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黄廖本《现代汉语》语法 第6-10节 思维导图
黄廖版本 《现代汉语》语法章节第6-10的知识总结,包括黄廖版本 现代汉语语法 包括单句(句型,句类)、复句、句群相关知识,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收藏起来观看哦。
编辑于2022-09-11 12:39:29 贵州《一起经音义》刻本用字构形分类研究,刻本用字结构类型类化:受上下文影响而同化、受俗构件影响而类推、受古构件影响而类推。
汉字的字际关系 •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的关系。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第 5-9章节只知识思维导图的总结。 包括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章节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起经音义》刻本用字构形分类研究,刻本用字结构类型类化:受上下文影响而同化、受俗构件影响而类推、受古构件影响而类推。
汉字的字际关系 • 1.汉字的构形关系:指处于汉字构形系统中的单个汉字之间形体结构上的关系。2.汉字的使用关系:指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在使用中由于记词功能发生变化而导致的字与字之间的关系...
这是叶蜚声、徐通锵版本的《语言学纲要》第 5-9章节只知识思维导图的总结。 包括语义和语用、文字、语言演变和分化、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演变等章节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赞加收藏。
现代汉语语法 (第6-10节)
第六节 单句
是由短语或词充当的、有特定的语调,能独立表达一定的意思的语言单位。
句型
句子的结构类,即根据句法成分的配置格局分出来的类
主谓句
由主语、谓语两个成分构成的单句叫主谓句
从谓语核心看
动词谓语句 (叙述句)
动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动词谓语句,主要用来叙述人或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等,因而又叫叙述句。
形容词谓语句 (描写句)
形容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形容词性谓语句,主要用来描写人或物的形状、性质、特征等,所以又叫描写句。
名词谓语句
名词性词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名词性谓语句,主要用来判断或说明事物的种类数量、时间性质、特点、用途,等等。
今天||星期六、明天||国庆节、二妹子||广东人、盘老太太||刚好八十八岁、米饭||一碗,饮料||一瓶、 一次||三分钟(数量短语||数量短语)、 她||大眼睛、山上||净石头、这本书||新买的
名词性词语不能作谓语,充当谓语有条件限制:①只能是肯定句、不能是否定句②只能是短句,不是是长句③一般只能是口语句式,不能是书面语句式④限于说明是时间、天气、籍贯、年龄、容貌、数量等的口语短句。它与前两种无条件限制的句型不同,属于特殊句型。 从它表示否定时必须加动词来看,实际上应该看成动词谓语句的变体或省略形式。
非主谓句
分不出主语和谓语的单句叫非主谓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由动词语加语调形成。如“集合!、出太阳了。、上课了。、禁止吸烟。、反对霸权主义!” 还有一些兼语句也是非主谓句,如“有个小村子叫王家庄|让农业翻两番(王家庄前作宾语后作主语)”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由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形成。“对!、好!、槽糕!、太妙了!"
名词性非主谓句
由名词或定中短语形成。如“1949年春天。上海外滩。(剧本里说说明时间、地点)、多么真挚的感情啊!、好球!、蛇!(表示突然的发现)、小王!、夏天来了!(有顺序义)”
名词性非主谓句和省略句区别
名词性非主谓句并不是省略了主语成分的省略句,而是不需补出或无法补出其他成分的非主谓句。它不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就能表达完整而明确的意思。省略句是在特定语境(含上下文)中可以明确补出省略了成分的句子。
如果指着小蛇问小孩:“这是什么?”小孩说:"蛇!"这不是名词性非主谓句,而是“这是蛇!”主谓句的省略。
叹词句
由叹词形成,如“啊!、嗯!、喂!”
拟声词句
由拟声词形成,如“轰!、哗哗!”
