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包括发展心理学理论,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婴儿的心理发展,幼儿的心理发展等等。
编辑于2022-07-28 21:47:38发展心理学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界说
心理学与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到出生、成熟直至衰老的生命全程中心里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包含两个主要部分和四个有关方面
种系心理发展和个体心理发展
种系心理发展
种系心理的进化过程:刺激感应阶段、感觉阶段、知觉阶段、思维萌芽阶段
人类心理的进化过程:人类的进化、人类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心理、社会性心理、语言功能的心理)
个体心理发展
个体心理的发展过程:社会化是个体掌握和积极再现社会经验、社会联系和社会关系的过程
两者之间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心理发展的基本原理
生命全程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心理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形成的一般特征(带有普遍性)、典型特征(具有代表性)、本质特征(表示有一定的性质)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的变迁
科学儿童心理学的诞生和演变:普莱尔 儿童心理学的创始人【儿童心理】
从儿童发展到个体毕生全程发展的研究:1957年开始,用发展心理学作章名代替了儿童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中国化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的进展与展望
第二章 发展心理学理论
第一节 精神分析的心理发展观
弗洛伊德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人格理论及人格发展观:本我(快乐)、自我(现实)、超我(道德)。初级过程思维和二级过程思维
心理发展阶段说
口唇期0-1岁:吮吸本能产生快感
肛门期1-3岁:性兴趣集中在肛门区域
性器期3-6岁:俄狄浦斯情结即恋母情结
潜伏期6-11岁:性的发展呈现一种停滞或退化的现象
青春期:容易产生性的冲动,也容易和成人相抵触的情绪和冲动
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
婴儿期0-2:获得信任感,客服不信任感。希望
儿童早期2-4: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和疑虑感。意志
学前期或游戏期4-7: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
学龄期7-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
青春期12-18:建立同一感,防止同一感混乱。忠实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情
成年中期25-50:获得繁殖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成年晚期50-死亡: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厌倦感。智慧
第二节 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观
华生的心理发展理论
环境决定论
否认遗传的作用
夸大环境和教育的作用:教育万能论
对儿童情绪发展的研究:恐惧
斯金纳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行为的强化控制原理:强调塑造、强化与消退、即使强化的原则
儿童行为的实际控制
育婴箱的实际作用
行为矫正
教学机器和教学程序
班杜拉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观察学习及其过程: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别人(榜样)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及其结果而进行的学习。包含四个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运动复现过程和动机过程。强化可以分为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
社会学习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
攻击性
性别化
自我强化
亲社会行为
第三节 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
文化历史理论
发展的实质:实质是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4条)
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最近发展区(处在现有的发展水平和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学习的最佳期限
内化学说:工具理论
第四节 皮亚杰的心理发展观
皮亚杰的发展心理学理论
发展的实质和原因:实质是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发展的因素与发展的结构
心理发展的因素:成熟、物理因素、社会环境、平衡
儿童心理发展的结构:图式、同化(量的变化)、顺应(质的变化)和平衡
发展的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
新皮亚杰主义简述
对皮亚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进行修订
信息加工理论与皮亚杰理论相结合
日内瓦学派本身的变革
第五节 朱智贤的心理发展观
探讨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问题
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年龄特征与个别特点的关系
强调用系统的观点研究心理学
提出坚持在教育实践中研究中国化的发展心理学
第三章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概述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功能
描述:“是什么”的问题
解释:“为什么”的问题
预测
控制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特殊性
年龄是一个特殊的自变量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年龄变量有历法年龄、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等
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大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客观性
特殊性
教育性
生态化
第二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的设计
横断研究设计: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同时对不同年龄的被试进行比较的研究
优点
缺点
纵向研究设计:是对同一研究对象在不同的年龄或阶段进行长期反复观测的研究设计
优点
缺点
聚合交叉设计
微观发生学设计:在短时间内重复给被试呈现一个诱发变化的刺激或提供学习的机会,观测个体发生变化的过程的研究设计(只适用于动机强的被试)
行为遗传学和基因研究设计:双生子研究(结构方程模型)
第三节 发展心理学收集研究资料的常用方法
观察法
访谈法
问卷法和测验法(标准化量表)
心理生理学方法
电生理测量方法
脑电图和脑磁图:事件相关电位ERP
多导生理记录仪:有助于了解睡眠、呼吸、心脏的情况
磁共振成像MRI:是利用人体中的氢原子在强磁场内受到脉冲刺激后产生的核磁共振现象。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磁共振研究的方面:功能性核磁共振研究(身心交互检验、动态因果模型、结构方程模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构性核磁共振研究、纤维追踪研究、静息态磁共振研究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成像FNIRS:发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临床研究、静息态FNIRS研究
经颅磁刺激TMS:视觉、躯体感觉、语言、情绪
第四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结果的分析
研究结果的定性分析
研究结果的定量分析
