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红外分光光度法(IR)思维导图
红外分光光度法是当物质分子吸收- 记波长的光 能,能引起分子振动和转动能级跃迁,产生的吸收光谱一般在2. 5〜25um的中红外光 区,称为红外分子吸收光谱,简称红外光谱。
这是一篇关于核磁共振氢谱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有基本原理、化学位移、峰面积和氢核数目、自旋偶合与自旋系统、核磁共振氢谱的解析。
可见分光光度仪采用经典的光路系统和精良的制造工艺,使仪器的测试精度及稳定性较传统产品有很大的提高;可见分光光度仪已经成为现代分子生物实验室常规仪器。仪器主要由光源、单色器、样品室、检测器、信号处理器和显示与存储系统组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红外分光光度法(IR)
基本原理
振动能级和振动光谱
谐振子与势能曲线
振动能与振动频率
E振=(V+½)hv、μ=mamb/(ma+mb)
基频峰与泛频峰
基频峰:基态→第一激发态(V₁)
泛频峰:基态→第二激发态(V₂)、第三激发态(V₃)....
振动类型与振动自由度
振动类型
伸缩振动(V):对称伸缩(Vs)、不对称收缩(Vas)
弯曲振动(δ)
面内弯曲振动(β):剪式振动(δs)、面内摇摆振动(ρ)
面外弯曲振动(γ):面外摇摆振动(ω)、扭曲振动(τ)
振动自由度:非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3+3)=3N-6、线性分子振动自由度=3N-(3+2)=3N-5
特征区、指纹区与相关峰
特征区:4000-1333/cm
指纹区:1333-400/cm
相关峰
吸收峰的峰数
吸收峰的强度:可以用摩尔吸光系数表示
影响谱带位置的因素
内部因素
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共轭效应
空间效应
空间位阻:吸收频率向高波数方向移动
环张力(键角张力作用):Vc=c和V=c-h的频率升高
氢键效应(通常可使伸缩频率向低波数位移,谱带变宽变强):分子内氢键(与浓度无关)、分子间氢键(与浓度有关)
互变异构
振动偶合效应和Fermi(费米)效应
外部因素
红外光谱与分子结构的关系
红外光谱的九个重要区段
有机化合物的典型光谱
烷烃类
烯烃类
炔烃类
芳烃类
醇、酚及羧酸类
醚类
醛和酮类
酯和内酯类
胺及酰胺类
硝基化合物
红外分光光度计及制样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简介
工作原理
主要部件
光源、单色器、检测器、计算机系统
优点: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灵敏度高、精密度高、测定光谱范围宽
样品的制备
对样品的要求:干燥无水、纯度大于98%
制样方法
固体样品:压片法、石蜡糊法、薄膜法
液体样品:液体池法、夹片法或涂片法
气体样品:气体池
应用与示例
定性分析
谱图解析:先特征,后指纹,先强峰,后次强峰,先粗查,后细找,先否定,后肯定,
Ω=(2+2n4+n3-n4)/2
波长范围0,80-500μm,其中中红外区2.5-25μm,通常红外光谱研究的是中红外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