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生物化学思维导图——28.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快下载收藏!第3版王镜岩生物化学思维导图所有章节已完结,均为本人考研时所做,适用于生物、食品等方向考研生,同适用于各位生化期末考生!
编辑于2022-07-20 20:31:35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食物成分含有的能量比较
脂肪(37KJ/g)>蛋白质(17KJ/g)>糖类(16KJ/g)
脂肪非极性化合物,以无水状态贮存;糖原极性化合物,以水合形式贮存;若按同等重量计算,脂肪的代谢能量世纪高达糖原6倍
脂质的消化、吸收和传送
脊椎动物食物脂质的消化吸收
消化
物理消化(辅助)
三酯酰甘油/脂肪/三酰甘油消化是脂质-水的界面上发生的,其消化速度取决于界面的表面积;
小肠通过剧烈的蠕动,在胆汁盐的乳化作用下,形成微团,利于脂肪与水溶性的蛋白酶发生作用,同时增大了接触表面积
化学消化
提到的几种酶
辅脂肪酶(胰脂肪酶活性必需)、脂酶、磷脂酶等
三酯酰甘油消化始于胃脂肪酶,后通过(小肠内胰脏分泌)胰脂肪酶彻底消化,转化为2-单酰甘油和脂肪酸
吸收
1.被小肠上皮黏膜细胞吸收,又经黏膜细胞转化为三酯酰甘油,与蛋白质包装成乳糜颗粒(脂蛋白)进入到血液中,通过淋巴系统运送到各组织
2.被运送到脂肪组织和骨骼肌毛细血管的乳糜颗粒,其三酰甘油组分被脂肪酶水解为游离的脂肪酸和甘油
游离的脂肪酸被组织吸收
甘油经甘油激酶和甘油-3-磷酸脱氢酶作用,转化为磷酸二羟丙酮
短的和中长链的脂肪酸在膳食中的含量并不多,它们不形成脂蛋白形式,而是以游离酸的形式被送到肝脏
贮存脂类的消化吸收
消化
在激素敏感的三酯酰甘油脂肪酶的作用下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
吸收
被释放的脂肪酸进入血液与清蛋白结合,有效溶解度大大增加,最后进入肌肉/肝脏中形成乙酰-CoA并产生能量
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细胞溶胶)脂肪酸的活化
脂酰辅酶A合酶/脂肪酸硫激酶1(存在于线粒体外膜)、ATP(脱下PPi)
活化即形成脂酰-CoA(高能化合物)
注:原核生物脂肪酸的分解代谢发生在细胞溶胶
真核生物(线粒体)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脂肪酸进入线粒体
10C以下(短/中长)脂酰-CoA可渗透通过线粒体内膜
长链的脂酰CoA运送机制
肉碱载体系统
1)肉碱-脂酰移位酶1通过肉碱取代CoA-SH,形成脂酰肉碱 2)脂酰肉碱经过内膜上载体蛋白进入线粒体基质 3)肉碱-脂酰转移酶II释放肉碱,脂酰基重新转移到线粒体的CoA上4)肉碱回到细胞溶胶
ß-氧化
发现:Knoop
4大步骤
氧化
脂酰-CoA脱氢酶、FAD(这里的电子传递过程中出现ETF即泛醌氧化还原酶)
ß-位(羧基邻位)被脱下2个H形成“反式-∆2-烯酰-CoA”
水合
烯酰-CoA水合酶、H2O
发生在γ-位与δ-位之间,-OH加在δ-位上,形成“3-L-羟脂酰-CoA”(L构型)
氧化
3-L-羟脂酰-CoA脱氢酶、NAD+
脱去δ-位的H,形成“ß-酮脂酰-CoA”
断裂
ß-酮脂酰-CoA硫解酶、CoASH
形成“缩短2个C的脂酰CoA”+1个“乙酰-CoA”
脂肪酸氧化是高度放能的过程
以软脂酸为例,经过ß-氧化7个轮回,生成8个乙酰-CoA
8乙酰-CoA=80ATP7FADH2=7x1.5=10.5ATP7NADH=7x2.5=17.5ATP
