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清朝-旮旯角
清朝(1636年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 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编辑于2022-07-26 10:38:24外用护肤品一般都可以分为①妆字号 ②特字号 ③械字号 ④消字号 ⑤国药准字号 五个字号,爱护皮肤,从认识字号开始!械字号:申请条件:其生产车间必须有专门的净化车,最低十万级。通过医疗器械专用体系认证。需经过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等要求。按法规,不能添加激素类成分。
花语——七夕送花怎么能不知:石斛兰: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秉性刚强、祥和可亲,刚毅、亲切,威严,勇敢。
清朝(1636年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 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外用护肤品一般都可以分为①妆字号 ②特字号 ③械字号 ④消字号 ⑤国药准字号 五个字号,爱护皮肤,从认识字号开始!械字号:申请条件:其生产车间必须有专门的净化车,最低十万级。通过医疗器械专用体系认证。需经过国家食品监督管理局备案等要求。按法规,不能添加激素类成分。
花语——七夕送花怎么能不知:石斛兰:欢迎、祝福、纯洁、吉祥、幸福,秉性刚强、祥和可亲,刚毅、亲切,威严,勇敢。
清朝(1636年 -1912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传十二帝 ,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期间中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也推向了最高峰。 清朝前期农业和商业发达,江南出现了密集的商业城市,并在全国出现了大商帮。在此基础上,人口突破四亿大关,占世界总人口十亿的近一半。
清 朝
(1636年 -1912年)共传十二帝,总计296年。 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统治者为爱新觉罗氏。 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起,总计296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276年。 从清兵入关,建立全国性政权算起为268年。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生卒:1559年-1626年9月30日,年68岁,在位11年。 生于建州左卫苏克素护河部赫图阿拉城(今辽宁新宾) 1626年,挥军进攻宁远(今辽宁兴城),为宁前道袁崇焕所败。旋病死。 葬于沈阳福陵。
人物关系
父塔克世,母喜塔喇氏,努尔哈赤为长子。
庙号:太祖(追尊) 年号:天命(1616年-1627年) 在位时间:1616年2月17日~1626年9月30日
大事记
天命三年——努尔哈赤以明朝偏袒叶赫部,颁布“七大恨” 发动叛乱。 天命四年——努尔哈赤自称后金皇帝 天命七年——努尔哈赤击败熊廷弼和王化贞,夺取广宁 天命十年——迁都沈阳,改沈阳为盛京 天命十一年——攻打宁远,明朝和朝鲜史料都称其被红衣大炮击中,红衣大炮由红夷大炮演变而来,据说是葡萄牙商人将沉没的英国船里的大炮打捞出来后卖于明朝,所以最初的红夷大炮是英国舰炮。 同年4月——征蒙古喀尔喀 同年5月——毛文龙进攻鞍山,努尔哈赤回师盛京 同年7月——努尔哈赤身患毒疽 同年8月11日——顺太子河而下,努尔哈赤死于靉福陵隆恩门叆(ài)鸡堡
主要成就: 统一女真诸部、度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
爱新觉罗·福临
生卒:1638年3月15日—1661年2月5日,年24岁,在位18年。 出生于沈阳故宫永福宫。 1661年染上天花去世。 葬于清东陵之孝陵。
人物关系
父亲: 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文皇帝) 母亲: 孝庄文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顺治时为圣母皇太后,后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 皇后(4位): 世祖废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吴克善之女,孝庄文皇后侄女。 孝惠章皇后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绰尔济之女。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佟图赖之女,康熙帝生母。 孝献皇后董鄂氏,鄂硕之女。 正妃(7位,皆葬孝东陵妃园寝) 庶妃(9位) 格格(17位)