凭句内核心词的词性
动句
动词谓语句
动词性非主谓句
形句
形容词谓语句
形容词性非主谓句
名句
其余类推
叹句
拟声句
几种常用句式
句型和句式都是根据结构分出的类名。句型是根据全句特点分出的上位类名。句式是根据句子的局部特点分出的下位类名。
主谓谓语语句
主谓短语充当谓语的句子叫主谓谓语句。
大主语是受事,小主语是施事,全句的语义关系为:受事||施事-动作。
这件事 ||大家都赞成-大家||都赞成这件事、任何困难||他都能克服-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一口水||他都不喝-他||一口水都不喝、大家的事情||大家办-大家||办大家的事情。 这肉包子,||你拿回去喂狗吧-你拿这肉包子回去喂狗吧
大主语是施事,小主语是受事。语义关系:施事||受事-动作。
你这人 ,||锤把都没摸过、他||什么书都没看过(往大里夸张)、他||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他||一口水都不喝(往小里夸张)、我||暖水瓶也灌了,(书桌也整理好了。)
大主语和小主语有广义上的领属关系。
他||一向态度和蔼(他的态度||一向和蔼)、她||眼睛熬的通红(她的眼睛||熬的通红)、他||工作很好(他的工作||很好)、领导和群众||心连心
谓语里有复指大主语的复指成分
一个边防军人,||他时刻准备着为边关奉献一切、这孩子,||我也疼他、咱们俩||谁也别忘了谁
大主语前暗含一个介词“对、对于、关于”等。大主语如果加上介词,就变成句首状语了。
这件事||中国人的经验太多了、这三个问题,||我们讨论了两个、全村的人,||我就服你。
“把”字句
“把"字句是指在谓语中心词前头用介词“把”或“将”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主谓句,意义上多数表示对事物加以处置。
“把”字句又叫处置式。所谓处置,是指谓语中的动词所表达的动作对“把”字引出的受事施加了影响,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出于某种状态。
用介词“把”介引的词语不宜理解分析为动词的宾语提前或“前置宾语”。因为有很多“介引成分”在一定的句子格式里不能移到动词后面。如:他让卖粥大嫂把粥盛<在饭盒里>。(动词后有介词短语作补语的句子)、老张把炉子升上了火(动词后另有宾语的句子)其中的介引成分不能移后作动词的宾语。
“把”字句的四个特点
①把字句的动词前后常有别的成分,动词一般不能单独出现,尤其不能单独出现单音节动词。有时带“了、着“,也要用动词重叠式。如“把信带着、把茶喝了、把情况谈谈”。或者是动词前有状语,如“别把脏水[到处泼]”。但如果动词是动补型双音节词,就可以单独出现,如“不要把直线延长”。韵文中可以不受上述限制,如“把家还”。
②“把”的宾语(介引成分)在意念上是有定的、已知的人或物,因此前面可以带上“这、那”一类修饰词。如“把书拿来”,“书”是确定的。如果用无定的、泛指的词语,常是泛说一般的道理,如“不能把真理看成谬误”。
③“把”字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是及物动词,在意念上能够处置“把”字句的介引成分。因此不及物动词、能愿动词、判断动词、趋向动词和“有、没有”等不能作谓语动词。
④“把”所组成的介词词组尽量靠近动词,“把字短语和动词之间一般不能加能愿动词、否定词,这些词只能置于“把”字之前。如“*我把青春愿意献给祖国的建设、*他把衣服没有弄坏”。不过熟语性句子有例外,如“怎能把人不当人呢”。
介词“把”还有“让、使”意义,用它构成的句子没有处置义,而有致使义,如“怎么把罪犯跑了、怎么把奶奶病了”,这些句子里的“把”的宾语不是受事,而是施事。这种不属于表处置的“把”字句
