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军事理论纲要专题一至专题五
军事力量以国防教育为主线,通过军事理论课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军事技能和军事理论,增强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加强组织性、纪律性,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期末复习专用,配合书本使用!
编辑于2019-12-13 01:38:10军事理论纲要 专题一~专题五
专题一
第一讲 国防概述
国防的含义及基本要素
国防的主体
国家
国防的目的
1捍卫国家主权
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标志
捍卫国家主权是国防的根本目的和任务
2维护国家统一
国家的统一,是指国家有一个中央政府对领土内的一切居民和事务行使完整的管辖权
3保护国家领土
①领土是国家立足的根本和发展的基础
②领土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对象和空间
4保障国家安全
①国家安全是国家的基本利益
临安竹筒
国防的手段
1军事手段
军事手段是国防的主要手段
应对武装入侵和武装暴乱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
2政治手段
政治与国防关系密切
①国防对政治的意义
国防直接保卫的国家主权是政治的第一需要
国防直接保卫的国家领土,是政治的物质前提
国防直接保卫的国家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是政治的根本追求
国家政权、政治制度也要靠政治力量来捍卫
②政治对国防起着决定性的支配作用
国家的政治需要,决定国防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类型
国家的政治指导思想和路线,决定国防的方向、方针和原则
国家的政治制度,决定国防的根本体制
国家的政治素质,制约国防的客观效应
3经济手段
①经济是国防的基础,社会经济制度决定国防活动的性质,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国防建设的水平。
②国防经济活动: 是指为了国防而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及其管理的经济实践活动。
③内容:经济手段包括国防经济活动、经济动员、经济战、经济制裁、
4外交手段
①国防外交活动:指国家与国家之间为了国防目的而开展的外交活动。又称军事外交
②内容:国家与国家之间、军事集团与军事集团之间的军事政治关系、军队关系、军事战略关系、军事科技关系和军事经济关系等
国防的对象
侵略
防备和抵抗
武装颠覆
制止
现代国防的类型与特征
现代国防的类型
1扩张性
美国
2自卫型
中国
3联盟型
欧盟
4中立型
瑞士
现代国防的特征
1现代国防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表现
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本要素
经济实力是基础,国防实力是支柱,民族凝聚力是灵魂
2战争潜力是否能转化为战争实力是现代国防强弱的一个重要标志
国家潜力包括国土面积、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口数量和质量等等
3现代国防既是一种国家行为,又是一种国际行为。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的发展,把世界各国和地区的安全与发展利益同国际社会的整体利益日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4现代国防具有多层次的目标体系
范围上分为子为目标、区域目标、全球目标
我国的国防历史以及启示
古代国防 公元前21世纪到1840年
1古代的兵制建设
孙武:春秋时期著名军事家、政治家,尊陈兵圣,著有《孙子兵法》
①兵制(军制):是国家或政治集团组织、管理、维持、储备和发展军事力量的制度
②我国古代的兵制建设主要包括:军事领导体制、武装力量体制和兵役制度等内容
a.在军事领导体制上,从国王亲自掌握和指挥(夏商周),战国末期到以将军为主组成军事指挥机构。战国时期,将军独立统兵。秦朝,设太尉;隋朝,设兵部;宋朝,枢密院与将军互相牵制
b.在武装力量体制上,从一支国家军队发展到中央军、地方军和边防军三种
c.在兵役制度上,奴隶社会兵民合一的民军制度。封建社会时期,征兵制(秦汉),世兵制(三国两晋南北朝),府兵制(隋唐),募兵制(宋),卫所兵(明)
2古代国防工程军事技术
城市最早始于商代
春秋战国长城的建设已经开始
3古代国防的兴衰
总体趋势是由弱到强,再由强盛走向衰弱
近代国防 1840~1949
1清朝后期的国防
①国防体制和武装力量变革方面
近代以前,由八旗兵和绿营兵组成,后来绿营成为作战主力。农民起义爆发后,以湘军淮军为代表的勇营地方武装成为常备军。勇营制取代八旗制。 在兵役制度上,实行常备军和后备军制度
②国防工业建设
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金陵机器局,天津机器局和湖北枪炮厂
③国防观念和国防外交政策
①从关塞之防到海陆并举
②从宗藩政策到从到屏蔽边疆出发,开始把实行对外军事援助和维护自身安全结合起来,实行藩篱政策
2民国时期的国防
①民国初期。军队主要由北方的北洋军和辛亥革命后南方发展起来的革命军组成。多实行募兵制。袁世凯在总统府设立军事处、参谋部、海军部、陆军部
②袁世凯死后,军队分为三部分:北洋军(直系、皖系、奉系),进步党和西南武装军阀,中华革命党武装
③北伐战争后,蒋介石颁布《兵役法》,宣布废除募兵制,实行征兵制
1949年以来的国防
1第一阶段,1949年到1953年
①解放了全国大陆和除台、澎、金、马之外的全部沿海岛屿。肃清残余武装。加强边防海防。
