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2宏观经济学基础 注册咨询工程师 2022
2.2宏观经济学基础 ,注册咨询工程师2022考试适用,包括:含义、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经济增长。
编辑于2022-07-24 17:22:00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措施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资金需要量。
2.2宏观经济学基础 ,注册咨询工程师2022考试适用,包括:含义、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注册咨询工程师 2022考试适用,包括:市场供给、均衡价格、市场如何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中的国家(政府)职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建设项目投资估算是在对项目的建设规模、建设地区及建设地点(厂址)、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工程方案、环境保护措施及项目实施进度等进行研究并基本确定的基础上,估算项目投入总资金(包括建设投资和流动资金)并测算建设期内分年资金需要量。
2.2宏观经济学基础 ,注册咨询工程师2022考试适用,包括:含义、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经济增长。
市场经济,注册咨询工程师 2022考试适用,包括:市场供给、均衡价格、市场如何解决三大基本问题、市场效率与市场失灵、市场经济中的国家(政府)职能。
宏观经济学基础
含义
研究一个经济体的总体运行表现
微观经济学是关注单个商品的
宏观经济运行的衡量
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GDP)
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有名义GPD和实际GDP,一般用实际GDP衡量
名义GDP是以市场价格衡量,实际GDP是以固定价格衡量(如2018年价格)
生产法核算
对经济中所有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增加值进行总加
增加值:企业产出价值-企业购买中间产品价值
收入法核算
对经济中一定时期内所有生产要素的收入(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总和,加上折旧和政府间接税收收入。
支出法核算
把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所有个人和部门购买最终产品和劳务的支出进行汇总。
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净出口额
国民总收入(GNI)
国民生产总值
指一个国家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结果
GNI=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向国外的要素支付
其它衡量指标
1. 国内生产净值(NDP)
2. 国民收入(NI)
3. 个人收入(PI)
4.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
就业
简介:劳动是任何经济的主要资源
产出上升,劳工需求上升,就业率上升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
人民在地区之间迁移,工作岗位的变动产生
结构性失业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不匹配所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
总支出和产出下降时,对劳动整体需求下降所引起的失业
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
充分就业并不意味0失业率。因为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在动态经济中不可避免
子主题
价格
价格变化与实际产出的波动有密切联系,通货膨胀率是经济运行状况的主要指示器
通货膨胀
含义:总物价或一般物价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普遍的上升过程,或者说货币价值在一定时期内持续的下降过程
通货膨胀的类型:
1. 温和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增幅10%以内
2. 严重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增幅在10%~100%之间
3. 恶性的通货膨胀。年物价水平增幅100%以上
通货膨胀的成因
1. 需求拉动型——需求增长过快
2. 成本推动型——需求没有增加时成本上涨
3. 需求拉动与成本推进相互作用型
4. 结构型——经济结构不平衡引起的物价水平上涨
衡量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标
1. 消费物价指数(CPI)——度量普通消费者购买一组固定消费品的价格变动。
2.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和实际GDP的比率。
3. 生产价格指数(CPI)——生成或批发环节的价格指数。
经济 周期
不稳定性的原因
简介——一个国家的国民总收入、总产出、总就业量永远是波动形式
含义——经济活动水平的交替增长和下降,持续时间通常2~10年
形式——衰退和扩张。极限是波谷和波峰
衡量——用实际GDP和潜在GDP的对比来衡量
经济高涨时,实际GDP会短期高于潜在GDP。
衰退:实际产出连续1~2年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差距不大。
萧条:实际产出持续下降,实际GDP与潜在GDP之间差距大。
潜在GDP是经济处于充分就业时的产出水平
经济周期中的失业:需求不足失业。实际产出无法达到潜在产出,出现产出缺口。
经济周期中的价格
经济明显处于潜在产出以下,会伴随通货紧缩
经济接近或处于潜在产出,价格会加速上涨
经济在潜在产出以上,无法给予更多资源,价格会急速上升
周期波动的原因:总需求或总供给的变动冲击,通常是总需求的变动引起的。
周期状态监测指标——PMI指数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与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充分就业、经济增长、价格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
宽松货币政策——增加货币供给
政府债券
降低准备金
降低贴现率
紧缩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
财政政策
扩张性的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开支
减税
紧缩性的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
1. GDP增长率
2. 人均GDP增长率
3. 劳动生产率
国内生产总值/全社会从业人员年均人数×100%
4. 全要素生产率
经济增长的要素和主要源泉
劳动、资本和技术对经济增长的相对贡献
促进长期增长的政策
1. 增加国家人力资源储备的教育和培训投资
2. 鼓励技术进步,鼓励创新,知识产权保护
3. 加大对包括公共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基金、基础教育、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支出
4. 实施有助于增加国民储蓄、投资和研究开发活动的税收政策
国际收支、贸易、资本流动及汇率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结构
经常账户——统计商品、劳务和单方面转移等国际收支活动
资本账户
应收和应付资本转移
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和处置
金融账户
国际收支中的差额
贸易差额——反映产品和服务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国家对外交往的基础
经常账户差额——出口和应收之和与进口和应付之和之间的差额
顺差——对国外投资多,国外收益多
逆差——对国外投资减少,收益变少
净贷款/净借款
国际收支(综合)差额——所有账户差额合并且提出错误和遗漏所得的余额。
国际贸易
原则
根据比较优势,出口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生产成本高的产品。
国际贸易政策
自由贸易政策
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干预或者少干预
保护贸易政策
对外贸易中实施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国际贸易政策具体措施
关税壁垒
征收高额进口税和各种进口附加税,其中反倾销税是主要手段
非关税壁垒
直接对进口商品的数量、品种限制——进口限额制,进口许可证制
间接限制——对进口商品制订严格的条例和标准
激励政策——出口补贴
国际资本流动
国际直接投资
1. 在国外创办新企业
2. 与东道国或其他国家共同投资
3. 投资者直接收购现有的外国企业
4. 购买外国企业股票以获得股权及控制权
5. 以投资者在国外企业投资所获利润作为资本,对该企业进行再投资
国际间接投资
国际信贷投资
一国政府、银行或者国际金融组织向第三国政府、银行、自然人或法人提供信贷资金
国际证券投资
购买国外企业股票和有价证券(不获得控制权)
汇率
短期汇率变动的原因
各国利率水平的相对变动
价格水平的相对变动
汇率标价
直接标价——以外国货币的本币价格为标准(例:1美元=6.2人民币)
间接标价——以本国货币的本币价格为标准(例:1人民币= 0.12美元)
外汇市场
竞争性市场
国内国外价格的连接器
外汇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商业银行、国际贸易公司、非银行金融机构
外汇变动的原因
因素很多,包括:经济体的经济实力及增长表现、国际收支健康状况等
某国货币的实际利率水平相对其它货币升高,投资者会持有,推动汇率升高
汇率制度
固定汇率制度
可调整的盯住汇率制度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大多数国家实行)
浮动汇率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