皇子: 皇长子爱新觉罗·牛钮(1651年12月13日-1652年3月9日),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皇二子爱新觉罗·福全(1653年9月8日-1703年8月8日),生母为宁悫妃董鄂氏,封裕亲王。 皇三子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生母为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即康熙帝。 皇四子荣亲王(1657年11月12日-1658年2月25日),生母为孝献皇后董鄂氏。 皇五子爱新觉罗·常宁,生母为陈图塞尔福晋,封恭亲王。 皇六子爱新觉罗·奇绶,生母为唐璟福晋。 皇七子爱新觉罗·隆禧,生母为钮祜禄福晋,封纯亲王。 皇八子爱新觉罗·永干,生母为塞母肯额捏福晋。
公主: 皇长女,生母为陈图塞尔福晋。 皇二女和硕恭悫公主,生母为杨喇亥娘福晋,下嫁瓜尔佳·讷尔杜。 皇三女,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皇四女,生母为庶妃乌苏氏。 皇五女,生母为笔什赫额捏福晋。 皇六女,生母为克里纳喇福晋。
养女 和硕和顺公主,承泽亲王硕塞次女,生母为硕塞嫡福晋那拉氏。下嫁尚可喜之子尚之隆。 和硕柔嘉公主,安亲王岳乐次女,生母为岳乐继福晋那拉氏,下嫁给耿继茂之子耿聚忠。 固伦端敏公主,简亲王济度次女,生母为济度嫡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下嫁班第。
庙号:世祖 年号:顺治 在位时间:1644年~1661年
大事记
六岁即位,十三岁亲政,是为清军入关后的首位皇帝,在位共十八年(1644年—1661年),即位早年由叔父和硕睿亲王多尔衮摄政。
主要成就: 清军入关的首位皇帝,迁都北京;整顿吏治,稳定秩序;统一全国 主要作品: 《顺治遗诏》《御注道德经》
爱新觉罗·玄烨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生卒: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年69岁,在位61年。 生于北京紫禁城景仁宫 1722年崩于畅春园 葬于景陵。
人物关系
祖辈 祖父:爱新觉罗·皇太极(清太宗) 祖母:孝庄文皇后(昭圣太皇太后) 父辈 父亲:爱新觉罗·福临(清世祖,顺治皇帝) 嫡母:孝惠章皇后(仁宪皇太后) 生母:孝康章皇后(慈和皇太后)
后妃: 皇后(4位):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孝昭仁皇后钮祜禄氏、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皇贵妃(3位):敬敏皇贵妃章佳氏、惇怡皇贵妃瓜尔佳氏、悫惠皇贵妃佟佳氏 贵妃(1位):温僖贵妃钮祜禄氏 妃(11位) 嫔(10位) 贵人(14位) 庶妃(4位) 常在(9位) 答应(9位)
庙号:圣祖 年号:康熙 在位时间:1661年~1722年
同时期其他年号: 永历(1647年—1683年):南明—昭宗朱由榔、明郑之年号 定武(1646年—1664年):南明—平宗朱本铉(朱亶塉)之年号 大庆(1665年—1680年):清朝时期—王耀祖之年号 广德(1673年):清朝时期—杨起隆之年号 裕民(1674年—1676年):大顺—耿精忠之年号 昭武(1678年):吴周—太祖吴三桂之年号 洪化(1678年—1681年):周—吴世璠之年号 元兴(1704年):清朝时期—李天极之年号 文兴(1707年):清朝时期—魏枝叶之年号 永兴(1708年):清朝时期—朱文非之年号 永兴(1708年):清朝时期—钱宝通之年号 天德(1708年):清朝时期—张念一之年号 永和(1721年):清朝时期—后明朱一贵之年号 宽文(1661年四月二十五—1673年九月二十一):日本后西天皇、灵元天皇之年号 延宝(1673年九月二十一—1681年九月二十九):日本灵元天皇之年号 天和(1681年九月二十九—1684年二月二十一):日本灵元天皇之年号 贞享(1684年二月二十一—1688年九月三十) :日本—灵元天皇、东山天皇之年号 元禄(1688年九月三十—1704年三月十三) :日本—东山天皇之年号 宝永(1704年三月十三—1711年四月二十五) :日本—东山天皇、中御门天皇之年号 正德(1711年四月二十五—1716年六月二十二):日本—中御门天皇之年号 享保(1716年六月二十二—1736年四月二十八):日本—中御门天皇、樱町天皇之年号 永寿 (1658年—1662年):后黎朝—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万庆 (1662年—1663年):后黎朝—神宗黎维祺之年号 景治 (1663年—1672年):后黎朝—玄宗黎维禑之年号 阳德 (1672年—1674年):后黎朝—嘉宗黎维禬之年号 德元 (1674年—1676年):后黎朝—嘉宗黎维禬之年号 永治 (1676年—1680年):后黎朝—熙宗黎维祫之年号 正和 (1680年—1705年):后黎朝—熙宗黎维祫之年号 永盛 (1705年—1720年):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之年号 保泰 (1720年—1729年):后黎朝—裕宗黎维禟之年号 顺德(1628年—1677年):莫朝—明宗莫敬完之年号