“被”字句
“被"字句是指在核心动词前面,用介词“被(叫、让、给)”引出施事或单用“被”的表示被动的主谓句。“被”字句是被动句的一种,凡是主语是受事的动词句都是被动句。
“被”字句直接依附于动词前,是古汉语用法的延续。
“被”字句的的构成和应用条件
①动词一般是有处置性的,动词后面多有补语或别的成分,如果只用一个双音动词,前面就要能愿动词、时间词语等状语。如“自行车叫我弟弟骑<走>”了,小鸡被黄鼠狼叼<去>了一只、这句话[可能]被别人误解
②主语所表示的受事必须是有定的。如果没有特定的语境,就不能说“一本书被他撕了”;如果“一本书”前加上“这、那”成为有定的,就可以说了
③能愿动词和表否定、时间等的副词只能置于“被”字前。如“一切丑恶的现象[应该]被消灭、他[没有]被困难吓到、这件事[已经]被人传出去了”。
连谓句
连谓短语充当谓语或独立成句的句子叫连谓句,都是同一施事的几个动作,不能有关联词语。
多数是动词或动词短语相连,有时是一个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第一个谓词除了“来、去”和以此组成的词外,往往不用单个动词,一般要带上宾语、补语等成分,后一个没有这种限制。
兼语句
兼语短语处于句子核心位置的句子叫兼语句。
使令式
常见的动词有“请、使、叫、让、派、催、逼、托、命令、吩咐、动员、促使、组织、鼓励、号召”
老师鼓励学生学好功课、中国的变化令人惊奇
爱恨式
前一动作常表示赞许、责怪或心理活动的及物动词,它由兼语后面的动作或性状引起,前后谓词有因果关系。“赞许、表扬、夸、笑、骂、恨、嫌、喜欢、感谢、埋怨”
我感谢你告诉我一个好消息、他妈妈也骂他是个懒鬼
选定式
前一动词有“选聘、称、说”等意义,兼语后头的动词有“为、做、当、是”等
大家选他当班长
“有”字式
前一动词用“有、轮”等表示另有或存在。“他有个妹妹很能干、村外的黄土路上有人在走、没有人找你呀!(非主谓句)、轮到你值班了(非主谓句)”
我||送你几块钱用(“你“和“几块钱"是双宾语兼双主语)、我||给你牛奶喝(“你“和“牛奶"是双兼语)
兼语句跟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区别
A. 我请他来-*我请V他来-*我请[明天]他来 B. 我知道他来-我知道V他来-我知道[明天]他来
二者句子的形式相似。区别:①停顿处不同。兼语句(A)在第一个动词后,不能有停顿(V)不可加状语;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B)可以。②第一个动词的性质不同,支配的对象不同。兼语句的动词多有使令意义,支配的是人,不是一件事;主谓短语做宾语的句子的动词是认知、言说类动词,支配的是一件事,不是一个人。③变换式也不同,如B句可以变换成“他来,我知道”。但兼语句不能说“他来,我请”。
双宾句
有指人和指事物双层宾语的句子叫双宾句。双宾句的动词必须是三价动词。
“大家叫她祥林嫂、我问他哪个办法好、他告诉我今天停电、我借他十块钱”
双宾句的特点
动词要有“给出"、“取进“、“询问"、“称说"等意义,有的动词如“借,分"等,既可表"给出“,又可表“取进”。
近宾语一般指人。靠近动词,前面无语音间歇。远宾语一般指事物可以指人。远离动词,前面可以有语音间歇或逗号,一般比较复杂。
双宾句具有的可变换为非双宾句同义句,变换之后宾语离位,就都不再是双宾句。句法结构,句法成分不同,但语义结构,语义成分不变。
存现句
存现句是语义上表示何处存在、出现、消失了何人或何物;结构上一般有三段,即处所段+存现动词+人或物段;语用上用来描写景物或处所的一种特定句式。分存在句和隐现句。
存在句
表示何处存在何人或何物
山上有个庙、山上净是石头、台上坐着主席团(静态存在句) 刚才天空中飞着一只老鹰、屋顶上飘着五星红旗(动态存在句)
隐现句
