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五、十六章:心血管药物
化学工业出版社《药物化学》第十五、十六章:心血管药物,适配复旦本科、考研,重点整理。有需要的小伙伴可以看看哦~
编辑于2022-07-21 11:28:26心血管药物(Cardiovascular drugs)
心血管系统药物主要作用于心脏或血管系统,改进心脏的功能,调节心脏血液的总输出量,或改变循环系统各部分的血液分配 特点:单一药物多种作用,同类药物不同主要作用
强心药物(Cardiac Agents)
概述
充血性心力衰竭
严重的心肌收缩力损伤引起慢性心力衰竭,心脏不能将血泵至外周部位,无法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心力衰竭
强心药又称正性肌力药,即加强心肌收缩力的药物
主要强心途径
抑制膜结合的Na+,K+-ATP酶活性
强心苷
β受体激动作用
β1受体激动剂
cAMP↑,Ca2+↑,心肌收缩力增强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加强肌纤维对Ca2+的敏感性
Ca2+敏化药
分类
强心苷
地高辛(来自于天然产物)
其它正性肌力药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氨力农
β1受体激动剂
多巴酚丁胺
钙敏化药
匹莫苯
分类
强心苷类(Cardiac Glycisides)
结构不要求记忆
构效关系
分为甙元和糖基两部分
甙元为甾体骨架(A/B、C/D顺连,B/C反连;与甾体激素不同),甾环对抑酶作用非常重要,必不可少
17位的不饱和内酯环对抑酶作用非常重要,内酯环被饱和活性降低,内酯环可以被开链不饱和腈取代。内酯环一般以α 构型与甾体骨架17位相连,改为β构型活性下降
不饱和内酯环可以是五元环(植物)或六元环(动物)
在甾核的其他位置引入羟基,可以增加强心苷的极性,作用时间短,羟基酯化后,作用时间延长
C-19甲基被氧化为羟甲基或醛基时活性增强,氧化为羧基,活性减弱,被氢取代活性降低
糖基一般以β-1,4糖甙键与甙元3位羟基相连,糖基本身无活性,但对完善强心甙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性质有很大贡献。糖越少作用越强
强心苷水解为苷元后,作用减弱,且有中枢毒副作用
强心机理
抑制Na+/K+—ATP酶的活性
代表药物
地高辛
结构
甾体苷元;内酯环;三分子糖
用途
植物中提取,安全范围小,强度不够大,排泄慢,易于积蓄中毒。中等作用时间,用于治疗急性或慢性心力衰竭
去乙酰毛花苷

非苷类强心药(Nonglycoside Cardiac Agents)
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hosphodiesterase inhibitors,PDEI)
概述
磷酸二酯酶能调节体内环磷酸腺苷和环磷酸鸟苷的浓度
机制
抑制PDE-Ⅲ→cAMP↑→Ca2+↑→强心
代表药物
氨力农
结构
吡啶酮;氨基;吡啶
用途
主要用于对强心甙、利尿剂和血管扩张剂治疗无效的严重心力衰竭
西地那非(万艾可)(sildenafil ,Viagra)*

β受体激动剂(β1受体激动剂)
代表药物
盐酸多巴酚丁胺
结构
多巴胺;2-丁基;4-苯酚
手性
(-) (+)激动β1;(-)激动α1、(+) 阻滞α1,故使用外消旋体
用途
选择性心脏β1受体兴奋剂,临床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及术后低血压。口服无效
结构改造
多巴酚丁胺易被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代谢,只能注射给药,对其进行结构修饰以解决口服问题

钙敏化药(Calcium Sensitizers)
新的强心机理
直接提高心肌收缩蛋白对钙的敏感性,可避免细胞内钙离子过多引起的不良反应
代表药物
匹莫苯(Pimobendan)
 仍有抑制磷酸二酯酶作用
抗心绞痛药(Antianginol Drugs)
概述
心绞痛的发作是由于心肌急剧的暂时性缺血和缺氧所引起,是冠心病的常见症状
治疗途径
减轻心脏工作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
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氧量