②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③建立、健全了统一的军事领导机构和军事制度
2第二阶段,1953年到1965年
积极防御
3第三阶段,1965年到1978年
氢弹试验(1967年)成功,人造卫星(1970年)发射成功
4第四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②1985年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将军队和国防建设的指导思想由临战状态转移到和平时期正常建设的轨道上来
③1993年,中央军委确立了“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④1995年,提出由应付一般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向打赢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转变: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的战略思想。
⑤进入21世纪,新世纪新使命:要为当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大
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持,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
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⑥党的十八大,习近平提出要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中国国防历史以及启示
1经济强盛是国防发展的基础
2政治昌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
3备建设是国防巩固的重要手段
4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国防强大的关键
第二讲 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的含义和特征
国防法规的含义
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的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国防建设法制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国防法规的特征
1调整对象的军事性
调整国防和武装力量建设领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
2公开程度有限性
部分国防法规如作战、训练科研具有保密性而不公开
3司法适用的优先性
国防法规优先适用
4处罚措施的严厉性
国防法规体系及国防法规
国防法规体系
1宪法中的国防条款
2基本国防法律
全国人大制定
3国防法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
4国防法规
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制定
5国防规章
国家职能机关和军队职能机关制定
主要国防法规
1国防法
1997.3.14
八届五次
2兵役法
2001.10.29
十一届二十三次
3国防教育法
2001.4.28
九届二十一次
4反分裂国家法
2005.3.14
十届三次
5其他法规
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
公民的国防义务
履行兵役、接受国防教育、保护国防设施、保守国防秘密、协助国防活动
公民的国防权利
国防建设和建议权、对危害国防行为的制止和检举权、国防活动中经济损失补偿的权力、军人的优待、抚恤权、退役后的安置权
第三讲 国防建设
国防建设概述
1)国防建设指的是为国家安全利益需要,提高国防能力而进行的各方面的建设,是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国防建设的重点是武装力量建设。
国防领导体制
中共中央的国防领导职权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权
国家主席的国防领导职权
国务院的国防领导职权
中央军事委员会的国防领导职权
国防军事战略
军事使命和战略
建党一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建国一百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积极防御战略方针
武装力量建设发展
海军
空军
火箭军
武警部队
军事战斗准备
1增强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2统筹推进各方向各领域军事斗争准备
3保持常备不懈的战备状态
4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
5组织非战争军事行动准备
军事安全合作
1全方面发展对外军事关系
2推进务实性军事合作
3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
国防现代化建设的成就
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建设有突破性的进展
形成了门类齐全,综合配套的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
第四讲 国防动员
国防动员的含义
1)国防动员是指国家为应对战争和突发事件的需要,合理地调动国家可以利用的各种资源,并建立相应的国家动员体制和机制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的主要内容