大事记
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二位皇帝
主要成就: 智擒鳌拜;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三次亲征噶尔丹;驱逐沙俄;开创康熙盛世 主要作品: 《御制道德经讲义序》、《四书讲疏义序》、《庭训格言》
爱新觉罗·胤禛
生卒:1678年12月13日 —1735年10月8日,年58岁,在位13年。 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1735年8月21日得病,“仍照常办事”,至23日子时驾崩。 葬清西陵之泰陵
人物关系
父亲: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 生母:孝恭仁皇后乌雅氏。 养母:孝懿仁皇后佟佳氏。
后妃 皇后: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皇贵妃:敦肃皇贵妃年氏、纯懿皇贵妃耿氏。 妃:齐妃李氏、谦妃刘氏、宁妃武氏。 嫔:懋嫔宋氏。 贵人:郭贵人、李贵人、安贵人、海贵人、张贵人、老贵人。 常在:李常在、高常在、马常在、常常在、顾常在、吉常在(吉官)、春常在、那常在。 答应:苏答应、英答应(兰英)、汪答应、德答应、常答应、云答应(云惠)。 格格:苏格格、伊格格、张格格、张格格。
庙号:世宗 年号:雍正 在位时间:1722年~1735年
大事记
为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实行改土归流。 废除贱籍制度,实行摊丁入亩, 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 并且大力整顿财政,实行耗羡归公,建立养廉银制度,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雍正元年(1723年)出兵青海,次年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创立密折制度监视臣民,设立军机处以专一事权。 而且改善秘密立储制度,使得皇位继承办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诸皇子互相倾轧的局面。 雍正帝在位期间,勤于政事,自诩“以勤先天下” “朝乾夕惕”。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会改革对于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主要成就: 设立军机处、设立会考府;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推行国计民生改革主要 主要作品: 雍邸集、大义觉迷录 重要改革: 改土归流、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废除贱籍、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
爱新觉罗·弘历
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最长寿的皇帝。
生卒: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年89岁,在位60年,禅位后又继续训政,实际行使最高权力长达63年4个月 。 出生于一说北京雍亲王府,一说避暑山庄 1799年2月7日去世于养心殿 葬于清东陵之裕陵
人物关系
父亲: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年号雍正 母亲: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
后妃: 皇后(3位) 孝贤纯皇后(1712年—1748年),富察氏,弘历之元配皇后。 皇后那拉氏(1718年—1766年),初为娴妃。 孝仪纯皇后(1727年—1775年),魏佳氏,嘉庆帝生母。 皇贵妃(5位) 贵妃(5位) 妃(6位) 嫔(6位) 贵人(12位) 常在(4位) 答应(2位)
庙号:高宗 年号:乾隆 在位时间:1736年~1796年
大事记