分类
硝酸酯及亚硝酸酯类
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
钙通道阻滞剂
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
苯烷胺类
盐酸维拉帕米
苯噻氮卓类
盐酸地尔硫卓
三苯哌嗪类
桂利嗪
β受体阻断剂
双嘧达莫
分类
硝酸酯及亚硝酸酯
代表药物
硝酸甘油
化学名
1,2,3-丙三醇三硝酸酯
理化性质
浅黄色带甜味油状液体,低温下凝固成两种固体
遇热或撞击易爆炸
碱性条件下水解生成甘油,加入硫酸氢钾加热,可生成恶臭的丙烯醛气体
代谢
酯水解,其中二硝酸代谢物仍有其扩张血管作用,但作用仅为硝酸甘油的1/10
用途
直接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心肌耗氧而缓解心绞痛。舌下含化,吸收迅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用于心绞痛急性发作治疗。长期服用可发生耐受性
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硝异梨醇)
化学名
1,4:3,6-二脱水-D-山梨醇二硝酸酯
结构来源
理化性质
白色结晶性粉末
室温干燥稳定,遇强热爆炸
加硫酸水解成硝酸,加硫酸亚铁试液接界面显棕色
用途
血管扩张药,用于缓解和预防心绞痛,也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舌下含服,活性强于硝酸甘油,且持续时间长。长期服用可发生耐受性。二硝酸酯脂溶性大,易透过血脑屏障,头痛副作用
代谢
2-硝酸异山梨酯和5-硝酸异山梨酯,均有活性
单硝酸异山梨酯

作用机制
NO供体药物
与细胞中巯基部分结合,分解出NO,激活鸟苷酸环化酶,增加细胞内cGMP 含量,从而激活蛋白激酶,松弛血管平滑肌,舒张血管
钙通道拮抗剂(Calcium Blocker)
概述
又称为钙离子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
三种主要作用
抗心绞痛
抗心率失常
抗高血压
钙离子拮抗剂的作用机理通过连接位于L通道的亚单位内的特异性受体部位而发挥作用的
WHO分类
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对Ca2+内流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
硝苯啶、维拉帕米、地尔硫卓
非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
既有Ca2+拮抗活性,又有其它作用
氟桂嗪、桂利嗪
按化学结构分类
二氢吡啶类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氨氯地平,尼莫地平
苯烷胺类
盐酸维拉帕米
苯噻氮䓬类
盐酸地尔硫卓
三苯哌嗪类
桂利嗪
分类
1,4-二氢吡啶类(Dihydropyridines,DHP)
概述
临床上特异性最高、作用最强的一类钙通道阻滞剂
特点
更高的血管选择性
针对某些特定部位的血管系统,以增加这些部位的血流量
减少迅速降压和交感激活的副作用
改善并增强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药物
代表药物
硝苯地平(硝苯啶,心痛定)
化学名
2,6-二甲基-4-(2-硝基苯基)-1,4-二氢- 3,5-吡啶二甲酸二甲酯
用途
抑制心肌对钙离子的摄取,用于治疗冠心痛,缓解心绞痛。本品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高血压
副作用有短暂头痛,面部潮红、嗜睡。剂量过大可引起低血压
理化性质
遇光极不稳定(含硝基通性),发生光催化的歧化反应,降解产物有害,在生产贮存过程应避光
代谢
尼群地平
结构
二氢吡啶类;3,5-甲乙酯;3-硝基苯基
理化性质
歧化反应,应避光
手性
4位C原子具手性,临床用外消旋体
用途
选择性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钙离子通道阻滞剂,降压作用温和而持久
适应于冠心病及高血压,也可用于充血性心衰
尼莫地平
结构
二氢吡啶类;5-异丙酯、2-甲氧乙酯;3-硝基苯基
理化性质
歧化反应,应避光
手性