武装力量动员
国民经济动员
科学技术动员
人民防空动员
国防交通动员
政治动员
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和基本原则
国防动员的组织体系
1动员决策机构
2协调机构
3执行机构
国防动员的基本原则
1服从大局,长期准备
2全面规划,统筹兼顾
3军民结合,平战结合
4严密组织,快速高效
5因故因势,协调灵活
国防动员的准备和实施
动员的准备
主要有国防人力准备、国防物资准备、国防精神准备以及为确保动员活动顺利进行而采取的相关规范性准备措施。
动员的实施
国防动员实施具有明显的社会性、计划性、强制性和紧迫性等特点。
动员实施通常是按照发布动员令、充实动员机构、修订动员计划和落实动员计划的步骤进行。
第五讲 武装力量
武装力量概述
武装力量是国家各种武装组织的统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及民兵组成。
武装力量建设
陆军力量建设
1弹性陆军
这种精干小型的部队具有机动灵活、反应快速、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特点,能够胜任当前各种各样的作战任务。
2立体陆军
具有飞行方式灵活、受地面地形条件影响小、速度快、航程远的特殊优势,可以根据作战需要,向任何地点、任何方向实快速机动,打破陆军传统的作战程序,使陆战场重心转向立体、纵深。
3全域陆军
逐步推进由区域防卫型向全域机动型转变,跨入一个“整体防卫、全域机动、体系作战”的新时代。
4多能陆军
多能就是使军队具有独立遂行或与其他部队联合遂行各种战争行动、非战争行动、应急行动等各种能力。
海军力量建设
1夺占岛屿能力
9)海军陆战队的主要使命就是海上夺占岛礁。
2封控海域能力
海军着力加强三个方面的建设:快速机动、优势打击、精确毁伤。
3海上突击能力
4联合一体的作战能力
空军力量建设
1具备强而有效的威慑力
有效威慑是战略能力的体现,是战略空军的重要特征。对于我军来说,就是要加快发展具备核打击威慑能力、反空天武器能力、反航母能力等作战力量。战略空军必须能对敌方高价值目标进行有效打击,给敌方造成难以承受的毁伤效果。战略空军必须让对手望而生畏,从而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2具备精确的打击能力
空军的最大优势,在于具有其他军兵种无法比拟的远程快速机动和精确打击能力。
3具备远程突袭和投送能力
对空军来讲,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建设多手段感知、多渠道验证、全目标监控的预警侦察力量,哪里有重大安全威胁哪里就有相应的探测侦察手段监控,何时出现重大安全威胁征候何时就能迅速准确地发出预警,为我军的精确打击力量安上“火眼金睛”。
4具备制空、制天能力
火箭军力量建设
长期以来,面对国际局势风云变幻,面对国家安全重大挑战,火箭军部队在遏制战争威胁、营造我国安全有利战略态势、维护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大作用。
火箭军全体官兵要把握火箭军的职能定位和使命任务,按照核常兼备、全域摄战的战略要求,增强可信可靠的核威慑和核反击能力,加强中远程精确打击力量建设,增强战略制衡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火箭军。
战略支援力量建设
1新型军事力量通常应用的是最先进的军事装备和军事技术
2新型作战能力的运用引发作战方式甚至战争形态的变化
3新型作战力量是军队的战斗力获得空前提升
4新型作战力量牵引着军队的变革和转型
新型作战力量是相对于传统作战力量而言,编配高新技术武器装备,具有超常实战和威慑能力,并对未来战争或军事斗争进程和结局具有关键性、全局性、长远性影响的军事力量。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国家安全保卫和维护社会秩序任务的部队,是中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内卫总队、机动总队、海警总队、院校和科研机构等组成,主要担负执勤、处突、反恐怖、海上维权执法、抢险救援以及防卫作战等任务。
中国民兵
任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头完成生产和各项任务;二是担负战备勤务,保卫边疆,维护社会治安;三是随时准备参军参战、抵抗侵略,保卫祖国。
专题二
第一讲 国家安全概述
一,中国地缘环境概述
中国现有陆地疆域96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约300万平方公里
中国周边环境安全最显著的特点: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
中国陆地边界22000多公里,有陆地邻国14个
一)邻国众多,强邻环伺
二)战略区位重要,大国利益交汇
三)多样性突出,热点矛盾集中
二中国地缘安全
一)中国地缘安全环境的演变
二)中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的现状
1美国视中国为主要潜在竞争对手
2中日之间存在一系列矛盾和斗争
3台海局势出现重大积极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严峻复杂
4我国海洋权益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
三我国周边地缘安全环境发展趋势
一)大国关系的相对平稳发展是中国周边继续保持缓和的基础
二)地区热点发生热战的可能性较低
三)非传统安全问题将成为地区安全合作的催化剂
四我国周边外交政策
一)构筑软实力,强化新战略安全观
二)致力于发展新型大国关系
不对抗、不结盟、不针对第三国
包容整体利益的双赢策略定位
多重角色并举、灵活多变、万变不离其宗的角色定位
国家利益是解决国家间矛盾的关键因素
三)继续贯彻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方针
四)重塑国家按群体制和区域合作机制
