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六章 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是指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与它相互联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一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二是教育机构与组织体系赖以生存和运行的整套规则,如各种各样的教育法律、规则、条例等。但是,在教育学里,人们通常把教育机构与组织的管理规则当做教务管理问题来专门加以论述,所以教育制度这个题目论述的重点便是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
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以“以人为本”这个教育理念为主线,运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对教育现象和教育活动与人的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使读者能立足于以人为本的高度,从多维度多视角来思考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问题。并针对教育中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专门探讨,对一些问题有一些自己的见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第六章 教育制度
第一节 教育制度概述
一、教育制度的概念
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①体系构成的总体和各项②规定的总称
1.广义:国民教育制度
2.狭义:学校教育制度(学制)
学制是一个国家教育制度的主体部分,也是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与实质
二、学制的类型
1.西欧双轨制
2.美国单轨制
3.分支型学制
三、学制的确立依据
1.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
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3.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4.原有学制和国外学制的改革
5.人口状况
正(政)经文人学国外
第二节 我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一、建国前的学制改革
1.1902年“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
地位:中国首次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未实施)
2.1903年“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特点
实行班级授课制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
地位: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3.1912-1913年“壬子癸丑学制”
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
废除读经,改学堂为学校
地位: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1922年“壬戌学制”/“新学制”,“六三三学制”
影响最长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女子与男子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地位:缩短了学制,它是我国小学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其影响一直延续到建国初期
二、建国后的学制改革
1.1951年学制改革
确立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
2.1958年学制改革
3.1985年颁布《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实行九年义务教育(首次提出)
中等教育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高等教育改革,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4.1993年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基本普及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建设好一批重点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
“两基” “两全” “两重”
5.1999年学制改革
6.2010年学制改革
21世纪以来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三、我国现行学制
1.纵向
①幼儿教育
②初等教育
③中等教育
④高等教育
2.横向
①基础教育体系
②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③高等教育体系
④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⑤特殊教育
第三节 现代发展的一般趋势
一、加强学前教育及其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二、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三、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朝着综合统一的方向发展
四、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和大众化
五、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六、终身教育受到普遍重视
1.幼小衔接 2.延长义务 3.普职综合 4.高等多样 5.学历淡化 6.终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