4位C原子具手性,临床用外消旋体
用途
钙通道阻滞剂,选择性地扩张脑血管,临床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性神经障碍高血压,偏头痛等
氨氯地平
化学名
(±)-2-[(2-氨基乙氧基)甲基]-4-(2-氯苯基)-1,4-二氢- 6-甲基-3,5-吡啶二甲酸-3-乙酯-5-甲酯
结构
二氢吡啶类
手性
4位C原子具手性,临床用外消旋体
用途
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高血压和缺血性心脏病
起效比硝苯地平慢,但作用时间长,不良反应小
构效关系
1,4-二氢吡啶环是活性必需结构,氧化为吡啶环或还原为六氢吡啶环则活性消失,2,3-双键被还原活性减弱
二氢吡啶N原子上无取代活性最佳
二氢吡啶的2,6位应为低级烃基,但氨氯地平例外
二氢吡啶的3,5位酯基为必需基团,如换为氰基或酮基则活性大大下降;酯取代基若大于甲酯,一般可保持或增强活性,有一定的体积耐受性;C3、C5若为不同酯基,活性常优于相同酯基,此时C4为手性中心,有立体选择性作用
二氢吡啶的4位取代基以取代苯基为佳,苯环的邻位或间位有NO2、CN、Cl等吸电子基团取代活性增强,但对位取代会降低或丧失活性
二氢吡啶环为平坦的船式构象,苯环与二氢吡啶环在空间上垂直,这种构象对钙拮抗作用是必须的
苯并硫氮杂䓬类(Benzothiazepines)
代表药物
盐酸地尔硫䓬
化学名
(2S,顺)-3-乙酰氧基-5-[(2-二甲氨基)乙基]-2,3-二氢-2-(4-甲氧基苯基)-1,5-苯并硫氮杂䓬-4(5H)酮盐酸盐
结构
硫氮䓬酮
手性
2个手性C,4个异构体,用(2S,3S)体
(2S-cis)>(2R-cis)>(2S-trans)(2R-trans)
代谢
脱乙酰基(活性),N-脱甲基和O-脱甲基
用途
高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各型心绞痛,减缓心率。预防心血管意外,无耐药性或明显副作用
苯烷基胺类(Phenylalkylamine derivatives)
代表药物
盐酸维拉帕米(异搏定,戊脉安)
结构
苯烷基胺类;叔胺;腈基;双3,4-二甲氧基苯烷基
手性
左旋体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病人的首选药物,右旋体则为抗心绞痛药物,用外消旋体
用途
钙通道阻滞剂,用于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也可用于心绞痛及高血压,副作用较小
衍生物
甲氧维拉帕米(Gallopamil,戈洛帕米)
非选择性钙离子拮抗剂
代表药物
桂利嗪(肉桂苯哌嗪、脑益嗪)

β受体阻滞剂
概述
心肌缺血诱发心绞痛时,心肌局部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儿茶酚胺类物质释放增加,激动β受体,加快心率,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肌耗氧量,加重心肌缺氧
β受体阻滞剂能阻断过多的儿茶酚胺,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缓解心绞痛
普萘洛尔、美托洛尔等均可用于心绞痛的治疗
抗心率失常药(Antiarrhythmic Drugs)
概述
心率失常是心动规律和频率的异常,此时心房心室正常激活和运动顺序发生障碍,是严重的心脏疾病。分为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两种类型
抗心率失常药物的作用机理
通过影响心肌细胞膜的离子通道,改变离子流而改变心肌细胞的电生理特征
具体效果
降低自律性
改变后除极与触发活动
改变膜反应性而改变传导性
改变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而减少折返
抗心率失常药分类
心动过速型心律失常药
I类,钠通道阻滞剂
美西律、普罗帕酮
II类,β受体阻断剂
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
III类,延长动作电位时程的药物(钾通道阻滞剂)
胺碘酮
IV类,钙通道阻滞剂
维拉帕米、地尔硫䓬
分类
离子通道阻断剂
钠通道阻断剂(Sodium channels antagonists)
作用机制