五)独立自主、和平推进多级格局的形成
第二讲
一传统领域国家安全
一)政治安全
主要是国家主权、基本制度、意识形态和安全等,也包括政府体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前提
二)国土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核心内容
一个国家最基本最重要的安全
三)军事安全
军事安全是国家安全诸多因素中的首要因素
四)经济安全
对外贸易依存提升,贸易摩擦、争端增多
五)文化安全
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的选择权以及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自主权
六)社会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社会治安、交通安全、生活安全和生产安全等自然或人为的种种灾害
二新兴领域国家安全
一)科技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国家利益免受外国科技优势以技术手段相威胁
二)信息安全
物理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信息内容安全、信息技术设施安全和公共信息安全的总和
三)生态安全
一个国家居于支撑国家生产发展的较为完整不受威胁的生态系统
四)资源安全
五)核安全
福岛核事故2011
三哩岛核事故1979
切尔诺贝利核事故1986
六)海外利益安全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讲
一当前国际战略形势的基本特征
一)世界总体和平态势可望维持,单国际安全环境日益复杂化
1大国间和平趋于常态化
核威慑与新型常规威慑兴起
越来越有效运用经济和社会手段增强自身影响力
对外决策体系和决策过程出现革命性进步
信息技术、全球化、消费主义、后现代思潮
2周边呈现乱而不战、斗而不破的态势
3大国力量对比进入质变期
4恐怖袭击升温凸显文明冲突
二)发展仍然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总钥匙,探寻新发展模式任重而道远
1全球经济处于长期结构低迷。
2收入分配不平等,引起全球化力量的兴起
3相互依存持续加深,使得对外开放内涵发生变化
三)全球性问题与治理赤字并存,全球治理改革是大势所趋
1集体行动困境加剧全球治理赤字
2国际力量对比变化推动全球治理体系适应性改革
3世界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期待和要求同时提升
二未来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
一)国际化将是未来国际战略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未来国际战略形势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
三)维护国家利益的软战争将对国际战略格局产生重要影响
专题三
第一讲
一军事思想的基本概念
军事思想是关于战争军队和国防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是人们长期从事军事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军事思想具有阶级性,阶级性是真是思想的本质属性军事思想来源于社会实践,在其社会中人们为各自阶级的利益所奉行和推崇的军事思想必然要反映各个阶级对战争和军队建设的认识立场。
军事思想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它是一个历史范畴来源于战争实践不同的历史时期的战争,有着不同形态的战略的战术有着不同的军队组织原则和编制军事思想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时代环境的变化会使军事思想的内容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军事思想具有丰富的实践性,任何军事思想都是对战争实践的经验总结和升华,它产生于军事实践受军事实践的检验,随着军事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军事思想具有明显的继承性,它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以往军事思想的氧气,是人们对军事实践理论认识成果中正确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二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演变
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军事思想初步形成于夏商周,春秋战国时期趋于成熟,秦至五代时期得到丰富和发展,宋至清前期进入系统化、体系化阶段。
夏商周时期出现了专门的军事文献——《军政》、《军志》,是我国军事思想产生的重要标志。
春秋战国时期,《孙子兵法》、《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是影响较大的兵书。
二孙捂死喂牛
秦汉晋隋唐时期,《黄石公三略》、《李卫公问对》、《淮南子》、《太白阴经》、《长短经》、《隆中对》是比较有代表性的兵书
黄龙怀里太短
宋神宗时期,把《孙子兵法》、《李卫公问对》、《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三略》作为武学的必修内容,统称《武经七书》
第一部军制史专著《历代兵制》、第一部名将传记《百将传》、第一部专门军事类书《武经总要》、第一部军事地理学专著《读史方舆纪要》
三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战争论
