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006消化和吸收
这是一篇关于006消化和吸收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口腔内消化、小肠内消化、大肠内的消化、吸收。
目的:病史采集是疾病诊治的重要步骤,要做到准确、完整,同时重视沟通技巧及尊重患者隐私。包含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妇科疾病常见症状的鉴别要点。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总结了 解剖特点、 分类、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等。
外科学下肢骨、关节损伤思维导图,介绍了概述、 解剖特点、 临床表现、 影像学检查、 洽疗等。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消化和吸收
胃肠神经体液调节的一般规律
胃肠的神经支配及其作用
内在神经(肠神经系统)
肌间神经丛
支配平滑肌
黏膜下神经丛
消化腺体和内分泌细胞的分泌
由感觉、中间、运动神经元交织而成
外来神经
副交感神经
消化液分泌增加,胃肠活动增强
交感神经
消化液分泌减少,胃肠活动减弱,使括约肌收缩
肠胃激素及其作用
促胃液素
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促进胃肠运动和胃肠上皮生长
促胰液素
刺激胰液及胆汁中HCO3-分泌,抑制胃酸分泌和胃肠运动
缩胆囊素
刺激胰液分泌和胆囊收缩,幽门括约肌收缩,抑制胃排空
抑胃肽
刺激胰岛素分泌,抑制胃酸和胃蛋白酶分泌,抑制胃排空
胃动素
消化期间刺激胃和小肠运动
口腔内消化
唾液的性质、成分和作用
中性、99%水,少量有机物(Na+、K+、HCO3-、Cl-等),有机物(黏蛋白、唾液淀粉酶、IgA、乳铁蛋白等)
消化、清洁(中和、清洗、清除及溶菌酶的杀菌)、排泄(部分毒物、细菌)
胃液分泌的调节
副交感神经兴奋
起主要作用,含水多,黏蛋白少
交感神经兴奋
水少,黏蛋白多
胃的运动
胃的容受性舒张和蠕动
胃排空及其控制
胃内的消化
胃液
性质
酸性(pH0.9-1.5),正常人日分泌量1.5-2.5L
成分
水、盐酸(壁细胞)、胃蛋白酶(主细胞)、黏液(黏液颈细胞)、内因子(壁细胞)、HCO3-
作用
胃酸
排出量主要取决于壁细胞的数目,与壁细胞功能也有一定的关系
激活胃蛋白酶原,并为其提供酸性环境以维持其活性
消化蛋白质
杀菌
与铁、钙结合,形成可溶性盐,促进吸收
胃蛋白酶
最适pH2-3,超过6.0失活
黏液和碳酸氢盐
黏液屏障
内因子
内因子-维生素B12复合物,有利于维生素B12的吸收
刺激胃液分泌的物质
乙酰胆碱
结合M3受体
阻断剂:阿托品
G细胞分泌
多肽
其受体为缩胆素原和促胃液素
阻断剂:丙谷胺
组胺
肠嗜铬样细胞EEL释放
2型组胺受体
阻断剂:西咪替丁
情绪
应激状态
ACTH、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可诱发溃疡
其他因素
Ca2+、低血糖、咖啡因、酒精
抑制胃液分泌的内源性物质
生长抑素、前列腺素、上皮生长因子EGF
消化期胃液分泌的调节
头期
分泌调节
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纯迷走机制
迷走-促胃液素机制
特点
占30%
酸度计胃蛋白酶含量均很高
胃期
食物直接刺激
迷走-迷走神经反射及壁内神经丛反射
扩张反射
化学刺激
占60%
胃酸密度高,胃蛋白酶量较少
肠期
小肠
以体液调节因素为主
量少
占10%
酸度和胃蛋白酶都很低
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和胃排空
形式
特有形式:容受性扩张
蠕动及移行性复合运动
排空速度:糖>蛋白质>脂肪
促进因素
与胃内容物成线性关系
加快:激动、兴奋
减慢:忧虑、悲伤
十二指肠因素抑制排空
肠-胃反射
pH降到3.5-4.0时可引起
肠抑胃素
促胰液素、抑胃肽等
小肠内消化
胰液
无色、碱性、pH约为8.0,日分泌量1.5L
组成
水
无机物
Na+、K+、Cl-、HCO3-
由小导管细胞分泌
有机物
胰酶
腺泡细胞分泌
水和HCO3-
HCO3-中和胃酸,为小肠酶提供适宜pH环境
蛋白水解酶
胰蛋白酶、糜蛋白酶、羧基肽酶
以酶原的形式存在,肠激酶激活胰蛋白酶原,相互激活
胰淀粉酶
适宜pH值7.0
胰脂肪酶
仅在小肠内存在
胆汁
性质和成分
金黄色、pH7.8-8.6、胆囊内pH7.0-7.4,含水量为97%
日分泌量
800-1000ml
胆盐、胆色素、胆固醇、脂肪酸、磷脂酰胆碱、黏蛋白
不含消化酶
胆盐
占固体成分50%,主要是胃钠盐
胆盐的肠肝循环
乳化作用“微胶粒”帮助吸收脂肪酸、胆固醇及其他物质
磷脂
占30-40%,主要为磷脂酰胆碱
双极性分子,乳化脂肪
胆固醇
占4%,含量与其摄入量有关,高脂饮食易致胆结石
胆色素
占2%
黄疸
血浆中游离或结合胆红素浓度过高
小肠的运动形式
特有形式
分节运动
充分混合,有利于吸收
蠕动、移行行复合运动
回盲部括约肌功能
阻止结肠内容物反流,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
大肠内的消化
大肠液的分泌
pH8.3-8.4,黏液、水、碳酸氢盐
润滑肠道及避免机械损伤
大肠内细菌作用
合成B族和K族维生素
运动形式
袋装往返运动(空腹时多见)
推进运动(蠕动和集团运动)
排便反射
食物残渣一般在大肠内停留10h以上
脊髓反射、意识控制
吸收
胃仅吸收少量高度脂溶性物质
小肠的吸收功能
十二指肠和空肠
蛋白质、脂肪、糖类的消化产物
回肠
胆盐和维生素B12
其他物质
钠
钠泵--主动转运
与水、葡萄糖、氨基酸及HCO3-的吸收有关
铁
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
转铁蛋白--受体介导形式
小肠吸收的有利条件
糖类、蛋白质、脂肪易消化为可吸收的物质
吸收面积大:200-250m2
肠绒毛结构:毛细血管多
停留时间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