能与心肌细胞膜上钠通道蛋白结合,使钠通道变窄或阻塞,抑制Na+内流,抑制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振辐,使其传导减慢,延长有效不应期。又称膜稳定剂
代表药物
奎尼丁(Quinidine)
结构
是奎宁的非对映异构体
用途
心房颤动、阵发性心动过速和心房扑动
分子中含两个碱性N原子(桥环N原子碱性强),可与盐酸、硫酸、葡萄糖酸等成盐应用
代谢
盐酸普鲁卡因胺

盐酸利多卡因

盐酸普罗帕酮
化学名
3-苯基-1-[2-[3-(丙氨基)-2-羟基丙氧基]苯基]-1-丙酮盐酸盐
结构
苯氧丙醇胺结构(β阻断剂)
手性
R,S异构体均有钠通道阻滞作用,但S体的β受体阻断作用是R体的100倍。另外两者的代谢也会相互影响
用途
Ic类抗心律失常药,钠通道阻滞剂,轻度β受体阻断,用于治疗室性及室上性心动过速
代谢
主要代谢物为5-羟基普罗帕酮和N-去丙基普罗帕酮,有活性
由局麻药发展而来
钙通道拮抗剂
常用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硝苯地平等
钾通道阻断剂(延长动作电位时程药物)
作用机理
选择作用于心肌钾离子通道,延长动作电位时程
代表药物
盐酸胺碘酮(Amiodarone)
化学名
(2-丁基-3-苯并呋喃基)[4-[2-(二乙氨基)乙氧基]-3,5-二碘苯基]甲酮盐酸盐
用途
钾通道阻滞剂,对α、β受体和钠、钙离子通道也有阻滞作用。广谱抗心律失常药,能选择性地扩张冠状血管,减慢心律。用于陈发性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等。吸收、起效慢,代谢半衰期长;结构与甲状腺素类似,含碘,可影响甲状腺素代谢
代谢
主要代谢物为N-脱乙基胺碘酮,有活性
β受体阻滞剂
常用普萘洛尔、阿替洛尔、美托洛尔
抗高血压药物(Antihypertensive Agents)
概述
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成人血压超过21.3/12.6kPa(140/90mm Hg)
高血压又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及继发性高血压,前者约占90%,后者约占5%~10%
原发性高血压是在各种因素影响下,血压调节功能失调所致
继发性高血压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
高血压治疗不单是为了降压,还可使受损靶器官逆转并纠正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抗高血压药不仅以降压为目的,而且也以保护靶器官(心、脑和肾)不受损伤为目的
按作用部位和作用机制分类
中枢性降压药
可乐定、甲基多巴
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利血平
神经节阻断剂
血管扩张药
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药物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氯沙坦
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
α1阻断剂
哌唑嗪
β阻断剂
普萘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利尿药
氢氯噻嗪、呋塞米
分类
中枢性降压药
代表药物
可乐定(Clonidine)
化学名
2-(2,6-二氯苯胺基)-2-咪唑啉或2-(2,6-二氯苯亚胺基)-2-咪唑烷
结构
以氨基型和亚胺型两种互变异构体存在,以亚胺型结构为主
作用机制
兴奋中枢咪唑啉受体(Imidazoline Receptors, IR),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
选择性不佳,副作用多
后续开发选择性作用于IR1受体的药物
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的降压药
代表药物
利血平(利舍平)
来源
萝芙木树根中提取的生物碱,降压缓慢温和持久
结构
两个酯基;吲哚环;五环相连
理化性质
酸、碱下水解仍有效;光、热下发生3β-H差向异构化失效;光、氧下氧化失效。在避光密闭干燥贮存
用途