表示何处出现或消失何人或何物
烟囱里冒出一阵阵浓浓的黑烟、她的脸上透出一丝笑意(表出现) 小溪边顿时没有了女人的踪迹、昨天村里死了两头牛(表消失)
存现句的一些说明
①前段是处所段,可以同时出现时间词语,即时间状语,是可有成分。如:[昨天]来了三位客人、[昨天]死了两头牛。不能认为“昨天”是主语,它是省了主语(处所段)的省略句,是非主谓句。有些表示处所的方位短语可在前面加介词“从、在”等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如[从树林里]跳<出>一只老虎<来>。是存现句的变体,非主谓句。
②中段是不及物动词或“有、是”。存在句的动词常带助词“着”,也可带“了”,如“车库里放了(着)十辆车”。有些存在句动词可以隐去,如“山上净石头”,成了没有动词的存在句即名词谓语句,它是存现句的变体。
③后段必有存现宾语。
变式句
在交际中出于修辞或语用上的需要,故意减省了句法成分或调换成分的位置,这些变化了的句型叫变式句。
省略句
对话省
他上哪去了? ()上公园去了。(省已知信息“话题“主语) 谁来了? 我()(省已知信息“说明“谓语)
因上下文省
注:不要把非主谓句看做省略句。参看非主谓句。 非主谓句是补充不出来主谓或谓语的句子,省略句可以补充出来
倒装句
调换原来的成分位置的变式句叫倒装句。倒装句调换了位置的成分,可以恢复原位而句法成分不变。
主谓倒置
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者说话急促而先把凸显信息焦点说出来,然后追加追加主语。 怎么了,你?、出来吧,你们!
定语、状语后置
我看了本小说,长篇的。、许多外国朋友来到桂林游览,从伦敦、从巴黎、从世界各地。 八点了,都。、下班了,已经。(这些后置成分又叫追补语)
句子的变换
同义句是说他们的深层结构或里层语义结构和语义成分是相同的,都是“施事+动作+受事”。有共同的语义基础。 变式句都有自己的表意特点或差别,这是语言表达要求细致入微造成的。
变换分析法与扩展法、插入法、代替法等是并列的语法研究方法。它们用来鉴别、测试或分析同形结构(语类系列相同,结构格式相同)。 与析句法不同,并不是把句子切分成句法成分,把切出的成分定个名称的析句法
处所词语+动词+着+名词 A:台上 坐 着 主席团 → B:主席团坐在台上 B:台上 演 着 京戏 → C:*京戏演在台上 通过变换分析AB只是表层相同,里层并不相同。即动词“坐、演”的语义特征不相同。“坐有“附着”语义特征,可以变换为B,A句是一个表静态的存在句;B句“演“没有“附着“语义特征,C句式一个表活动的动态存在句,不能变换为D句。
句类
是句子的语气类,即根据全句语气语调分出来的类。
陈述句
陈述事实而带有陈述语气、语调的句子叫陈述句。
有时用双重否定来表示肯定的语气。常用“不....不....、没有....不....、非...不....”等。 但双重否定与单纯的肯定句子意义不都一样。 他不会不同意我的。(=他会同情我的) 他不能不去。(≠他能去。=他必须去) 他不敢不来。(≠他敢来。=他只好来) 第一个句子跟单纯陈述句意义差不多,只是口气上双重否定委婉一些。 后两个句子跟双重否定句表示肯定的句子有差别。都带有“情势迫使”的意思。
疑问句
具有疑问句调、表示提问的句子叫疑问句。
是非问(“吗”字问)
是非问的句法结构像陈述句,即没有表示疑问的结构或代词,它带“吗”或可以带“吗”。回答是非问,只能对整个命题作肯定或否定。 你真要带我走?、这件事你知道?、你明天能来吧?、哪里能种这种苹果树吗?(注:“哪里"在本句中表示任指,不表疑问)
特指问
用疑问代词(如谁、什么、怎样等)或由它组成的短语(如,为什么、什么事、做什么等)来表明疑问点,说话者希望对方就疑问点做出回复,句子往往用升调。
谁叫他来的?、你怎么不进去说说呢?、什么事这么着急?、你还待在这里做什么?
