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汉语言文学自考科目语言学概论
汉语言文学自考必考科目——语言学概论第七章,不用看书直接背这个就可通过,全部根据考试大纲所做,所有科目和章节都有,会陆续发布。
编辑于2022-09-15 10:58:08 内蒙古自治区第七章 语言的书写符号——文字
第一节 文字概况
识记
文字
“文字”是指用文字符号记录的书面语言,指运用文字纪实叙事、阐明观点或抒发感情的能力。但严格意义上的“文字”其实只指语言的书写符号
概要
了解“文字”的几种含义
说明文字有哪些作用
文字弥补了语音的时空局限
文字保存了人类的宝贵经验
文字是语言学习的重要工具,它促进了语言的发展。文字并不是消极的记录语言,而是积极的记录语言,促进语言的丰和发展,使语言更加规范和统一。文字的产生促进了书面语的发展,经过文字加工,语言得以提炼,并更具有表现力。文字给语言带来了新的表达手段。增加了语言的辨义功能和审美功能。此外,任何语言都有同音异义现象,光凭听觉无法分辨,借助文字就能有效区分,避免歧义。
说明文字与语言的关系
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因此,语言的特点和文字的形式,特别是不同语言的固有特点,跟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单位作为文字所代表的对象,当然会有一定的联系
全音素字母
在绯尼基辅音字母的基础上,对某些字母加以变化来表示元音,创制既表示辅音又表示元音的全音素字母
书面语
“写”和“看”的文字形式就是语言的书面语形式。
语音符号和文字符号是两种不同性质的符号
语音才是“语言的符号”,而文字只不过是“符号的符号”
简单应用
说明文字具有全民性
学习文字,对于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单单只是学习一套口头语言的书面符号儿,必然要通过掌握的文字去学习前人流传下来的知识和经验。这样一来,掌握了文字的人就必然要比其他人掌握更多的知识。这也就使得在教育还没有普及和文化相对落后的社会里,掌握了文字的少数人形成了一个地位较高的特殊阶层
综合应用
说明为什么语言类型并不必然对文字类型起决定作用
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形势是有影响的,但是,如果说语言的特点对文字的特点一定会有影响,比如说语言的特点就制约了文字的特点,什么样的语言就只能使用什么样的文字系统。那么这些绝对化的观点至少目前还缺乏证据。因为同一系属、同一类型的语言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以及同一语言在不同历史时期采用不同类型的文字系统的实力也并不少见。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和藏语就采用了两种不同的文字系统,而越南语在过去几百年内并没有发生重大变化。可是过去使用的文字系统是在汉字基础上形成的“字喃”,现在则改用表音的拉丁字母。这些事实都证明了语言特点和文字形式的关系并不是绝对的。
第二节 文字的形式和类型
识记
单纯字符:指不能再分解的字符
复合字符:是由复合字符组合而成的字符
意符:文字系统中的字符跟文字所代表的语言单位在意义上有联系的“意符‘
声符:在语音上有来联系的是音符
记号:和语音,语义都没有联系的字符就是记号
表音文字
语言是各层级体系,底层是语音单位,曾凡是跟底层语言单位联系的文字,就叫表音文字。表音文字也叫拼音文字。其中的音可以是因素这一级语言单位,也可以是音节这一级语言单位。文字的字符跟音节联系的就叫做音节文字,文字的字符跟因素联系的就叫做音素文字。文字的字符只跟辅音音素联系的就是辅音音素文字,文字的字符集跟辅音音素也根元音音素素联系的就是全音素文字,或者统称为音素文字。
辅音音素文字:
全音素文字
表意文字:
上层是音义结合的符号,曾凡是跟上层语言单位联系的文字,就叫表意文字。表意文字中的“意”,实际上指音义结合层的各级语言单位,理论上可以包括语素、词语、词组、句子四级。这样,文字的字符分别跟这些语言单位结合的,就可以叫做“语素文字”、“词语文字”或“词组/句子文字”。
意音文字:
表意文字的字符是跟音义结合层的语言单位联系的,而这些单位既然是音意结合体,自然就既有意义也有声音。比如汉字目的意思是眼睛,读音则是mu.