神经介质耗竭类药物,具有温和持久的降压作用,用于轻度高血压
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的药物
(Renin-angiotensin-aldosterone System,RAS)
概述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及药物作用靶点
分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s)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Captopril(卡托普利)、 Enalapril(依那普利)、Lisinopril(赖诺普利)、Fosinopril(福辛普利)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 II Receptor Blocker)
Losartan (氯沙坦)、Valsartan(缬沙坦)、 Irbesartan(厄贝沙坦)
肾素抑制剂(Renin Inhibitor)
Aliskiren(阿利吉仑)
分类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s)
按结构分
含有巯基的ACE抑制剂
代表药物
卡托普利(Captopril)
化学名
1-[(2S)-2-甲基-3-巯基-1-氧代丙基]-L-脯氨酸
(2S)-1-(3-Mercapto-2-methylpropionyl)-L-proline
结构
巯甲丙脯酸
用途
合成的非肽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使血管紧张素II生成减少,血压降低。临床用于治疗各型高血压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
理化性质
两种晶型、大蒜气味
羧基
酸性
巯基
水溶液易氧化(巯基形成二硫化物),需增大浓度、加螯合剂和抗氧剂防氧化
水溶液可使碘试液褪色
强烈的条件下,酰胺也可水解;
结构改造
阿拉普利(Alacepril)
合成
含有二羧基的ACE抑制剂
代表药物
马来酸依那普利
化学名
N-(1S-乙氧羰基-3-苯丙基)-L-丙氨酰-L-脯氨酸顺丁烯二酸盐
结构
苯丁酯脯酸
与卡托普利区别(巯基→苯丁酸乙酯)
手性
三个手性中心,均为S构型
用途
长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前药
代谢
口服给药,体内水解为依那普利拉(酯水解为羧酸)起效。而依那普利拉不能口服
赖诺普利(Lisinopril)
结构
含有一个碱性残基;羧基未被酯化
手性
三个手性中心,均为S构型
用途
长效抗高血压药物,作用强
原药,不需代谢激活
虽为双羧酸结构,但其它部分疏水性大于依那普利那,口服吸收尚可
含有磷酰基的ACE抑制剂
代表药物
福辛普利(Fosinpril)

构效关系
N-环上必须含有与ACE底物C-端羧酸相似的羧基
在N-环上连有较大疏水基团有利于增加药效和改变药代动力学参数
与锌离子结合的部位可分为A部分、B部分或C部分(A:巯基降压作用最强;B或C部分:为羧基或磷酰基,酯化后可得口服的前药)
X通常为甲基,在双羧酸衍生物中为正丁氨非前药
立体化学与L-氨基酸的立体化学一致
副作用
干咳
药物抑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发挥降压作用,同时会阻断缓激肽的分解,增加呼吸道平滑肌分泌前列腺素、神经激肽A等刺激咽喉气道
皮疹、味觉障碍
巯基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代表药物
氯沙坦(Losartan)又名洛沙坦
结构
四氮唑环(中等强度酸性;能与钾离子成盐);咪唑环
用途
第一个上市的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特异性拮抗血管紧张素II受体AT1,使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下降。疗效与常用的ACE抑制剂相似,具有良好的抗高血压、抗心衰和利尿作用
前药,在体内代谢为EXP-3174,为非竞争性AT1受体拮抗剂,活性是氯沙坦的10-14倍。作用由原药和羧基代谢产物(活性)共同产生
缬沙坦
结构
与氯沙坦区别(咪唑环→N-异丁基酰胺;羟甲基→羧基)