特指问常用语气词“呢、啊”,但不用“吗”。
选择问
用“是、还是”连接分句。常用语气词“呢、啊”,不能用“吗”。 打篮球,还是打排球呢?、明天你去呀我去?
正反问
V不V(来不来)
这个人老实不老实?、你愿不愿意去?
V不(行不),省去后一谓词
明天他来不?、你见过长城没有?
附加句,先把一个陈述句说出,在后加“是不是、行不行、好不好”
你看电视了,是不是?
正反问句常带语气词“呢、啊”等, 不能用“吗”。
祈使句
命令式、禁止
请求
感叹句
单句分类小结
句子
单句 (凭结构)
主谓句 (凭谓语的 主体核心性质)
动词谓语句
形容词谓语句
名词谓语句
非主谓句
复句
句型 (结构类)
主谓句
名词谓语句
明天国庆节
动词谓语句
把字句
被字句
连谓句
兼语句
双宾句
存现句
形容词谓语句
这儿真好
非主谓句
名词性非主谓句
好大的胆子!
动词性非主谓句
下雨了。轮到你发言了。(这里的兼语句,多数是主谓句少数是非主谓句)
形容词性主谓句
真妙!
感叹句
哎呀!
拟声词句
哗哗!
句类 (语气类)
陈述句
蜂蜜在酿造甜蜜的生活
疑问句
是非问
今天是星期六吗?
特指问
谁来了?
选择问
是朋友,还是亲戚?
正反问
他是不是你的朋友?
祈使句
咱们快走吧。
感叹句
这棵树好高哇!
句型的影响与不影响因素
不影响句型的因素
语气词的有无,不影响句型。如“你去吗?、你去!、他去。”这三句句类不同,意思不同,但句型相同,都是主谓句,动词谓语句。
倒装与否。如“怎么了,你?、你怎么了?”同是主谓句。
省略与否。如“他派谁去?”与“派我去”。省略主语的也是主谓句(主谓变句式)
独立成分的有无。如“看来快下雨了!”与"快下雨了!"都是非主谓句。
影响句型的因素
决定句型的因素是结构,是主干成分:主语或主语中心,谓语或谓语中心,宾语或宾语中心。
句子和短语的区别 (主要谈单句和短语的区别)
句子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可分为陈述句、疑问句等;短语没有特定的语气、句调,因此没有陈述短语、疑问短语等。
短语有主语、状语、谓语、补定语、宾语等八个配对成分;句子也有八个配对成分,还多出独立语这种语用成分,共九个。
句子有成分的倒装和省略,有倒装句、省略句,短语没有倒装短语、省略短语等。
句子是交际单位,短语没有。
这说明两者本质不同,句子是语言运用单位,是动态单位;短语是造句备用单位,是静态单位。
语法分析
语法分析的三个层面 (书上p109专业术语看)
句法分析:找出句法结构中的句法成分、指明构成成分的词语类别和词、语、句的整体类型和格式等,也就是对语法单位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语法单位的类型进行的分析。
语义分析:指出句中动词与有关联的名词语所指的动作与事物之间的语义关系,即动作与施事、受事、于事、工具、时间、处所等关系以及指出其他词语之间的语义关系,如领属、同位、方式等;此外,还包括语义成分、语义指向、语义特征等的分析。实际上,是与语法有关的客观事理关系的分析。
语用分析:包括话题和说明、表达重点、语境、省略和倒装、语气和语调(停顿、重音、句调的升降)等的分析,也就是语言符号与它的使用者、使用环境之间的关系的分析。
三个层面的语法分析举例
狼咬死了他家的羊、 把他家的羊咬死了、他家的羊被狼咬死了
语用分析:必须指出三者个有的使用场合,随着语境的不同而使用不同的"话题"(“狼"或“他家的羊“)。话题相同的句子也会因表意及其侧重点不同而作不同的说明。一二句话题相同,第二句用了把字句突出处置义,强调了“羊”的被处置。还有对语调、语气、独立成分(呼语、感叹语、评注成分)等和语境的语用分析。三句都是陈述语气和句调。句调的升降不同可决定句类的不同。重音决定句子的焦点或意义重点焦点不同,句意有别。
句子的语义分析
语义成分
指词语组合时双方所发生的意义关系的名称。如:动作与时间、处所、施事、受事、于事、工具语义成分名称,还有领属关系、同位关系。整个句子是施事+动作+受事类型
语义特征
