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消化系统疾病
这是一篇关于病理学 消化系统疾病的思维导图,常见的疾病和紊乱. 消化系统的疾病和紊乱可能涉及器官与其他组织和结构的感染或损伤。. 它们还可能影响消化系统的作用(例如封住胃酸不让其进入食管,以及液体在胆管的自由流动)。
编辑于2022-09-04 00:56:00XI.消化系统疾病
食管的炎症,狭窄与扩张
Barrett食管
食管远端出现柱状上皮化生(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取代)
是大部分食管腺癌的癌前病变
胃炎
指胃粘膜的炎性病变
急性胃炎
慢性胃炎
食欲不振 上腹部不适
胃粘膜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病因
幽门螺杆菌
长期慢性刺激,十二指肠液反流,自身免疫损伤
分类
A型
自身免疫型
常见于胃底和胃体
胃酸分泌减少,vitB12吸收减少——恶性贫血
不伴有消化道溃疡
B型
细菌感染型(HP)
常见于胃窦或全胃
胃窦
胃酸分泌增多,容易伴发十二指肠溃疡
全胃
因为HP会分泌IL-β(是胃酸的抑制剂),所有胃酸分泌减少,容易伴发胃癌
HP感染胃炎的特征:上皮内中性粒细胞浸润+上皮下浆细胞浸润
C型
化学损伤型
类型
非萎缩性胃炎
以胃窦部为最常见
固有腺完整,浸润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预后好,大部分治愈,但是少数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一般由非萎缩性发展而来,多见于中年患者,也以胃窦部为常见
镜下:
炎症浸润黏膜全层,浸润的炎症细胞主要是淋巴细胞和浆细胞
固有腺体萎缩,壁细胞和主细胞明显减少和消失
腺体上皮化生(以肠上皮化生为主)
肠上皮化生
完全型
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
PAS染色吸收细胞刷状缘阳性
杯状细胞分泌唾酸粘液
不完全型
肠上皮化生只要杯状细胞
结肠型(Ⅱb型)
化生的柱状细胞分泌硫酸粘液
与肠型胃癌关系密切
胃型
化生的柱状细胞分泌中性粘液
杯状细胞分泌唾酸粘液
肥厚性胃病
好发部位:胃底和胃体
胃镜:黏膜层增厚,黏膜皱襞肥厚加深似脑回
分型
Menetrier病
黏膜粘液细胞过度增生而腺体萎缩
临床:低蛋白血症,胃酸低下
肥厚性高分泌胃病
主细胞和壁细胞增生为主
临床:胃酸分泌多,继发性溃疡形成
继发于胃泌素大量分泌的胃腺体增生
消化性溃疡病
是以胃或十二指肠粘膜形成慢性溃疡为特征的一种常见病
与胃液的自我消化作用有关
十二指肠溃疡病较胃溃疡病多见
十二指肠球部:胃=3:1
病因
幽门螺杆菌感染
十二指肠溃疡检出率100%
黏膜抗消化能力降低(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
胃液的消化作用
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
遗传因素
O型血高发
病理变化
胃溃疡多见于胃小弯侧近幽门部,尤多见于胃窦部(溃疡较深)
十二指肠溃疡多发生在球部的前壁或后壁
病理变化
肉眼
数量:通常只有一个
溃疡由内到外的分层
少量炎性渗出物
坏死组织
较新鲜的肉芽组织层
陈旧的瘢痕组织
增值性动脉内膜炎
创伤性神经瘤——溃疡病疼痛
结局及并发症
愈合
并发症
出血
最常见,10-35%
穿孔
腹膜炎
幽门狭窄
3%
癌变
一般不恶化(十二指肠病变)
胃溃疡恶性率越1%
临床病理联系
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嗳气等
消化系统常见肿瘤
食管癌
好发于三个生理性狭窄,以中段最多见,其次为下段,上段最少
男>女,多发于40岁以上
临床表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
分期
早期癌
肿瘤局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未侵及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