1战争本质观
战争本质观是古人对战争究竟是何物,它起源于什么时候,引起战争的动因是什么等问题的总体性的认识。
2战争和平观
战争和平观即古人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认识,关于战争的性质,对待战争的态度
关于战争与和平的认识主要有:安不忘战,忘战必危;兵凶战危,好战必亡。
关于对待战争的态度主要有:偃兵废武论,穷兵黩武论,义兵慎战论。
3战争经济观
战争经济观即关于战争与经济关系的认识。
4战争政治观
战争政治观即关于战争与政治的方面关系的认识。提出了军事从属于政治,文事武备不能偏废,重士爱民是胜利的基础等一些基本观念。
二)战备论
1战备的内容
政治上备战,经济上备战,思想上备战,军事上备战,外交上备战。
2战备的基本原则
主要内容有:超前性原则,超盖性原则,相称性原则,求己性原则,隐蔽性原则,平战结合原则,整体性原则。
三)治军论
1国以军为辅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国家统治的工具。
2军以民为本
军队来自人民群众,群众是军队的力量源泉和靠山。
3凡兵,制必先定
建全军制是治军的一个重要问题。
4凡胜,备必先具
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物质力量。
5兵不在众,以治为胜
四)用兵论
1用兵之道,先谋为本
2先胜而后求战
3兵之情主速
4致人而不致于人
5因机立胜
五)将帅论
1将帅的地位作用
首先,古人认为“将者,国家安危之主也”,充分肯定了将帅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古人认为“将者,成败之所系也”,高度强调了将帅的地位。
2将帅应具备的条件
《孙子兵法》开篇就提出强帅必须具备的五个条件:“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后人把它称为“五德”。
《吴子》对强帅的条件概括成“总文武”,“兼刚柔”,要求将帅应文武全才,智勇足备,并具体的提出将帅必须具备“五慎”:理,备,果,戒,约,“四德”:威,德,仁,勇
3将帅选拔任用的原则
全面性原则,实践性原则,优化性原则,专任性原则,开放性原则,辩证性原则。
第二讲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
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国的建军之魂,立军之本,是我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和国防建设实践经验的总结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
二)人民战争思想
三)人民军队思想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思想
五)国防建设思想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发展进程中新的里程碑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三)毛泽东军事思想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第三讲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1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要实行战略性转变
2军队建设要服从国家大局
3实行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
4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5现代战争条件下要坚持和发展人民战争思想
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和作用
1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典范
邓小平作为我党我军第2代领导核心的统帅,不仅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创建者之一,也是毛泽东军事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主要坚持者和发展者,至少强调对待毛泽东思想,要自觉抵制和批判毛泽东军事思想不需要发展的顶峰论,不允许发展的凡是论和反对发展的过时论,必须把毛泽东军事思想看做一个科学体系,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运用毛泽东思想,必须在坚持中发展发展中坚持强调,必须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实践中不断认识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军事理论的集中体现
新时代我军军事理论的发展源于新时期,我军军事实践的需要与发展是时代的需要,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尊重军队建设规律,发展新的军事理论的创造
3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是新时期我军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一)根据世界战略形势和战争形态的变化提出综合安全观念
二)制定和完善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
军事战略是军事斗争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总依据是统揽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纲
