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思维导图——14.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快下载收藏!第3版王镜岩生物化学思维导图所有章节已完结,均为本人考研时所做,适用于生物、食品等方向考研生,同适用于各位生化期末考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核酸的物理化学性质
核酸的水解
酸水解
水解部位
N-糖苷键(更易被水解)、磷酸酯键
嘌呤碱糖苷键比嘧啶碱糖苷键对酸更不稳定
水解嘌呤糖苷键
DNA在PH1.6于37˚C/PH2.8于100˚C对水透析即可完全除去嘌呤碱
完全水解
甲酸(98%-100%)密封加热至175˚C 2h
缺点
G回收率较低
三氟乙酸在155˚C加热60min(水解DNA)或80min(水解RNA)
嘧啶碱回收率提高
碱水解
RNA的磷酸酯键容易被碱水解,产生核苷酸;DNA的磷酸酯键不易被水解
RNA的核糖上有2’-OH基,在碱作用下形成磷酸三酯,磷酸三酯极不稳定,随机水解,产生2’,3’-环磷酸酯,该环磷酸酯继续水解产生2’-核苷酸核3’-核苷酸
DNA不能形成碱水解的中间产物,故对碱有一定的抗性
用于水解RNA的碱
KOH
水解后用HClO4种中和,KClO4溶解度小,易被除去
酶水解
非特异性水解磷酸二酯键的酶为磷酸二酯酶,如蛇毒磷酸二酯酶核牛脾磷酸二酯酶;专一性水解核酸的磷酸二酯酶称为核酸酶
核酸酶的分类
根据底物专一性
核糖核酸酶
脱氧核糖核酸酶
根据对底物的作用方式
核酸内切酶
核酸外切酶
根据磷酸二酯键的断裂方式
5’-磷酸核苷酸或寡核苷酸
在3’-OH与磷酸基之间断裂
3’-磷酸核苷酸或寡核苷酸
在5’-OH与磷酸基之间断裂
根据对底物二级结构的专一性
双链酶
单链酶
N-糖苷酶
核糖核酸酶类
p在左边,表示与C5’连接,p在右边,表示与C3’连接
牛胰核糖核酸酶(RNase I)
具有极高专一性的内切酶,只作用于RNA;作用点在嘧啶核苷-3’磷酸和其它核苷酸之间的连键;产物为3’-嘧啶核苷酸或以其结尾的寡核苷酸
核糖核酸酶T1
从米曲霉中分离得到的内切酶,具有比RNase1更高的专一性;作用点在3’鸟核苷酸与相邻核苷酸的5’-OH之间的连键,产物为3‘-鸟核苷酸或以其结尾的寡核苷酸
核糖核酸酶T2(RNase T2)
主要作用点在Ap残基,产物为3‘-腺苷酸结尾的寡核苷酸链
脱氧核糖核酸酶类
牛胰脱氧核糖核苷酸酶DNaseI
切断双链/单链DNA成为5’-磷酸为末端的寡聚核苷酸,需Mg2+;柠檬酸盐抑制Mg2+活性
牛脾脱氧核糖核苷酸酶DNaseII
降解DNA为3’-磷酸末端的寡聚核苷酸,需Na2+;Mg2+抑制酶解
链球菌脱氧核糖核酸酶
内切酶,产物为5’-磷酸为末端的碎片
限制性内切酶(*)
在细菌中发现,主要降解外源DNA,具有严格的碱基序列专一性;基因工程重要的工具酶
如:EcoR I
能够识别DNA链上6对碱基组成的序列,交错切割,形成粘性末端;5’-磷酸基用碱性磷酸酯酶切除,可以用多核苷酸磷酸激酶再接上带有放射性同位素的磷酸残基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往往与甲基化酶同时成对地存在,具有相同的底物专一性,识别相同碱基序列的能力;甲基化酶是细菌自身DNA带上标志,碱基被甲基化修饰的DNA将不会被限制酶降解;
核酸的酸碱性质
碱基的解离
杂环中的N具有结合质子(碱性解离)的能力;烯醇式羟基、-NH-等有释放质子(酸性解离)的能力;
胞嘧啶
N3结合质子pK1=4.6碱基的烯醇式羟基释放质子pK2=12.5
尿嘧啶与胸腺嘧啶
无氨基,-NH-释放质子,pK1值分别为9.5和9.9
腺嘌呤
N1结合质子pK1=4.15在核苷酸中N9由于形成糖苷键无——N9-H-的解离
鸟嘌呤和次黄嘌呤
N7结合质子pK1=3.2 N1结合质子pK2=9.6
-N9-H-释放质子pK3=12.4
核苷的解离
糖的存在增强了碱基的酸性解离;核糖的解离忽略不计
核苷酸的解离
碱基部分的解离pK值与核苷相似,磷酸基团两次解离;但磷酸二酯键的磷酸基只有一个解离常数
兼性离子
第一磷酸基和含碱基含氮环解离曲线的交叉处,带负电荷的磷酸基正好和带正电的含氮环数目相等,及到达等电点
pI=(pK1+pK2)/2
核酸的滴定曲线
反向滴定
核酸的紫外吸收
定量、定性测定
嘌呤碱和嘧啶碱具共轭双键,使碱基、核苷、核苷酸、核酸在240-290nm的紫外波段有一强烈的吸收峰,最大吸收值在260nm附近
检测核酸纯度
A260/A280
纯DNA值大于1.8,纯RNA达2.0
计算DNA含量
纯的样品,读出260年nm的A值技能算出含量
A=1相当于5 0μg/ml双螺旋DNA,或4 0μg/ml单链DNA/RNA,或2 0μg/ml寡核苷酸
增色效应/减色效应
核酸的变性、复性及杂交
变性
核酸双螺旋区的氢键断裂,变成单链,并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因素
热变性,酸碱变性,尿素等
DNA变性的特点
爆发式,变性只发生在一个很窄的温度范围内
DNA的熔点Tm
加热变性使DNA双螺旋结构失去一半的温度,一般在82-85˚C之间
影响因素
DNA的均一性:均质DNA温度范围狭窄,异质DNA温度范围较宽;因此可用来作为DNA是否均一评判的标准
G-C含量
G-C越多,Tm越高
介质中的离子强度
离子强度低的介质,Tm较低,熔解温度范围较宽;因此DNA试剂的保存不应保存在极稀的溶液
tRNA有较多双螺旋区,Tm较高
复性
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使两条分开的链重新缔合成为双螺旋
加热变性DNA在缓慢冷却是可以复性;骤然冷却不能复性
核酸的杂交p510
将不同来源的DNA/RNA单链放在同一溶液中,只要两种核酸单链存在一定的配对关系,它们就可能成为杂化双链,即核酸杂交
应用
利用DNA变性和复性的性质,结合探针技术和印迹技术可进行DNA/RNA的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核酸杂交技术,可以讲含量极少的真核细胞基因组中的单拷贝基因钓出来
印迹法
Southern印迹法(*)
将DNA变性后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进行杂交
Northern印迹法
RNA同上
Western印迹法
根据抗原-抗体结合的原理,分析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