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分解代谢思维导图
分解代谢伴有蕴藏在大分子复杂结构中自由能的释放。 在分解代谢的某些反应中,产生的大部分自由能储存于ATP中,一些自由能以NADPH形式直接用于某些需能反应。 catabolism,dissi- milation 在物质 代谢 中将复杂的物质分解为简单的物质的 化学 过程,为异化作用。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十大主要内容,《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代表作,对当时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理论指导作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食品化学维生素章节,内容来源于《食品化学》(谢明勇主编)及网络。生物化学脂溶性维生素及水溶性维生素的功能与缺乏症状总结,主要对水溶性维生素和脂溶性维生素两大知识点进行讲解,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分解代谢
氨基酸的分解
氨基酸代谢库
转氨基作用
概念:转氨基作用 指的是一种α-氨基酸的α-氨基转移到一种α-酮酸上的过程。
第一阶段:氨基酸转变为酮酸 第二阶段:α-酮酸转变为氨基酸
氧化脱氨基作用
概念:是指氨基酸在酶的作用下伴有氧化的脱氨基反应。
过程:谷氨酸在线粒体中由谷氨酸脱氢酶催化氧化脱氨。谷氨酸脱氢酶系不需氧脱氢酶,以NAD+或NADP+作为辅酶。氧化反应通过谷氨酸Cα脱氢转给NAD(P)+形成α~亚氨基戊二酸,再水解生成α~酮戊二酸和氨。
联合脱氨基作用
概念:转氨基作用和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氧化脱氨基作用两种方式联合起来进行脱氨基(transdeamination)。
蛋白质的分解
酶解
蛋白酶是生物体内的一类酵素(酶),它们能够有效分解蛋白质。分解方法是打断那些将氨基酸连结成多肽链的肽键。抑制蛋白酶活性的小分子化合物被称蛋白酶抑制剂。
总代谢过程
食物中蛋白质代谢
发酵
乙醇发酵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通过糖酵解途径,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丙酮酸进一步脱羧形成乙醛,乙醛最终被还原成乙醇的过程.乙醇发酵的主要代表菌为酵母菌属。
酵母发酵
酵母菌把淀粉分解成丙酮酸后,有两种情况: 1、无氧条件,丙酮酸会分解成酒精。 2、有氧条件,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变成二氧化碳。 通常所说的发酵指的是有氧条件下,通过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使馒头或面包松软。
乳酸发酵
指糖经无氧酵解而生成乳酸的发酵过程,乙醇发酵同为生物体内二种主要的发酵形式。
醋酸发酵
由醋酸细菌将乙醇氧化生成醋酸的过程。
混合酸发酵
混合酸发酵是指埃希氏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属的一些菌通过(EMP)途径将葡萄糖转变成琥珀酸、乳酸、甲酸、乙醇、乙酸、(H2和CO2)等多种代谢产物。
丁二醇发酵
由肠杆菌科、文氏菌属、克雷伯氏菌属、沙雷氏菌属以及弧菌科中的某些成员进行的一类发酵。葡萄糖被发酵形成2,3一丁二醉,及少量混合酸发酵的产物。
丁酸发酵
在厌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糖产生丁酸的过程称为丁酸发酵。
EMP途径——(糖酵解)
EMP途径:是细胞将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的代谢过程。
总过程
调控位点
调控位点:有三个,均为单向反应点。 1:己糖激酶调控位点。 2:磷酸果糖激酶(限速酶)调控位点。 3:丙酮酸激酶调控位点。
HMP途径——(磷酸戊糖途径)
由磷酸己糖开始分解,形成5碳物,5碳物再分解成3碳和2碳物,3碳物和2碳物又继续进行代谢生成乳酸和乙醇等产物,这条代谢途径称为HMP途径。
①葡萄糖→6-磷酸葡萄糖酸 ②6-磷酸葡萄糖酸→5-磷酸核酮糖→ 5-磷酸木酮糖 ↓ 5-磷酸核糖→参与核酸生成 ③ 5-磷酸核酮糖→6-磷酸果糖+3-磷酸甘油醛(进入EMP)
总反应式:6葡萄糖-6-磷酸+12NADP++7H2O →5葡萄糖-6-磷酸+12NADPH+12H++6CO2+Pi
TCA循环——(柠檬酸/三羧酸循环
是指由丙酮酸经过一系列循环式 反应而彻底氧化、脱羧,形成CO2、H2O和NADH2的过程。
主要反应产物图解
TCA全过程循环图
ED途径——(2-酮-3-脱氧-6-磷酸葡糖酸途径)
方程式
特点:①具有一特征性反应——KDPG裂解为丙酮酸和3-磷酸甘油醛;②存在一特征性酶——KDPG醛缩酶;③其终产物2分子丙酮酸的来历不同,其一由KDPG直接裂解形成,另一则由3-磷酸甘油醛经EMP途径转化而来;④产能效率低(1molATP/1mol葡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