三)按照“五句话”总要求全面加强部队“三化”建设
江泽民提出了要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加强军队的全面建设,使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目标贯彻到军队各项工作中去
四)提出”三步走“发展战略
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的现代化。
五)坚持党的绝对领导把思想政治摆在首位
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军队建设理论的基本原则。
六)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三胡锦涛国防和军事建设思想
一)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
二)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思想
三)军队建设要以历史使命为牵引,以有效履行历史使命为目标
四)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
第四讲
一习近平强军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以当今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二)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发展的关键期和矛盾的凸显期
三)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水平与其面临的挑战和承担任务的不相适应
四)中国近代历史悲剧的总结与启示
二习近平强军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强国必须强军,巩固国防和强大人民军队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支撑
二)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必须同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一致,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21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
三)明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强军之魂,必须全面贯彻党领导军队的一系列根本原则和制度。确保部队的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
四)明确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必须聚焦能打仗,打胜仗,创新发展军事战略指导,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全面提高新时代备战打仗能力,有效塑造态势、管控危机、遏制战争、打赢战争
五)明确作风优良是我军鲜明特色和政治优势,必须加强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坚定不移正风肃纪、反腐惩恶,大力弘扬我军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永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本色
六)明确推进强军事业必须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更加注重聚焦实战,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体系见建设,更加注重集约高效,更加注重军民融合,全面提高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
七)明确改革是强军的必由之路,必须推进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军事力量体系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制度
八)明确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必须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统筹推进军事理论技术组织管理文化等各方面创新,建设创新型人民军队
九)明确现代化军队,必须构建中国特色军事法治体系,推动治军方式根本性改变转变,提高国防和军队建设法治化水平
十)明确军民融合发展是兴国之举、强军之策,必须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构建从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三习近平强军思想的时代意义
一)是以历史新起点为利润基点的重大战略思想
二)开拓了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三)是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军事领域的生动体现
专题四
第一讲
新军事革命的内涵
新军事革命是指世界军事由工业时代的机械化军事形态向信息时代的信息化军事形态的全面转型
社会是军事的母体,军事是社会的重要领域,一定的军事形态是一定的技术,社会形态在军事的反映。
技术社会形态正处在发生第三次大变革,世界正处于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过渡期。
