞,打弹子,它是促进儿童理解社会生活的最有效的游戏活动
构造性游戏。这是一种象征意义的又有结构要求的游戏,如用积木搭建楼房等
加德纳的学前教育理论
美国人,多元智能理论首创者
论智能的基本内涵
智能是在某种社会环境下,个体用于解决自身遇到的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
智能分为八种
语言智能
音乐智能
逻辑数学智能
身体运动智能
视觉空间智能
自我认识智能
人际关系智能
自然观察智能
论智能理论的教育价值
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对幼儿教育的发展有以下几点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树立新的儿童观
实施因材施教,个性最优化教育
培养和促进幼儿的创造能力,幼儿时期是接受和培养创造性个性的最佳时期
发展儿童的强项
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现实意义) 他为我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提供了一种新的理念,这就是倡导新的儿童观,个性化的教育观,多元智能全面发展观。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