指词语在句法关结构中互相比较时显出的语义特点。如“榕树死了”能说,“木头死了”不能说。两者都是“名+动+了”,可以组成合法的主谓结构。只能从语义特征或语义要素分析。“榕树语义特征[+生物]、木头语义特征[-生物]”。
“春天了、夏天了、秋天了、冬天了”能说,“桌子了、椅子了、沙发了”不能说。“春夏秋冬”有[+顺序]的语义特征,"桌子、椅子、沙发"没有这一特征不能进入“名词语+了”这一框架。
语义指向
指句法结构中甲成分与乙成分有语义联系即语义所指的方向。如①“我和他都只有一个弟弟”,状语“都”与主语“我和他”有意义联系,是前指;状语“只”与宾语“一个弟弟”有联系,是后指。②“两个报社的记者“,定语“两个“可以指向“报社“,也可以指向“记者“③“老王有个女儿很骄傲““骄傲“可以指向"女儿“也可以指向“老王“。“女儿、老王“都有[成年人]这一语义特征。指向“女儿“全句是兼语句;指向“老王“全句是连谓句④“老王有个女儿很淘气“,此类序列相同,但无歧义,“淘气”有[+年幼]这一语义特征,只能指向兼语“女儿”
第七节 检查、修改、语病的方法和原则
常见的句法失误
搭配不当
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定语、状语、补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联合短语中的一部分与配对成分搭配不当
残缺和多余
语序不当
句式杂糅
检查语病的方法
朗读法
减缩法
类比法
修改语病的原则
第八节 复句
概说
定义
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相关、结构上互不作句法成分的分句加上贯通全句的句调构成的。
有的语法书说“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单句可以构成一个复句”,主要是因为看重单句和分句的结构无区别,忽略了两者句调的不同。分句没有完整、独立的句调,单句有完整、独立的句调。
区别
①只有热爱工作的人,才能热爱生活 。 ②无论在什么特殊情况下,我们都要坚持到底。 单句也可能有关联词语,并不全是复句。
例①“只有“表示主语的必备条件,例②“无论”表示状语所说无例外。把关联词语去掉就可以清楚看到前后是互作句法成分的,没有分句与分句之间的关系。所以是单句。
分类
关联法
用关联词语来表示的方法
意合法
不用或不能用关联词语表示的组合方法
复句的意义类型
联合复句/等立复句
并列复句
顺承复句
前后分句按时间、空间或逻辑事理上的顺序说出连续的动作或相关的情况,分句之间有先后相承的关系。
合用:刚A就B、一A就B、 单用:便、就、于是、终于等等
解说复句
选择复句
递进复句
偏正复句/主从复句
条件复句
偏句提出条件,正句表示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所产生的结果。
有条件
合用:只要(只需、一旦)A,就(都、便、总)B 单用:便、就
合用:只有(唯有、除非)A,才(否则、不)B 单用:才、要不然
无条件
合用:无论(不论、不管、任、任凭)A,都(总、总是、也、还)B
假设复句
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表示假设实现后所产生的结果。
一致关系
合用:如果、假使、假若、假设、倘若、若是、要是、万一、若)A,就(那么、那、便、则)B 单用:那、那么、就、便、则、的话
相背关系
合用:即使(就是、就算、纵使、纵然、哪怕)A,也(还)B、 再A,也 B 单用:也、还
因果复句
说明
推论
合用:既然A,那么(就、又、便、则、可见)B 单用:既然、既、就、可见
目的复句
转折复句
多重复句和紧缩句
多重复句:有不止一个结构层次的叫多重复句
紧缩句:由复句紧缩而成。它是分句没有语音停顿的特殊复句,又叫“紧缩复句”。
紧缩句与连谓句区别
相像,但不同。 他一坐下来就看书(紧缩句-有关联词语,“一...就“) 他坐下来看书(连谓句-无关联词语,有顺承关系)
区别:结构上有无关联词语和意义上有无复句所具有的假设、条件等关系。
