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文字记载的画家和雕塑家出现和有画家所属的独立绘画作品问世。
东吴曹不兴有记载第一位画家、继他之后的卫协、顾恺之、陆、张和雕塑家戴逵等都有值得记载的突出贡献。六朝三杰在人物画的领域有着突出地位和重大影响。
尤其是顾恺之,他的代表作《女史箴图》《列女仁智图》《洛神赋图》画中均以线造型、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人物形象优美,体现了他春云浮空、春蚕吐丝、流水行地、紧劲连绵、循环超忽的线描法。
另外,陆探微“秀骨清像”反映出这一时期人物品藻的标准。
2. 绘画题材的多样化。
山水、花鸟、人物领域都逐渐成为独立表现的绘画题材,这一时期是山水画、花鸟画的萌芽时期,由于文人士大夫对自然的贴近,山水画这一领域的成就不容小觑,不仅出现有文字记载的山水画家如宗炳、王微,山水画理论也有较大影响如宗炳《画山水序》,但没有发现存世作品。同样,虽然没有作品能证实魏晋时期的花鸟画独立存在,但从文献记载中可以了解到有单纯的花鸟画作品及专工画家的存在。这说明花鸟画在当时也处于萌芽阶段。
3. 有较为成熟的绘画理论专著出现。
对绘画理论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首推顾恺之。他既是著名人物画家,也是早期的绘画理论家。他是传神论的创导者,强调人物画的传神,即在重视绘画技巧的同时,也要对绘画对象有深入了解,传达人物的性情和精神气质。《论画》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悟对通神等观点。
也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理论作品如宗炳画山水序》王微叙画》等
其中《画山水序》是第一篇山水理论著作,提出“求神悟道”是山水画的创作目的,创作者要“写山水之神”,他还阐述了山水画之“畅神”的功能,一变儒家以成教化、存鉴戒为功能的比德传统,重新确立了山水画的审美体验功能。
4. 民间美术活动兴盛。
民间美术出现了嘉峪关墓室砖画、孝子棺石刻画、宁想石室画像、司马金龙墓漆屏风画等技巧成熟的作品,在人物动态、神情、背景处理画面布局上体现了这一时期独有的时代特征。
5. 佛教美术出现极端繁荣。
由于统治阶级提倡支持,佛教美术出现兴盛局面,各地大规模建造寺庙、开凿石窟,如敦煌莫高窟、麦积山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等具有气势宏大的特点。寺庙建筑、壁画彩塑石雕像也得到发展。
这一时期佛教美术呈现出早期特征:以人物塑造为例,受时代审美思潮影响,人物形象大多具有“秀骨清像”之美,人物服装相貌又具有西域特征,画面构图方面如《鹿王本生图》仍属早期连环画形式,自由而随意,尚未形成固定格式。
6. 总结:魏晋时期美术不论是任何形式都呈现出早期艺术的特征,以山水画为例,理论虽较为成熟但作品表现上还是滞留在人物画的技法中,没有从人物画中脱离出来仍处于稚拙阶段。
1.背景: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但思想自由、解放开放时期。
2.美术作为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得到空前发展,美术作品一方面承担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作用、一方面作为使人得到美感享受的艺术品独立出来。
3.美术创作呈现繁荣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