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
病理学损伤的修复包括再生,纤维性修复和创伤愈合。重点是肉芽组织的定义及其功能,机化,一期愈合和二期愈合的区别。
病理学第一章,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重点为适应、细胞水肿、脂肪变、玻璃样变、细胞死亡和老化。条理清晰,分析全面,适合期末复习的小伙伴~
病理生理学绪论与疾病概论部分,重点为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规律、脑死亡等内容,需要的可以收藏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损伤的修复
局部组织和细胞损伤后,机体对所形成的缺损进行修补恢复的过程
再生regeneration
定义
组织损伤后,由邻近细胞分裂增值以恢复原有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的过程
分类
生理性再生
定义:在生理过程中,有些细胞、组织不断老化、消耗,由新生的同种细胞不断补充,以保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的再生
eg.
表皮的表层角化细胞经常脱落,而表皮的基底细胞增生分化,补充角化细胞
消化道黏膜上皮细胞更新
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基底部细胞再生
淋巴造血器官,血细胞补充
病理性再生
定义:病理状态下细胞、组织缺损后发生的再生
分类
完全性再生:同类细胞再生补充,完全恢复了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不完全性再生:由肉芽组织修补,最后形成瘢痕,不能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不同类型细胞的再生潜能
不稳定细胞labile cell (持续分裂细胞)
更新基础:干细胞stem cell
表皮基底细胞
胃肠道黏膜隐窝细胞
再生能力强,不断增生
例:表皮细胞、呼吸道、消化道、泌尿生殖道黏膜被覆上皮细胞
稳定细胞stable cell(静止细胞)
较强潜在再生能力
腺体(腺样器官)实质细胞
原始间叶细胞
成软骨细胞、平滑肌细胞(再生弱)
永久细胞permanent cell(非分裂细胞 nondividing cell)
无分裂增生能力
神经细胞
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
各种组织的再生过程(了解)
上皮组织再生
被覆上皮再生
复层鳞状上皮:基底层细胞分裂增生→移动延伸至缺损处→单层上皮覆盖缺损表面→增生分化为复层上皮
黏膜覆盖上皮:基底部细胞分裂增生→扁平立方形→分化为柱状上皮
腺上皮再生
纤维组织:静止的纤维细胞→纤维母细胞→分泌前胶原蛋白,在细胞周围形成胶原纤维→纤维细胞
血管:以出芽方式再生
肌组织(再生能力弱)
软骨和骨组织
神经组织
中枢:难再生 →神经胶质细胞,纤维修复→胶质瘢痕
外周:相连神经细胞存活→可修复
纤维性修复fibrous repair:纤维结缔组织修复(瘢痕修复)
纤维性修复:损伤器官的实质细胞具有再生能力,其修复也不能单独由实质细胞的再生来完成,因此这种修复首先通过肉芽组织增生,溶解、吸收损伤局部的坏死组织及其他异物,并填补组织缺损,以后肉芽组织转化成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瘢痕组织,修复便告完成
肉芽组织granulation tissue
肉芽组织是由新生薄壁的毛细血管以及增生的成纤维细胞构成,并伴有炎细胞浸润,肉眼表现为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形似鲜嫩的肉芽故而得名
结构
肉眼
表面呈细颗粒状,鲜红色,柔软湿润,触之易出血形似嫩肉
镜下
大量由内皮细胞增生形成的实性细胞索及扩张的毛细血管,向创面垂直生长,并以小动脉为轴心,在周围形成袢状弯曲的毛细血管网
在毛细血管周围有许多新生的成纤维细胞
常有大量渗出液及炎性细胞,后者常以巨噬细胞为主,也有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
肉芽组织中无神经,故无感觉
作用
抗感染保护创面
填补伤口及其他组织缺损,或连接断裂的组织
机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异物等
演变
2-3天出现肉芽组织:间质水肿,炎性细胞
成熟
间质水肿消失,炎性细胞减少消失
毛细血管:
部分闭塞减少
少数增厚(管壁)改建→小动脉静脉
成纤维细胞
产生基质↓,胶原纤维↑→玻璃样变性
数目减少→纤维细胞
→瘢痕组织
瘢痕组织scar
是指肉芽组织经改建成熟形成的纤维结缔组织
胶原纤维(玻璃样变)
纤维细胞
血管↓
有利
填补连接创口
(胶原纤维)抗拉、坚固
不利
瘢痕收缩
管腔狭窄、活动障碍、瘢痕性粘连
瘢痕组织增生过度
创伤愈合(wound healing)
定义:创伤愈合是指机体遭受外力作用,皮肤等组织出现离断或缺损后的愈复过程,为包括各种组织再生、肉芽组织增生、瘢痕形成的复杂组合,表现出各种过程的协同作用
愈合过程
皮肤
早期变化
局部组织坏死,血管破裂出血
充血水肿,炎性渗出
凝块干燥为痂皮
伤口收缩:肌纤维母细胞增生→牵拉→整层皮肤及皮下组织向中心移动→伤口收缩→创面缩小
肉芽组织增生 瘢痕形成
第3天:长出肉芽组织
第5-6天: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瘢痕组织
表皮、其他组织再生
24h内基底细胞分裂增生→迁移→单层上皮细胞覆盖肉芽组织
细胞相互接触→迁移停止→分化→复层鳞状上皮
愈合类型
一期愈合
组织缺损小,无感染,创缘整齐,经黏合或缝合后创面对合严密
二期愈合
缺损大,不整齐,有坏死组织或感染,需要清创
与一期愈合的不同点
由于坏死组织多,或由于感染,继续引起局部组织变性、坏死,炎症反应明显。只有等到感染被控制,坏死组织被清除以后,再生才能开始
伤口大,伤口收缩明显,从伤口底部及边缘长出多量的肉芽组织将伤口填平
愈合时间长,形成的瘢痕组织大
骨折
血肿形成
纤维性骨痂形成
肉芽组织取代机化血肿→纤维化
骨性骨痂形成
纤维性骨痂→分化 成骨细胞 成软骨细胞→类骨组织 软骨组织
类骨组织→编织骨
软骨组织→骨化→骨组织
骨痂改建或重塑:编织骨→板层骨
影响因素
全身
年龄
营养
蛋白质缺乏→肉芽组织 胶原纤维形成不良
维生素C缺乏→胶原纤维↓
微量元素
疾病
局部
感染与异物
局部血液循环
神经支配
电离辐射
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及时正确复位
及时牢固固定
全身、局部功能锻炼
重点
肉芽组织的定义及其功能
机化
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