领会
不同的语言选择记录语言的符号形式是不尽相同的
世界上不存在单纯表意的文字
从严格意义上说,语言符号的上层单位都是音意结合体,因此表意文字不可能单纯的只是表意
记号在文字系统中只占极少数
“记号”往往来源于原始的契刻符号。如数字符号“一、二、三、九”等,但也可以是硬性规定。记号在人类的文字系统中只占极少数,因此就绝大数语言的字符而言,分为意符和声符两大类就可以了
简单应用
根据实例判断字符的类型
对复合字符进行分解和分析
综合应用
解释说明以文字和语言单位层级体系的音义关系为分类标准的优点
给文字分类首先要考虑文字的性质。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语言本身是一种符号系统,具有层级性,因此给文字分类可以根据语言符号的特点进行
解释为什么可以说汉字是一种意音文字
说表意文字同时也表音,还有一个意思是说,表意文字的大部分字符是表意的,但也有些是纯粹表音的,换句话说,即使不考虑全部字符都既表意也表音,至少表意文字中也有一些字符是单纯用来表音的。比如汉字的字符“其”原本是个意符,是通过形象的方法表示“簸箕”,人们由于无法用表意字符来表示虚词“其”的意思,便借用“其”来替代,这也就形成了假借字。 人们为了避免混淆就给同音字加上专门表示意义类别的标志,即“形旁”或“意符”,或者给不同意义的字加上表示音同或音近的标志,即“声旁”或“声符”,这也就产生了把表音和表意两种符号结合在一个字符中的“形声字”。 与其说像汉字这样包含大量形声字的文字,是纯粹的表意文字,不妨说是半表意半表音的文字,人称汉字为一英文字,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节 文字的起源和演变
识记
象形符号:
苏美尔民族发明了一种实用的文字,主要用象形的图形表示实物的词语,如“牛”,“驴”,“谷穗”等,但也用假借的形声字记录多音节的人名的读音,用刻画来表示数字。这种文字就是高度象形的古苏美尔文字。
契形文字:
苏美尔民族发现用芦管在泥版上“压印”文字既方便省事,于是就采用这种方法来写字,但是压印出来的字不可能像刻画出来的字那样象形,只能是大致的轮廓差不多,而且压印出来的字的笔道像一个个楔子,所以后人就给这种文字命名为”楔形文字“。
圣书字:
古埃及文字由于使用场合不同还划分出不同的字体。其中有一种是用于特别庄重的场合,刻在雕像座,庙宇和金字塔墓室石头和祭器上的“碑铭体“或”圣书字“。
自源文字:
自源文字时说文字是土生土长的,自己发展起来的。比如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以及中国的甲骨文等。
他源文字:
他源文字是说文字是从别人那里借来的。比如腓尼基文字,印欧语的字母文字等。
领会
文字来源于图画和契刻
文字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
文字的诞生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定的图形根一定的语言单位建立起一种确定的关系也应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简单应用
说明象形符号到表意字符或兼表意字符的演变过程
苏美尔民族象形文字
苏美尔民族楔形文字,同音假借
古埃及人——古埃及字,圣书字,僧侣体,平民体
说明表意字符到表音字符的演变过程
腓尼基文字——向东传播演变为阿拉马字母系统和印度字母系统,向南传播演变为撒把字母系统,向西则演变为迦南—腓尼基字母系统和希腊和拉丁字母系统
希腊人在借用腓尼基文字来书写希腊语时发现,希腊语词根中的辅音和元音都有区别意义,不写出元音就无法区分不同的词语,于是就增添了元音字母,这样字符代表语言中全部音素的“音素文字”就诞生了。
判断一种语言是否有成熟的文字系统的依据
综合应用
评述“三阶段说”是否适合汉字的演变
象形文字(表意文字)——音节文字)——音素文字,表意——意音——表音,图形——字符——字母
从现有世界上各种文字史资料看,最早出现的字符,就造字方法而言,的确大都是:象形‘的;就最初的字符跟语言单位的语义和语音的关系而言,也的确大都是“表意”的,“表音”的字符都是后起的;而就表音文字而言,大致也是先有”“音节文字”,后才有“音素文字”。从使用字符的多寡和和学习文字的难易程度看,显然因素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少,最经济,所以也最容易学,音节文字则次之,而表意文字或词语文字使用的字符最多,最不经济,因而也最复杂,或者说也最难学。如果承认文字的演变发展要跟这些因素挂钩,那么字符形式从复杂到简单,字符数量从高多到少,字符代表的单位从只与不同语言的不同单位联系到与所有语言的相同单位联系,也就是表现为“三阶段说“。
解释无论文字朝表音方向发展还是朝表意方向发展都能很好的为各自的语言服务
一方面,判断一个文字符号系统的高低优劣,应该以其功能为标准,而无论是西方的拼音文字还是中国的汉字,都能很好的为各自的语言服务,所以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为你的“高低”甚至“优劣”之分。