鳞状细胞癌
中晚期癌
髓质型
最多见
蕈伞型
溃疡型
缩窄型
组织学类型
鳞癌:90%
腺癌:Barrett食管有关(胃肠腺上皮化生)
腺鳞癌,未分化癌:少见
转移
直接浸润
淋巴转移
血道
晚期:肝,肺
胃癌
发病率:第二位
好发年龄:40-60岁
性别:男多于女
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胃酸缺乏,贫血以及上腹部肿块
组织发生:胃腺颈部+胃小凹底部干细胞
好发:胃窦部,尤其以胃小弯处多见
病因
环境因素
HP感染
某些慢性胃疾病
慢性萎缩性胃炎
胃溃疡伴异形增生
胃黏膜大肠型肠上皮化生
早期
无论肿瘤面积大小,是否有胃周围淋巴结转移, 只要病变限于黏膜层或黏膜下层者均称为早期胃癌
管状腺癌最常见,其次是乳头状腺癌,未分化型癌最少
中晚期胃癌
指癌组织浸润超过黏膜下层的胃癌
分类
息肉性或蕈伞型
溃疡型
浸润型
弥漫性浸润
革囊胃
扩散
直接扩散
肝,胰腺,大网膜等
淋巴结转移(主要途径)
早期:胃小弯侧冠状静脉旁淋巴结和幽门下淋巴结
晚期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virchow)
血道转移
门静脉——肝,其次是肺,骨,脑
种植性转移
卵巢转移癌——Krukenberg瘤
大肠癌
是大肠粘膜上皮和腺体发生的恶性肿瘤,包括结肠癌与直肠癌
好发部位以直肠最多见,其次是乙状结肠,盲结肠及升,横,降
贫血,消瘦,大便次数增多,变形,有粘液血便,腹痛,腹部肿块或肠梗阻
60-70岁,男>女
病因
饮食习惯(高营养,低纤维)
遗传因素
APC基因突变(家族性腺瘤息肉病)
肉眼分型
隆起型:右侧常见
生长慢,转移晚,预后较好
溃疡型:较为常见
常见,转移早,预后差
浸润型:左侧大肠癌常见——肠腔狭窄
胶样型:预后差
注意!!!!!结直肠肿瘤只有穿透黏膜肌层到达黏膜下层才称为癌!!!
扩散
局部扩散
前列腺,膀胱,腹膜,腹后壁
淋巴道转移
先直肠旁淋巴结
血道
肝,肺,骨(晚期)
种植性转移
膀胱直肠陷凹,子宫直肠陷凹
肝
可逆性损伤(变性) 和细胞内物质积聚
细胞肿胀(水变性)
脂肪变性
玻璃样变
Mallory小体(酒精性肝炎)
羽毛状变性
淤积的胆汁可在肝细胞肿胀的基础上形成弥漫的泡沫状
坏死或凋亡
坏死
点状坏死
碎片状坏死
桥接状坏死
亚大块坏死
大块坏死
凋亡
单个肝细胞的皱缩,胞质嗜酸
常见于病毒性肝炎
炎症
再生
赫令氏终末小胆管和卵圆细胞为严重肝实质损伤重建的储备成分
纤维化
多为不可逆
早期纤维化沿着汇管区周围或中央静脉周围分布,或胶原直接沉积在Disse腔
晚期:肝硬化
病毒性肝炎
由一组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细胞实质变性坏死为主要病变特征的常见传染病
病因及发病机制
甲型肝炎:细胞免疫机制导致的肝细胞损伤
乙型肝炎:细胞毒性免疫反应引起病变 (X基因编码的X蛋白在肝细胞癌中发挥主要作用)
丙型肝炎:直接破坏肝细胞和免疫因素引起肝细胞损伤
丁型肝炎:必须依赖与HBV共同感染才能复制
临床病理类型
携带者状态
多由HBV、HCV和HDV感染所致
患者仅为病毒抗原阳性,而无明显的进行性肝细胞损害
HBV感染可以出现毛玻璃样肝细胞或砂状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无症状感染
患者仅表现为轻度血清转氨酶升高,此后出现病毒抗体
普通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普通型)肝炎
肉眼:肝肿大,发红,边缘外翻,变钝,包膜紧张
镜下
肝细胞变性:细胞肿胀,甚至气球样变(水变性)
肝细胞坏死:点状或是灶状
肝细胞凋亡:嗜酸性小体
汇管区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
胆汁淤积
临床
肝肿大,肝区疼痛,血清谷丙转氨酶升高,严重者出现黄疸
结局
大多数痊愈
少数转为慢性肝炎
慢性(普通型)肝炎
严重者门管区出现持续的碎片状坏死和桥接坏死
结局
部分发展为肝硬化
极少数转为重型肝炎
重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重型肝炎