用途
第一个不含咪唑的口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作用高于氯沙坦。用于治疗轻中度高血压,尤其适合于肾脏损伤所致继发性高血压。停药血压不反跳
肾上腺能受体阻断剂
α1阻断剂
α受体阻断剂能取消儿茶酚胺的收缩血管作用从而降低血压
早期使用的非选择性α受体阻断剂有其他副作用;选择性α1受体阻断剂如哌唑嗪副作用较小
β阻断剂
普萘洛尔
钙通道阻滞剂
硝苯地平、维拉帕米
利尿药
概述
利尿药可使患者排出过多的体液,消除水肿。可用于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并发的水肿、急性肺水肿、脑水肿等疾病,还可用于容量型高血压疾病的治疗
分类
渗透性利尿药
碳酸酐酶抑制剂
代表药物
乙酰唑胺
髓袢升支利尿药
噻嗪类
代表药物
氢氯噻嗪(Hydrochlorothiazide)
化学名
6-氯-3,4-二氢-2H-1,2,4-苯并噻二嗪-7-磺酰胺-1,1-二氧化物
理化性质
两个磺酰氨基,弱酸性,2位氢酸性强。室温下稳定,水溶液中水解
用途
用于多种类型的水肿及高血压症,常与其它降压药合用。长期服用应补氯化钾
酰胺类
代表药物
呋噻米(速尿、利尿磺胺)
化学名
5-(氨磺酰基)-4-氯-2-[(2-呋喃甲基)氨基] 苯甲酸
用途
利尿作用强而迅速,作用时间短,能有效治疗心因性水肿,肝硬化引起的腹水,肾性浮肿。还有温和的降低血压的作用
氯噻酮
苯氧乙酸类
依他尼酸
保钾利尿药
醛固酮拮抗剂
喋啶类利尿药
代表药物
螺内酯
结构
甾体;内酯;螺环;乙酰硫基;4-烯-3-酮
作用机制
竞争性抑制醛固酮和盐皮质激素受体结合,发挥保钾利尿作用
用途
醛固酮拮抗剂,作用慢、弱但持久。主要副作用具高血钾症,抗雄激素作用。常与氢氯噻嗪(作用快强;缺钾)合用。两者合用后疗效增加,不良反应减少
血脂调节药(Plasma Lipids Regulators)
概述
降血脂药又称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药。高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有密切关系。动脉粥样硬化及冠心病人的血脂较正常人为高
应用降血脂药物可减少血脂的含量,缓解动脉粥样硬化病症状
脂蛋白的生化及高脂血症
血脂(Blood-lipid)
血浆或血清中所含的脂质以及载脂蛋白形成的各种脂蛋白,主要有胆固醇和胆固醇酯、甘油酯、磷脂等
胆固醇的合成和降解
脂蛋白的分类及相互关系
血脂来源
外源性血脂
从食物摄取的脂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
内源性血脂
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释入血液
载脂蛋白体积大小
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
高脂血症
血中过量脂质的存在称高脂血症(Hyperlipemia或Hyperlipidemia)
人体高脂血症主要是VLDL与LDL增多
血浆中HDL则有利于预防动脉粥样硬化
临床上血浆胆固醇高于230mg/100ml,甘油三脂高于140mg/100ml统称为高脂血症
降血脂药物
分类
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胆汁酸结合树脂、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植物固醇类
降低甘油三酯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的药物
苯氧乙酸类、烟酸类
降血脂药
烟酸及其衍生物
苯氧乙酸类(苯氧丁酸类)
代表药物
氯贝丁酯(Clofibrate)(安妥明)
 
非诺贝特(Fenofibrate)
结构
与氯贝丁酯区别(苯甲酰基、异丙酯)
理化性质
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需避光密闭保存
用途
降胆固醇、甘油三酯;升高密度脂蛋白,用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血症。疗效较氯贝丁酯优,副反应小,对各种类型高血脂均有效
代谢
体内迅速代谢成非诺贝特酸起作用(前药)
吉非罗齐(Gemfibrozil)(吉非贝齐)