另一方面,在独立形成的自源文字体系内,确实可能存在“象形”,“表意”,“意音”这样不同发展阶段,但意音文字再如何向前发展则取决于不同语言的特点,有的语言会突出“音”,向表音化方向发展,有的语言则会突出“意”,向表意化方向发展。换一种角度看,只有他源文字,即本来就是借用音符形成的文字。,才会完全向表音文字方向发展,而像汉字这种至今唯一存活的自源文字则可以或必须在意音文字的基础上进一步向表意化方向发展。这样看来,“表音 和表意”只是文字发展的两个方向,而不是不同的阶段。
解释为什么自源文字最初的字符都是表意的,而他源文字都是表音的
象形文字——楔形文字——古埃及文字
第四节 汉字和汉字改革
识记
假借字:
假借是汉字中比较早出现的一种纯粹表音的方式
汉字文化圈:
公元前后,汉字开始向南传播到越南,向东传播到朝鲜,从朝鲜在传播到日本,这些民族都长期使用汉字记录自己的语言,因而被称为“汉字文化圈”
正字法:
汉字简化另一方面的工作就是废除异体字,这种工作一般也成为“正字法”
通用字:
所谓通用字,就是在全部汉字中除去有特定使用范围的专用字和罕用的生僻字之后所有一般要用到的汉字
领会
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从单纯象形到利用象形表意是汉字发展的重大进步
从单纯象形到利用象形表意,这是汉字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汉字只有到了表意的阶段,才能够记录语句,也才算形成了初步的文字体系。
汉字总的发展趋势是由繁到简,主要体现在字体的演变和字形的简化上
正因为汉字不完美,所以需要改革
汉字是否走拼音化的道路不是认为决定的,它取决于汉语本身的实际发展状况和社会对汉字应用的客观需求。汉文化上下五千年,如果盲目进行改革有可能会造成隔断历史文化传统的恶果,因此需要十分慎重。同时也应该看到,汉字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汉字的字符不能与任何一种语音单位严格对应,因而缺乏完备的表音系统,汉字的字符数量繁多,字形结构复杂,特别是还存在大量异体异音符号,等等。正因为汉字不完美,所以就需要改革。
简单应用
说明哪些汉字只有意符,哪些汉字兼有意符和声符,哪些汉字只是记号
说明形声字成为汉字主体的原因
由于形声字有区别同音字和多义字的作用,而且很容易造出来,因此数量就越来越多,并部分的取代了假借字和其他表形的字符,最终成为汉子的主体。
说明汉字改革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定量。找出汉子中所有有用和常用的字,剔除没用或罕用的字,其中又包括搞清楚汉字的总量以及区别其中的通用字和常用字
定形。汉字的写法要尽可能简化,汉字的数量要尽可能减少,主要包括“推行简化字”和“废除异体字”两个方面、
定音。统一汉字的读音和采取给汉字表音的辅助手段。其中一方面是要给汉字“定音”,另一方面是要为汉字“拼音”。“定音”就是确定汉字的标准读音,这不是指“以北京音为标准音”的“标准音”而是要解决“异读字”和“多音字”中一些读音混乱问题。
综合应用
说明如何看待汉字的优缺点
汉子和没有形态变化的汉语基本适应
每个汉子都有意义,而且形、音、义统一
汉子 字形不跟着读音改变,具有超时空性
优点
汉字虽是意音文字,但缺乏完备的表音系统
汉字的字符数量繁多,字形结构也过于复杂。
缺点
一方面说到汉字有缺点,就不能把汉字说的一无是处。比如虽然看起开学习汉字要比学习字母困难些,但是拼音文字毕竟是一种无理剧的符号,汉字则大多是有理剧的符号。汉字中象形字,会意字等都可以表形表意,形声字等形旁也往往有提示汉字意义类别的作用。从符号角度看,有理剧的符号容易理解,无理剧的符号则很难记住,至少学习汉字的利弊也是参半的。
另一方面即使说汉字有优点,也不能就把汉字说的神乎其神,跟不能贬低拼音文字。汉字虽还没有称为拼音文字,但至少由拉丁字母作为符号的汉语拼音方案已经作为认读汉字的辅助工具。又比如即使承认汉字有“见字知义”的好处,但也不能碰到什么字都想当然的加一解释。这种把汉字神话的观点同样是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的。
说明汉字是否满足记录汉语的要求
解释汉字没有最终走上拼音文字道路的原因
一种说法是封建统治阶级和保守势力长期垄断文字所致。
也有一种说法是由于汉字发展的比较慢,所以还没有走到表音文字那一步。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这主要跟汉语不同于印欧语的特点有关:印欧语的语音感知单位是音素,听觉单位是音节。意义单位是词,三者不但各自独立,而且感知单位和听觉单位跟意义单位都没有强制性联系,因此就比较适合采用意义和声音分离的音素式拼音文字;相反,汉语的词没有形态变化,古汉语的词又是单音节词占优势,即使是多音节词,其中的语素也有意义,这样基本上就是一字一音一义,“形、音、义”三位一体统一在一个汉字中,谁都离不开谁,这大概就是为什么几千年来汉字长期停留在表意兼表音阶段,而没有朝表音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