信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之一。
新军事变革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先进的武器系统,创新的军事理论和变革的体制编制。武器是基础,创新理论是灵魂,体制编制是具体体现。
2003年由中国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天河二号超级计算机系统,以峰值计算速度每秒5.49亿亿次、持续计算速度每秒3.39亿亿次双精度浮点运算的优异性能位居首。2017年中国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号”连续第四次分列冠亚军,其浮点运算速度分别为每秒9.3亿亿次和每秒3.39亿化次。且中国超级计算机上榜总数达到了202台,占全部上超算总量的45%以上,中国超算上榜总数位居第一。
新军事革命的主要内容
军事革命是人类文明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转变的产物,是当代国际综合国力竞争在军事领域的反映,以夺取并保持绝对军事优势,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管理通过系统集成和虚拟时间最终实现军事体系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新军事革命的本质和核心是信息化,其目的是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
其装备的断代性发展是军事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的重要标志。现阶段主要是应用信息技术成果对现有武器装备进行改造,同时研制和发展新型信息化武器系统成为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信息化战争理论信息战理论,联合作战理论,精确化作战理论,非对称作战理论,空间作战理论,非接触作战理论和网络中心战理论。采用远程精确打击加上小规模地面快速突击的新战法,尽快由有限规模战役达成战略目标。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接触非线式作战已成为重要作战方式,网络中心战太空网站也将登上实战舞台。
创新军事技术、体制编制、军事理论、作战方式
新革命军事的发展趋势
宏观性、整体性、未执行、前瞻性空前增强
重视发挥国家经济、国防、智力等资源二点综合效应
缩短新装备从研制生产、交付使用到形成战斗力的周期
更高更广更新更快
第二讲
信息化战争的内涵
信息与信息化
信息化战争的概念
信息化战争的演变和发展
光电器材、集成电路和计算机技术→ 高技术战争→ 20世纪80年代至今
信息控制与反控制及网络技术→ 信息化战争→ 21世纪初开始
高技术战争的萌芽阶段
具有代表性的高技术萌芽阶段战争是20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和20世纪6、70年代的越南战争
高技术战争的初期发展与基本形成阶段
高技术战争的初期发展与基本形成阶段战争是20世纪70年代的第四次中东战争和80年代初的马岛战争。
高技术战争的发展成熟阶段
高技术战争的发展成熟阶段标志是1991年1月17日至2月28日进行的海湾战争,显示出了部分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海湾战争中的通信系统建设被称为“军事史上一次最大的通信系统专项工程”。
信息化战争雏形阶段
信息化战争的作战样式
制信息权争夺战
指挥中枢瘫痪战
战争结构破坏战
心理系统瓦解战
战争潜力削弱战
第三讲
信息化战争的特征
作战空间超大多维
由于飞机的问世和航空技术的发展,作战空间发生了第一次革命性的变化,由陆海平面战场发展为陆海空三维一体的立体战场
信息时代的信息化战争则是在陆地、海洋、空中、太空、电磁、网络、心理等多维空间内进行的一体化作战。其中太空、电磁、网络和心理空间属于高维空间。高维空间对低维空间有强烈的制约作用。
作战节奏迅即快速
信息资源价值急剧上升
作战行动精确化
作战要素一体化
武器装备高度信息化
空间节奏资源,行动要素武器。
信息化战争的趋势
信息力量的竞争将愈演愈烈
作战方式和战争形态将不断变化
人类的战争能力将持续提升
战场感知能力持续提升
战场反应速度持续加快
精确打击能力持续增强
作战空间和时间持续延伸
战场效能持续提高
对经济和科技的依赖性将越来越强
战争的不对称性变现日趋多样
信息化战争与我国国防建设
制信息权成为超越制空权制海权的新的制高点
信息技术优势导致战场全维领域的透明
非线性、非堆成、前后方界限模糊、战略战术概念模糊、远程精确打击、网络中心战等新概念
专题五
第一讲
信息化装备的观念
子主题
信息化装备是指信息技术含量高,信息技术对武器装备性能的提高及对其使用、操纵、指挥起主导作用,具有信息探测、传输、处理、控制、制导、对抗等功能的作战装备和保障装备。
2、分类:
(1)根据武器装备性质划分:进攻类信息化武器装备、防御类信息化武器装备、支援类信息化武器装备;
(2)根据所处或所使用的空间划分:地面(含地下)信息化武器装备、海上(下)信息化武器装备、空中信息化武器装备、太空信息化武器装备等
(3)根据机动方式划分:固定式信息化武器装备、机动式信息化武器装备(机动式又可分为车载式、机载式、舰载式和便携式信息化武器装备等)
(4)根据武器与信息的关系划分:信息探测类、信息传输类、信息处理类、信息制导类、信息干扰类、信息攻防类信息化武器装备等
(5)根据武器装备的功能划分:信息化作战平台、信息化武器弹药、信息化电子系统等
(6)根据杀伤效应划分:“硬杀伤”类信息化武器装备、“软杀伤”类信息化武器装备,或杀伤性信息化武器装备、非杀伤性信息化武器装备等。
信息化装备的种类和发展趋势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