清军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 乾隆帝即位初,屡次用兵湘、黔,推行"改土归流",限制土司势力。 乾隆二十年平定卫拉特蒙古准噶尔部内讧,剪除达瓦齐割据势力。 乾隆二十四年事平后,设伊犁将军,统辖天山南北两路军政事务,加强对西北边疆的统治。 乾隆二十九年,遣副都统扎拉丰阿率兵拆毁沙俄先前于准噶尔地所筑的全部设施,消除其威胁。规定每年派兵至格尔必齐(今属俄罗斯)及额尔古讷河(在今黑龙江省与俄罗斯交界处)一带边界巡逻。 三十六年,命伊犁将军伊勒图接待安置自俄罗斯额济勒河(伏尔加河)回归的土尔扈特部。 乾隆帝与前代一样,重视农业发展,他鼓励开荒,扩大种植面积,而且通过人口迁移,开发了边疆地区。乾隆帝重视发展商业并给予宽松政策,他采取了一些恤商政策,金融机构(经营汇兑和存款、信贷的票号)在乾隆朝也开始出现。此时高产经济作物大量流入,人口数量暴涨。 “康乾盛世”步入顶峰。
主要成就: 开创“十全武功”;康乾盛世达到全盛;编著《四库全书》;有很高的书法、诗文造诣 主要作品: 乐善堂全集、御制诗初集
爱新觉罗·颙琰
生卒:1760年11月13日—1820年9月2日,年61岁,在位25年。 生于北京圆明园天地一家春 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葬于清西陵之昌陵
人物关系
父亲: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 母亲: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后妃: 皇后(2位) 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道光帝生母,嘉庆帝原配,嘉庆二年(1797年)二月初七日去世。 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初为侧福晋,后封为贵妃、皇贵妃,嘉庆四年立为皇后。道光帝继位后尊为恭慈皇太后,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1850年1月23日)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皇贵妃(2位) 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初为格格,后封为諴妃、諴贵妃,道光帝继位后尊为諴禧皇贵妃。道光十三年(1834年)十二月十八日去世。尊谥和裕皇贵妃。 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初为如贵人,后封为如嫔、如妃,道光帝继位后尊为如贵妃、如皇贵妃,咸丰帝继位后尊为如皇贵太妃。咸丰十年(1860年)闰三月初三日去世,终年七十四岁。 妃(4位) 嫔(6位) 贵人(2位)
子女: 皇子 皇长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未命名,幼殇。 皇二子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十八年十二月卒。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道光八年七月薨。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同治三年十二月薨。 公主 皇长女(1780.4.11—1783.11.1),母简嫔关佳氏。 皇次女(1780.4.30—1783.8.10),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皇三女(1781.12.1—1811.3.12),庄敬和硕公主,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嫁索特纳木多布济。 皇四女(1784.9.7—1811.5.7)庄静固伦公主,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嫁蒙玛尼巴达喇。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硕公主,母逊嫔沈佳氏。 皇六女(1789.6.12—1790),母华妃侯佳氏。 皇七女(1793.6.26—1795),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 皇八女(1805.2.8—1805.11),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皇九女(1811.1.25—1815.5)慧愍固伦公主,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
庙号:仁宗 年号:嘉庆 在位时间:1796年~1820年
大事记
嘉庆帝与他的父、祖相比,是一位既没有政治胆略又缺乏革新精神,既没有理政才能又缺乏勇于作为品格的平庸天子。 嘉庆朝是清朝由盛转衰的时代:上承“励精图治、开拓疆宇、四征不庭、揆文奋武”的“康乾盛世”,下启鸦片战争、南京签约、联军入京、帝后出逃的“道咸衰世”。 清朝社会的固有矛盾已经积累了180年,嘉庆皇帝扮演了大清帝国由极盛而转为衰败的历史角色。 惩治和珅——颙琰在办理大行皇帝乾隆大丧期间,采取断然措施,惩治权相和珅。