第五节 发展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势
多层面和多学科研究相互结合
多变量统计方法大量使用:结构方程模型、多水平线性模型、成长曲线模型
新的数据收集手段广泛使用
训练研究和教育实验越来越受重视
第四章 胎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
第一节 胎儿神经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发展
胎儿宫内发育分期
胚芽期(0-2周)
胚胎期(3-8周)
胎儿期(8-40周):胎儿动作包括胎动和反射活动
心理活动主要物质基础的形成和发育(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的形成和发育:具有兴奋和传导两种功能
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两个关键期为怀孕的前4个月和胎儿出生前2个月到生后2岁
反射机能的形成和发育: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
胎儿心理机能的形成
感觉的形成
视觉:妊娠7周,眼睛形成。胎儿4个月时对光线十分敏感。1岁左右,婴儿才能达到成人的视力水平
听觉:妊娠10周,胎儿的耳蜗在形态学上完全发育。妊娠4个月时,胎儿的听觉系统已经建立。胎儿最喜欢、最熟悉的声音是母亲的心跳
触压觉:妊娠2个月起胎儿已经有皮肤感觉。4-5个月胎儿的触觉与出生后周岁的孩子的触觉水平相当
嗅觉
味觉
思维和记忆的形成:胎儿的学习主要包括习惯化、经典条件反射和暴露学习
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中的主要异常
胎儿生长受限:指胎儿在宫内未达到其遗传的生长潜能,即胎儿小于正常
脑—智能以及其他神经行为发育异常
甲状腺功能发育异常
第二节 胎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
遗传因素
表观遗传:由非DNA序列改变引起的。主要形式由DNA甲基化、RNA干扰、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置
环境因素
物理因素
电离辐射
噪声
超声波
温度
电磁场
化学因素
汞及其化合物
铅及其化合物
有机农药
吸烟
嗜酒
饮用咖啡
吸毒
大气污染
妊娠期药物
生物因素
地理因素
母体因素
情绪
应激
营养
患病
父源因素
第三节 胎儿期的心理卫生
胎儿期心理卫生机理:胎教时胎儿心理卫生的基本形式。胎教不是教育,而是促进胎儿大脑发育的心理卫生过程
胎儿期心理卫生的种类
音乐胎教
抚摸胎教
言语胎教
光照胎教
第五章 婴儿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婴儿的的生理发展及其心理学意义
婴儿的生理发展
对婴儿大脑功能的新认识
婴儿大脑的形态发展
脑重与头围
大脑皮质
婴儿大脑的功能发展
脑电
皮质中枢
大脑单侧化
后天环境影响与婴儿脑的发展
婴儿脑的可塑性
婴儿脑的修复性
婴儿生理发展过程及正常值
体重
身高
上部量、下部量和胸围
牙齿和骨骼发育
婴儿的动作发展
动作的发生和新生儿动作的研究
婴儿动作发展的一般进程
行走动作的发展
手的动作的发展
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婴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的发生发展
视觉的产生和发展
听觉的发生发展
味觉、嗅觉和触觉的发生发展
空间知觉的发生发展
物体知觉的发生发展
注意的发生发展
注意的发生
注意的发展
记忆和学习的发生发展
记忆的发生发展
学习的发生发展
思维的发生发展
第三节 婴儿语言的发展
婴儿言语发展理论
语言与言语
婴儿言语发生发展的内在机制
强化说
转化生成说
模仿说
认知学说
相互作用论
前言语的发展
言语知觉的前言语发展
语音的前言语发展
前言语交流的发展
言语的发生
第一批词的产生及生态学分析
词语的获得与运用
言语的发展
双词句的生成及其机制
语法的获得
第四节 婴儿的气质
气质的类型及其特点
传统的四类型说
多血质
胆汁质
黏液质
抑郁质
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
托马斯和切斯的三类型说
容易型
困难型
迟缓型
布雷泽尔顿的三类型说
活泼型
安静型
一般型
巴斯的活动特性说
情绪性婴儿
活动性婴儿
社交性婴儿
冲动型婴儿
卡根的抑制—非抑制说
气质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婴儿气质发展的稳定性
婴儿气质发展的可变性
气质对早期教养和发展的意义
第五节 婴儿情绪、社会性的发展
最初的情绪反应
婴儿情绪的社会化
社会性微笑
陌生人焦虑
分离焦虑
情绪的社会性参照
婴儿的依恋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
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
反抗型依恋
早期的同伴交往
婴儿自我的发展
第六章 幼儿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
大脑结构的发展
脑重继续增加
大脑皮质结构日趋复杂化
脑电波的变化
皮质抑制机能的蓬勃发展
第二节 幼儿的游戏
游戏的理论
早期的游戏理论
当代的游戏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
认知动力说
学习理论
游戏的种类及发展
创造性游戏
教学游戏
活动性游戏
第三节 幼儿言语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
词汇数量的增加
词汇内容的丰富和深化
词类范围的扩大
积极词汇的增长
语法的掌握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语法的掌握
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第四节 幼儿认知的发展
记忆的发展
记忆容量的增加
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
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的发展
自传式记忆的发展
记忆策略和元记忆的形成
思维的发展
幼儿思维的特点
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是主要特点
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
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渐增强
皮亚杰关于幼儿思维的研究
三座山测验
守恒
类包含
最初概念的掌握
最初词的概括和概念的掌握
最初实物概念的掌握
最初数概念的掌握
类概念的掌握
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
关于幼儿类比推理的研究
关于幼儿推理过程发展的研究
第五节 幼儿个性的初步形成和社会性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概念的发展
自我评价的发展
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
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
道德认知的发展
国外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
皮亚杰的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研究
柯尔伯格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
中国关于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的研究
攻击行为和亲社会行为
攻击行为
关于攻击行为的理论
攻击行为的发展
攻击行为的性别差异
影响攻击行为的社会因素
攻击行为的控制
亲社会行为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理论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亲社会行为的训练
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
性别角色认同的一般概念
性别认同
性别角色标准
性别角色认同
性别角色偏爱
性别化的发展
性别认同的发展
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
性别化行为的发展
性别化的理论
同伴关系和社会技能的训练
同伴关系的作用
同伴关系的发展
社会技能训练
第七章 小学儿童的心理发展
第一节 小学儿童的学习
第二节 小学儿童思维的发展
第三节 小学儿童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儿童品德的发展
第八章 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第九章 成年早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十章 成年中期个体的心理发展
第十一章 成年晚期个体的心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