1、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即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情报、监视与侦察系统(C1SR),又称指挥自动化系统,是所有信息化武器和整个军队的“神经中枢”,是战斗力的“倍增器”。
2、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和精确打击武器一起构成的探测—打击系统是信息化战争的核心,依靠这种系统可以实现“发现即摧毁”的目标。
3、发展趋势:
(1)继续大幅提升信息获取、处理和使用能力。
(2)实现一体化无缝链接,可实现在全球任何地方获得全方位信息接入和得到信息支援的能力。
(3)提高生存能力,综合电子信息系统是作战打击的主要目标,提高抗干扰和抗毁伤能力,也是未来综合电子信息系统发展的一个趋势。
信息化弹药
精度
射程
隐身
智能
1、概念:信息化弹药,即精确制导弹药,是指依靠自身动力装置推进,能够获取和利用目标所提供的位置信息,并由制导系统控制飞行路线和弹道,命中精度很高的弹药。
2、突出特点:能够获取并利用有效信息来修正弹道,准确命中目标,因而具有极高的战斗效能。
3、发展方向:灵巧型、智能型
4、未来的信息化弹药的特点:精度高、射程远、隐身化、智能化
信息化作战平台
高度信息化
隐身化
轻型化和小型化
智能化
1、概念:信息化作战平台,是指安装有大量电子信息设备,如一体化传感器、电子计算机、高性能弹药、自动导航定位设备等,集成了光电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众多高新技术,可通过ISR系统联结,具有高智能化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的武器载体。
2、发展趋势:高度信息化、隐身化、轻型化和小型化、智能化
单兵数字化装备
一体化头盔
计算机
武器
现金军服
微气候空调
1、组成成分:一体化头盔分系统、计算机分系统、武器分系统、先进军服分系统、微气候空调分系统
2、发展趋势:随着数字化军队和数字化战场建设的逐步完善,未来“数字化”的士兵,将不再是执行作战命令的最小单位和简单的“地面人”,而是有指挥、协调、保障功能的作战单元。
计算机网络武器
侦察
攻击
防护
1、概念:计算机网络武器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对抗为目的,是夺取和保持“制信息权”的主要手段,并成为未来武器装备体系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
2、组成成分:
(1)计算机网络侦察武器装备:网络扫描器、网络窃听器、网络密码破译器、电磁侦测器
(2)计算机网络攻击武器装备:计算机病毒、预设陷阱、微米/纳米机器人、芯片细菌
(3)计算机网络防护武器装备:网络哨兵、信息加密系统、网络防火墙
第三讲
精确制导武器
导弹
发射点&目标
地地导弹
地空导弹
岸舰导弹
潜地导弹
空地导弹
空空导弹
空舰导弹
作战任务
战略导弹
战术导弹
导弹射程
近程导弹(射程在1000千米以内)、中程导弹(射程在1000-3000千米)、远程导弹(射程在30008000千米)及洲际导弹(射程在8000千米以上)
弹道特征
飞航式导弹、弹道式导弹
按攻击的目标
反坦克导弹、反舰导弹、反雷达(反辐射)导弹、反卫星导弹、反导导弹等。
精确制导弹药
末制导弹药
在其弹道末段能根据目标和弹药本身的位置自行修正或改变弹道,直至命中目标。
制导炮弹
制导炸弹
制导雷
末敏导弹
只能在被洒布的范围内利用其自身的探测器(寻的器)探测和攻击目标。末敏弹药通常由一些子弹药组成,探测范围较窄,一般仅为末制导弹药探测范围的1/10左右。
第四次中东战争
英阿马岛战争
海湾战争
新概念武器
激光武器
分类
低能
激光干扰
致盲武器
高能
战术激光武器
战区激光武器
战略激光武器
性能:
(1)反应迅速,光速以近每秒30万千米传输,打击战术目标不需要计算射击提前量,瞬发即中。
(2)可在电子战环境中工作,激光传输,不受外界电磁波的干扰,目标难以利用电磁干扰手段避开激光武器的射击。
(3)转移火力快,激光束发射时无后坐力,可连续射击,能在很短时间内转移射击方向,是拦截多目标的理想武器。
(4)作战效费比高,化学激光武器仅耗费燃料,每次发射费用为数千美元,远低于防空导弹的费用。
粒子束武器
以电子、质子、离子或中性粒子为弹丸,通过高能加速器将其加速到接近光速,聚集成密集的束流射向目标,以束流的动能或其他效能杀伤破坏目标的定向能武器。
快速高能灵活干净全天候
汽化融化
破坏引爆
破坏失灵
电磁武器
电磁轨道炮
炮口初速大、质轻型小、隐性好、射击连率高、可控性好
环境武器
气象型武器
地震作用型武器
生态性武器
第二讲
信息化陆战平台
种类
自行火炮
坦克装甲车辆
直升机
陆战平台的发展趋势
机动
打击
生存
信息
自主
人效
信息化海战平台
种类
航空母舰
驱逐舰
多用途
防空型
反潜型
先进
阿利伯克
45型
052D
055
朱姆沃尔特
护卫舰
两栖舰艇
潜艇
常规动力&河东路
俄亥俄
弗吉尼亚
台风
北风之神
前卫
凯旋
发展趋势
网络化&联合作战能力
对地精确打击和常规威慑能力
自动化智能化无人化
隐身化和高防护能力
信息化空战平台
种类
轰炸机
B-
图-
轰炸-6K
B-2A
幽灵
预警机
E-
A50
费尔康
KJ-2000、200、500
战斗机
F-22A猛禽
第一款第四代战斗机
侦察机
分类
空战武器装备按用途可分为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综合保障装备,按兵种结构可分为航空兵装备、地空导弹兵装备、高射炮兵装备、雷达兵装备、电子战装备、空降兵装备等,按担负的作战任务可分为航空武器装备、地面防空武器装备和保障装备。航空武器装备又分为军用飞机、机载武器。地面防空武器装备可分为高射炮、地空导弹和弹炮结合防空武器。保障装备包括指挥信息系统、雷达、通信装备、电子对抗装备、导航装备、航空气象与测绘装备、空降装备、技术与后勤保障装备等。
发展趋势
隐身化高机动多功能智能化无人化综合化
信息技术含量
战术技术性能
改进型为主题,新型装备为骨干的格局
主战装备电子信息装备和支援保障装备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