总和108ATP-活化时2ATP=106ATP
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
单不饱和脂肪酸(以油酰-CoA为例)
(还需)烯酰-CoA异构酶(C9=C10),改变双键位置及将顺式变为反式
相比于硬脂酰-CoA,油酰-CoA少产出了1个FADH2
多不饱和脂肪酸(以亚油酰-CoA为例)
(还需)烯酰-CoA异构酶、2,4二烯酰-CoA还原酶
相比于硬脂酰-CoA,多消耗了1个NADPH,少产出了1个FADH2
奇数碳原子脂肪酸的氧化生成丙酰-CoA
如具有17C的脂肪酸经过ß-氧化途径,产生7个乙酰-CoA和1个丙酰-CoA(丙酰-CoA同样也是Val和Ile的降解产物;见30章)
丙酰-CoA经过3步酶促反应转化为琥珀酰-CoA
羧化
丙酰-CoA羧化酶(生物素为辅基)、ATP、CO2
ß-C上加上——COO-,形成D-甲基丙二酰-CoA
消旋
甲基丙二酰-CoA消旋酶
形成L-甲基丙二酰-CoA
变位
甲基丙二酰-CoA变位酶,VB12(为辅酶)
形成琥珀酸-CoA
α-氧化和ω-氧化
α-氧化
如植烷酸(存在与反刍动物及某些食物中)C-3位有1个甲基取代基,不属于脂酰-CoA脱氢酶的底物,要先经过α-氧化才能进入ß-氧化
脂肪酸α-羟化酶将羧基邻位的C羟基化,而后脱羧,羟基再氧化形成新的羧基端
ω-氧化
可将中长链和长链的末端甲基羟基化继而羧基化,两端降解从而加速脂肪酸降解的速度
酮体
严重解状态或胰岛素过低状态都会耗尽体内糖的贮存。肝外组织不能自血液中获取充足的葡萄糖,为了获取能量,肝中的葡糖异生作用就会加速,肝和肌肉中的脂肪氧化也会加速,同时动员蛋白质的降解。脂肪酸氧化产生大量的乙酰-CoA,葡糖异生导致大量草酰乙酸被耗尽,导致柠檬酸循环收到阻滞,此时乙酰-CoA转而 进入酮体生成的方向
大量丙酮对人体有毒
大量乙酰乙酸和D-ß-羟丁酸会使血液PH降低,导致酸中毒
尿液中酮体增多,酮病
乙酰-CoA的代谢结局之一
进入柠檬酸循环及电子传递系统(23、24章)
作为类固醇的前提,生成胆固醇(29章)
脂肪酸合成的前体(29章)
转化为乙酰乙酸、D-ß-羟丁酸和丙酮,三者统称酮体
肝脏中酮体的合成
1)2分子乙酰-CoA在硫解酶的作用下形成乙酰乙酰-CoA
2)乙酰乙酰CoA和乙酰-CoA在HMG CoA合酶的催化下,缩合形成HMG-CoA
3)HMG-CoA在HMG裂解酶作用下形成乙酰乙酸
4)乙酰乙酸脱羧形成丙酮;还原(NADH)形成D-ß-羟丁酸
肝外组织使用酮体作为燃料
D-ß羟丁酸经氧化形成乙酰乙酸,和乙酰乙酸与CoA相接被活化,而后被硫解酶裂解(ß氧化最后一步)形成乙酰-CoA进入柠檬酸循环为肝外组织(如骨、心肌、肾皮质)提供能量
磷脂的代谢
鞘磷脂的代谢
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脂肪酸进入线粒体的调控
对肉碱酰基转移酶的调控
肉碱酰基转移酶I强烈受到丙二酰-CoA(脂肪酸合成)的抑制
心脏中脂肪酸的调节
脂肪酸氧化是心脏的主要能源
心脏用能减少,柠檬酸循环和氧化磷酸化降低,乙酰-CoA、NADH积聚
乙酰-Co抑制硫解酶的活性
NAD+的减少影响了3-羟脂酰-CoA脱氢酶
激素对脂肪酸代谢的调节
三酯酰甘油脂肪酶(脂肪是消化)是激素敏感性脂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的升高,有利于它的磷酸化从而降解更多的脂肪形成脂肪酸和甘油
手画图
根据机体代谢需要的调控
长时间膳食的改变到中相关酶水平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