复句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分句间缺乏密切联系
分句间次序混乱
分句间层次不清
关联词语的错误
第九节 句群
句群概说
什么是句群
句群也叫句组,它由前后连贯共同表示一个中心意思的几个句子组成。
句群与复句
区别
①构成单位不同:句群的构成单位是句子,复句的构成单位是分句②二者关联词语的使用情况不同:在复句中经常成对运用的关联词语,在句群中大都不成对运用,除“或者...或者...、还是...还是...、一方面...一方面...、首先...其次...可以使用。
联系
二者的关系类型基本相同。在一定的语境中有些句群可以变化成复句,有些复句可以变变换成句群。
句群和段落
区别:①句群是语言运用单位,属语言学范畴;划分依据是语意上的向心性、逻辑上的条理性和相应的关联词语。 自然段是文章结构单位,属文章学范畴;它的划分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如文章的内容,风格、体裁、流派,作者的个性、习惯等。二者相比,自然段要具有更大的任意性。 ②划分的目的不同。划分句群主要是为了研究句群里句子的组合、聚合规律及其语用价值;划分自然段主要是为了使文章的眉目清楚,结构显豁。
句群的意义类型
并列句群
顺承句群
解说句群
选择句群
递进句群
条件句群
假设句群
因果句群
目的句群
转折句群
多重句群
句群运用中常见的错误
第十节 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作用和种类
定义
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或表示词语的。
种类
点号
主要表示语句的各种停顿。句末点号兼表语气,也有区分句类的作用
标号
有标明词语或句子的性质的作用。如“鲁迅的《故乡》”不同于“鲁迅的故乡”,也不同于《鲁迅的故乡》。 有的标号兼表停顿,如破折号、省略号和间隔号。
标点符号的用法
句号:表示陈述句末尾的停顿和舒缓的语气。 问号:表示疑问句末尾的停顿和疑问的语气。 叹号: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和强烈语气, 冒号:表示提示性话语后或总括语前的停顿 分号(;):用于多重复句中起分组作用,即起分清层次的作用
逗号:句子内部一般性停顿 顿号:语句内部较短的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 引号:文中直接引语或特别指出的词语 括号:表示文中注释性的话 破折号:表示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
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了的话 着重号:表示要求读者特别注意的字、词、短语、句子 连接号:用来把密切相关的名词连接起来 间隔号:表示间隔或分界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剧作、歌曲等名称。 专名号:表示人、地、山、河、机关团体等的专有名称,标在字的下边
标点符号用法的灵活性
标点符号的位置
第六章 修辞
第四节 辞格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是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辞格,也叫“譬喻”
借喻、借代的区别
相近。①但借喻是喻中有代,借代是代而不喻②借喻侧重“相似性“,借代侧重“相关性“③借喻可改明喻或暗喻,借代不能
对比、对偶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对比着眼于的是反差与对立,在结构上不做要求;对偶着眼的是结构上的对称、一致,在意义上不做要求。 ②功能不同:对比使事情表现得更鲜明突出;对偶是增强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