化学名
5-(2,5-二甲基苯氧基)-2,2-二甲基戊酸
作用
降低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减少冠心病的发病机率。降VLDL、LDL,升HDL,作用比氯贝丁酯强而持久
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s)
概述
HMG-CoA还原酶是体内生物合成胆固醇的限速酶,抑制该酶可有效的降低胆固醇水平,对原发性高胆固醇酯血症的疗效确切
选择性强,能显著降低LDL中胆固醇水平,并能提高HDL中胆固醇水平
对冠心病的防治非常有益,是目前治疗高胆固醇血症中疗效良好的药物
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类药物的开发成功,是降血脂药物研究的一个突破性进展
发展历程
1975年,日本三共制药从青霉菌发酵液中发现美伐他汀(Mevastatin)具有HMG-CoA还原酶抑制作用
从红曲霉菌中发现Mevastatin的甲基衍生物洛伐他汀(Lovastatin)。1987年,洛伐他汀成为第一个上市的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将2-甲基丁酸酯侧链转化为2,2-甲基丁酸酯得到辛伐他汀(Simvastatin)
药物特点
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均为前药,内酯环在体内水解,转化为二羟基酸显效
将天然活性化合物的药效团(二羟基庚酸侧链)与亲脂性环相连,得到人工合成的他汀类药物
代表药物
洛伐他汀
结构
多氢萘环;六元内酯环;多个手性中心
理化性质
内酯环
羟基氧化生成二酮吡喃衍生物
酸碱催化下水解为羟基酸
用途
选择性抑制HMG-CoA还原酶,显著降低LDL,并提高HDL,优秀降血脂药物
前药,微生物发酵得到

代谢
内酯环在体内水解,转化为β-羟基酸显效
辛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立普妥)
结构
二羟基酸;对氟苯基;吡咯环;酰苯胺
用途
合成HMG-CoA还原酶抑制剂,代谢有特点(原药与代谢物共同作用)。临床常使用钙盐。
氟伐他汀
结构
二羟基酸;对氟苯基;吲哚环
用途
合成他汀类药物,选择性抑制HMG-CoA还原酶
瑞舒伐他汀

构效关系
药效团部分
3,5-二羟基羧酸是抑酶活性的必需结构
3,5-二羟基的绝对构型必须与美伐他汀和洛伐他汀中的3,5-二羟基的构型一致
C-5与环系之间的距离为两个碳
C-6和C-7间引入双键会使活性增加或减弱
环部分
环A部分
十氢化萘环与酶活性部位结合是必需的
酯侧链的立体化学对活性影响不大,酯转变成醚则降低活性
R2为甲基时可增加活性
R1为羟基时可增加亲水性,对某些细胞(肝)显专属性
环B部分
中心芳环可以为苯环或吡咯环,吡啶等杂环
4-氟苯基与中心芳环不能共平面
R为芳烃时比R为烷烃时具有更强的亲脂性和抑制活性
不良反应
他汀类药物与贝特类药物联用会增加横纹肌溶解的危险性,在美国禁止两类药物联用
其他降血脂药物
胆汁酸螯合剂(离子交换树脂)
代表药物
考来烯胺(Cholestryramine),又名消胆胺、降脂1号树脂
考来替泊
作用机理
在肠道内通过离子交换作用,与胆酸形成络合物排出,阻断胆酸重吸收。胆酸的排出量可比正常多3~15倍,加强肝胆固醇向胆酸转化,使血中的胆固醇水平下降
右旋甲状腺素(Dextrothyroxine)
甲状腺素能促进胆固醇分解代谢,但同时升高基础代谢和心肌代谢
右旋体能显著促进胆固醇分解代谢,对基础代谢和心肌代谢影响较小
右旋体纯度要在99%以上
不饱和脂肪酸
不饱和脂肪酸能帮助胆固醇的转运、代谢及排泄
这类药物在临床上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预防及治疗。如亚油酸(Linolic Acid),加莫尼克酸(Gamolenic Acid)等用于高胆固醇血症
抗氧化剂
氧自由基使血管内皮损伤,对LDL进行氧化修饰,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与发展。维生素C,维生素E有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代表药物
依折麦布(Ezetim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