主要成就: 惩治和珅,整顿吏治,力主严禁鸦片,镇压白莲教起义 主要作品: 《味余书室全集》;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及《嗣统述圣诗》、《全史诗》,诗作共11760余首。
爱新觉罗·旻宁
生卒: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年69岁,在位30年。 生于紫禁城撷芳殿中所。 去世于圆明园慎德堂 葬于清西陵之慕陵
人物关系
父亲: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 母亲: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
后妃: 皇后(四位) 孝穆成皇后钮祜禄氏(1781—1808年) 孝慎成皇后佟佳氏(1792—1833年) 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1808—1840年) ,咸丰帝生母,初封全嫔。 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1812—1855年),初封静贵人。 皇贵妃(一位)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1866年),初封琳贵人。 贵妃(三位) 妃(三位) 嫔(四位) 贵人(四位) 答应(一位) 官女子(一位)
庙号:宣宗 年号:道光 在位时间:1820年~1850年
大事记
颇思励精图治,振衰除弊。对漕运盐政实行改革。以海运代替河运,既解决了漕运的困难,又节省了开支。行票盐制,使两淮盐政“弊肃风清”。解除对部分矿藏开采的封禁,主张使天地自然之利还之天下。整顿吏治,扼制奢靡之风。 道光八年(1828年)五月,平定回疆张格尔。开展了严禁毒品鸦片的斗争。从即位初,就不断发布上谕,对外严禁鸦片的输入,对内禁止鸦片的贩卖、吸食和罂粟的种植。 道光十八年(1838年),他彻底摒弃了弛禁派的错误主张,采纳严禁派的建议,在全国实力推行禁烟,支持林则徐禁烟措施。次年批准提出的《查禁鸦片烟章程三十条》。该章程成为清代颁布的最严厉、周密的禁烟令。 道光二十年(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战败,被迫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此后八年旻宁苟安姑息、拒绝变革,而内忧外患日益严重,太平天国运动也已在酝酿之中,清王朝陷入危机。
主要成就: 平定张格尔叛乱,整顿吏治,改革盐法、漕运 主要作品: 《养正书屋诗文全集》《御制诗》初集、余集及《巡幸盛京诗》等
爱新觉罗·奕詝
生卒: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年31岁,在位11年。 生于北京圆明园 于1861年崩于承德避暑山庄 葬于定陵
人物关系
父亲: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即道光帝 母亲:孝全成皇后,钮祜禄氏
后妃: 皇后(3人) 孝德显皇后(?—1850年),萨克达氏,咸丰帝为皇子时的嫡福晋,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1850年1月24日)逝世,无子女。 孝贞显皇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初为贞嫔。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 孝钦显皇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初为兰贵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光绪帝崩逝后,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崩逝,葬于定东陵。 皇贵妃(2人) 贵妃(2人) 妃(4人) 嫔(4人) 常在(3人)
子女: 长女荣安固伦公主,母庄静皇贵妃,咸丰五年(1855年)五月生,同治十三年(1874)十二月病死。年仅19岁。 长子爱新觉罗·载淳,母孝钦显皇后,即同治帝。 次子悯郡王,母玫贵妃,生于咸丰八年(1858年)二月初五,同日夭折,未命名。 嗣子爱新觉罗·载湉,本生父醇亲王奕譞,于同治帝驾崩后过继给咸丰继承大统,即光绪帝。
庙号:文宗 年号:咸丰 在位时间:1850年~1861年
大事记
面临内忧外患的统治危机,即位后便勤于政事,大手笔地对朝政改革。 为了挽救统治危机,咸丰帝颇思除弊求治。他任贤去邪,企图重振纲纪。重用汉族官僚曾国藩,依靠其训练指挥的汉族地主武装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起义。提拔敢于任事的肃顺,支持肃顺等革除弊政。 同时,罢斥了道光朝军机大臣穆彰阿、耆英等。处决了第一次鸦片战争中主持和局、臭名昭著的投降派官员耆英。 但此时的大清帝国内忧外患不断,最后以签定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收场。 咸丰朝以后也因企图重新扭转对内交外困的局面而开启洋务运动。