急,短,重,死亡率高
肉眼
体积缩小(左叶显著),重量降至600-800g
肝脏减轻最多
被膜皱缩,质地柔软,可以折叠
切面黄色,红褐色或绿色
镜下
肝细胞严重而广泛坏死(大块坏死)为特征
肝窦明显扩张充血,kupffer细胞增生肥大,吞噬活跃
小叶内炎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单核细胞
肝细胞无明显再生现象
临床病理联系
肝细胞性黄疸
出血倾向
肝衰(肝性脑病)
肾衰(肝肾综合征)
死亡原因主要为肝性脑病,DIC等
结局
大多数短时间内死亡
亚急性重型肝炎
起病慢,病程长,多数由急重型衍生而来,少数由急性普通型肝炎恶化进展而来
肉眼
体积缩小
被膜皱缩
切面黄绿色,可见大小不一的结节散在分布
镜下
既有肝细胞的亚大块坏死又有结节状肝细胞再生
小叶内外有明显的炎细胞浸润
小胆管增生
结局
多数转变为坏死后性肝硬变
继续发展——肝衰——死亡
肝硬化
各种病因引起的肝脏疾病的终末期病变,以慢性进行性,弥漫性的肝细胞变性坏死,肝内行为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结节状再生为基本病变特征
病因
在我国,引起肝硬化的病因以病毒性肝炎为主
分型
小结节性肝硬化
大结节性肝硬化
混合结节性肝硬化
病因分类
酒精性(门脉性)
肉眼
早期:肝体积正常或略大,质地稍硬
后期:缩小,减轻,质硬,表面,切面呈小结节状 结节大小相仿,一般不超过1cm
镜下
假小叶形成
纤维间隔宽窄较一致,内有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
小胆管淤胆,增生,假胆管形成
肝炎后
坏死后性
癌变率较高
原因
由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所致的亚急性重型肝炎转变而来
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孕妇——暴发性肝炎,存活后可发生坏死后肝硬化
药物核化学物质中毒
肉眼
不对称缩小,质地变硬,重量减轻
较大但是大小不一的结节,最大直径达6cm
镜下
假小叶形成
纤维间隔较宽且厚薄不均
小胆管增生,炎症细胞浸润
胆汁性
病理变化
肉眼
早期(代偿期)
晚期
肝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质地变硬
镜下
肝小叶结构破坏被假小叶取代
假小叶内肝细胞排列紊乱
中央静脉常缺如,偏位或两个以上
假小叶外周被纤维间隔包绕
临床病理联系
门脉高压症
门脉性硬化出现比坏死性硬化早
慢性淤血性脾大
腹水
侧支循环形成
胃肠瘀血,水肿
肝功能障碍
坏死性硬化出现比门脉性硬化早
蛋白质合成障碍
低蛋白血症
出血倾向
凝血酶和凝血因子合成不足
胆色素代谢障碍
黄疸和肝素升高
对激素的灭活作用减弱(体内雌激素水平升高)
蜘蛛痣
肝掌
男性乳腺发育
肝性脑病(肝昏迷)
肝肾综合征
原发性肝癌
肝细胞或肝内胆管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
肝细胞癌
发生于肝细胞,占原发性肝癌90%
常见于亚洲,非洲
多见于50岁左右,男>女
临床表现:腹痛,腹水,黄疸,肝脏肿大,AFP明显升高
病因
肝硬化(绝大数——粗结节)
乙肝病毒
丙肝病毒
酒精
黄曲霉素B1
遗传性
病理变化
(早期)小肝癌型
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为<3cm或两个癌结节合计最大直径<3cm的原发癌
呈球形,界清,切面均匀一致,出血坏死少见(不伴有肝硬化)
晚期
巨块型
肝右叶
结节型
最常见,常伴有肝硬化
弥漫型
较少见
(多)结节型
最常见
注意!!!!肝细胞癌容易侵犯门静脉系统并沿门静脉播散!!!!
胆管细胞癌
病因:肝内寄生虫——华支睾吸虫
老年多见
Kupffer 细胞
(Kupffer cells,KC)是位于肝血窦内的巨噬细胞,寄居于肝血窦内皮细胞之间或之上,是体内固定型巨噬细胞中最大的群体。 约占巨噬细胞总数的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