主要成就: 任用肃顺改革吏治;镇压太平天国 主要作品: 《故宫珍本丛刊》收录有《清文宗御制诗文》,有370余首诗传世。
爱新觉罗·载淳
生卒: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年19岁,在位14年。 生于北京紫禁城储秀宫。 1875年1月12日崩于北京紫禁城养心殿。 葬于河北省遵化清东陵之惠陵
人物关系
父亲: 爱新觉罗·奕詝,庙号文宗,谥号显皇帝。 嫡母: 孝贞显皇后,慈安皇太后(1837年—1881年),钮祜禄氏。 生母: 孝钦显皇后,即慈禧皇太后(1835年—1908年),叶赫那拉氏。
后妃: 皇后(1人)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赛尚阿之孙女 皇贵妃(4人) 淑慎皇贵妃富察氏。 恭肃皇贵妃(庄和皇贵妃)阿鲁特氏。 献哲皇贵妃(敬懿皇贵妃)赫舍里氏。 敦惠皇贵妃(荣惠皇贵妃)西林觉罗氏。
庙号:穆宗 年号:同治 在位时间:1861年11月11日~1875年1月12日
大事记
同治帝在位期间,清政府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重臣镇压了太平天国起义。 同治四年(1865年)僧格林沁的满蒙骑兵(八旗兵)中捻军埋伏后全歼,赖洋务派左宗棠与李鸿章分别灭西、东捻,捻军之乱到同治七年(1868年)为止。 他在位期间清朝又先后平定了陕甘回民起义 、云南回民起义、贵州苗民起义。 同时兴办洋务新政,清朝后期出现了一个政治稳定的时期,史称“同治中兴”。 同治十二年(1873年)同治帝亲政。 但载淳的亲政仍难摆脱慈禧太后的干预。慈禧太后命同治帝修缮圆明园以供其居住,同治帝也想利用修复圆明园,让太后离宫居住这一办法摆脱太后干政。然而当时财政紧缺,圆明园又残毁严重,此策对国计民生极为不利,修复耗资甚巨,引起王公大臣多人反对。
主要成就: 统治期内太平天国、捻军、陕甘回民起义等被平定;兴办洋务运动,史称“同治中兴”
爱新觉罗·载湉
清朝第十一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九位皇帝。
生卒: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4日,年38岁,在位34年。 生于北京太平湖醇王府 1908年暴崩于中南海瀛台。 葬于清西陵之崇陵。
据说是慈禧令太监将他毒死的。 有的学者认为,由于袁世凯的叛卖告密,使慈禧镇压了维新运动。袁世凯担心慈禧死后光绪重新执政,将会问罪于他,于是就与庆亲王勾结,打算废黜光绪,立庆亲王之子为帝,事不成,就下手毒杀了光绪。 又有学者认为光绪是病死的。政治上的失意,长期的精神抑郁,更使他患有严重的神经官能症,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症状相继出现,逝世前一年已病入膏肓,直接死亡的原因,可能是心肺功能的慢性衰竭,并发急性感染。这一说法为多数学者接受。 在2008年,经过对光绪皇帝残留的一缕头发的鉴定,证实死于砒霜中毒。
人物关系
父亲: 爱新觉罗·奕譞(1840—1891年),光绪初年军机处的实际控制者,被誉为“太上军机”,爵封“醇亲王”。 生母: 叶赫那拉·婉贞(1841—1896年),奕譞的嫡福晋,慈禧太后的胞妹。为醇亲王诞有四子一女,后来因载湉的入宫、其余三子一女的夭折而大受打击,一度不振。 养母: 孝贞显皇后(1837—1881年),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世称东太后。光绪初期清王朝的最高掌权者,也是载湉入宫初期最为敬爱和关系最亲密的人。在光绪七年(1881年)暴崩,死因至今是谜。 孝钦显皇后(1835—1908年),叶赫那拉氏,即慈禧太后,世称西太后。载湉的姨母兼伯母,在光绪全朝掌握着实权,是载湉一生悲惨命运的制造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载湉驾崩后,次日崩逝。 后妃: 孝定景皇后(1868—1913年),叶赫那拉氏,名静芬,满洲镶黄旗人,亦称隆裕太后、光绪皇后。为载湉的表姐和皇后,慈禧太后之弟都统桂祥的女儿。谥号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
庙号:德宗 年号:光绪 在位时间:1875年2月25日~1908年11月14日
大事记
起初由慈安、慈禧两宫太后垂帘听政。 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太后崩逝后由慈禧太后一人垂帘。 光绪十五年(1889年),载湉亲政,此后虽名义上归政于光绪帝,实际上大权仍掌握在慈禧太后手中。 在载湉亲政后发生的中日甲午战争中,光绪帝极力主战,反对妥协,但终因朝廷腐败,而以清朝战败告终。 痛定思痛,他极力支持维新派变法以图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光绪帝实行“戊戌变法”,但却受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保守派的反对。光绪帝打算依靠袁世凯牵制住以慈禧太后为首的这一股势力,但反被袁世凯出卖,从此被慈禧太后幽禁在中南海瀛台。整个维新不过历时103天,故称“百日维新”。 政变后大权再次落入慈禧太后手中,对外宣称光绪帝罹病不能理事,实将他幽禁于西苑瀛台,成为无枷之囚。
主要成就: 对日本主战,主持戊戌变法 主要作品: 《故宫珍本丛刊》收录有《清德宗御制诗文》,有600余首诗传世。
爱新觉罗·溥仪
生卒: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 出生在北京醇亲王府(西城区后海北沿44号) 因尿毒症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人物关系
是道光帝旻宁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 先世: 曾祖父母 爱新觉罗·旻宁(1782年9月16日—1850年2月25日),即清宣宗道光帝。 庄顺皇贵妃乌雅氏,出生于道光二年(1822年)十月十六日,卒于同治五年(1866年)十一月七日。 本生祖父母 爱新觉罗·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醇贤亲王。字朴庵,号九思堂主人,又号退潜主人。道光帝第七子,道光帝庄顺皇贵妃乌雅氏(1822年—1866年)所生,咸丰帝异母弟。 叶赫那拉·婉贞(奕譞嫡福晋):嫡祖母,慈禧太后之妹,光绪皇帝生母 刘佳氏(奕譞侧福晋):五品典卫德庆之女。 嗣祖父 爱新觉罗·奕詝(1831年7月17日—1861年8月22日),即清文宗咸丰帝。
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荣禄的女儿,慈禧很喜欢收养在宫中,就把这个瓜尔佳氏指婚给载沣。
本生父母 爱新觉罗·载沣(1883年—1951年),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光绪帝爱新觉罗·载湉之同父异母弟,生母侧福晋刘佳氏。 苏完瓜尔佳·幼兰(1884—1921):生母。 嗣父母 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即清穆宗同治帝。 爱新觉罗·载湉(1871年8月14日—1908年11月1日)奕譞次子,即清德宗光绪帝,也是溥仪的伯父。 孝哲毅皇后阿鲁特氏(1854—1875),阿鲁特·崇绮之女,清穆宗同治帝之妻。 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静芬(1868—1913),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清德宗光绪帝之妻。
后妃: 皇后——郭布罗·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民国十一年(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婚,为皇后。 淑妃——额尔德特·文绣(1909年—1953年),蒙古族旗人。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文绣被册封为淑妃。民国二十年(1931年)废除离婚。 祥贵人——谭玉龄(1920年—1942年8月14日),满族贵族出身,原姓他他拉氏,辛亥革命以后,改姓谭。 福贵人——李玉琴(1928年7月15日—2001年4月24日),祖籍山东的李玉琴生于长春市一户普通人家,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南岭女子优级学校。1943年4月,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子。1957年5月废除离婚,后再嫁。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妻子——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1962年,作为护士的李淑贤与溥仪结婚。 在这之前,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两人婚后恩爱有加。
年号:宣统、大同、康德 在位时间:1908年~1912年(1908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大事记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签署的特赦令获得特赦,后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主要事迹: 丁巳复辟,担任伪满洲国的执政和“皇帝” 主要作品: 《我的前半生》《溥仪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